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圆柱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刘金成鏖战锂电问鼎储能全球第二 亿纬锂能多线布局首季营收增37%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扣非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 [1] - 2023年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滑0.35%,动力电池营收191.67亿元,同比减少超两成,营收占比从49.16%降至39.43% [7] - 2023年储能电池营收163.4亿元,占比33.5%,2024年储能电池营收190.27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比39.14% [7] 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2023年出货量28.08GWh,同比增长64.22%,国内市场份额4.45%,排名第四 [6] - 储能电池2024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 [8] - 2024年一季度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8] 技术布局与战略 - 2015年切入圆柱18650锂离子电池,2016年涉足方形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2018年与SKI合作开发软包三元电池 [6] - 2025年大圆柱电池预计需求5GWh,刘金成认为圆柱较方形更适合插混,2024年将是多种材料体系大圆柱电池元年 [1][9] - 近期推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 [8] 创始人背景与历史 - 创始人刘金成拥有物理化学专业背景,1985年进入电池行业,2001年创办亿纬锂能前身惠州晋达电子 [2] - 早期为小灵通生产2000多万个电池,2008年锂亚电池国内市场份额39%,2009年公司上市时营收2.06亿元 [3] - 2013年营收突破10亿元,2014年收购麦克韦尔50.1%股权,2019年投资收益达8.4亿元 [3][4]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显著优势,其他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7] - 公司通过拓展储能赛道打破动力电池内卷困境,储能业务已成为营收支柱 [7][8]
华冠科技向韩国客户交付多款大圆柱智造设备
起点锂电· 2025-04-13 14:44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进展 - 全球主流电池企业加速布局大圆柱电芯产线 电芯规格扩展与制造工艺升级推动产业化进入规模量产新阶段 [2] - 华冠科技为韩国客户定制的大圆柱激光切卷一体机、超电用圆柱形制片卷绕机完成分批交付并获高度认可 [2] 华冠科技设备技术优势 - 大圆柱激光切卷一体机最高效率达22PPM 卷绕对齐度±0.3mm 良品率高达99.5% [3] - 设备适配32/46系列主流电芯规格 32规格最高效率22PPM 46规格16PPM 良品率超99.5% [4] - 采用速度控制与张力补偿相结合的先进张力控制方法 解决高速卷绕中极片压实度不均等问题 [6] - 构建高速卷绕纠偏控制模型 提升设备在高速生产下的纠偏精度与可靠性 [6] 市场拓展与未来规划 - 华冠科技已为韩国多家头部电池企业交付锂电池中段智能装备 积累丰富韩国市场服务经验 [8] - 公司将持续以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客户抢占动力电池新赛道 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10]
中国企业锂电池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鑫椤锂电· 2025-03-31 15:01
锂电池市场格局 - 中国锂电池厂商市占率从2024年初不到70%提升至目前80%以上 [2] - 中国市场贡献了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的绝大部分 [3] 海外需求现状 - 海外需求仅特斯拉、雷诺等部分企业有新项目增量预期 [3] - 欧美电池厂商生产计划下调 日韩电池企业增量感受有限 [3] - 海外整体需求表现一般 中国厂商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3] 行业研究报告 - 鑫椤资讯发布多份电池产业链深度报告 覆盖固态电池、快充电池、大圆柱电池、钠电池等细分领域 [4] - 报告涉及电池铝箔、锂离子电池回收、碳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关键材料 [5] - 包含全球储能市场、锂电池应用市场等宏观趋势分析 [5] 数据服务 - 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 专注炭素、锂电、电炉钢三大行业 [3] - 提供数据库、产业前瞻预测、战略咨询和媒体宣传等服务 [3]
年供应量超10GWh!LG新能源斩获新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3-24 18:43
LG新能源46系圆柱电池订单 - LG新能源与美国亚利桑那州公司签署多年期合同,年供应46系列圆柱电池超10GWh,客户为传统汽车制造商[1] - 46系电池包括4680、4695、46120型号,能量与输出较2170电池提升至少5倍[1] - 4680电池将供应特斯拉Model Y与Cybertruck,德州工厂2024年量产[1] - 4695电池获Rivian 67GWh订单(2024-2029年),用于R2电动SUV[1] - 大圆柱电池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低成本优势渗透至储能、动力等领域,特斯拉、宝马等车企加速导入[1] 国内大圆柱电池进展 - 亿纬锂能发行50亿元可转债投建21GWh 46系大圆柱产能,已获一汽奔腾定点及未来5年483GWh意向需求[2] - 创明新能源绵阳基地交付32140磷酸铁锂大圆柱电芯,具备15000mAh容量、GB43854-2024针刺测试认证[2] - 时代联合与海外客户签订战略协议,供应新能源车用电池模组[2] - 行业预计2025-2026年为大圆柱产业化应用元年,竞争转向技术研发价值[2] 行业活动信息 - 第七届起点钠电论坛将于3月28日在深圳举办,聚焦钠电技术突破与市场爆发[3][7]
中国三元材料企业“借韩入美”
高工锂电· 2025-03-13 19:03
中国三元材料全球市场放量 - 中国三元材料有望通过韩企于2025-2027年在全球市场放量 尤其是在北美市场 [1][2] - 当升科技与LG新能源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约定2025-2027年供应11万吨高镍及中镍高电压多元正极材料 合同金额约140亿元 [2] - 当升科技与SK On签订1 7万吨高镍正极材料供货协议 并计划就2026-2028年额外供应11万吨展开协商 [3] 三元材料企业合作与供应链整合 - 当升科技借由LGES深度融入特斯拉 通用 大众等车企供应链 [3] - 容百科技已与日韩客户签订合作备忘录 明确自2024年起向日韩客户供应高镍正极材料 预计供应量超10万吨 主要销往北美市场 [3] - 容百科技韩国忠州工厂承担高镍正极材料生产与供应任务 [3] 三元材料市场面临的挑战 - 磷酸铁锂装机量持续攀升 2025年1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9GWh 同比增长34% [4] - 国际车企如特斯拉 大众 福特等开始使用方形磷酸铁锂电池 挤压三元材料在中低端车型的市场空间 [4] - 美国对中国电池产业链加征关税 综合税率达48 4% 限制中国产关键材料的电动车享受补贴 [4] 三元材料的市场机会与技术需求 - 韩国电池企业如LGES SK On加速抢占美国市场 LGES 2024年获美国市场超30GWh订单 [4] - 中国三元材料企业有望通过韩企间接进入美国市场 [5] - 800公里以上长续航车型仍需高镍三元 固态电池 大圆柱电池等新技术需三元材料作为载体 [5] 韩企在北美市场的布局 - LGES与Rivian达成5年电池供应协议 提供4695圆柱形电池 专为Rivian R2车型定制 [5] - LGES与贝尔机器人公司签署协议 从2025年起为其旗舰机器人提供圆柱形电池 [5] - LGES在北美市场凭借三元圆柱电池接连斩获订单 [5] 中国企业的海外产能规划 - 当升科技芬兰合资公司规划总产能50万吨 一期6万吨高镍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 配套大众 宝马等欧洲车企 [5] - 容百科技韩国忠州已建成2万吨/年正极材料和0 6万吨/年前驱体产能 JS基地二期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预计2025年一季度投产 [6] - 容百科技规划在韩国新增年产能8万吨正极材料和8万吨前驱体项目 [6] 容百科技的全球扩张 - 容百科技波兰JM公司计划建设首期2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项目 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 [6] - 容百科技已完成北美子公司注册 正在推进北美区域工厂选址 [7]
超17亿元三元材料大单“落地”
高工锂电· 2025-03-04 18:52
当升科技与SK On合作 - 当升科技与SK On签订供应合同 约定2025-2027年供应1 7万吨高镍及中镍锂电正极材料 并优先分配中国及芬兰工厂产能 [2] - 双方还约定对2026-2028年额外11万吨非约束性供应进行协商 潜在订单规模可观 [2] - 以当前超10万元/吨价格计算 1 7万吨订单将带来超17亿元营收影响 [2] - 近三年SK On在当升科技营收占比逐年下滑至0 28% 新订单有望提升其占比 [2] 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现状 - 三元正极材料出货规模增长但市场占比受磷酸铁锂挤压 国内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从4:6降至2:8 [3] - 三元需求放缓主因下游中低端新能源车 PHEV及储能市场增长 这些领域更多使用磷酸铁锂 [3] - 三元材料价格较磷酸铁锂更坚挺 因技术门槛高 产能扩张少 国际客户多分散风险 [3] - 行业呈现磷酸铁锂企业增收不增利 三元企业营收放缓但利润稳健的分化格局 [3] 三元材料未来增长点 - 三元材料增量取决于高能量密度 高续航 高快充领域需求 如VR/AR设备 人形机器人 航天飞行器等 [5] - 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 大圆柱电池等新技术路线中高镍三元材料受青睐 [5] - 新兴应用场景仍处培育阶段 但终端成熟后将释放三元材料增量 [5] 产业链价格修复预期 - 高工锂电分析2025年产业链价格走上修复通道 将影响正极材料企业 [4]
又一上市公司加码大圆柱电池系列项目
起点锂电· 2025-02-22 18:27
活动信息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规模500+人 [2] - 活动由起点锂电、起点研究院(SPIR)主办,多家企业参与赞助及演讲,包括国轩高科、利维能、天能集团等知名电池企业 [6][12] 中瑞股份项目投资 - 公司于2024年6月通过投资建设大圆柱系列新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议案,2024年5月公告拟投入不超过12亿元人民币在常州武进区建设该项目 [2] - 2024年完成土地权属登记手续,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为项目提供经营场地保障 [2] - 项目旨在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圆柱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布局,巩固市场领先优势 [2] 中瑞股份市场地位 - 公司圆柱型锂电池盖帽产品2019、2020年度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国内第一 [3] - 2021、2022年度组合盖帽产品销量占全球圆柱锂电池出货量的15.33%、15.75% [3] - 与LGES、Tesla、远景AESC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3] 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0年开始推进4680电池配套动力型组合盖帽升级迭代,2021、2022年4680结构件销售额分别为64.63万元、636.95万元,占比从0.11%提升至0.9% [3] - 正在研发46系列大圆柱结构件全套组合件,部分产品已进入B样/C样验证阶段,量产线正在筹备中 [3] - 研发项目包括高精度铝壳防爆盖板、46封口型组合件等7类新产品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中国圆柱电池结构件出货量38.2亿只,预计2024年达52.3亿只(同比增长37%),2027年将达81.1亿只 [3] - 圆柱电池结构件企业在2170电池基础上拓展4680电池更具优势 [4] - 大圆柱电池逐步放量为结构件行业带来新增长机遇 [3][4]
宁波大圆柱全极耳超充电池投产
起点锂电· 2025-02-17 18:39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新技术与新工艺探索 规模500+人 [2][3] - 活动由起点锂电与起点研究院(SPIR)主办 同期发布圆柱电池行业20强榜单 [2][3] 云山动力项目进展 - 宁波首条大圆柱超充磁悬浮生产线已投产 一期年产能1.5GWh 2024年4月启动 2025年1月通线产品下线 [3] - 产线采用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超充电池技术 创新应用全自动磁悬浮高速激光焊接组装线和超高压注液线 传输速度达普通物流线3倍 单班产线3.2秒完成组装 每分钟可产出75支电池 [3] - 公司计划2025年增设多条磁悬浮产线扩产 已获海外PSS高功率储能系统电池包订单 [4]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云山动力前身云山工业成立于2021年 专注46系列大圆柱电池结构件开发 2023年正式成立后聚焦大圆柱电池研发生产 覆盖乘用车高能量密度电池与储能钠电池产品 [5] - 创始人袁定凯拥有23年行业经验 曾主导天津捷威软包电池量产线建设 团队整体经验20+年 [5] - 46系列大圆柱超充电池具备五大特点:超快充、宽温域、高安全、低成本、标准化 [5] 资本与市场动态 - 公司已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 总额近亿元人民币 顺为资本两次加码并持股9.8743% [5] -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加速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获车企订单 同时向两轮车和户用储能领域渗透 海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5] 行业技术趋势 - 大圆柱电池存在30/32/40/46/60/66等多种型号 不同型号对生产设备需求差异显著 [5]
2025 | 圆柱电池大决战!
起点锂电· 2025-02-01 16:09
近期,宁德时代宣布,从2026年开始,将陆续在全球和中国市场为宝马"新世代"车型架构的纯 电车型供应圆柱电池,再度将大众的视线聚焦到大圆柱电池上。 海外市场,历经4年坎坷,特斯拉率先推出的4680大圆柱电池推进全面量产。 9月中旬,特斯拉宣布,其所有工厂已生产出第1亿块4680电池,此时距其宣布第5000万颗下线 仅过了3个多月。虽然这并非其2020所宣称的"完整"版的4680电池。但最新消息是,特斯拉正 在开发四种干法正极4680电池变体,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加速步入大圆柱电池全面量产的"大战"阶 段。 小圆柱的18650电池容量已经达到3.5Ah,21700电池容量也已经达到5.8Ah,高容量方向已经 触碰到天花板。在此背景下,电池企业大举向高倍率方向挺进,开辟小圆柱电池全极耳新赛 道。 2024年1-9月全球圆柱锂电池外壳型号占比 传统的单极耳设计只能沿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传输电荷,传导距离长导致内阻较大,而全极耳 设计的电流传输最大距离是电极的高度而非长度,电极高度通常是电极长度的5%—20%,因此 电阻相较单极耳减少了5-20倍,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 ...
2030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市场规模达178亿元!
起点锂电· 2025-01-30 16:54
行业趋势与需求 - 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成熟,推动锂离子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升级,对导电剂性能要求提高 [2] - 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导电剂,比传统导电剂(如炭黑)更能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其长径比和碳纯度是核心性能指标 [2] - 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效率超过多壁碳纳米管十倍以上,可同时应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提升能量密度、倍率性、安全性等性能 [7][8] 单壁碳纳米管技术优势 - 安全性能优:在45°C高温循环下,添加单壁碳纳米管的电池内阻增长更低,着火风险更小 [4] - 提升极片附着力:通过三维网络连接正极材料颗粒,尤其适合易粉化的硅基负极 [4] - 结构稳定且导电性优异:化学性质稳定、缺陷少,添加量极低即可形成导电网络,电流密度可达铜的1000倍以上 [4] - 机械与导热性能突出: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优于多壁碳纳米管,单位质量导热系数更高,耐温达750°C以上 [5] 量产难点与竞争格局 - 技术瓶颈:产品性能调控难(直径和手性影响)、浆料分散稳定性差、催化剂效率低导致高成本 [6] - 全球仅OCSiAl、天奈科技、道氏技术等少数企业实现吨级规模化生产,多数企业处于中试或小试阶段 [6] - 单壁碳纳米管粉体价格高达1000-1500万元/吨,生产成本过高制约普及 [8] 企业动态与产能扩张 - OCSiAl:塞尔维亚工厂首条生产线年产能60吨,计划2025年翻倍;中国合作商上海海逸科贸和沈阳汇晶纳米计划分别扩产至27000吨和未披露目标 [7] - 天奈科技:单壁管产品导入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国内客户订单达百吨级 [7] - 道氏技术:海外日韩头部客户测试通过,国内3C及动力电池客户送样中,计划2025年底建成10吨/月产能 [7] - 无锡东恒:一期项目试生产在即,二期规划年产300吨单壁碳纳米管,2025年底建成 [7]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快充趋势:单壁碳纳米管显著提升锂电池倍率性能,3C以上电池倾向采用单壁与多壁复合方案 [7] - 硅基负极适配性:单壁碳纳米管改善硅基负极导电性,稳定结构并缓解体积膨胀导致的容量衰减 [8] - 大圆柱与固态电池放量:预计提升硅基负极用量,间接推动单壁碳纳米管需求 [8] - 成本下降预期:工艺成熟后规模效应将降低价格,加速渗透 [8] 市场规模预测 - 起点研究院(SPIR)预计2030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浆料市场规模达178亿元,2024-2030年CAGR为49.4% [8] - 当前高性能单壁碳纳米管供不应求,天奈科技等企业已开始兑现百吨级订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