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WoS封装技术

搜索文档
国产类CoWoS封装火热,千亿资本或涌入
36氪· 2025-07-27 08:46
AI芯片与CoWoS封装技术 - AI芯片需求激增推动高带宽存储(HBM)需求,其高效集成依赖CoWoS封装技术,该技术成为全球半导体竞争焦点[1] - CoWoS技术由台积电研发,核心价值在于极小空间内实现多功能芯片高效集成,如HBM与AI芯片结合必须依赖此技术[3] - 主流AI芯片均采用HBM配置,包括英伟达A100/H200(7nm/3nm+HBM2/HBM3e)、AMD MI300X(5nm+HBM3)、华为昇腾910(7nm+HBM2)等[5] CoWoS技术原理与市场格局 - CoWoS技术通过硅中介层实现芯片堆叠互连,布线密度低至10μm以下,台积电目前垄断全球先进AI芯片的CoWoS服务[7] - 先进封装市场未来几年复合增速达40%,其中3D封装增速超100%,近40% HBM将依赖混合键合封装[7] - 台积电计划将CoWoS产能从2024年每月3.6万片提升至2026年13万片,并拓展技术至支持12个HBM4堆栈[8] - 华为是台积电CoWoS首个客户,2014年海思Hi1616芯片首次应用该技术[8] 全球CoWoS产能供应商 - 台积电是唯一兼顾高工艺节点与高良率的全栈服务商,良率优势来自十余年技术积累[10][15] - 其他供应模式包括:台积电+第三方封装厂(如日月光)、第三方代工(联电/格芯)+OSAT(安靠/日月光)、三星/英特尔自有技术[11][12][13] - 国内以中芯国际生产中介层+OSAT完成封装为主,中芯国际已通过7nm工艺替代并独立运营先进封装业务[14][16] 国产类CoWoS技术发展 - 盛合晶微是国内2.5D芯粒量产唯一企业,2023年营收增速全球封测行业第一,获超50亿元融资加速三维集成项目[19] - 通富微电聚焦国内市场,曾计划承接AMD bumping工序但未达成合作,与盛合晶微均面临良率提升挑战[20][21] - 甬矽电子已量产2.5D封装技术,工艺与HBM封装存在重叠,具备市场延伸潜力但需评估商业合作模式[22][23]
黄仁勋:下一个浪潮是“物理型人工智能”
天天基金网· 2025-07-17 14: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从2012年的"AlexNet"开始经历了从"感知型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升级,并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语言理解等领域超越人类能力 [3] - 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趋势是向物理世界渗透,当前处于"推理型人工智能"浪潮,下一个浪潮将是"物理型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等物理机械 [3]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 - 中国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数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一,在开源工程方面表现突出,如DeepSeek和通义千问等开源模型对全球生态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4] - 开源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医疗公司、金融机构和机器人公司等,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 [4] 人工智能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 人工智能在理解蛋白质、化学物质、细胞和生命意义方面具有潜力,可帮助设计药物并延长人类寿命 [5] - 生物学是自然创造的,人工智能可帮助理解其结构和意义,从而推动科学发现 [5] 下一代芯片技术发展 - 晶体管技术将向三维发展,下一代是"全环绕栅极"晶体管,背面供电问题已解决 [5] - 芯片领域从单芯片发展到堆叠芯片和多芯片,封装技术如"CoWoS"已由英伟达大规模应用 [5] - 硅光子技术未来将有较大创新空间,芯片技术发展至少还需20年时间 [5] 对年轻人的建议 - 年轻人需要掌握数学、推理、逻辑和计算机编程等基础知识,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以应对复杂问题 [7] - 与人工智能互动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描述问题并判断人工智能给出的答案是否合理或最优 [7]
黄仁勋:下一个浪潮是“物理型人工智能”
新华网财经· 2025-07-17 14:26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从2012年的"AlexNet"开始经历了从"感知型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升级,现已实现不同模态间的转换 [5] - 当前处于"推理型人工智能"浪潮,下一个浪潮将是"物理型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等物理机械中 [5] - 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趋势是向物理世界渗透 [4][5]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 - 中国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数量现居世界第一,在开源工程方面表现突出 [6] - 中国开源模型如DeepSeek和通义千问是全球顶尖的,被医疗公司、金融机构和机器人公司等广泛应用 [6] 人工智能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 人工智能可用于理解蛋白质、化学物质、细胞乃至生命的意义,帮助设计药物并延长寿命 [7] - 服务于科学的人工智能将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 [7] 芯片技术发展展望 - 晶体管将向三维发展,下一代是"全环绕栅极"晶体管 [7] - 芯片领域从单芯片发展到堆叠芯片、多芯片,封装技术如"CoWoS"被大规模应用 [7] - 硅光子技术未来有较大创新空间 [7] 对年轻人的建议 - 年轻人需要掌握数学、推理、逻辑和计算机编程等基础知识,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 [9] - 与人工智能互动需具备描述问题的能力和判断答案合理性的批判性思维 [9]
瑞银上调台积电(TSM.US)目标价至1200新台币 AI需求与产能扩张成增长双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2:24
产能布局与技术优势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年产能达3600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 台湾本土运营四座12英寸晶圆厂、四座8英寸晶圆厂及一座6英寸晶圆厂 海外通过全资子公司管理美国、中国各一座12英寸晶圆厂及两座8英寸晶圆厂 [1] - "本土深耕+全球辐射"战略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同时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提供缓冲空间 [1] 财务预测与盈利驱动 - 2025年美元收入增速预测从25%上调至29% 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400亿-420亿美元区间 [2] - 2025年第二季度美元收入增速有望突破公司自身13%指引 毛利率预计维持在57% 接近一季度58 8%的历史峰值 [2] - 长期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预估从16%提升至18% N2制程及云AI业务持续拉动盈利能力 [2] AI需求与封装技术 - 云AI芯片需求爆发 CoWoS产能扩张成焦点 预计2025年底达70千片/月 2026年底攀升至100千片/月 较此前规划提升30% [3] - CoWoS扩产将缓解英伟达等客户对高端AI芯片供应焦虑 封装业务收入占比有望突破两位数 [3] 定价权与成本管控 - 2025年第三季度至2026年毛利率预计维持在55 5%-56 5% 高于市场共识预期的53%-55% [3] - 2026年初将对N5和N3晶圆实施结构性提价 移动端产品涨幅3%-5% HPC领域涨幅达10% [3] - 通过产能利用率优化与供应链管理对冲汇率波动影响 [3] 资本开支与技术迭代 - 2025年外部资本支出预计达400亿美元 较此前规划增加5% 主要用于N2制程及海外扩产 [4] - 技术迭代加速可能削弱现有制程竞争力 地缘政治风险或推高运营成本 [4] 估值与投资吸引力 - 12个月目标价从1180新台币上调至1200新台币 当前股价1055新台币对应2025年市盈率仅22倍 显著低于长期盈利增速预期 [5] - 先进制程垄断地位、AI浪潮红利释放及稳健资本回报策略三重驱动 预计2025年股息率提升至1 8% [5]
台积电,颠覆传统中介层
半导体芯闻· 2025-06-12 18:07
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发展 - 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因AI热潮崛起,成为全球最大封测厂商,超越日月光[1]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在CoWoS领域"别无选择",双方合作深化至Blackwell系列产品[1][2] - 公司过去两年大幅扩张CoWoS产能,同时推进技术迭代[1] Blackwell架构的封装转变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产品将主要采用CoWoS-L封装,减少CoWoS-S使用[2] - CoWoS-L技术通过局部硅互连桥接器和有机中介层实现10TB/s芯片互连带宽[2] - 公司计划将部分CoWoS-S产能转换为CoWoS-L,而非减少总产能[2] 大尺寸芯片封装挑战 - AI芯片尺寸达80x84mm,12英寸晶圆仅能容纳4颗,基板尺寸需100x100mm至120x120mm[5] - 大尺寸基板带来散热挑战,高性能处理器每机架功耗达数百千瓦[5] - 助焊剂残留问题影响可靠性,公司正研发无助焊剂键合技术[5][6] 技术路线图与创新 - 2026年计划推出5.5倍光罩尺寸CoWoS-L,2027年推出9.5倍光罩版本集成12+HBM堆栈[8] - SoW-X技术性能提升40倍,模拟完整服务器机架功能,2027年量产[8] - 公司布局FOPLP技术应对中介层尺寸限制[8] CoPoS技术突破 - 计划2029年量产CoPoS技术,用矩形面板(310x310mm)替代圆形晶圆,提升空间利用率[9][12] - 技术采用玻璃中介层,具有更高热稳定性和成本效益,适合AI/HPC系统[11] - 嘉义AP7工厂第四阶段将大规模生产CoPoS,专供英伟达等客户[9][11] 技术对比与演进 - FOPLP无需中介层,适合中端ASIC;CoPoS保留中介层,适合高端GPU/HBM集成[10][11] - 玻璃芯基板相比有机基板具有更高互连密度、更低功耗和更优热膨胀系数[11] - 技术转型需克服方形工艺的翘曲、均匀度问题及RDL线宽缩小至1µm的挑战[13]
台积电,颠覆传统中介层
半导体芯闻· 2025-06-12 18:04
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崛起 - 人工智能热潮推动GPU需求激增,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成为关键支撑力量,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在CoWoS领域"别无选择"[1] - 台积电凭借CoWoS技术超越日月光成为全球最大封测厂商,并持续扩张产能[1]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产品将主要采用CoWoS-L封装,替代部分CoWoS-S产能,因B100/B200 GPU需10TB/s互连带宽[3] CoWoS技术演进与瓶颈 - 芯片尺寸增大至80x84毫米导致12英寸晶圆仅能容纳4颗芯片,超大封装面临基板尺寸(100x100mm至120x120mm)和散热挑战[4] - 助焊剂残留问题影响CoWoS良率,台积电正测试无助焊剂键合技术,预计2024年底完成评估[5] - 中介层尺寸计划从2023年80x80mm(3.3倍光罩)扩展至2026年5.5倍光罩,2027年推出9.5倍光罩版本[8] 下一代封装技术布局 - 台积电开发SoW-X技术,性能较CoWoS提升40倍,模拟完整服务器机架功能,计划2027年量产[8] - CoPoS技术将圆形晶圆改为310x310mm矩形面板,芯片容量提升数倍,计划2029年量产,英伟达或为首个客户[9][10] - CoPoS采用玻璃中介层替代硅,具有更高成本效益和热稳定性,TGV技术实现更低功耗和更高带宽密度[12] 技术路线对比 - FOPLP无需中介层,适合中端ASIC;CoPoS保留中介层,更适合高端AI/HPC系统[11] - 玻璃芯基板在互连密度、信号布线和热膨胀系数等方面优于传统有机基板[12] - 方形封装工艺需解决翘曲、均匀度和RDL线宽缩小至1µm等技术难题[14]
台积电,颠覆封装?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2 08:42
核心观点 - 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因AI浪潮崛起,成为英伟达在高端封装领域的唯一选择[1] - 台积电正在从CoWoS-S向CoWoS-L技术转型,以支持Blackwell架构GPU的10TB/s互连需求[3] - 行业面临中介层尺寸增大带来的基板/散热挑战,AI芯片尺寸达80x84mm导致单晶圆仅容纳4颗芯片[6] - 台积电布局CoPoS技术作为CoWoS-L替代方案,采用310x310mm矩形面板提升40%面积利用率[11][14] 技术演进 CoWoS产能扩张 - 台积电过去两年大幅扩张CoWoS产能,超越日月光成为全球最大封测厂商[1] - 2023年中介层尺寸达80x80mm(3.3倍光罩),2026年将推出5.5倍光罩版本[9] - 计划2027年推出9.5倍光罩版本,集成12+HBM堆栈[9] 材料工艺突破 - 传统助焊剂技术面临清洁难题,台积电正在测试无助焊剂键合技术[6][7] - CoPoS采用玻璃中介层替代硅,具有更低损耗(TGV技术)和更优热稳定性[13] - SoW-X技术性能较CoWoS提升40倍,模拟完整服务器机架功能[9] 技术路线对比 CoWoS-L特性 - 采用LSI桥接器+有机中介层,支持Blackwell架构双芯片10TB/s互连[3][5] - 主要服务英伟达及超微等AI/HPC客户[13] CoPoS创新 - 矩形面板设计(310x310mm)较圆形晶圆提升40%面积利用率[11][14] - RDL线宽要求从10µm向1µm演进,需解决翘曲/均匀度等良率挑战[16][17] - 定位为CoWoS-L替代品,首批客户可能为英伟达[9][13] FOPLP差异 - 无中介层设计适合中端ASIC,成本更低但信号完整性弱于CoPoS[12] - CoPoS保留中介层,更适合高端AI/HPC的多芯片集成[12][13] 产能布局 - 嘉义AP7工厂第四阶段启动CoPoS量产,P1阶段专供苹果WMCM[12] - 现有CoWoS产能保留在AP8工厂(群创光电旧厂改造)[12]
台积电,颠覆封装?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2 08:41
核心观点 - 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因AI浪潮崛起,成为英伟达在高端GPU封装领域的唯一选择,并推动台积电成为全球最大封测厂商 [1]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产品将转向CoWoS-L封装技术,以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 [3] - 台积电面临CoWoS技术演进瓶颈,包括芯片尺寸增大带来的基板尺寸、散热挑战以及助焊剂残留问题 [5] - 台积电正在研发无助焊剂键合技术以解决良率问题,预计2023年底完成测试 [6] - 台积电计划推出更大尺寸中介层的CoWoS-L技术,并布局SoW-X和CoPoS等下一代封装技术 [9][12] - CoPoS技术通过面板化中介层提升产能和成本效率,有望成为CoWoS-L的替代方案,锁定AI等高端应用 [10][14] CoWoS技术现状 - 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已成为英伟达高端GPU的唯一选择,推动台积电超越日月光成为全球最大封测厂商 [1]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产品将主要采用CoWoS-L封装技术,以满足10TB/s带宽互连需求 [3] - 当前CoWoS封装中的中介层尺寸为80x80mm,约为光罩的3.3倍 [9] 技术挑战 - AI芯片尺寸增大至80x84mm,导致12英寸晶圆仅能容纳4个芯片 [5] - 超大尺寸封装面临基板尺寸挑战:5.5倍光罩版本需要100x100mm基板,9倍光罩版本超过120x120mm [5] - 散热挑战:高性能处理器每机架功耗可达数百千瓦,需要液冷和浸入式冷却技术 [5] - 助焊剂残留问题:随着中介层尺寸增大,难以完全清除积聚在中心的助焊剂,影响芯片可靠性 [5] 技术演进方向 - 台积电正在测试无助焊剂键合技术,预计2023年底完成评估 [6] - 计划2026年推出5.5倍光罩尺寸的CoWoS-L,2027年推出9.5倍光罩尺寸版本并集成12+HBM堆栈 [9] - 开发SoW-X技术,性能较CoWoS提升40倍,模拟完整服务器机架功能,计划2027年量产 [9] CoPoS技术布局 - CoPoS技术将中介层"面板化",使用310x310mm矩形基板替代传统圆形晶圆,提升产能和成本效率 [10][12] - 技术优势:支持510x515mm面板,容纳数倍于300mm晶圆的芯片数量 [10] - 嘉义AP7工厂将成为CoPoS生产枢纽,第四阶段开始大规模生产,锁定AI等高端应用 [12][14] - 采用玻璃芯基板,具有更高互连密度、更低功耗等优势,可能替代CoWoS-L [14] 技术对比 - FOPLP无需中介层,成本更低,适用于中端ASIC和移动设备 [13] - CoPoS采用中介层,适合高性能GPU和HBM集成,信号完整性更优 [13] - CoPoS中介层材料从硅演变为玻璃,提供更高成本效益和热稳定性 [13]
跃居全球最大封装厂,台积电要颠覆电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8 09:16
台积电CoWoS技术发展 - 伯恩斯坦证券预测台积电今年先进封装营收有望占总营收10% 超越日月光成为全球最大封装供应商 [1] - 台积电2025技术研讨会首次披露CoWoS技术下一步发展 将引发技术革命和跨行业竞争 [1] - 台积电联席首席运营官张晓强博士揭晓继硅光子之后的革命性技术 高性能计算/AI技术平台 [1] CoWoS技术结构演进 - 当前CoWoS结构类似夏威夷披萨 包含4nm GPU芯片 高带宽内存 硅中介层和基板 [3] - 未来CoWoS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硅中介层通过3D堆叠集成更多功能 [3] - 首次亮相"集成电压调节器"(IVR) 可看作嵌入芯片内的超微型变压器 能最大化电源调节效率 [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台积电在先进封装领域可能形成垄断优势 可集成越来越多功能 [4] - 台达电 英飞凌等电源模块供应商面临产品被整合风险 [4] - 类似苹果自研芯片导致高通等供应商失去订单的历史可能重演 [4] IVR技术挑战 - IVR由16nm电源管理IC 超薄电容和电感组成 嵌入100微米硅中介层技术难度大 [5] - 对无源元件性能要求极高 工作频率需达50-60MHz 是主流产品百倍 [5] - 电压转换产生的高热量难以散发 下一代液体冷却技术可能成为解决方案 [5] Nvidia技术战略 - Nvidia采取激进技术跨越 直接在中介层集成电压调节器 [6] - 典型黄仁勋风格 喜欢挑战技术极限 如GB200 NVL72采用不成熟液冷技术 [6] - 设定"不可能任务"推动供应链进步 表面延迟发货实际有利于技术突破 [7] 能源效率革命 - 下一代AI服务器单机架将容纳576块GPU 功耗达1MW 数据中心需求或达1GW [8] - 当前供电架构效率仅87.6% 12.4%能量以热量形式损失 [8] - Nvidia推广800伏高压直流电源系统 效率可提升至92.5% 减少40%散热负担 [8] 供应链格局变化 - 英飞凌已停止向台达供应高性能电源IC 保留最佳技术自用 [9] - 电源转型将重塑数据中心市场格局 各厂商面临重新洗牌 [8]
联发科首席执行官:我们与台积电关系密切,将使用其CoWoS封装技术用于人工智能专用集成电路(AI ASIC)芯片。
快讯· 2025-05-20 12:10
联发科首席执行官:我们与 台积电关系密切,将使用其CoWoS封装技术用于 人工智能专用集成电路 (AI ASIC)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