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搜索文档
电子信息制造业利好来了!两部门鼓励耐心智慧资本投长期、投硬科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9:09
行业定位与目标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具有关键作用[1]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1]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1] 供给端优化措施 - 从产品布局产业链标准知识产权5个关键环节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解决供给什么怎么布局如何协同靠何规范怎样保护的问题[2]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2]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2] - 鼓励地方定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 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支持深化供应链金融体系[2] 需求端挖掘策略 -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电子信息产品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指导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产品发布会行业展会和体验店等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3]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 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3]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3] - 引导企业稳步走出去深度嵌入国际体系 加强对外资企业政策宣贯力度 增强电子信息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信心[3] 产业链与贸易保障 - 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 增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韧性[4] - 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4] 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 - 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撬动牵引作用[5]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 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 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5] - 加强企业服务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 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支持有条件企业建设新型研发创新载体[5] - 在电子信息领域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5] 金融支持体系 - 构建与产业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6]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6] - 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融结合行业组织 举办专场活动加强融资对接 鼓励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6]
两部门: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16:19
政策支持措施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2]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发挥助企融资纽带作用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2] -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2] 企业发展战略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 转型升级 [2] -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2] 产融结合机制 - 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融结合行业组织 [2] - 根据重点产业链和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举办专场融资对接活动 [2] - 鼓励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2]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与AI产业相向,与“先锋之城”同频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14:2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具身机器人装机量已超55万台 处于世界前沿[1] -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核心 涵盖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领域[1] - 国内正加速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将人工智能列为抢占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地[1]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2024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 同比增长12.58%[4] - 深圳机器人产业领域2024年共发生72起融资事件 占全国近四分之一[4] - 深圳市政府推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具身机器人三大领域清晰路线图[4] 企业案例研究 - 某人工智能领军企业2012年创立 布局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 聚焦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三大场景[2] - 该企业2023年12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2] - 企业年均研发投入达数亿元 且逐年累加 面临重研发长周期的资本困境[2] -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发放投贷联动贷款超1亿元 并提供财资云系统降低财务管理成本[2] - 银行2024年协助企业超20亿元IPO募集资金境内归集 满足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需求[3] - 2024年3月开创深圳市H股全流通业务银行登记存管先河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3] 金融服务创新 - 金融机构通过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财务顾问等服务支持AI企业发展[2] - 提供跨境结算、货币兑换、汇率避险、资本项目数字化等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务[2] - 探索针对算力、算法、数据等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扶持路径[4] - 为某算力应用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地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业务[4] - 创新实现数据资产的担保融资功能 激发企业数据资产经济价值[4] - 银行成立人工智能+行动领导小组 将AI科技成果贯穿经营决策、业务系统、产品体系等领域[5] 产业生态建设 - 优必选、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和元象信息科技等企业技术底座和落地应用受关注[1] - 从政策顶层设计到企业技术攻坚 从基础算力夯实到千行百业场景落地的发展路径清晰[1] - 金融机构需扶持企业壮大、促进产业链完整、培育硬科技形成[1] - 银行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体系[4] - 数据处理和算力应用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链条[4] - 银行持续支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发展 践行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6]
七部门发布脑机接口重磅政策!产业发展提速,监管挑战仍在
第一财经· 2025-08-10 20:23
政策推动与产业升级 - 脑机接口产业从地方政策支持的"兵团作战模式"升级为国家层面的"集团军作战模式" [1][3] - 七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和17项具体举措 明确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和2030年产业生态构建目标 [1] - 2027年目标包括建立技术/产业/标准体系 电极/芯片/整机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030年培育2-3家全球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 国内已具备科研实力 形成侵入式/非侵入式/半侵入式技术路线 开发出脑起搏器/康复设备/精神检测仪等产品 [2] - 加强基础软硬件攻关包括创新脑信号传感元件/突破关键脑机芯片/夯实软件工具底座 [3] - 推动技术成果应用措施包括揭榜挂帅/赛展会/中试平台建设 提升信号处理与算法验证能力 [3] - 暖芯迦电子已开发320通道高密度视觉脑机接口 计划研发1280通道柔性电极阵列 [5][6]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领域应用包括视觉修复/触觉重建/运动功能重建/癫痫监测 [6] - 消费领域探索非侵入式智能交互产品 如睡眠监测/驾驶员疲劳监测 [6][8] - 念通智能开发出自主可控的穿戴式无线脑电测量系统 [6] 标准体系与监管挑战 - 需建立统一通信传输协议 包括电极接口/信号采集格式/信号处理标准 [7] - 重点产品注册指导将获优先支持 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加速产业化 [7] - 需建立脑数据治理框架 解决隐私保护/算法可解释性/伦理审查等问题 [8][9] - 侵入式产品需解决生物相容性/信号衰减/发热感染等问题 临床研究需纳入经济学评价 [9] 资金与产业支持 -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将加大投入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4] - 资金支持可加速核心部件研发 助力工程化验证/GMP体系建设等产业化环节 [4] - 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有望缩短高端医疗器械审批周期 [8]
图解:七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02
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提出18项针对性支持举措 [1][2] - 目标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4] - 坚持分类施策 有扶有控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防止"内卷式"竞争 [4] 科技创新支持 -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 [5] - 为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5]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5]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 [6] - 鼓励创业孵化机构探索直投 基金 物业租金作价入股等模式投资在孵企业 [6] 产业链支持 - 支持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7] - 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提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 [7] - 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 支持产业合理布局 [11] - 支持企业征信机构打通大型制造业企业 仓储物流业等产业链数据 [11] 传统制造业升级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 加大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融资支持 [9][10] - 加强债券品种创新 支持技改升级 智能工厂建设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0] - 强化融资增信服务 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10] 绿色与数字金融 - 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进方向的项目 [10] - 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低碳等领域的投入 [11]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11] - 推动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实现结算融资现金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11] - 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11] 金融资源保障 - 银行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 [12] - 加强各类金融工具联动配合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12]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科技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 [12] - 鼓励金融机构向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派驻金融专员 [12] 政策协同 - 在融资授信上市审核监管考核中纳入产业政策标准 [12] - 在项目评审企业培育中纳入金融指标 [12]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12] - 完善地方政策配套机制 建立地区重大产业融资对接机制 [12]
划重点!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七部门重磅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8-07 11:35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产品更丰富 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增强[1]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 发行债券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1] - 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型工业化领域倾斜 为制造业注入发展动力并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1] 科技创新支持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技术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3] - 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合适金融产品和工具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3] -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3] 产业链支持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4] - 支持受外部影响较大企业平稳经营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4]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 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4] - 加大对基础领域金融支持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5]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6] - 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扩大科技贷款投放 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7] - 推广专精特新评价结果运用 强化融资增信服务 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 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 -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据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支持[7] 绿色与数字金融 -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绿色项目界定方法 创新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满足企业绿色发展需求[8] - 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7] - 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融资服务[7] 能力建设与政策协同 - 金融机构需将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 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力度[8]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 开展联合培养提升科技资源聚集区域金融服务水平[8]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9] 地方配套与风险防控 - 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资本补充再担保风险补偿绩效考核等方式为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9] - 鼓励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创新 完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机制[9]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预警机制 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风险评估 共享高风险项目企业信息[10] - 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 防范套取挪用风险[10]
七部门重磅部署!事关新型工业化
金融时报· 2025-08-07 11:32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 涵盖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 [1] - 政策强调"先立后破"原则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重点突破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避免粗放式增长 [3] -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以产业需求牵引金融供给侧改革 形成清晰实施路径 [4] 金融工具与资金结构优化 - 推动贷款、债券、股权多元化融资支持 提高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比重 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7] - 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 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提供中长期融资 [7][8] - 创新信用贷款产品 以商标、专利为授信依据 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破除抵押担保依赖 [7] 重点领域与产业协同 - 强化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作用 引导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 [3][6] - 发展供应链金融 提升产业链韧性 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4][7]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投融资路演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8]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工商银行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提供针对性优惠金融服务 采用算法模型生成企业评估报告作为决策依据 [5] - 宁波银行打造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设备之家" 截至5月提供46亿元设备采购融资 帮助完成1.3万台设备更新升级 [5]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资金供给多元化、风险管理精细化、服务场景生态化、政策引导精准化的"四化协同" [8] - 重点发力五大领域: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优化供应链金融、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数字金融 [6]
金融加码支持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
金融时报· 2025-08-07 10:3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实现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衔接 [1] - 政策目标包括充分满足制造业有效信贷需求,持续增长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显著提升股权融资水平 [1] - 强调构建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如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将获适度超前布局 [3] 金融支持措施与工具创新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支持制造业创新活力释放 [4] - 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提高中长期信贷、信用贷款和首贷比重,破除抵押担保依赖,开发基于商标、专利的信用贷款产品 [7]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为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7] 重点支持领域与产业方向 - 强化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 - 聚焦五大方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区域外贸金融 [6] -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7]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工商银行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特色金融服务,利用算法模型生成企业评估报告作为决策依据 [5] - 宁波银行打造"设备之家"一站式服务平台,截至5月提供46亿元设备采购融资,完成1.3万台设备更新升级 [5] 长期资金与科技金融结合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投融资路演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8] - 推动"四化协同":资金供给多元化、风险管理精细化、服务场景生态化、政策引导精准化,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8]
事关创投,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发布18条意见
FOFWEEKLY· 2025-08-06 18:35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出台18条意见 从五个方面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1] - 目标到2027年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 [1] - 强调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 提升服务适配性 [1] 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和供应链韧性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八大重点领域 [1]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提供中长期融资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 -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 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 [1]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引导银行优化授信政策 支持传统制造业三化转型和品牌建设 [2] -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提供商 [2] -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融资支持 包括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2] - 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2] 产业布局优化措施 - 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 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2] - 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 加强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2]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要求金融机构将服务新型工业化纳入长期战略 [3] -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 [3] 政策协同与实施成效 - 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工具等货币政策支持重点领域 [3]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促成1.2万亿元融资 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 [4] - 上半年A股为工信领域企业募资1488亿元 同比增长51.6% [4] 未来工作重点 - 完善重点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5] - 深化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完善产融合作平台功能 [5] - 推动66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 打造金融支持制造业试验田 [5]
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4:20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形成清晰支持路径[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2] - 通过5方面18条具体措施强化产业与金融政策协同 提升支持强度精度效度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3] 重点支持领域与融资工具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4]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千帆百舸"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5] 产业链与跨境金融创新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 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数据换信用"[3] - 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 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等融资服务[6]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 优化外贸金融产品 开展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5]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机制 - 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机制 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7] - 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服务[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 开展联合培养 招收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人才打造复合型团队[8] 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 - 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配套、风险协同防控四方面机制[7] - 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 健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8]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加大项目推送、融资对接和要素保障力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