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能性
icon
搜索文档
和顺科技(301237) - 2025年6月23日和顺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4 19:2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材料研产销的高新技术企业 [2] - 主要产品包括有色光电基膜、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可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制程、汽车等领域 [2] - 未来秉持“差异化、功能性”理念,立足有色光电基膜,拓展其他功能膜产品,探索新材料领域,布局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2] 碳纤维项目相关问题 增产计划 - 公司按既定产能计划建设,未来结合战略规划及客户需求,合理配置业务产能,择机布局产能提升 [3] 战略规划考量 - 碳纤维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公司建设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布局 [3] - 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属高端新材料产业,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提升是战略方向,有助于公司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3] 项目进展 - 项目于2024年第三季度启动建设,当前处于工程建设阶段,进程有序推进 [3] 应用领域 - 高性能碳纤维应用领域逐渐放宽,延伸至民用航空、3C数码产品、低空飞行器、赛车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3] 产能过剩问题 - 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通用型产品上,T800级以上产品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 碳纤维在新兴领域应用范围扩大,需求整体仍在增长,公司规划产品为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可提供差异化、功能性产品 [3]
近四分之一美国人处于“功能性失业”状态
财富FORTUNE· 2025-06-23 20:51
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 - 美国失业率维持在4.2%的低位,5月份新增13.9万个工作岗位,就业市场表面健康 [1] - 工资增长稳定,但存在"功能性失业"问题,即未被计入官方失业率但实际就业困难的人群 [1][2] 功能性失业数据 - 24.3%的美国人属于"功能性失业",高于两年前的22.3% [2] - "功能性失业"包括失业但停止找工作者,以及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在职人群 [2] 行业与就业趋势 - 初级员工信心指数跌至历史最低点,劳动者对经济前景悲观 [2] - 劳动力市场较几年前降温,员工关注关税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2] - 路德维希研究所指出,经济机会差距可能因缺乏高薪岗位而扩大 [2][3]
券商分类评价大修:1类情形直接降级 中小机构有望逆袭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21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核心变化 - 强调功能性作用作为最核心调整 将改变券商业务发展和市场定位逻辑 [2][5][6] - 突出"打大打恶"严监管导向 重大违法违规公司可直接下调至D类 [3][15] - 支持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 取消总营收排名加分 主要业务收入加分范围由前20名扩至前30名 [3][10][11] - 对申请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和先行赔付的券商减少扣分 最多扣1分 [4][16] - 风险处置中变更控股股东完成重大风险化解的按新设券商加分 [4][17][18] 功能性作用的具体体现 - 将"引导券商发挥功能作用"写入《规定》第一条 明确监管导向 [7] - 功能性评定标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情况 [8][9] - 授权中证协组织"功能发挥情况"专项评价 细化衡量指标 [9] - 券商从业者参与功能性项目积极性提升 与行业限薪背景下提升评级性价比相关 [9] 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支持政策 - 取消总营收排名加分 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加分力度 引导集约型发展 [11] - 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收入加分范围扩大至行业前30名 覆盖约20%券商 [11] - 田轩建议从功能评价标准、创新业务试点倾斜、融资渠道放宽等5个维度提供政策支持 [13][14] 严监管与风险处置机制优化 - 对挪用客户资产、财务造假等特别严重违规行为直接认定为D类 [15] - 提高"资格罚"纪律处分扣分分值 强化自律措施惩戒力度 [15] - 风险券商通过控股股东变更完成处置的按新设券商加分 提升市场化风险化解效率 [18] 专项业务发展引导 - 增设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基金投顾、权益类产品销售保有规模等专项指标 [18] -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成为券商功能性作用典型案例 尽管收益有限但政策响应积极 [9]
橘朵母公司“捡漏”百植萃,功能性护肤成美妆巨头必争之地
观察者网· 2025-06-19 18:24
收购事件 - 橘宜集团宣布收购皮肤学级科学护肤品牌百植萃 [1] - 收购旨在补足护肤赛道空白 强化"医研结合"领域布局 [9] - 收购完成后 李远宏教授将继续担任百植萃首席产品官 [9] 百植萃品牌概况 - 成立于2012年 专注问题肌和敏感肌护理 [3] - 产品线覆盖舒缓修护 抗皱美白等多个领域 [3] - 天猫旗舰店热销产品为小绿瓶精华 30ml售价198元(原价406元) [3] - 由皮肤科专家李远宏深度主导产品研发 [7] - 品牌特色为与皮肤科医生深度共创的研发模式 [9] 橘宜集团战略布局 - 2024年集团收入35亿元 同比增长36% [11] - 近期动作包括推出橘朵橘标系列 曾推出护肤品牌黎感 [10] - 2024年接手法国高端品牌馥绿德雅 [9] - 收购被解读为寻求上市获得更大溢价空间 [11] 行业趋势 - 功能性护肤市场成为美妆巨头竞争焦点 [11] - 欧莱雅近期收购英国专业护肤品牌Medik8 [11] - 国货美妆产业呈现"极端分化"现象 [10] - 小品牌被头部企业并购可缓解生存压力 [10]
橘宜集团收购百植萃,国货美妆如何突围功能性护肤市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19:33
橘宜集团收购百植萃 - 橘宜集团宣布收购科学护肤品牌百植萃,旨在完善其多品牌、多赛道美妆矩阵[1] - 百植萃创立于2012年,专注问题肌和敏感肌解决方案,产品涵盖舒缓修护、抗氧抗皱等细分领域[4] - 收购后百植萃首席产品官李远宏教授将继续主导研发,联合创始人孙晖担任终身名誉顾问[5] 橘宜集团业务布局 - 集团旗下拥有橘朵、酵色两大彩妆品牌及馥绿德雅中国业务,2024年收入35亿元(同比+36%)[4] - 2023年与法国皮尔法伯集团达成合作,自2024年起全权负责馥绿德雅品牌在华业务[4] 功能性护肤行业趋势 - 全球专业皮肤护理市场2022年规模357.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775.1亿美元(CAGR 9.9%)[6] -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2022年市场规模464.3亿元(同比+22.9%),2017-2021年CAGR达36.7%[6] - 国际巨头加速布局:欧莱雅更名皮肤科学美容部,2022-2025年连续收购Skinbetter Science、Dr.G等品牌[7] - 本土品牌表现突出: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57.2%),薇诺娜营收超50亿元[8] 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 - 橘宜集团认为百植萃的医研结合特性与自身研发渠道资源形成互补[8] - 收购反映彩妆增长放缓背景下,企业向高增长的功效护肤赛道转型的战略意图[1][6]
科技驱动未来穿着!设计师必看的新材料趋势 & 创新面料首发!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08
展会概况 - 2025年8月6-7日上海国际功能性纺织品(秋冬)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H3馆举办[2] - 汇聚200余家国内外知名创新企业包括3M、Lycra、Polartec等[2] - 展会聚焦功能性纺织品最新趋势与创新成果[2] 展品与技术 - 参展企业将发布防水透气、单向导湿、高弹耐磨等多元功能面辅料[6] - 展示可持续解决方案及融合前沿科技与时尚设计的产品[6] - 涵盖绿色循环材料、智能温度调节、高性能面料等突破性技术[18] 特色展区 - TREND FORUM展示从基础层到超轻防绒科技的全品类创新[12] - INNOVATION FORUM发布全球前沿创新纺织科技[18] - BODYWEAR贴身衣物区聚焦压力自适应结构、环保生物基材料[31] - 羊毛趋势区展示美丽诺羊毛在速干排汗、超轻保暖等领域的应用[44][47] 行业影响 - 展会已成为全球功能性纺织行业标杆平台[7] - 吸引全球服装设计师、品牌研发总监等专业人士参与[14] - 推动行业创意碰撞与商业转化[14] 未来趋势 - 技术创新重塑贴身服饰未来图景[31] - 羊毛科技与时尚设计跨界融合开拓新机遇[47] - 展会促进技术交流与产业创新[49]
国风新材:7亿购买金张科技58.33%股权问询函回复
新浪财经· 2025-06-17 19:18
交易概况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太湖金张科技58.33%股权 交易价格为69,993.56万元 标的公司100%股权评估值为121,300.00万元 [3] - 交易完成后 金张科技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51亿元 [3] - 交易涉及十大问题回复 包括标的资产业绩 财务数据 评估情况 内部控制等 [3] 标的公司业务 - 标的公司主营业务为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为电子屏幕光学保护膜材料和电子制程精密功能膜材料 [4] - 2020至2024年 电子屏幕光学保护膜材料销售收入占比均在89%以上 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中的智能手机 [4][6] 财务数据 - 2020至2024年标的公司总资产分别为76,383.01万元 78,466.39万元 73,701.91万元 84,812.63万元 88,093.11万元 变动比例分别为2.73% -6.07% 15.08% 3.87% [5] - 同期净资产分别为49,933.91万元 46,982.32万元 45,558.25万元 49,647.20万元 53,177.12万元 变动比例分别为-5.91% -3.03% 8.98% 7.11% [5] - 营业收入呈现先降后升趋势 2020至2024年分别为56,582.60万元 45,648.77万元 37,565.05万元 57,478.60万元 65,609.70万元 变动比例分别为-19.32% -17.71% 53.01% 14.15% [6]
2025年中国酸奶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低糖、低脂、高钙、富含益生菌等功能性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7 09:34
酸奶行业概述 -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的乳制品,分为酸乳、风味酸乳、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四类,原料必须为生牛(羊)乳或乳粉 [2] - 2024年酸奶需求量降至728.4万吨(同比-6.55%),市场规模降至998.74亿元(同比-9.02%),消费者偏好转向低糖、低脂、高钙、富含益生菌等功能性产品 [1][13] 政策环境 -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奶业振兴,包括《"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等,重点涉及奶源基地建设、产业链补链强链、乳制品标准完善等领域 [4][6] - 内蒙古被定位为全国乳业核心区,政策支持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建设乳业交易中心 [6]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奶源供应稳定,2023年牛奶产量4196.7万吨(+6.74%),2024年小幅降至4079.0万吨 [9] 下游 - 线下渠道仍占主导,但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15.8%,电商平台通过物流配送和直播营销加速渗透 [11] 竞争格局 - 市场呈"两超领先,多强并存"格局:伊利(2024营收1158亿元,毛利率33.88%)、蒙牛(2024营收886.7亿元,毛利率39.57%)为龙头,光明、三元等区域品牌差异化竞争 [15][18][20] - 伊利通过安慕希常温益生菌酸奶(市场份额+1.4pct)和畅轻低温新品(市场份额+1.3pct)巩固优势 [18] 发展趋势 - 功能性酸奶需求增长,无添加/有机产品、植物基酸奶(年增速超30%)将成为新增长点 [22] - 产品创新加速:特色口味(如香料搭配)、多元原料(羊奶/牦牛奶)、跨界形态(酸奶冰淇淋等)持续涌现 [22]
类器官之父最新论文:利用人类气道黏膜下腺体类器官研究炎症和感染,一作已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
生物世界· 2025-06-13 15:33
类器官研究发展 - 2009年荷兰Hubrecht研究所Hans Clevers团队首次利用小鼠肠道成体干细胞培育出肠道类器官,开创类器官研究时代 [2] - 2025年6月Hans Clevers团队在Cell Stem Cell发表研究,开发人类气道黏膜下腺体(SMG)类器官模型,用于呼吸系统炎症和感染研究 [2][6] 气道黏膜下腺体(SMG)生物学特性 - 人体气道含两种上皮结构:表面气道上皮(SAE)和气道黏膜下腺体(SMG),SMG位于气管与大支气管,由MUC5B黏液细胞、浆液细胞等组成 [7] - SMG功能包括分泌黏液、抗菌肽,维持气道湿度及防御病原体,其细胞异质性支持复杂炎症反应 [7] - 小鼠模型显示SMG具有多能祖细胞特性,可参与气道上皮修复再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重塑相关 [8] SMG类器官模型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从人类支气管组织建立SAE和SMG类器官,单细胞RNA测序证实模型准确重现组织细胞异质性 [9] - SMG类器官富含MUC5B黏液细胞和αSMA+肌上皮细胞,CD13特异性标记其分泌细胞 [9][10] - 实验显示α冠状病毒229E优先感染CD13+分泌细胞,触发未折叠蛋白反应 [9][10] 研究应用价值 - SMG类器官与SAE类器官联合可构建更具生理相关性的系统,用于研究感染和炎症的细胞反应 [12] - 该模型为探究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新工具 [10][12] 团队其他研究成果 - 2023年10月Hans Clevers团队在Science发表研究,通过人肠类器官CRISPR筛选发现转录因子ZNF800抑制肠内分泌细胞分化 [13][14][16]
IPO研究|预计2028年中国发泡聚乙烯材料市场规模34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6-11 16:49
公司IPO及业务概况 - 浙江新恒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 [4] - 公司专注于功能性高分子发泡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PEFoam、IXPE、MPP 以及聚氨酯微孔发泡材料、非发泡PVC耐磨层等 [4] - 泡沫塑料具有质量轻、隔热性能好、缓冲及隔音性能好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4] 聚乙烯发泡材料行业 - 发泡聚乙烯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和优异的隔热、缓冲保护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筑、家居生活等领域 [5] - 2018-2023年中国市场发泡聚乙烯材料复合增长率为9.04% 2023年市场规模达19.76亿美元 预计2028年将达到34.00亿美元 [5] 聚丙烯发泡材料行业 - 发泡聚丙烯材料具有耐热性、机械强度、耐冲击性等优点 绿色环保且可回收性强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通信、汽车、建筑等领域 [7] - 2023年全球发泡聚丙烯市场规模达11.2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到17.25亿美元 [7] - 2023年中国发泡聚丙烯市场规模约为26.57亿元 同比增长10.7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