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搜索文档
新消费派 |老铺黄金股价突破1000港元,“新消费”溢价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30 20:48
转自:新华财经 老铺黄金股价"暴涨"是新消费浪潮、东方美学觉醒与资本共振下的产物。今年上半年,以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为代表的港股"新消费三姐妹"重塑 着消费板块投资逻辑。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指出,港股新消费板块短期因契合市场潮流而迎来爆发式增长,短期内估值偏高具备一定合理性。但从长期视角来看,随着市场热度逐 步消退,板块内部将呈现明显分化态势。唯有那些具备更强客户粘性、且能够持续兑现业绩的公司,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 6月30日,老铺黄金一度上涨约18%再创历史新高,股价最高触及每股1035港元。今年上半年老铺黄金累计涨幅大涨321%,总市值攀升至1741亿港元,市盈 率达到109倍。 新华财经上海6月30日电(葛佳明、魏雨田)老铺黄金出海新加坡首战顺利告捷,令资本市场再度"沸腾",乐观情绪推动其股价再创新高突破1000港元,也 带动港股新消费板块集体走强。 老铺黄金走出"独立"行情 与黄金股2025年上半年的走势相比,老铺黄金的走势可谓"一骑绝尘"。新华财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周大福涨幅为99.4%,市盈率为22.4倍;六福集团 和周生生上半年涨势均逼近40%。 | 证券 ...
奢侈品不香了?前世界首富遭遇“史上最大危机”
虎嗅· 2025-06-30 17:04
作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翘楚,LVMH汇集七十多家知名品牌,业务遍及5大商业领域,旗下时装与皮革品牌包括: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Loewe、 Celinei等;酒类品牌包括Moët&Chandon、轩尼诗等;香水及化妆品品牌包括娇兰、Dior;钟表及珠宝品牌如Tiffany&Co.、宝格丽珠宝等;以及精品零售 品牌丝芙兰等。然而,这家奢侈品巨头正受到奢侈品行业急剧下滑的冲击。 "历史性危机" 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这位76岁的掌舵人凭借铁腕管控建立起的850亿欧元商业帝国。目前,LVMH正经历其执掌集团36年来最严峻的行业 衰退,这家曾腾飞的巨头如今困境重重。 当3640亿欧元规模的个人奢侈品行业潮水迅速衰退,爱马仕等竞争对手展现出更强的韧性时,LVMH的软肋则尽显。对于手握路易威登、迪奥高级定制、 酩悦香槟等顶级品牌的LVMH来说,所有迹象都预示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海外媒体分析指出,LVMH的困局部分源于自身失误——并购狂潮使其吞下超75个品牌导致管理臃肿,而继任计划的缺失正加剧投资者焦虑。 "自从我们研究LVMH二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警示 ...
中产滑落,奢侈品在中国卖不动了?|氪金·大消费
36氪· 2025-06-30 16:40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财经 ,作者陈思竹 谢芸子 36氪财经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洞见市场,比99%的投资者更聪明。 "包"治百病的时代成为过去, 商品的使用价值回归。 文 | 陈思竹 编辑 | 谢芸子 来源| 36氪财经(ID: krfinance )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与三年前相比,北京SKP的顾客量少了三分之二,去年年底更是断崖式减少。" 2024年的最后一天,张瑶从某奢侈品牌离职,告别了自己十余年的"柜姐"生涯。在她的印象中,整个2024年,百无聊赖等待客人们的到来成为店员们的常 态,门店内原先争分夺秒服务客户、延迟闭店到半夜的工作场景消失不见。 张瑶的感知也是奢侈品市场不振的一个缩影。 客观来看,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正深刻影响着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预期收入下降,消费行为变得更保守。 4月17日,爱马仕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按固定汇率计算,其一季度实现营收41.3亿欧元,同比增长7%,低于市场预期的41.6亿欧元。 分地区来看,日本市场表现最为强劲,增长17%,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却仅有1%的增长。 几乎同时,LVMH集团也发布财报,其在一季度的延续了过去一年的颓势, ...
中产滑落,奢侈品在中国卖不动了?
36氪· 2025-06-27 17:26
奢侈品市场现状 - 北京SKP客流量较三年前减少三分之二,2024年底出现断崖式下滑 [1] - 爱马仕2025年Q1营收41.3亿欧元(同比+7%),低于预期的41.6亿欧元 [2] - LVMH集团2025年Q1总营收203亿欧元(同比-3%),几乎所有业务部门下滑 [3] - 开云集团2025年Q1总营收38.83亿欧元(同比-14%),亚太市场营收同比-25% [3] 区域表现分化 - 日本市场增长17%,除日本外亚太地区仅增长1% [3] - 中国消费者更倾向在汇率税率更低的境外购买奢侈品,导致本土消费外溢 [6] - 顶奢品牌在中国扩张战略趋缓,部分品牌关闭北京/上海/成都/太原门店 [6] 消费行为变化 - 65.95%有购买习惯的消费者近一年频次降低,81.25%因性价比观念转变 [6] - 中产阶级顾客最先流失,转向购买保值经典款或只看不买 [4] - 15.63%消费者反映品牌价格上涨过快超过心理预期 [6] 竞争格局演变 - 老铺黄金因保值功能吸引客流,LVMH承认中国本土珠宝品牌需求激增 [8][9] - Coach母公司泰佩思琦Q1销售额15.84亿美元(同比+7%),净利润2.033亿美元(同比+45%) [10] - 轻奢品牌通过性价比和年轻化设计(如入驻抖音/得物)承接中产分流 [10] 品牌战略调整 - LVMH坚持每年提价2%-3%,爱马仕年初宣布全线产品涨价6%-12% [8] - Gucci与哆啦A梦/迪士尼联名,LVMH推出美妆线La Beaut Louis Vuitton [11] - 开云集团加码美妆市场,发布Balenciaga和Alexander McQueen新品 [11] - 贝恩预测2030年千禧一代将贡献超50%奢侈品购买力 [11]
不做广告,只做文化:LVMH如何用“隐形赞助”赢下戛纳全场大奖?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6:11
核心观点 - LVMH通过"隐形赞助"巴黎2024奥运会,以文化共创而非传统广告的方式赢得戛纳国际创意节奢侈品狮全场大奖,重新定义了奢侈品牌参与全球文化事件的范式 [1][7][9] - 公司采取"非营销"打法,完全放弃LOGO露出和硬广投放,通过旗下品牌深度参与奥运核心环节(奖牌设计、礼仪箱制作、火炬手服装定制等)实现文化价值输出 [5][6][11] - 该策略取得显著成效:获得3.5亿欧元自然媒体曝光,品牌好感度提升36%,考虑度增长12倍,且零广告投放实现病毒传播 [11][12] 行业策略创新 - 奢侈品行业正经历从"可见性"到"感知性"的范式转移,高端用户更在意品牌文化深度而非曝光频次 [3][8] - LVMH开创"沉静营销"模式:通过工艺传承(Chaumet奖牌)、仪式美学(LV奖牌箱)、情感驱动(Dior表演)等非商业触点构建品牌信仰 [5][6][10] - 行业竞争焦点从产品功能转向意义建构,从潮流引领转向价值观传递,从注意力争夺转向共鸣场景创造 [12] 具体执行细节 - Chaumet以巴黎屋顶为灵感设计奥运奖牌,将其转化为可传世的法式工艺象征 [5][6] - Louis Vuitton制作奖牌礼仪箱,通过器物美学提升颁奖仪式感 [5][6] - Berluti为火炬手定制剪裁考究的服装,弱化logo强调线条美学 [5][6] - Dior负责开闭幕式表演编排,用艺术张力替代品牌存在感 [5][6] 成效与影响 - 自然传播效果远超传统广告:3.5亿欧元媒体曝光全部来自话题自发传播 [11] - 品牌资产显著提升:全球好感度增长36%,考虑度跃升12倍 [11] - 获得戛纳评审"文化遗产"级评价,确立奢侈品行业未来定义权 [8][9][10]
中国中免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国中免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表现** -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 5 月同比微降 0.86%,前五个月累计降幅收窄至 9.59%,人均消费金额从去年 4,000 - 5,000 元增长至 5,000 - 6,000 元,表明消费质量提升[2][4][5] - 预计 2025 年海南业务持平或增长,口岸出入境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市内店扩张计划集中在三四季度,整体收入和利润端目标稳中有增[2][9][10] - **提升业绩举措** - 拓宽商品边界、引入独家商品和自有品牌,包机吸引高净值客户,利用新媒体营销提高客户转化率,配合政府文旅活动和消费券发放[2][6] - 深挖 X 世代、Z 世代、银发族及亲子客群等不同消费者群体,制定针对性零售策略[2][8] - **市内店运营情况** - 目前处于摸索营业阶段,已开业四家市内店位于大连、三亚、青岛和厦门,经营面积 300 - 500 平方米,主要商品为香化烟酒和精品配饰,厦门店有国潮专区并适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3] - **客单价与客流量** - 1 - 5 月客单价提升由电子产品、珠宝、轻奢及运动健康产品带动,5 月爱马仕门店同比增长显著,客单价集中在 5,000 元以上[12] - 下半年客流量预计受益于暑期和节假日,二季度为淡季,三季度有学生暑期家庭游小高峰,四季度为传统旺季[12] - **折扣活动安排** - 分为按商品库龄促销(临期产品大折扣处理)和商场类折扣(积分、满减券等),由公司统一规划,非随时开展,在烟酒品类有优势[12] - **奢侈品需求及趋势** - 奢侈品需求长期存在,只是因经济因素暂时被压制,经济条件改善时会迅速恢复,设计师品牌和小众品牌受关注,反映消费者喜好分散化和细分化[20][21] - **海南旅游及消费市场** -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提升依赖举办大型活动、国家免签政策优化、三亚国际免税城离境退税购物专区开设以及国际局势动荡使境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下降[19] - 未来发展趋势可从大型活动、国家政策、国际局势、股市、房价、茅台价格等方面预判[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人民币贬值对公司利好,公司需精准把握客群心理和品类管理趋势,通过“汰换”机制优化品牌矩阵[4][16][17] - 外国客群在口岸店占比小,但口岸店销售额因附近客流提升而增长,市内店将引入特色潮品吸引外籍客群,是未来增长空间[11] - 公司营销费用相对较低,许多明星到店活动费用由品牌方承担,海南省政府消费券全品类可用,不占公司成本,有利于保费提升[4][13] - 与泡泡玛特合作多为连带性购买,化妆品和珠宝腕表仍是主要品类,3C 产品近年来增长迅速但基数小,占比在个位数水平[4][13] - 公司连续两年将分红比例提高到 50%以上,今年分红率较去年有小幅增长,选择现金分红方案,持续研究股票回购方案以增强投资者信心[23][24][25] - 公司将继续跟踪并公开进店率转换、客单价等关键数据,帮助投资者了解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27]
上海甜点界 “新贵” 再次刷新!LV上海巨型地标“路易号”今天开业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6-26 15:19
品牌旗舰店与空间设计 - 路易威登中国首家品牌旗舰店位于兴业太古汇商圈 建筑外立面设计灵感源自19世纪硬箱工艺 整体造型如扬帆出海的巨轮 采用Monogram金属饰面覆盖船体结构 [2] - 旗舰店内部为三层复合空间 涵盖零售、Le Café Louis Vuitton及1200平沉浸式展览空间 构建旅行主题宇宙 [2] - 咖啡馆临窗雅座可俯瞰建筑全景 书架陈列旅行主题藏书 营造兼具格调与舒适的休憩氛围 [4] 奢侈品跨界烘焙战略 - 路易威登通过甜点策略首次本土化试水 将甜品、咖啡、展览、美陈打包为空间故事 重构奢侈品牌定义 [8] - 奢侈品牌如Gucci、Tiffany & Co、Dior均布局甜点赛道 Gucci Osteria由米其林主厨主理 Tiffany Blue Box Café因全蓝餐品成为打卡圣地 [11] - 甜点成为奢侈品牌触达年轻人的高效媒介 精品咖啡价格不过百元 相比五位数手袋更具亲民感 [18][19] 烘焙行业趋势与启示 - 奢侈品牌通过甜点输出生活方式力 甜点不仅是食物 更是可记录分享的情绪表达 [21] - 旗舰店模式让顾客停留超一小时 形成深度感知与社交传播 从消费行为升级为参与品牌故事 [23][24] - 烘焙产品需融合味觉体验、命名仪式、美学呈现与可传播设计 例如"山丘上的奶油"等故事化命名 [27] - 门店空间需强化沉浸感 参考Le Café将甜点作为空间装置 打造体验中心与社交场 [29] - 跨界联名成为趋势 如巧克力与香水品牌合作推出"可食用香气" 或结合节气主题共创限定蛋糕 [3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烘焙行业从后台厨房走向品牌舞台中央 甜点成为新消费文化的超级符号 [33] - 未来烘焙不仅是味道技术比拼 更是品牌表达力竞赛 需将蛋糕转化为故事 门店转化为生活方式缩影 [34] - 烘焙正从被赋能角色转变为文化新载体 奢侈品牌的介入重新定义了行业价值边界 [35][36]
LV自身难保,救不了K11
搜狐财经· 2025-06-25 12:10
新世界发展与LV合作 - 新世界发展与LV达成协议,LV将于2026年底前入驻香港尖沙咀K11 Musea,开设亚洲最大规模之一的旗舰店,占地面积4万平方尺,配备艺术展陈、咖啡厅和贵宾休息室 [1] - 新世界发展采用抽佣模式收取租金,而非传统固定租金模式,显示出公司对LV吸金能力的认可 [1] - 新世界发展2024/2025财年中期报告显示,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至167.89亿港元,核心应占利润同比下降17.6%至44.16亿港元 [6] - 公司面临875亿港元贷款再融资压力,已延期支付34亿美元永续债利息合计7720万美元 [4][6] 香港零售业现状 - 2025年4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下跌2.3%至289亿港元,前四个月合计下跌5.6% [9] - 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货价值同比下跌1.7% [9] - K11商场整体客流量稳定但销售额按年下跌13%,香港珠宝销售受经济不确定性和金价创新高影响 [10] - 港元汇率高企导致香港奢侈品价格优势减弱,日本承接了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购物潮 [10] LVMH集团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LVMH集团总营收同比下降3%至203亿欧元,低于市场预期 [14] - 核心时装与皮具部门(含LV)有机销售额同比下滑5% [2][16] - 亚太市场(不含日本)有机销售额大跌11%,贡献占比从33%下降至30% [18] - LV开启新一轮调价,但消费者反应冷淡,社交平台讨论热度不及以往 [18] 奢侈品行业趋势 - 贝恩报告预测2025年奢侈品市场可能出现三种情景:温和复苏(增长-2%到2%)、轻度收缩(-2%至-5%)或深度收缩(-9%) [19] - 汇丰银行将2025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盈利增长预期从5%下调至零增长 [19] - LV增加"小型皮具"类目,推出更多万元左右产品以扩大入门级消费群体 [21] - 奢侈品牌通过强化入门级产品供给、重构价格体系来应对市场变化 [21]
加速度和加杠杆的老铺黄金,得学着慢下来
晚点LatePost· 2025-06-25 10:12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模糊品牌定位和维持神秘感,形成资本价格和舆论热度的重要催化剂 [3] - 公司商业模式具有奢侈品属性,通过高溢价策略将品牌价值嵌入商品中,售价是成本的超1倍 [7] - 公司正通过产品结构化调整和押注黄金上涨周期囤金策略提升毛利率,目标是达到奢侈品行业60%-80%的可比水平 [12][13] - 公司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加杠杆风险,2024年经营现金净流出12.3亿元,银行借款占比流动负债从28%提升至61% [16][17] - 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发展面临先发者优势的挑战,欧洲奢侈品霸权形成体系化竞争壁垒 [35][36]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公司采用"一口价"销售模式,七子葫芦吊坠售价31400元/22.6g(1389元/g),成本612元/g,溢价远超行业10%加工费标准 [7] - 通过黄金饰品切入奢侈品赛道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利用黄金货币属性模糊奢侈品纯粹符号溢价 [7] - 近三年毛利率稳定在41%-42%,高于周大福21%但低于爱马仕73%的行业顶级水平 [12] - 足金镶嵌产品占比提升将带动毛利率进一步增长,2025年可能出现明显提升 [13] 运营策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集中囤积黄金,下半年购入存货49亿元,全年经营现金净流出12.3亿元 [13][17] - 2024年完成IPO融资9亿元后仍从银行借款15亿元,计息借款占流动负债比例从28%升至61% [17] - 在现金余额仅7.3亿元情况下仍通过10.7亿元分红计划,加剧运营压力 [22]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195天,押注金价上涨可确认更高营收和较低成本 [13] 行业比较与发展路径 - 全球顶级奢侈品毛利率区间60%-80%,代表品牌包括爱马仕、LVMH、历峰集团等 [12] - 奢侈品行业三角关系:创越周期能力、现金流稳定性、品牌调性坚守 [18][19] - 欧洲奢侈品占据塔尖位置,美国品牌仅少量进入塔身,日本品牌更小众化 [36] - 先发优势体现在时间资产、全球化供应链和集团化并购策略形成的竞争壁垒 [36] 中国市场机遇与挑战 - 中国人均收入5500-6000美元,一线城市接近高收入标准,处于奢侈品市场发展初期 [38] - 本土品牌需在欧美日品牌挤压下寻找差异化竞争空间,但先发者优势形成体系化障碍 [39][40] - 公司作为中国本土奢侈品叙事的唯一标的,可能面临过高期望带来的捧杀风险 [40]
老铺黄金新加坡首店开业,进入当地顶级奢侈品购物中心|新新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6-24 20:56
海外扩张 - 公司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选址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毗邻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国际品牌[1][2] - 新加坡门店产品类目与国内基本一致,仅一款十字架状项链为新加坡首发[1] - 门店开业后客流火爆,推出满100新币减10的促销活动,持续至本月29号[1] 产品定价 - 十字架4号钻饰吊坠中号定价3610新币(13.6克/20050元),大号7010新币(25.6克/39450元),中号已售罄[1] - 25.2克中号十字金刚杵吊坠国内售价30360元,新加坡标价5500新币(约30747元),两地定价差异不大[1] 门店运营 - 新加坡门店面积约100多平米,陈列空间有限[4] - 金沙购物中心租户销售额达每平方英尺2900美元,预计将成为公司坪效最高门店之一[4] - 标准门店总投入约5000万元,新店盈亏平衡期约1个月[5] 渠道布局 - 截至2024年底在全国15个城市拥有36家自营店,均位于26家高端商业中心[5] - 已签约SKP、万象城等国内全部高端商场,成为唯一布局全部头部商业中心的中国品牌[5] 品牌战略 - 通过进驻顶级购物中心、紧贴奢侈品牌选址,强化奢侈品牌定位[5] - 需在新加坡高净值客群中验证东方美学接受度,以突破欧洲品牌主导的奢侈品格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