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二十四节气看蒙牛丨 夏至走进现代牧业果香源牧场看“花海养牛”
中国经济网· 2025-06-23 14:01
智慧牧场建设 - 牧场配备智能精准饲喂TMR系统、自感应风机、精准喷淋装置及全自动恒温饮水槽等智能设备[3] - 通过智慧牧场中控大厅实现采购、饲喂、挤奶、诊疗、管理等全流程实时监控[3] - 数智化管理精准掌握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与生产性能,提升奶牛生产性能[3] 绿色循环发展 - 牧场推广循环养殖模式,利用太阳能建设光伏电站,日发电量稳定,降低运营成本[5] - 延伸产业链打造百亩芍药观光园,结合奶牛科普展示与乳文化博物馆[5] - 为消费者提供集观赏、学习、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场所,展示现代化乳业魅力[5] 奶源品质保障 - 先进设备与技术、严格管理监控体系为蒙牛提供稳定优质奶源[7] - 每滴牛奶源自健康奶牛,蕴含纯正品质与丰富营养[7] - 品质满足蒙牛高端奶源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乳制品[7]
打造“五个一”秸秆利用新格局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31
河南省秸秆资源概况 - 河南是全国重要农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1] - 2024年秸秆可收集资源量7896.18万吨,其中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四类作物占比96.48%[1] - 全省秸秆利用量7451.1万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1] 秸秆利用结构 - 肥料化利用占比74.4%,饲料化利用占比21.3%,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合计占比4.3%[1] - 重点发展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同时拓展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途径[1] "一区"建设规划 - 建设秸秆沃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2] - 推广深耕、堆沤还田技术,探索"地力加油站"模式[2] - 集成"秸—饲—肥、秸—沼—肥、秸—菌—肥"等绿色低碳循环模式[2] "一带"产业布局 - 以洛阳、南阳、驻马店、济源等养牛大县为核心打造秸秆饲料化产业带[2] - 重点支持秸秆饲用技术装备升级、收储体系建设和优质品牌培育[2] "一网"收储体系 - 构建覆盖全省的秸秆收储运营网络,以县域为单元规划布局[2] - 建设"乡镇标准化收储中心+村固定收储点"的县域全覆盖网络[2] "一盟"协同机制 - 组建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2] - 搭建"1+18+N"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平台[2] "一路"高值化转型 - 发展秸秆食用菌基质、制糖、清洁造纸、生态板材等产业化方向[3] - 突破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推动"农头工尾"增值[3]
总投资12亿元!华中最大双孢菇全产业链基地在湖北仙桃破土动工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22:27
项目概况 - 湖北裕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双孢菇7万吨及果蔬食品加工4万吨项目在彭场镇正式奠基,总投资12亿元[1] - 项目规划新建8栋标准化种植厂房、2栋发酵车间及配套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1] - 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投资6.85亿元,二期计划追加投资6亿元[1] - 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双孢菇7万吨、加工果蔬4万吨,年产值突破10亿元[1] 产业影响 - 项目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双孢菇全产业链基地[1] - 项目可消化麦秸、鸡粪等农业废弃物各10万吨,构建绿色循环农业生态体系[1] - 全面投产后预计吸纳近1000名劳动力,重点解决大龄低技能群体就业难题[2] - 将带动菇珍园、裕森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 技术与管理 - 项目以科技创新与绿色循环模式为特色[1] - 承建方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将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构建严密的质量管控体系[2] 政策支持 - 仙桃市委、市政府全程保驾护航,体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服务理念[1] - 各级部门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2] 战略意义 - 项目是彭场镇推进"产业牵引、生态循环、三产融合"战略的关键落子[2] - 标志着仙桃现代农业迈向新高度,为全省农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鲜活样本[2]
“送装拆收”一体化:安得智联构建家电物流绿色闭环
搜狐财经· 2025-06-12 21:58
政策推动与市场表现 - 中国"两新"政策带动消费品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消费者补贴1.75亿份 [1] - 家电品类表现突出: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7761.8万台,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 [1] - 美的集团2024年开展以旧换新活动超8500场,完成460万台废旧家电回收和合规拆解 [4] 逆向物流行业发展 - 中国逆向物流规模约占物流总规模20%,存在回收流程不规范、信息追溯不健全等行业痛点 [9] - 行业需构建三大核心能力:回收网络建设、全链路一体化服务、绿色物流服务能力 [13] - 逆向物流市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受政策推动、环保需求和商业模式创新多重因素驱动 [13] 安得智联业务布局 - 搭建覆盖全国省市及重点乡镇的回收网络,合作服务商超5000家,提供多种回收方式 [4] - 承接美的集团全链路逆向物流业务,实现"用户-美的-拆解端-再生端"闭环体系 [4][8] - 自研直通宝系统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与美的系统打通确保实物流与信息流合一 [9] 技术创新与绿色实践 - 通过数字化系统提升服务渗透率,打造"一次就好"服务心智,节约配送成本 [8] - 废旧家电经50余家合作拆解企业处理,实现塑料改性再生并回供美的工厂 [8] - 推动智慧绿色物流布局,涵盖智慧供应链、绿色运输、仓储和循环包装等领域 [18][20] 循环经济模式 - 将包装、运输、回收等离散环节转化为有机循环体系,提升资源效率 [18] - 构建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闭环价值链,推动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 [18] - 未来重点深化制造端数字化、流通端算法优化、零售端数字化闭环三大核心服务 [18]
“科技变量”催生“经济增量” 解码河南济源点石成“金”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4:25
公司技术升级 - 豫光金铅通过"堵渣神器"将高危操作时间从数十分钟缩短至几十秒 相关岗位劳动强度降低70% [2] - 公司持续技术攻关推动铅冶炼工业绿色发展 约30%利润来自循环经济 [2] - 高纯金属材料提纯能力达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中心展示100种金属"标本" [4][5] 行业循环经济 - 济源形成"矿石—产品—工业固废—循环再生—产品"闭环产业链 年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100万吨 年产铅锭60万吨 从冶炼渣提取贵金属2.5万吨 [8] - 金利金铅采用"铅锌联产 系统互补 吃干榨净"工艺 利用固废和含铅废料实现再生资源回收 [5][6] - 2024年济源循环经济企业50家 产值74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4.7% 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元 [8] 区域产业转型 - 济源构建有色深加工 钢铁 装备制造 现代化工主导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5] - 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含绿量 含新量 豫光金铅成为转型典型代表 [5] - 新兴产业加速培育 聚焦电子信息 纳米材料 食品饮料 低空经济 氢能及储能 人工智能等领域 [9] 智能制造应用 - 豫光金铅实现从"体力劳动"向"智能操控"转型 简化传统冶炼生产流程 [2] - 金利金铅车间采用智能生产设备 工人通过操作台数据监控和质检 [5] - 济源以数字化引领工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主攻先进制造业方向 [9]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纺织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纺织行业加速推进高端化”
前瞻网· 2025-06-09 10:23
政策历程 - "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纺织工业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发展高技术、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和再生纤维 [1] - "十二五"时期强化环保和质量安全,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1] - "十三五"时期初步建成纺织强国,巩固生产制造和国际贸易优势地位 [1] - "十四五"时期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1] 国家层面政策 - 《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3%,70%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7][8] - 《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目标到2024年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50%,工业云平台普及率55% [5] - 《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5家企业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7] - 《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推动再生产品在建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7] 重点任务 - 创新驱动: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成果转化水平 [9] - 高端制造:推进功能性化学纤维研发,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 [9] - 智能制造:开发工业软件和生产装备,建设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 [9] - 绿色循环:推广节能减污技术装备,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9] - 品牌建设:培育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知名品牌 [9] 技术突破方向 - 多功能非织造布加工技术:突破闪蒸法、静电纺等关键技术,开发高品质口罩用熔喷布等制品 [11] - 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实现化纤、纺纱等全流程智能制造技术集成 [11] - 高速宽幅非织造布装备:研发宽幅高速水刺、针刺等成套装备 [11] 地方政策 - 湖南目标到2028年培育10家年营收超20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 [14] - 浙江目标2025年纺织产业营收超1.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产业集群 [14] - 广东推进"一群两极三区"建设,2025年全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60%以上 [16] - 江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国际知名企业 [16]
四川省省长施小琳会见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
快讯· 2025-06-04 15:42
四川航空产业发展 - 四川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航空产业蓬勃发展 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增强 [1] - 政府希望空客保持项目运营良好势头 扩大投资布局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 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生态 [1] - 政府提出用好"两重""两新"政策机遇 提升资源链接 企业运行 危废处置等能级水平 [1] 空客在川发展计划 - 空客希望与四川深化合作 抢抓全球航空维修市场机遇 加大投入 协同攻关 [1] - 空客计划提升环保治理水平 推动项目持续做大做强 吸引周边企业集群集聚 [1] - 空客将共建航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生态链 为四川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
从头到尾全有用,阳信牛产业“超级牛”
齐鲁晚报· 2025-05-29 11:26
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 阳信县形成从肉牛养殖到牛肉加工、牛皮制品、牛骨雕刻、牛毛制笔的全产业链,实现牛的价值最大化[2] - 亿利源牧场通过5G数字化技术实现规模化养殖,5人可管理5000多头牛,牛肉产品可溯源[3][4] - 华阳集团年加工牛皮100万张,年产值6亿元,产品包括军靴、高端皮具等[4][5] - 牛骨雕刻艺术品价值从每斤7-8元提升至数千至数万元,作品如《万里长城》耗时8个月完成[8][9] - 牛毛被加工成牛毫毛笔,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成为书画收藏品[6] 5G智慧养殖技术 - 亿利源5G数字化牧场通过电子耳标和数字平台实时监控牛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参数[4] - 饲料配比和投放实现自动化,精准满足不同生长阶段需求[4] - 与传统养殖相比,人力效率大幅提升,从一人养十头牛发展到五人养五千头牛[3][4] 牛皮加工产业升级 - 华阳集团采用植物鞣制工艺替代传统化学染料,实现环保生产[5] - 通过物联网监测每张牛皮的pH值、湿度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高端标准[5] - 单张牛皮价值提升超10倍,从原材料到高端皮革制品[5] - 建立废水循环利用和固废资源化系统,形成"牛皮加工-有机肥-农田"闭环[6] 牛骨雕刻工艺创新 - 寰宇盛大公司开发牛骨雕刻技术,作品如《松鹤延年》展现高超工艺[8] - 牛骨需经过蒸煮脱脂、切割塑形等十余道工序才能成为艺术品[8] - 全国仅有三四家企业从事牛骨雕刻,该公司在长江以北是独一家[9] 牛粪资源化利用 - 山东第一牛生物肥科技公司专注牛粪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10] - 牛粪经过高温好氧发酵15天,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10] - 有机肥应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1]
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14:27
公司荣誉与资质 - 河北旭阳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1][3] - 公司是国家首批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企业 [5] - 获得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知名品牌等多项省级荣誉 [5] 公司规模与业务 - 公司创立于2003年,是旭阳集团全资子公司,位于河北省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 - 拥有焦炭500万吨/年、甲醇30万吨/年、合成氨10万吨/年、高纯氢13吨/天等产能规模 [4] - 累计投资120亿元,上缴税金61亿元,连续八年营收过百亿,2021和2022年超150亿 [4] - 产品包括冶金焦、氢气、蒸汽、甲醇等30余种,营销网络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4]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拥有239项成果、77项专利、89项专有技术 [8] - 博士团队开发的氨基醇新材料项目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2024年中试装置实现营收4300万元 [8][9] - 在建5000吨/年氨基醇产业化项目即将投产 [9] - 建成5228平米的科技研发中心大楼,投资2.6亿元,配置200余台套专业设备 [10] - 与中科院、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10] 环保与安全 - 建设环保设施164套,实现绿色园区、洁净工厂 [6] - 每年减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颗粒物2138吨 [6] - 安全生产费用不设上限,实施多项自动化、信息化安全项目 [6] - 建立全要素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5][7] 社会责任与区域发展 - 带动周边间接就业超过3.6万人,与近300家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4] - 每年产生辐射经济效益约15亿元 [4] - 投资1.2亿元建设供热首站,为5万多户居民供暖,节能折标煤11万吨/年 [11] - 每年为周边企业提供优质蒸汽10万吨,外供氢气5200万方 [11] 未来发展规划 - 定位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绿色循环产业园区 [13] - 拓展氢产业链,建设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化平台 [13] - 增加智能化数字化投资,形成旭阳数字产业硬件产品系列 [13] - 推动产业倍增,构建最优运营模式 [13]
青海产“黑色黄金” 累计向市场供应近5万吨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12:51
中新社西宁5月27日电 (祁增蓓)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27日消息,作为全球首个海拔最高、单体 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中复神鹰青海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自投产以来,已累 计供应近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产品远销多个国家。 该项目采用绿电资源,结合高海拔低温环境,生产的"低碳绿色"碳纤维,可规模化应用于风电装备、氢 能储运等新能源领域,成功打造了"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应用"的绿色循环产业协同。 据了解,生产碳纤维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三百多项关键技术、三千多个工艺参数,经过十多个系统的集 成才能制作完成。目前,中复神鹰青海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采用自主干喷湿纺技术,设 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 图为5月22日,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全球首个单体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整理高性能 碳纤维原丝。 祁增蓓摄 中复神鹰青海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基地位于海拔约2600米的青藏 高原,一期工程(1.1万吨)2021年9月建成投产,实现"建成即投产、投产即达标";二期工程(1.4万 吨)2023年5月24日全面投产,刷新中国万吨级碳纤维工程建设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