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红利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人民日报· 2025-10-03 06: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1] - 中国从不缺乏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经济转型升级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1] 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其中80%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将加速释放投资机遇 [1] - 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位居全球前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1] 科技创新和人才红利 -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2]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每年培养STEM专业毕业生超500万人 [2] 消费扩容升级 - 中国人均GDP达1.3万美元以上,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50万亿元 [3] - 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等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比达46.1% [3] 基础设施建设 - 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密度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基建仍有长期需求 [3] - 算力网络、移动通信、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3] 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将提高质量水平,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 [4] -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对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强防洪排涝、地下管网等建设 [4] 保障和改善民生 - 2025年将实现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4] - 60岁以上人口超3亿人,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执业医师数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4]
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8 09:17
就业市场表现与政策支持 - 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 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1] - 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 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1] - 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 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形成系统性政策框架 [1]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 较"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 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2] -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6亿人和3.02亿人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人和3400多万人 [2] -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 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支撑能力稳中有升 [2]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 [2] - 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 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2] 人才发展与技能提升 - 过去5年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发布72个新职业和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3] - 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 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3]
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经济日报· 2025-09-28 06:01
就业局势与政策 - 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 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1] - 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 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1] - 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 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1] 社会保障体系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 较"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 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2] -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6亿人 3.02亿人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人 3400多万人 [2] -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 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2]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 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 [2]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 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2] 人才发展与职业技能 - 过去5年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3] - 发布72个新职业 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3] - 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 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3]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人社部门这样回答“民生为大”
新华社· 2025-09-26 15:49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3] -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6亿和3.02亿 [3]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达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3] 人力资源开发与技能提升 - "十四五"期间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发布72个新职业并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6] - 国内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6] 劳动者权益保障 - 新建2300多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 [8] - "十四五"以来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 [8]
数说“十四五”成就丨从社会保障成绩单感知民生获得感
新华网· 2025-09-26 12:16
就业形势 -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3] - 累计城镇新增就业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3] - 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3] 社会保障体系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5] - 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5]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6] -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6亿人和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和3400多万人 [6]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6] 人才发展 - 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7] - 紧跟市场动向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7] - 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7] - 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7][8] 劳动者权益保障 - 新建2300多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 [12] - 研究制订专门规章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 [12] - “十四五”以来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 [12]
全球观·中国策丨对话张许颖:逐步建立、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开端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9-22 19:00
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4] - "十五五"时期中国将进入稳定的人口减量发展阶段,总和生育率将在低水平波动,低生育状况将伴随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5] - 0-17岁人口存量在2020-2035年15年间将减少约1.3亿人,学龄人口呈现"梯次达峰、快速缩减"态势[6] - 2035年之前有效劳动力供给仍保持高位,但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及时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并作出结构性调整[6] 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 -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进入普及化深入发展阶段[9]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24年底提升至11.21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5亿[9] - 0-6岁婴幼儿开端发展阶段投资明显不足,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智力和非认知能力形成期[9] - 国际实证研究表明越早进行科学养育,人力资本形成效果越好,OECD国家强势开端计划投入占GDP比重平均达0.8%-1%[10] 政策建议与战略方向 - 建议"十五五"时期把积极应对少子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人口高质量发展规划[4][7] - 构建以生育保险、婴幼儿照护、生殖健康服务为核心的生育保障基本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7] - 推动托儿所、幼儿园逐步纳入公共服务,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指导项目[7] - 建立中国特色"开端计划",从0-6岁照护、托育、学前教育等六方面着力,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从生命早期开始[10] 人口红利转型机遇 - 卢茨教授研究指出,教育在提供人口红利方面胜过单纯年龄结构变化[11] - 低生育率不会对中国未来几十年持续发展构成重大障碍,考虑到人力资本迅速增加[12] - 需要从简单人口年龄结构分析转向多维分析框架,将教育、健康、科技等因素纳入其中[11] - 通过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建立现代化人力资源,可以有效对冲劳动力数量下降的负面影响[12]
不要错过人口变局中的改革之机
第一财经· 2025-08-23 23:09
人口变化趋势 - 中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 [1] - 学龄人口波动变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对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形成新挑战 [1] 教育行业影响与转型 - 人口变化对教育体系形成直接冲击 学校空置 教师过剩现象凸显 [1] - 教育系统加快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转型 [2] - 中小学跨学段 跨区域任教成为改革举措之一 [2] - 适龄学生减少推动国家提高学校建设标准 降低班额 推进小班化教学 [2] - 职业教育在创造人才红利方面的使命进一步凸显 [2] - 富余教师资源可通过转岗培训转向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 社区教育等领域 [2] 劳动力市场变革 - 劳动力规模缩减削弱传统增长模式动能 老龄化加剧带来抚养比攀升压力 [2] - 推进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跃迁 加大人力资本全生命周期投入 [2] - 发展银发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 - 推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流程 以机器红利弥补劳动力缺口 [2] 社会保障体系调整 - 深度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前所未有考验 [3] - 需要扩大社保统筹资金池同时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3] -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 推进省级统筹 [3] -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3] -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 区域发展规划 - 人口变化在城乡和区域之间表现不均衡 [3] - 加快推进区域国土空间规划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布局 [3] - 人口持续流入的核心城市群需优化功能布局提升综合承载力 [3] - 人口收缩地区应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适度集中 [3] - 人口流失乡村可探索土地整治 规模化经营或发展特色产业 [3]
不要错过人口变局中的改革之机
第一财经· 2025-08-23 22:40
核心观点 - 中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 这一变化对教育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和城乡规划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 同时也带来改革契机 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结构转型[3][4][5][6] 教育体系影响 - 学龄人口波动导致教育资源过剩 出现学校空置 教师跨学段任教争议等现象 如江西永新县农村小学教师抗拒选调至初中任教[3] - 教育系统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降低班额 推进小班化教学 提高学校建设标准[4] - 职业教育重要性凸显 富余教师资源可通过转岗培训转向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等新兴领域 实现人才存量盘活与增量创造[4] 劳动力市场影响 - 劳动力规模缩减削弱传统增长模式动能 老龄化加剧导致抚养比攀升 需推进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5] - 需加大全生命周期人力资本投入 提升劳动力素质与生产率 同时发展银发经济培育新增长点[5] - 产业结构需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推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融入生产 以"机器红利"弥补劳动力缺口[5] 社会保障体系影响 - 深度老龄化对社保体系构成考验 需在扩大社保资金池的同时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5] - 改革方向包括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5] 区域发展规划影响 - 人口变化在城乡和区域间呈现不均衡性 需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6] - 人口流入的核心城市群需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承载力 人口收缩地区需引导向中心城区集中 人口流失乡村可通过土地整治或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6]
壹快评|不要错过人口变局中的改革之机
第一财经· 2025-08-23 20:34
人口变化趋势 - 中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鲜明现实 [1] - 人口减少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在不同区域表现不均衡 城乡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 [3] 教育行业影响 - 人口形势变化对教育体系形成直接冲击 导致学校空置和教师过剩现象 [1] - 多地幼儿园和中小学生源不足 部分民办高校招录不满 江西省出现农村小学教师抗拒转学段任教安排 [1] - 教育系统正面临学龄人口波动变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对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新挑战 [1] 教育改革机遇 - 适龄学生减少为国家提供提高学校建设标准 降低班额和推进小班化教学的机会 [2] - 中小学跨学段和跨区域任教成为因应新形势的改革举措之一 [2] - 富余教师资源可通过转岗培训转向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新兴领域 [2] 劳动力市场变革 - 劳动力规模缩减直接削弱传统增长模式动能 老龄化加剧带来抚养比攀升压力 [2] - 需要推进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跃迁 加大人力资本全生命周期投入 [2] - 应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 社会保障体系调整 - 深度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前所未有的考验 需要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3] - 要求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 推进省级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 [3] - 需要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 区域发展规划 - 人口变化要求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3] - 人口持续流入的核心城市群需优化功能布局提升综合承载力 [3] - 面临收缩压力的地区应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 人口流失乡村可探索土地整治和特色产业发展 [3]
人才储备,三个之最和一个500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8:34
人才储备规模与结构 - 中国人才资源总量达2.2亿人 技能劳动者超2亿人 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3][10] - 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年 稳居全球首位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欧盟平均水平[3][10] - 科技人力资源超1.1亿人 全国科技人力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3] STEM教育发展 - 中国每年培养STEM专业毕业生超500万人 规模全球领先[1][7][11] - 2023年理工农医类硕士招生占比60% 博士招生占比超80%[7] - 全国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7][11] 区域人才建设成果 - 济南市2024年新增青年人才超15万人 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1] - 北京市海淀区人才资源总量超200万 占全市比重约1/4 人才贡献率达65.21%[2] - 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9] 产业创新与人才赋能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 增加约1900亿块[8]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 占GDP比重10.4%[10] - 全国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 覆盖31个省区市 助推农业产量提升60%[8] 国际合作与教育输出 - 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 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欧美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7] - 中国STEM教育获国际认可 多国提出引进教学经验及软硬件设备需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