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联交所成立固废资源交易中心:释放工业固废万亿级交易潜力
新华财经· 2025-09-29 15:22
当前,我国工业固废交易市场正释放万亿级潜力,以电厂粉煤灰、炉渣、石膏为代表的大宗固废成为资 源化利用核心。 生态环境部《2023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我国煤电行业年产生粉煤灰、 炉渣、脱硫石膏等固废超6亿吨,且粉煤灰产量呈年5%的增长趋势。其中建材领域应用占比超60%,环 保、农业及高值化利用需求正在快速攀升。 同时,在政策层面,"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叠加增值税即征即退、碳交易收益等财税激励,区域协同机制 如"西灰东运"正破解供需失衡难题,这些都在推动企业加速资源化转型。 上海交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固废资源化利用,是打通循环经济"关键一环"、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促进降碳减污的核心抓手。建设固废资源交易中心,是上海交易集团和上海联交所主动发挥权益交易、 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能力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心将致力联通上下游产业,通过公 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运作,发现价值、发现价格,促进固废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上的优化配 置,成为连接产废、利废企业的重要枢纽和信任桥梁。 新华财经上海9月29日电(记者李荣) 记者29日从上海交易集团获悉,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下称上海 联 ...
易成新能控股股东拟实施战略重组 “资源整合+协同效应”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全景网· 2025-09-29 15:18
控股股东战略重组 - 易成新能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河南能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双方实际控制人均为河南省国资委 公司控制权不发生变化 [1] - 重组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涨停 累计涨幅达40% 当前股价报5.88元/股 总市值110.2亿元 [1]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826,039,864股 占比44.0935% 重组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1] 重组双方产业优势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形成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元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下辖28家企业 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及5家专精特新企业 [2] - 河南能源集团产业覆盖煤炭开采、基础化工、电力等领域 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形成显著互补性 [2] - 重组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协同打通全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公司核心业务地位 - 公司是全球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的特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企业 产品规格覆盖UHPΦ350mm-Φ800mm [3] - 负极材料业务实现全工序覆盖一体化运营 2025年上半年两个负极材料项目全面投产推动收入大幅增长 青海天蓝实现扭亏为盈 [3] - 动力锂离子电池采用全球领先智能化制造技术 绿能业务前瞻布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 公司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 与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 [4] - 两大集团重组形成"材料+能源"双轮驱动格局 与公司"高端碳材+新型储能"业务定位深度契合 [4][5] - 公司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助力建设全球领先的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4][5]
【高端访谈】保持战略定力 应对国际市场变化——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龙强
新华财经· 2025-09-29 11:32
美国钢铁关税政策的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将钢铁产业视为美国新工业经济愿景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希望通过将钢铝进口关税提高至50%并扩大加征范围至407个产品类别,来保护本土钢铁业并推动制造业回流 [1] 关税政策对中国钢铁行业的直接影响 - 中国对美国钢材直接出口量较小,2024年出口量为89万吨,仅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0.8%和美国钢材进口总量的2.6%,2025年1-6月出口40万吨,影响有限 [2] - 通过越南、韩国和巴西等国的转口贸易潜在影响也有限,2024年美国自这三国进口钢材合计451万吨,即使全部假定为中国转口,也仅占中国钢铁出口总量的4.5% [2] 美国本土钢铁产业现状与产能扩张 - 美国过去四年已宣布、在建或完成的新增钢铁产能达到2100万吨 [3] - 2025年1-7月美国粗钢产量为4740万吨,同比增长1.5%,相较去年同比下降2.3%表现出增长态势,且进口量基本持平,表明产量增长主要来自国内需求 [3] - 年初至8月中旬,美国平均粗钢产能利用率同比微增0.2个百分点至76.6%,变化不明显 [3] 关税政策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潜在影响 - 短期看,关税政策促使部分企业调整全球布局,例如日本制铁加大美国市场投入,通用汽车计划投资40亿美元将部分产线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并新建工厂 [3] - 长期看,关税政策引发贸易伙伴反制、推高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可能削弱其国际竞争力,进而难以实现制造业回流目的并削弱企业投资动力 [4] 中国钢铁行业的应对策略 - 行业应规范出口秩序,抵制内贸转出口扰乱市场,并通过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高端钢材和绿钢出口 [5] - 企业需团结应对贸易摩擦,做好贸易救济调查应对,维护行业整体利益 [5] - 行业需围绕双碳战略,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锻造新质生产力以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 [5]
库布其沙漠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全面开工
新华财经· 2025-09-29 11:27
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消息,9月29日,库布其沙漠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全面开工建设。 据悉,本次全面开工的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北部的新能源基地,是内蒙古首个全面开工的千万千瓦 级"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基地总投资988亿元,规划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 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外送通道起点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途经山 西省,终点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全长699公里,电压±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 基地计划2027年底前建成投运,投运后每年可为以京津冀为中心的华北电网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 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60%,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6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将有力促进华 北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有效提高优质电力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能力,更好服务保障华北 地区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内蒙古深入践行"四个革 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 标的重要实践载体,也是内蒙古加快 ...
研判2025!中国中压环保气体环网柜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双碳战略驱动电力绿色转型,行业零排放高可靠特性护航现代电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9 09:36
行业概述 - 中压环保气体环网柜是一种采用环保气体(如干燥空气、氮气)替代SF6作为绝缘介质的新型配电设备,主要用于城市电网、工业领域及新能源场所(如风电、光伏电站),通过环形拓扑实现电力分配、故障隔离与保护 [1][2] - 按结构类型可分为全封闭式和拼装间隔式;按绝缘介质可分为SF6环保型和非SF6环保型;按功能特点可分为智能型和经济型 [2] - 行业在"双碳"战略和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推动下快速发展,具备高可靠性、智能化和环保特性,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设备高性能的要求 [1][8]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中压环保气体环网柜行业市场规模为122亿元,同比增长5.17% [1][8] - 2024年中国中压真空断路器行业市场规模为85亿元,同比增长1.19% [6] - 2025年1-8月中国发电量为64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1%,电力需求增长推动设备升级 [8]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铜、铝、钢材)、绝缘材料(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环保气体(干燥空气、氮气、全氟异丁腈)及电子元器件(真空灭弧室、互感器、智能温控系统) [3]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用户和新能源基建等领域 [3] -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通过真空绝缘性能实现迅速熄弧和电流抑制 [5]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龙头引领、区域集中、技术驱动"格局,平高电气、许继电气、思源电气等龙头企业占据一半市场份额,主导高端市场与大型项目 [9] - 平高电气自主研制世界首台550千伏全氟异丁腈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管道(GIL),并于安徽安庆500千伏荣升变电站工程投运 [9] - 许继电气实现12kV~40.5kV中压开关系列全环保化替代,产品覆盖环网柜、充气柜等类型,广泛应用于电网、石油化工、海上风电等领域 [9] 企业经营 - 2025年上半年许继电气营业收入64.47亿元,同比下降5.68%;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增长0.93% [10] - 2025年上半年平高电气营业收入56.96亿元,同比增长12.96%;归母净利润6.65亿元,同比增长24.59% [10] - 平高电气PGR4.2-24(F)/T630-20环保气体绝缘设备综合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首创直动式隔离开关结构,攻克干燥空气介质下短路电流关合难题 [10] 技术发展 - 智能化、模块化和高效化成为方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模块化设计缩短交付周期 [11] - 新型绝缘材料研发加速,如纳米改性材料提升耐电弧性能,环氧树脂浇注工艺固化时间压缩至35分钟以内 [11] - 环保气体替代技术突破,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及智慧型充气装置研制成功,服务"双碳"目标 [10] 应用领域 - 发电与电网领域主要应用于12kV配网系统,以国家电网、省网公司集采订单为主 [12] - 建筑行业民用住宅供电局居配项目、工业项目(如零碳示范工业园)及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铁路、地铁)需求持续增长 [12] - 新能源基地投产和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进一步推动设备需求 [8] 政策与标准 - 国家"双碳"政策加码,环保设备强制标准逐步落地,倒逼传统SF6设备淘汰 [13] - 行业标准T/CERS 0002—2018明确技术参数,要求绝缘气体额定充入压力≤0.05MPa,局放≤5pC,推动技术规范统一 [13] - 政策支持推动市场竞争加剧,头部企业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舱模式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差异化竞争细分市场 [14]
汾河之畔话氢能:鹏飞集团亮相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擘画产业新未来
新华财经· 2025-09-28 21:48
秋意浸染汾河两岸,氢能热潮涌动龙城。9月28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氢能发展论坛在太原盛大启 幕。作为聚焦氢能产业发展的行业盛会,论坛汇聚了政学研领域专家,共探能源低碳转型路径。山西鹏飞集团董 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受邀出席并致辞,他结合企业六载深耕氢能领域的实践成果,与现场嘉宾共话氢能产业的机 遇与未来。 制氢端,坚持"清洁氢与绿氢并举",不仅建成全国单套规模最大的焦炉煤气制高纯氢装置,更投运全球首套利用 干熄焦余热发电耦合水电解制绿氢示范项目,实现低成本、零碳排的绿氢规模化生产。 加注端,在山西孝义建成并运营4座加氢综合能源岛,其中北姚加氢综合能源岛日加注能力达8吨,为目前全球单 体规模最大;同时加快推进20余座新建及改造加氢站建设,全力构建覆盖山西全省及周边地区的氢能基础设施网 络,让氢能重卡的"续航焦虑"变为"续航底气"。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可持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郑鹏在致辞中指出,扎 根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厚土壤,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前瞻布局、精准施策与大力推动,鹏飞集团的氢能产业在 今年迎来了历史性发展窗口:3月,吕梁市成功跻身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
全国融资活跃城市20强出炉,珠海嘉兴成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9-28 21:11
成都国资投资案例 - 成都国资通过成都产投 成都高投 成都高新集萃合计持有海光信息3.96亿股 持股比例分别为7.21% 5.92% 3.87% [2] - 成都国资2016年以不到10亿元投资海光信息 按2025年9月26日259.10元/股收盘价计算 账面浮盈超1000亿元 [2] - 成都成为继合肥之后的地方资本经典投资案例 体现城市在资本与产业结合方面的话语权提升 [2] 全国投融资区域格局 - 京沪粤三地合计融资规模占全国近六成 呈现高度集中效应 [4] - 华东地区为全国资本最密集区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均位列全国前十 [3][5] - 华北地区以北京为绝对核心 融资规模2.62万亿元 交易量1.83万起 均领跑全国 [4][6] - 华南地区形成深圳 广州 珠海"铁三角" 广东融资规模1.44万亿元居全国前三 [3][6] - 中西部地区以成都 武汉 重庆 西安为代表 形成特色化突围路径 [3][6] 行业集中度特征 - 全国融资最密集行业为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 产业互联网 [4] - 长三角地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赛道 配套产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强化产业链话语权 [5] - 广东融资集中度显示"数字+制造"结合特征 前三大赛道为产业互联网 数字经济和机器人 [6] - 江西在"未来产业"和"碳中和"领域异军突起 挤进赛道前三 [7] - 陕西低空经济入列风投前三 依托航空航天科研资源吸引资本 [7] 城市投融资排名 - 北京以2.62万亿元融资规模居首 上海1.66万亿元 深圳8758.86亿元分列二三位 [9] - TOP20城市中一线城市占主导 均已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8] - 非一线城市表现突出:珠海融资规模907.96亿元居第15位 嘉兴551.48亿元居第20位 [9][11] - 杭州凭借数字经济集群融资6947.13亿元 苏州依托制造业基础融资2566.50亿元 [9][11] 风投城市差异化路径 - 合肥模式:2007年50亿元押注京东方 2011年百亿布局半导体 形成产业集群 [12] - 成都路径:以小博大投资海光信息 体现前沿科技领域长期主义 [12] - 无锡特点:产业资本化运作 通过支持药明康德打造生物医药国际名片 [12] - 宁波模式:民营资本活跃 依托港口优势支持舜宇成为全球光学龙头 [13] - 珠海特征:凭借横琴粤澳合作区红利 在半导体及智能制造领域获得巨额融资 [11]
城市赚钱秘籍:成都获千亿回报,珠海嘉兴成风投“黑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9:39
成都国资投资海光信息案例 - 成都国资通过成都产投、成都高投和成都高新集萃合计持有海光信息3.96亿股 占总股本17% [2] - 2016年以不到10亿元投资 按2025年9月26日收盘价259.10元/股计算 账面浮盈超1000亿元 投资回报超100倍 [2] - 该案例使成都成为继合肥之后又一地方资本经典投资案例 展示地方资本在前沿科技领域的长期投资策略 [2][10] 全国投融资区域格局 - 京沪粤三地融资规模占全国近六成 北京2.62万亿元 上海1.66万亿元 广东1.44万亿元 [3][4] - 华东地区资本最密集 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嘉兴五城入围 形成资本密集板块 [3] - 中西部地区以成都、武汉、重庆、西安为代表形成特色突围 四川融资规模1683.66亿元 [3][4] 行业集中度特征 - 全国融资最集中三大行业: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 [3][4] - 长三角地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赛道 配套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5] - 广东融资集中在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和机器人 体现"数字+制造"结合特点 [5] 重点城市投融资表现 - 北京融资规模2.62万亿元居首 交易量18357起 集中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和信息技术 [4][8] - 深圳融资规模8758.86亿元 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和机器人为主要赛道 [4][8] - 珠海以907.96亿元融资规模位列第15 交易仅549起 呈现"少而精"特征 集中在计算机软件、智能硬件和新能源汽车 [8][9] 特色城市投资路径 - 合肥通过京东方和半导体产业投资获得超千亿收益 形成显示面板和存储产业链 [10] - 成都采用"以小博大"策略 通过海光信息投资实现超百倍回报 [10] - 无锡通过药明康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 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发展光学产业链 [11] 区域差异化投资策略 - 江西聚焦"未来产业"和"碳中和"领域 依托稀土、新材料和储能禀赋 [7] - 陕西发展低空经济 依托航空航天科研和无人机产业基础 [7] - 贵州以节能环保为主赛道 推动绿色产业结构调整 [7]
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力争打造“全国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7:25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 - 东营港化工园区作为首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是东营市“2+1+2”试点体系中的核心园区,聚焦“降碳、减污、增效”三位一体 [3] - 试点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为同类化工园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减污降碳经验 [3] - 园区以20个重点项目为核心抓手,同步创新协同模式,已逐步形成具有化工园区特色的减污降碳路径 [4] 重点项目进展与成效 - 规划的20个重点试点项目已完成17个,项目完成率达85%,远超预期进度 [4] - 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园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等关键项目已正式投用 [4] - 重点项目直接推动园区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12%、能源利用效率提升8% [4] 产业链构建与资源循环模式 - 园区瞄准4大产业链条17个延伸方向建链延链补链,构建企业之间生产装置互连、管道互通、原料隔墙供应的模式 [4] - 建成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形成“淡化供水-浓盐水制盐-盐化工深加工”的梯级利用链条 [4] - 该海水淡化项目年减少淡水取用量1200万立方米,同时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 [4] 环境与经济协同效益 - 试点建设以来,园区VOCs排放量同比减少15%、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9% [5] - 园区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2%,年帮助企业降低用水成本超3000万元 [5] 未来计划与经验推广 - 针对剩余3个未完工项目,园区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机制,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 [5] - 园区计划今年下半年面向全省化工园区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重点分享资源循环、智慧监管等模式 [6] - 推动编制《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指南》,力争打造“全国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 [6]
【乘联会论坛】从市场销售看车企低碳转型现状---解析1-8月TOP10批发与零售
乘联分会· 2025-09-28 16:39
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现状 - 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33-34%,新能源销量占全球65-70%,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重要力量 [2] - "十四五"期间行业快速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形成全球最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 [2] 主流车企新能源化率排名(2025年1-8月批发数据) - 比亚迪汽车:批发量282.6万辆,新能源占比100% [3] - 特斯拉中国:批发量51.6万辆,新能源占比100% [3] - 上汽通用五菱:批发量65.5万辆,新能源占比73% [3] - 吉利汽车:批发量189.7万辆,新能源占比53% [3] - 长安汽车:批发量112.8万辆,新能源占比49% [3] - 长城汽车:批发量66.6万辆,新能源占比35% [3] - 奇瑞汽车:批发量166.2万辆,新能源占比27% [3] 完全新能源化车企分析 - 比亚迪连续四年稳居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采用插混与纯电双技术路线,2024年销量达424.8万辆创历史新高 [4][5] - 特斯拉中国国产化6年间国内销售占比60-70%,2025年1-8月国内销售36.1万辆占其总销量70.1% [5][6] 高新能源化率车企进展 - 吉利汽车新能源化率从2024年40.8%提升至53%,进步12个百分点,通过新品密集上市(5款全新车型)和出口策略(出口占比15%)实现增长 [7][8]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化率达73%(零售端达85%),受益于"双新政策"推动小型电动车发展,产品矩阵以纯电和混动为主 [8][9] 传统车企转型差异 - 奇瑞汽车国内新能源化率36%(高于整体27%),出口业务以燃油车为主,近期港交所上市体现集团实力 [9] - 长安汽车国内零售新能源化率54%(高于批发49%),出口业务中新能源与燃油车占比基本持平 [9] - 长城汽车国内新能源化率49%(高于整体35%),出口仍以燃油车为主导 [9] 合资企业现状与展望 - 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合资企业新能源占比均低于15%,因外方拥有完整海外渠道导致无出口需求 [10] - 合资企业2026年将推出重量级新能源产品,燃油车目前仍贡献行业一半销量及主要税收,与新能源车形成互补关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