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技术

搜索文档
三菱电机/意法/天科/三安等SiC大咖邀您齐聚上海!5大亮点不容错过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12 18:20
会议概述 - 5月15日将在上海举办"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聚焦8英寸SiC量产技术及车规级芯片与模块制造难题,探讨技术降本与未来机遇 [2] - 会议吸引近20家SiC企业参与,包括三菱电机、意法半导体、Wolfspeed等国际厂商及三安半导体、天科合达等国内企业 [13] - 活动包含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产品展示及白皮书调研启动仪式,覆盖衬底-器件-系统全产业链 [26][28] 技术焦点 - **8英寸SiC量产**:天科合达将分享8英寸导电型SiC衬底产业化进展及外延工艺突破,大族半导体展示激光剥离技术助力大尺寸衬底高效量产 [15][25] - **器件模块创新**:三菱电机展示高压快充与电驱系统解决方案,意法半导体解析8英寸晶圆技术及重庆工厂本土化布局 [13][23][24] - **封装技术**:三安半导体探讨顶部散热封装对高密度电力系统的革新,香港大学提出铜基烧结技术破解高压平台封装瓶颈 [23][24] 应用场景 - **数字能源**:Wolfspeed展示第四代SiC MOSFET在工业自动化与航空航天的应用,元山电子揭秘超低杂感模块技术推动光伏逆变升级 [23] - **电动交通**:中电国基南方分享SiC MOSFET应用案例,宏微科技等企业讨论车规模块降本路径与光储充场景渗透率 [24][28] 产业链协同 - 圆桌论坛聚集三菱电机、士兰微等企业,讨论新能源市场应用现状与2025年全球趋势 [18] - 展示区呈现瀚天天成、芯长征等企业最新技术,覆盖衬底、外延、器件全环节 [20][26] - 启动《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联合天科合达、三安半导体等构建产业共识 [28] 企业动态 - 意法半导体重点解析重庆晶圆厂布局,加速车规器件普惠化 [23] - 天科合达与同光半导体等展示材料端降本路径,优化量产效率 [15] - 国瓷功能材料、季华恒一等企业参与全产业链精品展示 [27]
SiC开始加速批量上车
新浪财经· 2025-05-10 12:36
碳化硅技术应用现状 - 碳化硅技术已覆盖10万至15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功率等级跨度从150kW至645kW [1] - 沃尔沃ES90搭载370kW碳化硅电驱系统和111kWh电池包,支持800V高压平台 [1] - 东风N7采用800V碳化硅平台,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2] - 宝马i5 eDrive35L引入碳化硅转换器后续航增加47公里 [2] - 理想i8基于800V架构配备自研SiC功率模块,综合功率达400kW [2] - 比亚迪将SiC车型售价拉低至18.98万元,并发布1200V碳化硅模块 [3] - 华为尊界S800搭载530kW双电机,支持6C快充 [3] - 坦克500 Hi4-Z采用1200V碳化硅器件 [3] 车展与新品动态 - 上海车展展出近1300辆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70%,首发新车超100款 [4] - 新增30款碳化硅新车型,占车展新车数量的近三分之一 [4] - 比亚迪展出仰望U8L、腾势Z等纯电车型及方程豹5/8等混动车型 [5] - 吉利、上汽通用、智己等车企共展出8款碳化硅混动车型 [5] - 奔驰、宝马、丰田等外资车企加速布局碳化硅车型 [5] 碳化硅技术优势 - 碳化硅禁带宽度是硅的3倍,击穿电压是硅的10倍,热导率是硅的5倍 [6] - 碳化硅器件开关损耗降低75%,效率提升3%-5%,体积缩小至1/10 [7] - 特斯拉Model 3主驱逆变器使用48颗碳化硅MOSFET芯片 [7] - 碳化硅充电效率达98%以上,体积缩小30%,支持双向充放电 [8] - 兆瓦闪充技术依赖碳化硅高压器件 [8] 混动与商用车应用 - 增程式汽车向高电压化发展,碳化硅技术成为趋势 [9] - 五菱、奇瑞、吉利等车企布局碳化硅混动赛道 [9] - 2030年中国混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万辆 [9] - 采埃孚、博格华纳展示商用车碳化硅电控技术 [10] - 法士特推出商用车碳化硅电驱桥 [10] 国产供应链进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100万台,全球占有率超70% [11] - 全球零部件百强中中国企业数量从2家增至15家 [11] - 芯联集成实现650V-2000V SiC工艺平台量产 [12] - 斯达半导体SiC MOSFET模块批量交付,自建产线芯片量产装车 [13] - 斯达半导体新增多个海外Tier1项目定点 [13]
【招商电子】安森美25Q1跟踪报告:25Q2营收指引环比基本持平,价格和毛利率环比持续下降
招商电子· 2025-05-09 22:27
安森美2025Q1季报核心观点 - 25Q1营收14.46亿美元,同比-22%/环比-16%,接近指引上限,毛利率40%,同比-5.9pcts/环比-5.3pcts [1] - 三大业务部门同环比均下滑,工业订单表现强劲,汽车业务受欧洲市场疲软及中国春节影响 [2] - 公司指引25Q2库存达到峰值,DOI在25Q3开始下降,预计25H2毛利率改善 [3] - 碳化硅业务驱动汽车应用革新,预计2026年Treo收入显著提升 [3] - 公司通过"FabRight"战略精简运营,加大研发投资以提供差异化产品 [6] 财务表现 - 25Q1营收14.46亿美元,non-GAAP每股收益0.55美元,均超指引中值 [1][6] - 25Q1毛利率40%,产能利用率60%/环比+1pct,DOI 219天/环比+3天 [1] - 25Q1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72%至4.55亿美元,占营收31% [14] - 25Q2营收指引14-15亿美元,中值同比-16.4%/环比+0.3%,毛利率指引36.5%-38.5% [3][15] - 全年毛利率预计维持在37.5-38%区间 [3] 业务部门表现 分部门 - 电源方案部(PSG)营收6.45亿美元,同比-26%/环比-20% [2] - 模拟与混合信号部(AMG)营收5.66亿美元,同比-19%/环比-7% [2] - 智能感知部(ISG)营收2.34亿美元,同比-20%/环比-23% [2] 分下游 - 汽车营收7.62亿美元,同比-25%/环比-26%,中国市场取得大量新能源汽车订单 [2] - 工业收入4亿美元,同比-16%/环比-4%,医疗、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持续增长 [2] - 其他业务收入2.34亿美元,同比-20%/环比-23% [2] 战略举措与业务进展 - 实施"FabRight"战略,削减12%内部晶圆产能,年化折旧减少2200万美元 [12][18] - 全球裁员9%,预计Q2节省2500万美元,下半年每季度节省500万美元 [12] - 碳化硅业务:第四代Elite SiC MOSFET获美国大型车企750V插电混动车型采用 [8] - 预计碳化硅将投入近50%的新车型,2025年下半年量产 [8] - 向中国领先OEM交付8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应用于ADAS系统 [8] - UPS业务预计全年收入增长40%-50% [9] - Treo平台已产生多元化量产收入,利润率维持60%-70%,产品数量有望同比翻倍 [9] 行业与市场展望 - 工业市场企稳,传统工业板块开始复苏,医疗、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环比增长 [6] - AI数据中心收入同比翻番 [6]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表现强劲,碳化硅产品新产能爬坡顺利 [24] - 上海车展新车型中约50%采用公司产品,预计下半年开始放量增长 [24] - 碳化硅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应用趋势明显 [21]
30家SiC企业集结欧洲,英飞凌等发布创新 “利器”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09 18:25
插播: 倒计时6天! 三菱 电机、 意法半导体、Wolfspeed、三安半导体、天科合达、元山电子、 大族半导体、香港大学、长飞先进、宏微科技、利普思、昕感科技、国扬电子、国基南方、芯长征、合盛新材料、瀚天天成、芯研科、国瓷功能 材料、季华恒一等 邀您参加上海"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点击文章底部 "阅读原文" 即可报名参会。 5月15日,"行家说三代半"将在上海召开"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届时 三菱电机、意法半导体、Wolfspeed、三安半导 体 等众多领军企业也将在会议上公布最新成果,欢迎大家扫码参会: 英飞凌 英飞凌此次重点展示了多项碳化硅新 技术, 倍受业界瞩目: 5月6日至8日 , PCIM Europe 2025在德国顺利举办。"行家说三代半"发现,本次展会上汇聚了众多SiC行业领军企业,其中英飞凌、博世、 Wolfspeed、罗姆半导体等企业展示了多项创新技术,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全新CoolSiC™ JFET 该系列产品拥有极低的导通损耗、出色的关断能力和高可靠性,可在各种工业和汽车应用中实现可靠且高效的系统性能,包括固态断路器( ...
超30款SiC新车型亮相!上海车展呈现3大新风向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25 17:54
行业动态 -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展,展出车辆近1300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首发超100款 [2][3] - 本届车展新增超过30款碳化硅新车型,占新车数量近三分之一,去年同期北京车展碳化硅车型约70多款 [3] - 车企推出纯电和碳化硅车型意愿未减,混动碳化硅车型增加,外资和传统车企持续发力碳化硅技术 [4][7] 比亚迪 - 仰望U8L定位百万级SUV,搭载2.0T增程器和四电机综合功率880千瓦,全系标配碳化硅电控 [5] - 腾势Z概念跑车搭载800V高压平台和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 [7] - 汉L EV和唐L EV搭载自研1500V碳化硅芯片及兆瓦超充技术 [12] - 方程豹5、豹8搭载全球首创纵置EHS电混系统,碳化硅芯片驱动效率达99.5% [16] - 钛3采用叠层激光焊接碳化硅模块,电控效率高达99.86% [17] 鸿蒙智行 - 问界M8纯电版采用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提供更优能耗和充电效率 [21] - 体系包括5大品牌,产品线将扩充至8款车型,覆盖22.98万到百万元级别 [22] 小米汽车 - SU7 Ultra搭载碳化硅模块,支撑三电机系统瞬时输出1548马力,零百加速1.98秒 [23] 吉利汽车 - 银河星耀8新车型和雷达皮卡PHEV搭载雷神EM-i超级电混,SiC升压模块最高效率99.9% [27] - 极氪9X采用浩瀚超级电混系统,搭载晶能微电子SiC模块 [29] - 领克900纯电版本采用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增加400km续航 [32] 上汽通用 - 别克"世家"采用"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碳化硅模块最高效率99.8% [40] - 凯迪拉克LYRIQ-V具有800V超充架构,搭载高性能碳化硅电驱 [47] 智己汽车 - 全新智己L6采用800V高压平台和碳化硅技术,峰值充电功率396kW [53] - 全新智己LS6采用准900V超强性能平台,双碳化硅功率模块电机转速最高21000rpm [54] 广汽集团 - 广汽领程将开发兆瓦级超充车型,充电功率峰值1.44MW,15分钟完成补能 [60] 梅赛德斯-奔驰 - MMA平台采用800V超充和碳化硅功率电子器件,VISION EQXX概念车基于该平台打造 [66] 奇瑞汽车 - DHT230采用碳化硅功率模块和HPDmini封装工艺,功率密度提升268% [71] - 星纪元天玑搭载E0X-L平台,采用800V SiC功率模块系统技术 [75] 北汽极狐 - 新阿尔法S5采用800V碳化硅超充平台 [78] 长安汽车 - 阿维塔06采用全域800V碳化硅平台,四驱版零百加速3.9秒 [82] - 深蓝S09搭载原力超集电驱,采用SiC MOSFET技术 [84] 理想汽车 - 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完成装机,已量产下线 [93] - 理想MEGA搭载自研SiC模块和800V高压平台 [95] 零跑汽车 - 零跑B01采用800V碳化硅平台,充电10%-80%仅需15分钟,续航650公里 [97] 中国一汽红旗 - 天工06基于"天工"纯电平台打造,采用自主高压碳化硅模块 [103] 江汽集团 - DEFINE概念车全系标配800伏4C快充系统,配备460千瓦碳化硅驱动电机 [106] 宝马集团 - BMW新世代概念车搭载第六代动力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跑300公里 [107] 大众汽车 - ID EVO搭载800V高压架构和碳化硅电驱,续航700km [110] 奥迪汽车 - A6L e-tron基于PPE高端纯电平台打造,具有800v架构及碳化硅技术 [112] 东风岚图 - 岚图FREE+和岚图梦想家山河亮相,此前已推出岚图梦想家等碳化硅车型 [115][116] 蔚来汽车 - ET9采用全域900V高压架构及碳化硅高性能纯电四驱系统 [119] - 乐道L60和L90均搭载900V碳化硅平台 [121] 丰田汽车 - 铂智7基于丰田"W"架构,支持800V快充 [125] 长城汽车 - 坦克500采用超级电混架构Hi4-Z,搭载自研1200V碳化硅电控模块,效率99.8% [133]
剑指SiC空压机!方正微与爱卫蓝新能源达成合作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24 11:57
行业活动与会议 - "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将于5月15日在上海举办,三菱电机、Wolfspeed、三安半导体等企业将出席 [1] - 会议将聚焦SiC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挑战与创新突破,设置"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研讨会"与"电动交通SiC技术应用研讨会"两大主题 [18] - 会议同期将开设碳化硅与数字能源解决方案专题展区,为行业提供技术对接与生态合作平台 [18] 企业合作与技术进展 - 方正微电子与爱卫蓝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新能源电动压缩机和SiC功率半导体联合创新实验室 [2][3][4] - 方正微电子发布第二代车规主驱SiC MOS 1200V 13mΩ新品,预计2025年产能达16.8万片/年 [7] - 小米SU7采用致瞻科技SiC空调压缩机控制器,致瞻科技与意法半导体达成SiC MOSFET合作 [13] - 小鹏汽车与美的威灵汽车合作,采用基于SiC电控方案的800V电动压缩机 [14] - 吉利重卡将搭载海立800V超低温热泵电动压缩机,该产品于2024年2月量产 [15] - 美国GILLIG电动巴士采用Vanner的SiC器件用于空调压缩机 [16] 新能源汽车能效与技术应用 - 中国新能源汽车能效分级制度加速落地,一级能效车型普遍搭载碳化硅电驱、热泵空调及高压平台等技术 [8] - 乐道L60采用900V高压架构及全自研900V碳化硅电驱系统,百公里能耗12.1kWh,续航最高达1000公里 [9] - 极狐阿尔法T5搭载碳化硅功率模块与全系热泵空调系统,在-10℃环境下续航衰减率较常规车型降低35% [9] - 测评结果显示,一级能效车型需在驱动、空调、补能等维度实现全方位能效突破,SiC已成为达标的核心技术路径 [10] 企业参与与议程 - 会议议程包括:Wolfspeed碳化硅技术引领新一代伺服电机驱动设计、SiC技术在光储充市场的应用现状与挑战等议题 [22] - 三菱电机技术总监宋高升将分享面向电动交通和数字能源应用的SiC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 [23] - 三安半导体应用技术总监姚晨将探讨SiC技术在汽车主驱电控中的应用及技术创新 [25] - 行家说三代半研究总监张文灵将进行2025碳化硅产业走势研判分析 [25]
保时捷/博世:碳化硅嵌入式逆变器亮相,功率达720kW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23 18:23
插播: 5月15日,"电动交通&数字能源SiC技术应用及供应链升级大会"活动将在上海举办, 三菱电机、Wolfspeed、三安半导体、天科合达、元山电子、大族半导体、香港大学、 长飞先进、宏微科技、利普思、国基南方、芯长征、合盛新材料等将出席本次会议,点击文章底 部 "阅读原文" 即可报名参会。 近期,弗劳恩霍夫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 (IZM) 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与保时捷和博世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逆变器Dauerpower,目标是突破 传统主驱逆变器不可能实现的界限。 据介绍,Dauerpower的峰值效率高达98.7%,其瞬时峰值功率可以高达 720kW(约979马力) ,额定电流为 900A ,功率密度达到 200 kVA/升 。而且其连续输出功率接近 600kW(相当于815马力) Dauerpower逆变器项目于2021年启动,获得德国联邦经济部120万欧元的资助,目前已经完成模拟 阶段,原型机正在建造中,最终将在保时捷汽车进行全面测试,以便有朝一日实现量产 (获取相关资料请加许若冰微信:hangjiashuo999) 众所周知,电动跑车的加速性能很强,然而相较于高性能燃油跑车,其持续加速性能还有待改 ...
2年供应数十万辆车!芯联集成SiC做对了什么?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21 17:53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100万辆,全球占有率超70%,本土渗透率超50% [6] - 中国供应链崛起迅猛,全球零部件百强榜单中中国企业从2家跃升至15家,电池领域前十占五 [7] - 高压平台从400V向800V突破,充电效率大幅提升,智能化技术让车辆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 [7] 国产车规芯片困境 - 核心主驱芯片国产化率不足20%,国产车规芯片难打入高端供应链 [3] - 单台车超千颗芯片中,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占比不足5%,产业链协作逻辑断层是主要瓶颈 [10] - 当前国产替代仍以"pin-to-pin替代"思维为主,未参与整车架构定义 [11][12] 芯联集成的破局策略 - 累计投入450亿元建成全球第十大晶圆厂,月产能达24万片八英寸晶圆、33万只模块 [12] - 碳化硅业务两年内为数十万台新能源汽车提供主驱逆变器芯片,锁定未来4-5年订单 [13] - 与上汽、小米、宁德时代等建立联合实验室,直接参与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定义 [13] 芯联集成的三大核心策略 - 每年30%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覆盖芯片设计到系统验证全链条 [15] - 通过"芯片定义未来"联盟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而非孤立替代单颗芯片 [15] - 绑定车企和Tier1作为战略股东,确保研发方向与市场动态同步 [15] 碳化硅产业趋势 - 中国碳化硅产业面临价格内卷与产能过剩,需从"替代者"进化为"规则制定者" [20] - 芯联集成通过绑定产业链上下游,在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主驱等场景重构技术标准 [19] - 行家说三代半将举办SiC技术应用大会,聚焦大尺寸晶圆、车规级应用等核心议题 [21]
这家“全球第一”来IPO了!近七成收入靠亚洲!仅3.4%来自北美!
IPO日报· 2025-04-15 16:57
公司概况 - 瀚天天成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超过30% [5]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商业化3英寸、4英寸、6英寸和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批量供应的生产商 [5] - 2024年通过自产和代工模式累计销售超过16.4万片碳化硅外延晶片,2022-2024年累计交付超过45万片 [5] - 公司拥有全球前5大碳化硅功率器件巨头中的4家作为客户,全球前10大功率器件巨头中有7家是客户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1亿元、11.43亿元和9.74亿元,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22亿元和1.6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3.78亿元和3.21亿元 [7] - 毛利率从2022年的44.7%下降至2024年的34.1% [8] - 2024年外延片收入8.4亿元,占比86.2%;外延片代工收入1.21亿元,占比12.4% [8] 产品结构 - 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是销售主力,2024年销量156,584片,占比95.2% [8] - 8英寸产品销量7,466片,占比4.5%;4英寸产品销量383片,占比0.2% [8][9] - 碳化硅外延晶片具有温度稳定性高、击穿电压高、导热性能优异等特点 [5] 市场分布 - 2024年收入69%来自亚洲市场(含大中华区),27.6%来自欧洲,3.4%来自北美洲 [10][11] - 大中华区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1%下降至2024年的21.3% [10] -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4.4%上升至2024年的47.7% [10] 上市计划 - 公司曾于2023年12月申请A股上市但半年后终止,现转向港交所主板上市 [1][2] - 计划募资用于扩大碳化硅外延晶片产能和建设技术与研发中心 [12][13] - 拟在未来5年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购置设备、完善生产基地和招聘人员 [13][14] - 计划招聘75名新员工支持研发工作,推进6英寸及8英寸生产技术 [15] 股东结构 - 赵建辉持有公司29.44%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16] - 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持股4.03%,华润微电子持股2.69% [16]
瀚天天成冲刺港交所: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应商,2024年净利润1.6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4-08 22:01
公司概况 - 瀚天天成是全球率先实现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大批量外供的生产商,也是中国首家实现商业化3英寸、4英寸、6英寸和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批量供应的生产商 [2][3] - 2024年公司通过自产和代工模式累计销售超过16.4万片碳化硅外延晶片,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交付超过45万片碳化硅外延晶片 [3] - 按年销售片数计算,瀚天天成自2023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超过30% [3] 客户与技术优势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拥有110家客户,涵盖全球前5大碳化硅功率器件巨头中的4家以及全球前10大功率器件巨头中的7家 [3] - 公司产品在外延厚度、掺杂浓度、外延缺陷、良率等核心指标上均为行业领先,在为某全球领先碳化硅器件制造商提供的外延片代工服务中良率达99% [4] - 创始人赵建辉博士是碳化硅行业顶级科学家,专注碳化硅技术研发超过35年,是全球首位因碳化硅半导体研究和产业应用贡献获选IEEE Fellow的研究者 [4] 行业前景 - 2024年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为26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9.9%,2029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36亿美元 [4] - 碳化硅被视为下一代能源革命和智能工业的核心材料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41亿元、11.43亿元和9.74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22亿元和1.66亿元 [4] 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碳化硅外延晶片产能、研发投入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