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
搜索文档
剑指4000点!
Datayes· 2025-08-25 18:43
中国资产全面上涨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161,上调160点,创7个月来最大升幅 [1] - 债市反弹,商品市场中焦煤领涨超6% [1] - 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31776.91亿元,较上日放量5983.42亿元,自去年10月8日以来首次突破3万亿元,为历史次高 [8] 股市指数表现与预测 - 上证指数涨1.51%,深证成指涨2.26%,创业板指涨3% [8] - 汇丰银行将2025年底上证指数目标从3700点上调至4000点,沪深300指数目标从4300点上调至4600点,深证成指目标从11500点上调至13000点,意味着5-7%的上涨空间 [2] - 当前指数水平:上证3825.8点,沪深300指数4378.0点,深证成指12166.1点 [3] - 估值水平:上证指数较公允价值低估3%,沪深300低估6%,深证成指低估5% [3] 行业与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128.22亿元,居各行业之首 [20] - 稀土、白酒、贵金属、CPO、卫星导航板块涨幅居前 [8] - 白酒股领涨,舍得酒业涨停,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山西汾酒涨幅居前,受促消费政策预期及旺季备货催化 [8] - 卫星导航板块午后拉升,中国卫星、长江通信涨停,受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消息影响 [9] - 房地产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53.72亿元,万科A涨停,受上海优化楼市政策预期推动 [4][17] 资金流向动态 - 主力资金净流入411.49亿元 [17] - 北向资金总成交4045.44亿元,中兴通讯成交18.27亿元 [21] - 净流入前五大行业:有色金属、房地产、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力设备 [17] - 净流出前五大行业:电子、计算机、汽车、非银金融、基础化工 [18] 个股与交易亮点 - 中兴通讯北向资金成交182658.88万元,居个股之首 [23] - 寒武纪受高盛上调股价影响大涨,国产芯片、算力硬件等泛科技板块强势 [8] - 机构净买入额前列个股:金力永磁(14239.5万元)、罗博特科(14015.39万元)、御银股份(13319.36万元) [26] - 知名游资动向:中山东路买入中文在线(1.498亿元)、金力永磁(1.065亿元) [28] 政策与事件驱动 - 上海优化楼市政策聚焦外环以外区域,放宽非沪籍房产税征收标准及降低二套房贷利率 [7] - 焦炭行业限产20-35%,焦企提涨价格50-75元/吨,区域性供应偏紧 [12] - 中共中央办公厅推进绿色低碳转型,2027年对碳排放稳定行业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12] - 百济神州与RoyaltyPharma达成特许权使用费协议,获8.85亿美元付款 [14] 盈利增长预期 - 2025年净利润增长预期:上证指数成分股9.4%,沪深300成分股8.6%,深证成指成分股38.7% [3] - 2026年净利润增长预期:上证指数成分股11.3%,沪深300成分股12.2%,深证成指成分股19.9% [3]
美国清洁能源前景遭重挫! 特朗普豪言不再批准太阳能或风能项目
智通财经· 2025-08-21 10:19
特朗普政府可再生能源政策 - 特朗普宣布联邦政府不会批准任何风能或太阳能发电项目 并称太阳能为"毁农"项目 [1] - 美国联邦政府上个月收紧可再生能源项目联邦许可流程 许可权全面集中至内政部长办公室 [1] - 特朗普政府通过的"大而美法案"规定到2027年末全面终止风能和太阳能的投资税收抵免与生产项目税收抵免 [2] 电力市场供需状况 - 美国部分地区电力需求已显著超过供给 PJM Interconnection电网电力基准价格大幅上涨 [1] - PJM Interconnection上月电网拍卖中新增电力容量价格较去年大幅上涨22% 该系统覆盖美国13个州 [2] - 煤电资源退役与AI数据中心等科技行业快速发展导致电力供应紧张 [1] 可再生能源行业影响 - 可再生能源公司担心项目无法获得联邦许可 特朗普对钢铁和铜征收的高额关税大幅提高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成本 [2][3] - 美国农业部终止对农田上大型太阳能项目的政府支持 [3] -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统计显示太阳能与电池储能系统是能最快缓解电力供需缺口的电源 因占据电网并网项目绝大多数 [2] 科技行业与数据中心影响 - AI数据中心可能面临电力成本急剧上升 科技巨头的碳排放目标将遭受打压 [3] - 谷歌微软等对清洁能源有强劲需求 因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全球发电体系最重要源头 [3] - AI数据中心作为核心基础设施 其高耗能特性使电力供应成为关键基础 印证"AI尽头是电力"市场观点 [3] 州级政策应对 - 加州等州政府可能继续推进海上风电与大型太阳能项目 前提是不需要联邦用地或许可 [4] - 加州2022年"AB205"法案赋予能源委员会州级认证通道 对≥50MW光伏/陆上风电、≥200MWh储能项目实施加速环评与许可 [5] - 私人或州有土地上的清洁能源项目主要走州级与地方审批程序 联邦土地项目仍受联邦政策掣肘 [4]
寒武纪首次发布年度ESG报告 数据及隐私保护是一大重点关注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21:15
寒武纪股价表现与市值 - 寒武纪-U(SH688256)8月14日股价一度大涨12.42%至966.8元,8月15日收盘价为923.7元,市值达3864亿元 [1] - 公司被称为A股"半导体大牛股",近期半导体概念持续火热 [1] ESG报告披露情况 - 寒武纪首次发布《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共42页,涵盖合规治理、科技创新等六大部分 [1][2] - A股半导体行业182家企业中75家发布ESG报告,披露率41.2%,市值TOP10中有8家发布 [1] - 行业市值TOP10中仅兆易创新(SH603986)公布ESG报告独立鉴证声明 [6] 研发投入与专利 - 2024年寒武纪研发投入10.72亿元,研发支出占比91.3%,位列行业第二 [3] - 新增获得314项专利授权,公司强调以科技创新为立身之本 [3] 碳排放数据披露 - 寒武纪首次披露"范围二"碳排放数据(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 [1][5] - 行业市值TOP10中有8家公布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3家披露"范围三"数据 [6] - "范围三"包括员工通勤、商务差旅等价值链间接排放,对半导体行业尤为重要 [6] ESG报告升级与监管要求 - 寒武纪将原"社会责任报告"升级为ESG报告,内容基于国际标准扩充 [3] - 更名源于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等监管政策要求 [3] - 专家指出未来监管将提出更细化要求,企业需逐步实现全供应链碳排放披露 [6] 数据隐私与内部控制 - 数据及隐私保护是寒武纪ESG报告重点议题,报告期内未收到相关投诉 [4] - 公司董事会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获得外部审计鉴证 [7] 行业ESG现状与挑战 - 国内半导体行业ESG管理深度和披露质量落后于国际标准 [2] - 当前ESG压力主要来自终端品牌方而非本土监管,需求端驱动力不足 [7] - 专家预测终端品牌将ESG绩效纳入采购条件后,行业信披水平会加速提升 [2][7]
为发展AI,微软豪掷17亿美元“圈地买屎”
36氪· 2025-08-12 19:48
微软碳减排投资 - 微软与Vaulted Deep签署协议 投资17亿美元用于碳去除项目 目标在2038年前实现超400万吨碳去除 [2][3][6] - Vaulted Deep通过将人类及动物粪便与造纸污泥等有机废物混合制成生物泥浆 注入地下1524米岩层永久封存 替代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以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和地下水污染 [3][7] - 该项目单吨二氧化碳处理成本为350美元 总交易价值超17亿美元(约122.05亿元人民币) 实际金额可能随技术成本波动调整 [6][7] 微软碳排放背景与动因 - 微软2024财年碳排放量较2020年增长23.4% 主要因云计算和AI业务推动数据中心用电量持续攀升 [8] - 公司需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负排放 2050年清除历史全部碳排放 此次投资系履行减排承诺的举措之一 [8][11] - 除维护企业ESG评分与社会形象外 该项目可使微软通过美国45Q税收碳信用机制获得税务减免 [12] AI行业资源消耗现状 - AI数据中心存在巨大散热需求 ChatGPT每生成10-50次回复需消耗500ml水 其月访问量超52亿次 [14] - 传统大型数据中心单日耗水量达500万加仑 相当于2-5万人口城镇日用水总量 [14] - 亚马逊、谷歌等企业已投资雨水收集与再生水冷却系统以应对资源消耗问题 [16] 杰文斯悖论与行业影响 - AI行业陷入"军备竞赛" 免费模型与低价Tokens策略刺激用户需求增长 导致资源消耗总量持续扩大 [16] - 技术效率提升可能因成本下降反致需求增加 类似煤炭石油开采技术演进带来的总消耗量上升现象 [16] - 微软"圈地买粪"模式可能成为行业样本 其他厂商或将跟进类似碳权获取方案 [16]
海南航空六次延期回复问询函;会员权益卡泄密暴露数据安全短板
搜狐财经· 2025-08-11 19:41
公司治理与监管问询 - 公司多次延期回复上交所关于重大资产收购的问询函 先后于7月3日 10日 17日 24日 31日及8月7日共六次申请延期 [1][2] - 收购标的为海南机场旗下飞行训练公司100%股权 交易金额7.99亿元现金 标的公司存在业绩不稳定 应收账款占比高且账龄长 关联交易依赖度高 评估溢价高且无业绩补偿条款等问题 [2] - 公司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达98.91% 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交易所质疑其在高负债率及流动性紧张情况下采用现金收购的合理性 [2] ESG评级与数据安全风险 - MSCI ESG评级为CCC级 在七家上市航司中排名最低 南航与国航为BBB级 东航 春秋航空 吉祥航空为B级 华夏航空未获评级 [3] - 公司App因未告知第三方信息接收方细节 未获用户单独授权 未提供有效授权撤回渠道等两项违规被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通报 [4] - 公司8月发生会员权益卡信息泄露事件 黑客通过撞库攻击盗取第三方平台卡密链接 导致二手市场低价转卖 公司已采取核查卡密 修复系统及补发措施 [4] 环境数据披露与碳排放表现 - 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透明度高于华夏航空 春秋航空 吉祥航空三家民营航司 [6] - 2024年范围1和2碳排放总量达1083.9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同比上升16% 南航 国航 东航分别上升13% 22% 18% [6] - 每万吨公里运输周转量碳排放为8.74吨 低于东航的9.41吨 高于南航的8.08吨 每百万元营收碳排放为166.16吨 低于南航的168.01吨 国航的167.26吨和东航的181.44吨 [6] - 航油燃烧碳排放占比超99% 公司通过航路优化 飞机减重及运行优化提升燃油效率 [6][7]
微软花17亿美元“埋粪”!把人类粪便和污水转化成“生物泥浆” 注入地壳1500米深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1:31
AI行业的环境影响 - AI发展伴随惊人的电力、水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微软AI业务扩张导致2024财年碳排放量较2020年增长23.4% [3][6] - Mistral AI旗舰模型Mistral Large 2在18个月训练和运行中排放2.04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000辆家用轿车年排放量,消耗28.1万立方米水(112个奥运泳池)及660公斤锑当量资源 [8] - 具备推理能力的开源大模型能耗和碳排放是非推理模型的4到6倍 [9] 微软的碳减排措施 - 微软与Vaulted Deep签署协议,计划2038年前通过生物泥浆深埋技术去除490万吨碳,交易价值或达17亿美元(按350美元/吨计算) [4][5] - 该技术将有机废弃物泵入地下1500米岩层密封,永久去除碳并减少甲烷排放,同时封锁PFAS污染物 [5] - 微软已连续签署多笔碳信用交易订单,但被批评为"账面游戏",实际减排效果存疑 [6] 科技巨头的碳排放现状 - 2020-2023年亚马逊、微软、Alphabet和Meta的间接碳排放量平均增长150%,其中亚马逊增182%,微软增155%,Meta增145%,Alphabet增138% [7][8] - GPT-4o若每日处理7亿次查询,年用电量达39万-46万兆瓦时(相当于3.5万美国家庭用电),排放13.8万-16.3万吨二氧化碳 [10] -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飙升导致科技公司减排目标承压,微软等采用"基于市场的核算机制"在账面上实现零排放 [7] 行业减排行动与挑战 - 谷歌、微软、Meta承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亚马逊目标2040年,但碳抵消机制被指掩盖源头减排不足 [12] - 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Meta购买1.1吉瓦核能电力,亚马逊数据中心接入核电站,谷歌投资核聚变能源 [13] - 到2027年AI年耗水量或达66亿立方米(瑞士年耗量2倍),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或翻倍至945 TWh(超日本全国能耗) [12] 硬件与供应链影响 - AI模型生命周期中训练和推理阶段占温室气体排放85.5%、水资源消耗91%、材料消耗29% [8][9] - 生成式AI 2023年产生2600吨电子垃圾,2030年或达250万吨(相当于133亿部废弃智能手机) [12] - 硬件制造能耗占AI总排放11%,供应链延长设备寿命和增加可回收部件是关键减排措施 [13]
微软花17亿美元“埋粪”!把人类粪便和污水转化成“生物泥浆”,注入地壳1500米深处,一科技初创公司靠这项业务接到微软大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1:19
AI行业环境成本 - AI发展导致碳排放显著增长 微软2024财年碳排放量自2020年累计增长23.4% [7] - Mistral Large 2模型18个月排放2.04万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5000辆家用轿车年排放量 [2][10] - 四大科技巨头(亚马逊 微软 Meta Alphabet)2020-2023年间间接碳排放量平均增长150% [9] 碳抵消措施争议 - 微软投资17亿美元通过Vaulted Deep公司实施碳清除项目 计划2038年前清除490万吨碳 [3][5][6] - 碳抵消机制遭专家质疑 Carbon Market Watch认为应优先从源头减排而非购买排放权 [8] - 科技公司采用基于市场核算机制 在账面上可实现零排放但实际减排效果存疑 [9] 资源消耗规模 - AI模型训练推理阶段消耗85.5%温室气体和91%水资源 Mistral Large 2消耗28.1万立方米水(112个奥运泳池容量) [10] - GPT-4o每日7亿次查询年耗电量达39-46万兆瓦时 相当于3.5万个美国家庭年用电量 [12] - 预计2027年AI年耗水量达66亿立方米(瑞士年耗水量两倍) 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达945TWh(超日本全国能耗) [13] 科技公司减排行动 - 头部企业承诺净零排放目标 微软/谷歌/Meta设定2030年 亚马逊设定2040年 [14] - 2024年6月多家企业推进可再生能源:Meta采购1.1吉瓦核能 亚马逊投资200亿美元建设核能数据中心 谷歌投资核聚变项目 [14][15] - 行业减排重点应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 延长设备寿命及增加硬件回收比例 [14] 环境治理挑战 - 生成式AI2023年产生2600吨电子垃圾 预计2030年达250万吨(相当于133亿部废弃手机) [13] - 当前排放核算机制存在缺陷 特别是Scope 2和Scope 3排放披露不透明 [9] - 专家呼吁政府加强监管 要求企业提高环境披露透明度并制定强制减排措施 [15]
炮轰电动化、年薪19亿!公司利润暴跌,董事长凭啥涨薪20%?
电动车公社· 2025-07-28 23:14
丰田汽车2024财年业绩与高管薪酬 - 2024财年综合营业利润下滑10%至4 8万亿日元(约2320亿元人民币)[1] - 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暴跌34 9%至3 1万亿日元[2] - 董事长丰田章男逆势涨薪20%至19 49亿日元(约9425万元人民币)[3] - 2023财年因造假丑闻仍创下16 22亿日元年薪纪录(涨幅62%)[5] 丰田章男的权力构建路径 - 通过交叉持股模式使个人持股不足1%,实际控制权绑定三井等财阀[10][11] - 基层历练路线:27岁隐姓入职,历经销售/工人/课长等岗位,40岁进入管理层[13][14] - 2009年借"刹车门"危机接任社长,初期受副社长集体制衡[19][22] - 通过研发跑车/豪华车(86/Supra/世纪)和打造Gazoo Racing子品牌重塑形象[28] - 建立亲民IP:参与赛车/校园活动,早于马斯克运用网红策略[30][31] - 2017年后清洗管理层,七大决策席位中掌控五席[39][40] 电动化战略与技术路线 - 2010年与特斯拉合作被副社长团队叫停,出售2 4%股份[23][50] - 电气化三步走:HEV混合动力→PHEV插混→氢燃料/固态电池[54][55][57] - HEV车型累计销量超2000万辆,与燃油车平分秋色[59] - 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试产,2027-2028年商业化[57] - 主张多技术路线并行,强调"真正的敌人是二氧化碳"[65][66] 组织变革与战略布局 - 2019年废除终身雇佣制,推行绩效薪酬改革[72][73][74] - 收购母公司丰田织机,形成1800亿日元+7000亿日元的控股架构[83][84] - 雷克萨斯2026年中国国产化,规划10万辆新能源车年产能[85] - 参照通用CEO 2950万美元年薪,推动职业经理人薪酬对标[79] 行业竞争与跨界合作 - 2017年后连续投资Uber/Grab/滴滴,与比亚迪深度合作[42]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智能化/电动化挑战传统优势[69] - 高管薪酬改革意图吸引全球化人才应对行业变革[77][78]
ESG信披观察丨A股水电行业九成公司ESG评级为A级 但无企业公布范围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13:16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 - 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刺激A股水电板块持续向好 [1] ESG披露与评级 - A股水电行业10家公司中7家披露2024年ESG报告 披露率70% 重点议题包括"水资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乡村振兴" [1] - 水电行业10家公司中9家ESG评级为A级(含A+) 仅1家为C级 [2] - 碳排放披露方面 3家企业公布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 无企业公布范围三 [2] 碳排放披露现状分析 - 水电企业运营阶段范围一与范围二排放极低 部分企业存在"天然低碳、无需披露"的错觉 导致整体披露率偏低 [4] - 范围三涉及上游建材、设备制造及下游输配电等环节 排放体量与边界界定复杂 国内缺乏统一核算规范 [4] - 专家建议短期内聚焦范围一、范围二的完整披露 中长期需政策推动行业协同制定范围三核算细则 [4] 水电行业关键ESG议题 - 环境维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核心 国投电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 采取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措施 [5] - 社会维度:移民征地直接影响项目社会许可 长江电力注重减少对原住民影响 华能水电创新移民管理体系 [5] - 大坝蓄水可能破坏河谷生态系统 库区移民面临"公正转型"困境 需核算全生命周期碳损益与社会影响 [6] 水电企业出海进展 - 长江电力推进秘鲁"水、风、光"多元化清洁能源项目 华能水电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累计发电5543亿千瓦时 [7] - 海外水电成为新增长极 因全球退煤背景下清洁能源需求刚性 东南亚、南美洲及非洲成为投资重点 [8] - 离岸项目需遵循东道国法律法规 征地与社区沟通成本高 对当地居民及生态系统扰动可能影响SDGs实现 [8] 水电企业ESG改进建议 - 环境维度需系统评估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避免削弱生态正效应 [8] - 社会维度需强化供应链ESG管理与社区关系维护 [8] - 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8]
绿色能源难阻全球碳排放再创新高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10:08
全球碳排放趋势 - 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当量排放达408亿吨,较2023年的403亿吨增加5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2] - 自2021年以来全球碳排放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过去10年年均增幅接近1% [2] - 尽管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纪录,但清洁能源扩张速度跟不上全球能源需求增长 [2] 地区碳排放差异 - 过去10年非洲碳排放增长25%,中东增长15%,亚太地区增长超9%,南美和中美洲增长9.3% [3] - 欧洲碳排放呈下降趋势,10年间年均减少1.4%,2024年欧盟碳排放37亿吨,较10年前下降15% [3] - 德国、英国通过政策引导、电气化推进和能效提升持续减排,但东欧和南欧因经济压力推迟煤炭退出计划,排放持平甚至上升 [3] 能源转型现状 - 风电、光伏在规模化扩张,但尚未达到替代化石燃料以降低总排放的水平,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4] - 全球能源结构中"加入"了清洁能源却未"减去"化石能源,导致排放持续攀升 [4] - 除非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趋缓或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否则排放还将持续上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