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
搜索文档
苏创联专家团赴丹阳海智基地,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与成果转化
扬子晚报网· 2025-10-23 18:25
专家一行先后赴欣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伯端智能装备(镇江)有限公司和奇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参观生产线,与企业负责人和科技团队座谈,围绕脑 机接口、新能源电池装备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以及海外人才引进,科技项目孵化,开展深入交流对接。 专家团队对产学研合作、产业链整合、产品出海、专利保护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专家表示,将充分发挥苏创联联系科技人才资源广泛的优势,结合地 方主导产业发展、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扎实做好对接服务工作。 扬子晚报网10月23日讯(通讯员邹刚记者姜天圣)10月21日,江苏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苏创联)王苏标秘书长,带领生物医药、新能源领域专家以及专 利、科技孵化机构负责人,赴丹阳省级海智基地(高新区)调研指导。 现场 下一步,镇江市科协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服务市委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工作大局,深入实施"科创先锋"行动,广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科技 与产业深度对接,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科协应有贡献。 校对石伟 现场 ...
兰石重装承制福海创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12台炼化设备陆续交付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22:36
公司业务进展 - 兰石重装为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承制了12台设备 包括200万吨/年AGO吸附分离装置 50万吨/年重芳烃轻质化装置塔器 高压容器和高压换热器 [1] - 承制设备已开始陆续交付 [1] 项目战略意义 - 福海创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 实现从PX-PTA单一模式向芳烃-烯烃-高端化工品多元布局的跨越 [1]
“滞销”的中国罐头大王,被挤下了餐桌
36氪· 2025-10-22 16:33
行业宏观背景 - 中国罐头在国际市场表现强劲,蔬菜罐头几乎垄断外国超市,数据显示四分之一的罐头消费为中国制造 [1] - 中国水果罐头市场规模从2016年顶峰后下滑,2017年至2021年从115.7亿元下滑至81亿元 [36] - 行业出现新趋势,包括出海寻求增量(2024年水果罐头出口量达64万吨,同比增长12%)以及产品健康化、多元化发展 [3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8.55亿元,同比下降3.53%,归属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骤降47.06% [5] -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持续恶化,营收4.49亿元,同比下滑18.52%,净利润3425万元,同比猛降58.27% [5] - 公司市值从巅峰下跌70亿元 [8] 公司市场地位与历史优势 - 公司是中国水果罐头市占率第一梯队的行业巨头,与林家铺子、真心等品牌齐名 [7] - 公司成功依靠两大策略:对经销商和渠道极度让利的“利他”思维,以及密集的广告投放 [11][13][16] - 公司拥有超过1000家经销商,渠道覆盖商超、便利店、批发市场等 [14][19] - 公司成功开辟第二曲线椰子汁饮料,该业务在三年内超越水果罐头成为第一大支柱 [21][23] 公司面临的挑战 - 主业竞争加剧,椰子水行业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公司面临椰树、椰泰等老牌品牌以及众多新锐品牌的竞争 [30] - 公司采取涨价策略应对成本压力(2025年上半年椰子类原材料采购单价同比增长超30%),但同期竞争对手降价,导致消费者流失 [28][30][32] - 核心渠道出现动摇,2025年半年报显示经销模式收入同比减少30%至5.61亿元,半年内超过500家经销商流失 [3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达2.52亿元,占净资产的22.25% [33] - 产品与健康消费趋势脱节,水果罐头和椰汁饮料因高糖和添加剂问题,导致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35][37] 公司应对策略与转型努力 - 公司尝试出海,2025年宣布布局印尼产能,投资3870.9万元以加强原料供应和供应链竞争力 [39] - 公司推动产业链整合,从原料育种、基地建设到加工制造、品牌营销进行整体布局 [42] - 公司积极尝试互联网营销,如与“奶龙”联名合作,以贴近年轻消费者 [42] - 行业同行在产品创新上提供参考,如推出无添加防腐剂、小型化、果汁替代糖水、添加健康成分(茶多酚、维C)等产品 [45]
以科技为引擎、以全球为舞台 山东重工持续领跑中国装备制造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0 10:25
财务业绩 - 今年1-9月份公司收入接近4400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9% [1] - 同期出口收入达72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6%至7% [1][8] - 海外业务出口收入占比达60%,其中30%来自欧美海外产业,30%来自本土产品在海外本地化制造和销售 [7]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36亿元,研发强度为4.2%,位居行业前列 [2] - 公司拥有3万名研发技术人员、2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10个海外研发中心 [2] - 构建了覆盖"传统能源+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全链条动力解决方案 [2] 核心技术突破与产品领先 - 潍柴动力柴油机热效率突破53%,连续四年发布全球本体热效率最高的柴油机 [5] - 中国重汽黄河氢内燃机牵引列车风阻系数低至0.286,突破行业极限 [5] - 陕汽重卡700马力燃气车批量下线,刷新国产天然气重卡动力纪录 [5] - 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长189%,跃居行业第一 [5] 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战略 - 公司在全球拥有300多个海外办事处、1000余家营销渠道、36个贸易平台公司、40多座海外工厂 [8] - 在30多个国家实现本地化组装与制造 [8] - 2024年集团重卡出口19.3万辆,占中国重卡行业出口总量的64% [8] - 在非洲地区,重卡和工程机械销量增长超过30% [8] 产业链协同与业务结构 - 公司旗下拥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业务覆盖动力系统、商用车、工程机械等六大板块 [5] - 超过一半的业务是发动机和新能源三电等动力产品 [7] - 中国重汽、陕重汽国内市占率前三,行业出口全球市占率保持第一、第二 [7] - 构建了覆盖"研—产—供—销—服—金融"的全价值链体系 [7]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明确"新能源、数字化、后市场"三大战略方向 [10] - 在新能源领域加快氢能、电动化、混合动力等技术布局 [10] - 在数字化方面推动无人驾驶矿卡、智能农机、智慧施工平台等场景落地 [10] - 在后市场服务方面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10]
千里科技正式递表港交所,募资拟投AI驱动战略与产业链整合
巨潮资讯· 2025-10-17 11:07
上市申请与战略转型 - 公司已于10月1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 [2] - 公司过去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汽车、摩托车及通用机械等其他产品 [2] - 公司目前已推出以AI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Robotaxi解决方案 [2] 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由独特的RLM模型驱动,提供从L2至L4级的全栈自动驾驶能力 [2]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凭借多模态交互模型及AI原生AgentOS,提供自然用户交互体验 [3] - Robotaxi解决方案通过整合L4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及运营平台,提供端到端服务 [3] 募资用途规划 - 募集资金将用于实施AI驱动战略,提升技术能力,具体比例及金额待定 [4] - 资金将投向自动驾驶端到端大模型研发及系统测试部署 [4] - 资金将用于增强智能座舱及Robotaxi解决方案,包括AgentOS开发及功能完善 [4] - 部分资金将用于吸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Robotaxi领域的顶尖AI人才 [4] - 资金将用于上游产业链资源战略整合,例如建立产业基金以产生协同效应 [4] - 资金将用于加强中国及海外市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4] - 部分资金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满足一般企业运营需求 [4]
阳光诺和拟购买朗研生命100%股权 实现自身战略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16:47
交易概述 - 阳光诺和拟通过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购买朗研生命100%股权 交易作价为12亿元 [1] - 交易同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募集配套资金金额不超过8.65亿元 将用于复杂注射剂微纳米制剂 小核酸药物生产线等关键项目 [3]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并购旨在构建"研发-生产"无缝衔接的创新生态 将研发服务与生产制造环节有机整合 [1] - 整合可使研发设计充分考虑生产工艺可行性 从而大幅降低研发失败风险和转化成本 [1] - 朗研生命作为医药工业实体 能为阳光诺和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生产友好型"化合物 [1] - 整合模式预计可将研发周期缩短 传统CRO模式下新药研发从临床前到获批平均需要10-15年 其中因生产工艺问题导致的临床试验延期占比高达20% [2]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朗研生命拥有30余项在研产品 包括2个二类创新药 其中1个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 1个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2] - 阳光诺和自主研发的STC007注射液通过与朗研生命整合 能更紧密地与生产工艺结合 确保临床试验阶段化合物供应稳定 [1] - 公司前瞻性布局小核酸药物等前沿领域 已建立小核酸药物载药系统开发平台 [2] - ABA001长效降压药已处于IND阶段 ABY001长效减脂增肌处于PCC阶段 预计2026年至少一款产品进入临床 [2] 财务影响与前景展望 - 朗研生命2025-2028年净利润承诺分别不低于7486.86万元 8767.28万元 11080.79万元 13110.66万元 将为阳光诺和带来显著盈利增量 [3] - 随着"CRO+医药工业"模式成熟 公司盈利能力将从单一服务收入向"服务+产品"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变 [3] - 此次并购被视为战略性产业整合 旨在构建更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 提升市场竞争力 [3] - 并购不仅实现公司自身战略升级 更推动整个医药研发行业向更高效 更协同的方向发展 [3]
星湖科技重大人事变动,“蛇吞象”并购后整合进入深水区
贝壳财经· 2025-10-14 11:13
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总经理应军因工作调整辞去所有职务 [1][2] - 公司聘任闫晓林为新任总经理,其此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及董事 [1][3] - 闫晓林曾长期任职于伊品生物,历任总裁、董事长等职 [3] 并购背景与影响 - 公司于2022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伊品生物,交易被称为"蛇吞象" [1][4] - 并购前双方规模悬殊:2021年公司营收12.35亿元,净利润1.06亿元,而伊品生物同期营收146.65亿元,净利润3.66亿元 [4] - 并购后公司营收规模显著扩大,2024年实现营收173.34亿元,其中伊品生物贡献营收160.01亿元,占比92.31%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1.60亿元,净利润8.36亿元,伊品生物贡献营收75.89亿元,净利润8.35亿元 [5]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公司与伊品生物同属生物发酵行业,产业链契合度高,并购有助于实现技术研发、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互补 [6] - 公司推进"战略、研发、财务、业务、组织"五大融合,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6] - 通过此次并购,公司从单一食品添加剂企业转型为具备完整生物发酵产业链的综合性公司 [7] - 业内认为新任总经理的上任是为深化并购后业务整合而作出的战略性人事安排 [1][7] 伊品生物业务概况 - 伊品生物主要从事玉米深加工,主要产品包括动物营养氨基酸、食品添加剂、增鲜类调味品及复混肥 [5] - 伊品生物在氨基酸、味精等生物发酵细分领域具备领先产能,是国内味精行业三强之一 [5]
“并购六条”发布后新增项目近千单 沪市并购整合步入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 2025-10-12 20:37
沪市并购市场整体活跃度 - “并购六条”发布后至2025年10月12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 [1] - 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项目有114例,对应交易金额3086.4亿元 [1] - 同期新增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并购项目882单,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1] 行业整合趋势 - 在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中,涉及同行业并购的有77单,对应金额超过2287亿元 [1] - 沪硅产业与华海诚科两家公司以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的并购项目均以产业链整合为目的 [1] 沪硅产业并购案详情 - 沪硅产业以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新昇晶睿48.7805%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三家标的公司将成为沪硅产业全资子公司 [1] - 标的公司是沪硅产业300mm硅片二期项目实施主体,收购有助于整合优质资源并发挥协同效应 [1] 华海诚科并购案详情 - 华海诚科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70%股权 [2] - 并购前,华海诚科与标的公司分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国内厂商出货量第二位和第一位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在半导体环氧塑封料领域的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万吨,稳居国内龙头地位,并跃居全球出货量第二位 [2]
“并购六条”以来 沪市已新增并购项目近千单
证券日报网· 2025-10-12 19:45
沪硅产业与华海诚科并购项目 - 沪硅产业通过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上海新昇晶投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46.7354%股权、上海新昇晶科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49.1228%股权、上海新昇晶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48.7805%股权,交易完成后三家标的公司将成为沪硅产业全资子公司 [1] - 标的公司是沪硅产业300mm硅片二期项目实施主体,收购有助于公司整合优质资源并发挥协同效应 [1] - 华海诚科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70%股权 [1] - 重组前,华海诚科与标的公司分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国内厂商出货量第二位和第一位,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在该领域的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000吨,稳居国内龙头地位并跃居全球出货量第二位 [1] 沪市并购市场整体情况 -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2025年10月12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14例,对应金额3086.4亿元 [2] - 同期新增不构成重大的重组项目882单,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2] - 在重大资产重组中,涉及同行业并购的有77单,对应金额超过2287亿元 [2]
“并购六条”以来沪市已新增并购项目近千单
证券时报网· 2025-10-12 18:28
并购交易核心信息 - 沪硅产业以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新昇晶睿48.7805%股权,交易完成后三家标的公司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1] - 华海诚科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70%股权 [1] - 两家公司的并购项目均已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标志着以产业链整合为代表的重组正有序展开 [1] 并购交易战略意义 - 沪硅产业收购的标的公司是其300mm硅片二期项目的实施主体,收购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并发挥协同效应 [1] - 重组前,华海诚科与标的公司分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国内厂商出货量第二位和第一位,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该领域的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万吨 [1] - 华海诚科通过此次重组将稳居国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龙头地位,并跃居全球出货量第二位 [1] 沪市并购市场趋势 - 以提升质量为主线,沪市并购整合步入快车道,截至2025年10月12日,“并购六条”发布后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 [2] - 新增项目中包括114例重大资产重组,对应金额3086.4亿元,以及882单不构成重大的重组项目,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2] - 在重大资产重组中,涉及同行业并购的有77单,对应金额超过2287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