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
搜索文档
“J-TOP创新挑战季”先进材料产业专场走进宜兴
新华日报· 2025-10-18 05:03
活动概况 - 2025年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先进材料产业专场于10月17日在宜兴举办 [1] - 活动由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等单位承办 [1] - 活动面向社会发布企业技术需求,鼓励科研团队应征并提交解决方案 [1] 合作成果 - 活动期间有10个达成产学研合作的项目集中签约 [1] - 高新技术企业江苏朗耐德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签约,由后者负责开发一种用于回转窑炉的耐火材料 [1] - 合作方武汉科技大学在耐火材料领域有专业教授团队,并在宜兴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有利于项目开发及后期成果产业化 [1] 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 宜兴已布局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3家市级技术转移分中心,为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2] - 宜兴与42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推动12个先进材料方向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 [2] - 今年该市举办节能环保、陶瓷耐材方面的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培训160名技术经理人,着重提升服务能力 [2] 活动成效 - 截至10月上旬,2025年"挑战季"共征集到400余条先进材料领域的企业技术需求 [2] - 已解决83条技术需求,达成32项技术交易 [2] - 技术交易总金额超过2800万元 [2] 专业角色价值 - 技术经理人的工作是找到企业的关键问题,并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科研团队 [1] - 如何找准、找对需要技术经理人有长期的积累 [1]
光峰科技:关于与深圳技术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10-16 20:12
公司合作与战略 - 公司拟与深圳技术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 [2] - 合作旨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公司在上游器件领域的创新及发展,提升公司竞争力 [2] - 合作协议有效期为6年,有效期内公司预计将向联合实验室提供不超过人民币600万元的经费 [2] 实验室研究方向 - 联合实验室将在半导体激光前沿领域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 [2] 公司治理 - 该合作事项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2]
光峰科技与深圳技术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智通财经· 2025-10-16 18:03
合作概况 - 光峰科技与深圳技术大学拟签署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光峰科技—深圳技术大学联合实验室" [1] - 合作基于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原则,旨在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 [1] - 协议有效期为6年 [1] 合作内容与投入 - 双方将围绕半导体激光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发 [1] - 合作旨在推动公司在上游器件领域的创新及发展 [1] - 有效期内公司预计将向联合实验室提供不超过人民币600万元的经费 [1]
光峰科技(688007.SH)与深圳技术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8:00
合作事件概述 - 公司与深圳技术大学拟签署协议,共同建立“光峰科技—深圳技术大学联合实验室” [1] - 合作旨在围绕半导体激光前沿领域进行研发,推动公司在上游器件领域的创新及发展 [1] - 协议有效期为6年,公司预计将向联合实验室提供不超过人民币600万元的经费 [1] 合作战略与目标 - 双方合作基于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原则,旨在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 [1] - 合作研发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专注于半导体激光这一前沿技术领域 [1]
光峰科技(688007.SH):与深圳技术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格隆汇APP· 2025-10-16 17:45
合作概况 - 公司与深圳技术大学拟共同建立“光峰科技—深圳技术大学联合实验室” [1] - 合作基于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原则,旨在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 [1] - 协议有效期为6年 [1] 合作内容与投入 - 双方将围绕半导体激光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发 [1] - 合作旨在推动公司在上游器件领域的创新及发展 [1] - 有效期内公司预计将向联合实验室提供不超过人民币600万元的经费 [1] 关联关系 - 公司董事宁存政先生现任深圳技术大学讲席教授、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院长,因此本次签署事项构成关联交易 [1] - 该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无需有关部门批准 [1]
“五链”融合,济宁以人才为翼筑发展之基
齐鲁晚报网· 2025-10-16 16:23
人才引进与培育 - 围绕15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6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今年新引进青年人才3.1万人 [3] - 启动“校企双聘”博士专引计划 发布第一批16家企业20个博士岗位招引计划 [3] - 全市博士后平台达108家 包括29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79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累计招收博士后391人 [3] - 近三年新增企业工程师2.3万人 今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4万人 [3] 教育链与人才供给 - 支持4所院校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 [4] - 与清华大学共建三处乡村振兴工作站 吸引31所高校570余名师生参与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28项 [4] - 全市技工院校学生规模达3万余人 新开设工业机器人等13个新兴专业 累计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450个 [4] 创新链与人才活力 - 实施柔性引才用才项目 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10个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200余项 创造经济效益4.2亿余元 [5] - 36名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 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及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项目1项 [5] 金融链与人才生态 - 对全职引进及自主创业的博士、硕士等青年人才给予引才补贴和家庭奖励 [6] - 实施“创业济宁”五大行动 今年扶持企业181家、创业者2261人 [6] -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3类绿色通道服务 包括就医、交通、子女入学、信贷支持等 [6]
长阳科技(688299.SH):公司与中科院物理所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格隆汇· 2025-10-16 16:08
公司合作进展 - 公司与中科院物理所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1] - 具体合作进展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2025年“国际产学研杯”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中国驻福冈总领馆成功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5 15:02
活动概况 - 2025年“国际产学研杯”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中国驻福冈总领馆举行[1] - 活动主题为“创见未来、共话合作”,聚焦AI、医学、环境工学、农学等领域[8] - 约70名来自中日科研学术界、企业界人士参与活动[1] 活动参与方与奖项 - 来自东京大学、九州大学、横滨国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佐贺大学及中日企业等11个项目入围决赛[8] - 大赛设总领事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8] - 获奖项目包括《以帮助癌症患者为目的的“人工智能+专家”咨询平台》和《多参数智能高频喷射氧通气关键技术与设备》等[8] 核心观点与倡议 - 中国驻福冈总领事杨庆东表示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反对“脱钩断链”,强调科学技术应服务于全人类共同福祉[2] - 国际产学研促进会会长董发明指出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的重要驱动[7] - 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藤岛昭鼓励两国青年科研人员从国家、社会、人类长远利益考虑,深化互利合作[7] 活动目标与影响 - 大赛旨在发掘中日两国科技“金种子”,推动高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转化[8] - 与会人员积极评价大赛成果,认为其体现中日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理念[8] - 活动组织方表示将持续推动中日产学研合作,为两国科技创新、经济繁荣和友好关系发展贡献力量[7]
开投·黄埔实验室:广州开发区的创新沃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7:03
园区概况与定位 - 园区定位为示范性科创引擎基地,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 - 园区是广州市级孵化器,市、区首批5G孵化载体,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和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工作站 [1] - 园区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0.3万平方米 [1] 科研资源与产业集群 - 已入驻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高端科研机构 [1] - 科研领域涵盖纳米技术、集成电路、5G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1] -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由中科院沈阳分院金属研究所牵头,已成功研发钢铁材料常温硒盐发黑工艺技术、半导体设备用刷镀镍产品等 [2] - 研究院拥有院士领衔的高层次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等 [2] 园区服务与配套设施 - 园区提供灵活的载体设计,满足从大型科研机构到初创企业的不同空间需求 [2] - 在A栋大堂引入政务服务一体机,提供企业开办、税务登记、工程建设联合审批等一站式服务 [4] - 生活配套完善,提供餐饮、住宿、便利店、咖啡厅、健身房、多功能会议中心等设施 [4] - 引入专业管理团队运营美豪丽致酒店,满足高水平技术专家的生活需求 [4] 区位交通与运营支持 - 地理位置优越,驾车十分钟可达广州绕城高速香雪收费站和京港澳高速萝岗收费站 [4] - 园区门口有多路公共汽车,数站即可到达广州地铁六号线香雪站 [4] - 园区开通往返"黄埔实验室——地铁站"的接驳车,早班和晚班每日运行 [4] - 提供"保姆式"园区服务,包括提前完成场地装修,实现水电网络全贯通 [3]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5%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0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长春市2024年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 [1] - 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6] 核心企业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将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2] - 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禹衡光学承担多个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3]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2]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2] -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通过"一会三联盟"促进产学研合作 [3][5] 人才与研发实力 - 长春市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3] - 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在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3] 未来发展规划 - 长春市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5] - 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 [5] - 加速建设"4+1"产业核心区,支持企业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