Workflow
高端化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啤酒转让资产8年关停36家酒厂 侯孝海卸任“啤+白”双轮驱动模式
长江商报· 2025-08-04 09:52
资产处置与产能调整 - 公司近期通过上海联交所推介处置雪花啤酒驻马店工厂、汕头工厂和达州工厂资产 其中驻马店工厂占地200亩 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设备保养到位可快速投产[2][3][4] - 工厂资产处置主要因公司在四川成都和河南已有基地工厂可覆盖需求 被处置工厂普遍产能较小且设备落后[4] - 公司工厂数量从2016年底98家减少至2024年底62家 8年间净减少36家工厂[2][4] 历史扩张与行业地位 - 公司曾通过收购泉州清源、浙江银燕、安徽淮北相王、乌兰浩特蒙原、山西月山啤酒、安徽圣力、蓝剑集团、天柱啤酒等实现产能快速扩张[5] - 通过收购战略稳居啤酒行业龙头地位[5] 管理层贡献与战略转型 - 侯孝海2001年加入公司 曾担任销售发展总监、市场总监、区域公司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CEO及董事会主席等职[6] - 2005年成功孵化"勇闯天涯"超级IP 当年销量158万千升 成为中国销量第一啤酒品牌[6] - 2016年担任CEO时公司收入规模达286.9亿元[7] - 推动公司进军高端市场 运作与喜力联姻成为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8] - 执掌9年间公司营业额累计增长超100亿元 净利润增长近4倍 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增加超200万千升 净资产提升约162.65亿元[8] 白酒业务发展现状 - 2020年12月成立华润酒业入局白酒 2021年8月以13亿元收购山东景芝白酒40%股权[13] - 2022年耗资123亿元取得贵州金沙酒业55.19%股权 同时拿下金种子集团49%股权[14] - 2023年将白酒业务划归华润酒业 金沙酒业并表[14] - 金沙酒业营收从2021年36.41亿元缩水至2024年21.49亿元 利润从13.15亿元跌至不足2亿元[14] - 金种子酒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 景芝年销售额不足15亿元[14] - 2024年金沙窖酒EBITDA为8.07亿元 同比微增0.37%[15] - 公司对白酒企业进行人事调整和产品升级 仅孵化出"摘要"一个大单品[14] 2024年经营表现 - 啤酒销量1087.74万千升同比下降2.5% 营业额364.86亿元同比下降1%[15] - 白酒业务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4% 远低于30%增长目标[15] - 综合营业额386.35亿元同比下降0.76% 净利润47.39亿元同比减少8.03%[15] - 出现多年未见的营收与净利双降局面[16] 行业环境与战略挑战 - 中国啤酒市场向细分市场变化 传统工业啤酒逐渐失去竞争力[9] - 公司高端化战略效果被指不理想 产能利用率不高[10] - 关厂提效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措施之一[11] - "啤+白"双轮驱动战略面临严峻考验 啤酒工业化逻辑与白酒文化属性存在本质差异[12][16] - 侯孝海于2025年6月卸任董事会主席[2][16]
华润啤酒转让资产8年关停36家酒厂 侯孝海卸任“啤+白”双轮驱动模式临考
长江商报· 2025-08-04 07:32
资产处置与产能调整 - 公司近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推介处置雪花啤酒驻马店工厂、汕头工厂和达州工厂资产,涉及河南驻马店工厂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及高自动化啤酒生产线[2][3][4] - 工厂资产处置主要因公司拥有四川成都和河南基地工厂可覆盖需求,被处置工厂产能较小且设备落后,属于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产能布局[5] - 公司工厂数量从2016年底98家减少至2024年底62家,8年间净关闭36家工厂,反映持续产能优化趋势[2][5]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罕见出现营收与净利双降,综合营业额386.35亿元同比下降0.76%,净利润47.39亿元同比减少8.03%[20] - 啤酒业务销量1087.74万千升同比下降2.5%,营业额364.86亿元同比下降1%[19] - 白酒业务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4%,但远低于30%增长目标[19] 白酒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啤+白"双轮驱动战略进军白酒,2021年以13亿元收购山东景芝白酒40%股权,2022年耗资123亿元取得贵州金沙酒业55.19%股权并收购金种子集团49%股权[14][15] - 白酒业务表现不佳:金沙酒业营收从2021年36.41亿元缩水至2024年21.49亿元,利润从13.15亿元跌至不足2亿元;金种子酒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景芝酒年销售额不足15亿元[16][17] - 仅孵化出"摘要"单一白酒大单品,2024年金沙窖酒EBITDA为8.07亿元同比微增0.37%[18][19] 管理层与战略演变 - 侯孝海于2025年6月卸任董事会主席,其掌舵期间推动公司从规模化向高端化转型,运作华润啤酒与喜力联姻,实现9年营业额累计增长超100亿元、净利润增长近4倍、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增加超200万千升[8][12][21] - 公司2016年收入规模达286.9亿元,通过收购泉州清源、浙江银燕等多家啤酒企业实现产能扩张[5][7] - 当前啤酒行业向细分市场转变,传统工业啤酒竞争力下降,关厂提效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措施[9][10][11]
长城汽车欲造超跑:一场高端化棋局?
中国经营报· 2025-08-02 04:56
长城汽车战略动向 - 公司近期传出与法拉第未来(FF)合作进入美国市场及涉足超豪华车赛道的消息,但官方未予置评 [2] - 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发布35周年高管合影中C位神秘车型轮廓疑似超跑,引发业内猜测 [3] - 公司已成立"长城品牌超豪车事业群",由董事长亲自挂帅,聚焦新能源超跑等产品 [4] - 公司首席技术官透露五年前已启动超跑项目,目标是打造激发驾驶激情的超级跑车 [4] 财务表现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923.7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48%,扣非净利润35.8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6.62% [2][8] - 1-6月累计销售56.98万辆同比微增1.81%,哈弗品牌销量32.14万辆占比56.4%同比增长7.24%,欧拉和坦克品牌销量分别下滑56.19%和10.67% [9] - 行业单车利润从2017年2万元以上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1.4万元 [2] - 汽车制造业利润率由2023年5.0%下滑至2025年一季度3.9%,低于同期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7] 高端化战略分析 - 公司或通过打造高端跑车树立豪华品牌形象后向下渗透,利用超豪华车高利润率缓解盈利压力 [4] - 中国车企向上突破面临品牌认知转换的消费者教育成本,需体现精细制造与时间打磨的价值感 [5] - 公司需打破"长城=哈弗=SUV"固有标签,在目标用户中建立新的价值认同 [5] - 某新能源头部车企2021年已进入百万元级豪车领域,其车型售价超百万元并获市场关注 [4] 国际化合作可能性 - 与FF合作或可帮助公司规避美国高关税,同时FF可利用中国供应链实现量产 [2][5] - FF第二品牌FX首款车型外形设计与公司魏牌高山9高度相似 [5] - FF创始人贾跃亭透露FX Super One发布当天获超1万付费预订单,并已与美国国会议员进行政策交流 [5] - 公司国际化步伐较早,曾进入欧洲、俄罗斯市场 [6] 市场竞争与价格战影响 - 行业价格战持续,公司部分车型终端优惠达3-4万元,尽管公开反对价格战 [8] - 公司解释净利润波动源于新产品周期投入增加及渠道模式变革 [9] - 专家认为新产品处于市场培育期,尚未达到"量利齐升"阶段 [9] - 高端品牌如坦克、魏牌的高溢价能力部分对冲了价格战对利润的侵蚀 [8]
百威亚太二季度收入降幅收窄 战略调整效果待显
证券日报网· 2025-08-01 19: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 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1]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9% 较第一季度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每百升收入同比增长2.4% 带动上半年整体每百升收入同比增长0.5% [1] - 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8.2% 收入同比下降9.5% 每百升收入同比下降1.4% 第二季度销量同比下降7.4% 收入同比下降6.4% [2] 区域市场表现 - 印度市场第二季度收入呈双位数增长 上半年高端及超高端产品销量及收入均双位数增长 [2] - 韩国市场第二季度销量高单位数下跌 收入高单位数下跌 每百升收入低单位数增长 上半年销量持平 [2] - 亚太地区西部上半年销量及收入分别下降6.9%和7.1% 东部地区销量下降0.5% 收入增长0.6% 每百升收入增长1.1% [2] 战略调整 - 公司持续调整库存水平 第二季度库存量及库存天数均低于去年同期 [3] - 重点加大对百威、哈尔滨等品牌投资力度 着力拓展非即饮渠道并提升交易执行力 [3] - 中国市场非即饮渠道拓展成为下半年重点 预期基数走低将带来边际修复 [3] 行业分析 - 高端化战略逐步见效 产品结构优化对冲部分销量下滑影响 [1] - 啤酒行业整体消费疲软 夜场渠道增长乏力 餐饮和家庭渠道拓展需时 [3] - 传统分销体系与新兴渠道融合成为趋势 终端数据反馈对运营灵活性愈发关键 [3]
海信家电薪资王CEO胡剑涌辞职 80后女董事长高玉玲一肩挑
搜狐财经· 2025-08-01 18:16
核心管理层变动 - 胡剑涌辞任CEO及董事职务 朱聃辞任董事职务[1] - 董事长高玉玲兼任CEO 实现董事长与CEO职务"一肩挑"[2] - 胡剑涌为任职30年元老 2016年起历任海信视象CEO及营销管理要职[3] 高管薪酬变化 - 胡剑涌2024年薪酬406万元 较董事长高玉玲高170万元[3] - 胡剑涌2023年任职10个月获薪酬729万元 为当年全公司最高[4] - 管理层总薪酬从2023年2535万元降至2024年1969万元 降幅超500万元[4] - 前董事长代慧忠薪酬从642万元降至477万元[4] 财务表现分析 - 2023年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15.5% 较2022年9.7%增速提升[5] - 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8.3% 低于2022年水平[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93.4亿元同比微增1.4% 净利润29.9亿元同比下滑1.4%[5] -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3%[5] 业务战略演变 - 2020-2021年营收从374.5亿增至675.6亿 两年增长80%[6] - 2022年前重点为品牌高端化与营销推广[7] - 胡剑涌任期战略重心转向人才激励与"大研发" 淡化品牌高端化[7] - 新任管理层重提高端化战略 重点发展海外市场与供应链优化[11] 海外业务表现 - 2024年海外收入356.3亿元 较2023年279.2亿元显著增长[8] - 海外收入占比超40%但毛利率仅11.4%[8] - 境内业务毛利率30.7% 境外业务拉低综合毛利率至20.8%[8]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204.5亿元同比增长12.3% 欧洲/美洲/中东非分别增长22.7%/26.2%/22.8%[9] 同业对比 - 冰箱洗衣机业务毛利率17.6% 暖通空调业务毛利率28.6%[8] - 低于格力电器消费电器毛利率34.9% 美的智能家居业务毛利率30% 海尔智家冰洗毛利率超30%[8] - 海外毛利率显著低于美的集团26.8%及海尔智家25.4%[8] 新任领导层背景 - 高玉玲43岁为财务背景高管 曾任海信集团经营与财务管理部总经理[11] - 战略决策预计更侧重财务健康指标与投资回报[11] - 重点任务为提升海外市场盈利能力与推进高端化战略[11]
云南能投“纽云”高端新品研发成功并量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1 19:54
公司新产品突破 - 公司旗下云能硅材自主研发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低环体乙烯基硅油已全面投放市场 年产能达5000吨 [1] - 该产品成功实现三大目标:全流程自动精准控制提升工艺稳定性与产品一致性 充分释放产能潜力达年产5000吨以上 确保高端品质稳定输出满足低粘度(1000-20000 mPa.s)和低挥发分(<0.1%)要求 [2] 技术研发历程 - 研发团队自2024年12月筹备至2025年6月30日成功研发 经历上百次催化剂筛选数据验证和上千轮聚合工艺参数调试 [3] - 通过精密监测配比调整和高温反应釜参数优化 最终实现第一釜合格硅油检测指标完美达标 [3] 产品性能优势 - 新产品具有超纯净特性(环体含量<300ppm) 超低挥发分(<0.1%) 优异热稳定性(耐受-50℃至250℃ 部分型号超300℃)和更窄分子量分布 [4] - 产品为电子封装 生物医用材料 高温润滑 精密制造 高性能材料改性及液体硅橡胶注射成型等领域提供理想基础材料解决方案 [4] 市场定位与战略 - 低环体乙烯基硅油成功破解传统产品高环体含量困局 避免耗能二次硫化工艺 满足欧盟REACH、RoHS等环保法规要求 [2] - 新产品已成为公司高端化战略的明星产品 未来将持续以降本增效 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研发为核心提升企业竞争力 [4][6]
西凤酒“双轮战略”破局:高端化引领、全国化深耕下品牌复兴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7-21 14:53
行业结构性调整 - 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新一轮结构性调整,从市场规模竞赛转向对产品力、品牌力与系统能力的全面考验 [1] - 消费分级、品牌回归和渠道重构成为行业大背景,名酒企业竞争日益复杂 [1] 公司战略转型 - 西凤酒2021年全面取缔OEM贴牌产品,标志其转向自主掌控品牌价值的新阶段 [1] - 至2025年,公司以红西凤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全面落地,实现从"多元开发"向"聚焦战略品牌"的根本转变 [1] - "1257"战略围绕产品、市场、团队、渠道全方位能力重构,形成系统性高端化路径 [6] 产品矩阵重构 - 产品线分为高端、次高端与大众三大梯队,均由企业主导设计与生产 [3] - 高端产品红西凤定价1499元,五星红西凤售价3980元,进入与茅台、五粮液竞争的价格区间 [3] - 次高端产品红西凤1978定价588元,七彩西凤、酒海陈藏等系列成为腰部市场"护城河" [5] - 大众产品老绿瓶系列定位百元价格带,推出金奖绿瓶、红盖绿瓶等焕新产品 [5] 高端化战略实施 - 红西凤通过"红西凤中国行"、赞助国际赛事等活动提升高端消费人群认知度 [3] - 文化赋能方面,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打造青铜器IP,绑定秦文化塑造高端叙事 [9] - 产能支撑方面,10万吨优质基酒项目落地,配套7万吨制曲、22万吨储存能力 [9] - 2024年新增有效终端10万余家,2000万级以上大商新增15家,直营渠道新增54家专卖店 [6] 全国化布局推进 - 从陕西大本营出发,形成基地市场、高地市场与机会市场的分级拓展模式 [10] - 高地市场聚焦华东、华北城市核心渠道资源,提升主流消费群体能见度 [11] - 推行厂商协同机制,通过经销商分级管理、终端数字化系统构建渠道生态 [13] - 产品已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纽约、巴黎等城市建立海外品牌露出 [13] 技术体系升级 - 依托"75139"质量管理体系和智慧化工厂实现生产、品控、追溯全面升级 [3] - 对标欧盟标准设定多项高于行业水平的技术指标,提升酒体稳定性 [3] - 智慧工厂建设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管理水平,从源头增强品牌信誉度 [9] 品牌价值重塑 - 品牌定位聚焦"凤香正宗、高端表达、文化承载"三重价值 [5] - 通过巴黎奥运会、央视春晚等国际级舞台亮相,强化"民族文化代表"标签 [9] - 产品矩阵彻底告别开发产品混乱局面,完成对市场质疑的回应 [5]
WEY新能源车型双星闪耀 长城汽车高端化战略步入收获期
公司战略 - 长城汽车以长期主义为支点的发展战略在WEY品牌的高端新能源路径上得到体现 重点关注基于全新高山和全新蓝山的高端化发展[1] - 公司推行全场景 全动力产品矩阵战略 WEY产品线覆盖MPV和SUV的高端新能源序列 市场表现验证高端化战略初步成效[3] - 在ONE GWM品牌战略下 WEY与旗下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互补 专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定位日益清晰[6] 产品与技术 - WEY成为长城汽车技术成果重要载体 智能辅助驾驶等先进技术加速应用于高端产品序列[5] - 全新高山搭载智能座舱系统和L2+级自动驾驶功能 展现智能化体验的高端定位[5] - 供应链体系优化升级为WEY产品品质提供保障 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硬件通过价值共生供应链生态确保稳定供应和卓越品质[5] 市场表现 - WEY新能源高端化之路已见质见效 体现在产品力持续提升 品牌溢价能力和用户认可度稳步提高[3] - 全新高山和全新蓝山持续发力 有望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新能源市场赢得更大突破[6] 全球化布局 - WEY与哈弗 坦克等品牌形成协同出海格局 生态出海战略加速落地 海外销售网络已突破1400家[5] - WEY高端新能源产品国际化布局提上日程 随着巴西工厂2025年投产 有望打开新兴市场高端新能源车蓝海[5]
全国第四个区域总部开园 小米布局大湾区有何深意?
广州日报· 2025-07-19 22:21
小米深圳总部开园 - 小米深圳总部正式开园 这是继北京、武汉、南京之后全国第四个区域总部 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位于深圳南山区后海金融商务区核心区域 [2] - 深圳总部定位为手机K系列研发中心 同时是生态链业务与国际业务的重要支撑枢纽 将承担关键战略任务 [3] - 总部设计以"小米魔方"为概念 外立面搭载360°环绕LED屏幕 支持裸眼3D效果 [4] 战略布局与区域发展 - 总部选址源于2019年与深圳市政府签订的五年合作协议 充分发挥深圳区位优势和小米科技资源 [3] - 地处大湾区 具有"国际总部"基因 将深化与深圳产业融合 推动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 [3] - 预计带动年均超百亿产业链产值 吸引国际研发人才 员工人数从2020年700人增至2100人 [3] 总部设施与高端化战略 - 园区配备书吧、健身房、空中花园等休闲设施 设有海景工位和1500平方米空中花园 [4] - 同步开设全国最大小米之家融合店 面积1591平方米 展示"人车家全生态"产品 [4] - 融合店将成为全球小米之家高端形象标杆 体现公司高端化战略 [4]
向高端冲刺的vivo,到了调整公关部的节点了
格隆汇· 2025-07-19 18:50
公关危机事件 - vivo公关总监王乔在微博回应X200 Ultra用户滤镜更新问题时称"小孩子行为,开心就好",引发用户强烈不满,导致X200 Ultra机主评分从8.9分骤降至5.0分[1][3] - 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去年3月X Fold3发布会直播出现花屏乌龙时,王乔用"脏水可以停了"等对抗性言论将观众推向对立面[5][8] - 去年10月X200 Pro拍照炫光问题中,vivo高管韩伯啸暗示问题系"他方推动",再次激化矛盾,而官方公关部反应迟缓[11][14] 公关策略问题 - 公司公关部门多次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而高管却发表不当言论,错失危机处理黄金时间[14][15] - 对比卫龙等企业快速致歉补偿的危机处理方式,vivo的应对显得被动且低效[15] - 公关姿态与公司"本分"文化相悖,未能将用户置于沟通核心位置,反而制造对立[25][26] 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4年vivo以17%份额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2025年Q2激活量达1123.93万台保持市场前二[17] - 公司正重点布局高端化战略,在影像技术领域投入自研芯片和千人团队,并拓展AI与机器人新赛道[19][20] - 机器人领域选择聚焦"大脑"(AI)和"眼睛"(传感)两大核心技术,延续其在AI大模型与影像的积累优势[22][23] 发展建议 - 公司需升级公关体系,建立标准化危机响应机制,避免高管个人言论引发连锁反应[16][26] - 高端化战略需要配套的服务与情绪价值支撑,当前公关短板可能拖累业务发展[18][19] - 应践行创始人沈炜提出的"稳健经营、少犯错误"理念,让公关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制造者[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