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美能源部公布首批核反应堆试点计划名单,谷歌与凯罗斯电力选定田纳西州建先进核电站
华福证券· 2025-08-24 19:02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6] 核心观点 - 美国能源部公布首批核反应堆试点计划名单 10 家企业入选 目标在 2026 年 7 月前完成至少三座试验堆的建造、运行并实现临界[2][3] - 谷歌与凯罗斯电力选定田纳西州建设先进核电站 预计 2030 年为谷歌数据中心供电 以满足生成性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带来的创纪录能源需求[4] - 核电具有清洁、安全、高效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常年保持在 7000 小时以上 位居所有电源之首 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二氧化碳 是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5] - 核能未来将在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医疗防护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5] 建议关注公司 - 景业智能:与浙大共建微堆/SMR 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在全球 AI 需求与能源转型背景下展现巨大发展潜力[5] - 佳电股份:产品主氦风机是四代堆-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动力设备 子公司哈电动装的核主泵产品在核电业务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5] - 国光电气:公司偏滤器和包层系统是 ITER 项目的关键部件[5] - 兰石重装:覆盖核能上游核燃料系统、中游核电站设备、下游和乏燃料后处理[5] - 科新机电:承制了高温气冷堆核电产品 新燃料运输容器实现替代进口[5] - 海陆重工:服务堆型包括三代、四代堆以及热核聚变堆(ITER)等[5] - 江苏神通:获得我国新建核电工程已招标核级蝶阀、核级球阀 90% 以上的订单[5]
全球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国网用电负荷屡创高峰,有望加速虚拟电厂调峰需求
选股宝· 2025-08-22 07:29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与结构变化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比十年前翻一番 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量 属全球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1] - 河南 陕西 山东等省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 [1] - 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风电 太阳能 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加 占比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1] 电网投资与政策支持 - 国家电网投资额持续加大 2023年超5200亿元 2024年超6000亿元 2025年预计超6500亿元 [1] - 投资重点包括建设特高压 提升区域电网互联互通能力 部署智能电网技术 促进新能源消纳 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和韧性 [1] - 政策要求优化电网调度能力 如《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要求电力调度机构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调节资源分级精细化管理 [1] 调度自动化与虚拟电厂发展 - 电网调度灵活性与精细化要求提升 调度自动化市场有望受升级需求拉动进一步扩容 [2] - 国网用电负荷屡创高峰 有望加速虚拟电厂等灵活调节资源建设 虚拟电厂板块有望迎来脉冲 [2] 相关公司业务布局 - 配网/虚拟电厂领域涉及东方电子 [3] - 能源预测与交易领域涉及国能日新 [3] - 用户侧/微电网领域涉及安科瑞 [3] - 能源数字化领域涉及国网信通 [3]
全球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搜狐财经· 2025-08-22 00:59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 [2] - 全社会用电量比十年前翻了一番,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量 [2] - 多轮高温天气与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带动用电量较快增长 [2]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2] - 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 [2] 新能源发电占比 -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加,占比接近总量的四分之一 [2] - 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体现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2] 经济与能源关联 - 用电量是经济晴雨表,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化 [2] - 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体现经济发展大趋势 [2]
城市24小时 | 造价约3亿元/公里 这条高铁有多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0:03
沪杭高铁项目获批 - 新建沪杭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线路长度223.8公里 总投资670.97亿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约3亿元 [1] - 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 西起杭州西站 东达上海东站 衔接沪苏通铁路二期及通甬高铁 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组成部分 [1] - 当前长三角地区已有29条高铁 沪杭间现有沪昆高铁沪杭段及沪苏湖高铁 但前者运力紧张 后者需绕行湖州 [1][2] 区域交通协同发展 - 新建高铁将直接缩短沪杭时空距离 强化上海与杭州两大都市圈联动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 [2] - 上海东站与浦东机场将组成东方枢纽 实现航空 国铁 市域铁路等多式联运 杭州市民可直达浦东机场 [2] - 嘉兴等沿线城市将受益于沪杭直连 杭州规划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 未来通行时间或缩短至15分钟 [2][3] 数字贸易与产业政策 - 浙江发布数字贸易改革方案 目标2027年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形成"1+3+N"布局(全球数贸会 杭州/宁波/义乌中心 N个特色项目) [4] - 河南计划到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11%以上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27% 布局50个研发平台及100个应用场景 [5] - 安徽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 对揭榜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 科研AI基地按研发投入3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6] 能源与用电数据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全球首次月度破万亿纪录 相当于东盟国家年用电量 [8]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18% 河南 陕西 山东等省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 [8] - 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 风电 太阳能 生物质发电量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8] 科研人才与院校实力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中 清华大学58人 北京大学55人 浙江大学39人 上海交通大学31人 复旦大学与南京大学各25人 [9][10][12] - 中国科学院有效候选人639人 中国工程院660人 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9]
城市24小时 | 造价约3亿元/公里,这条高铁有多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0:01
沪杭高铁项目获批 - 新建沪杭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线路长度223.8公里 总投资670.97亿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约3亿元 [1][2] - 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 西起杭州西站 东达上海东站 利用沪苏通铁路二期至四团站 经嘉兴南站衔接通甬高铁 经桐乡站衔接杭州机场高铁 [2] - 沪杭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组成部分 被列为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涉铁项目 [2] 长三角高铁网络现状 - 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9条高铁 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舟山外所有地级城市 [2] - 沪杭间现有沪昆高铁沪杭段和沪苏湖两条高铁通道 沪昆高铁沪杭段常"一票难求" 沪苏湖高铁需绕行湖州对客流缓解有限 [2][3] - 南京与上海间已有多条高铁直通 沪宁高铁车次远多于沪杭 杭州在与上海的高铁连接水平上明显落后于南京 [2][3] 项目战略意义与影响 - 项目将更短距离直接连通沪杭两大长三角超大城市 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 [3] - 上海东站与浦东机场将共同组成东方枢纽 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轨道交通于一体 杭州市民可坐高铁直达浦东机场 [6] - 嘉兴等上海杭州两大都市圈之间的城市将受益 杭州规划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建设空间 未来杭沪列车运行时间或缩短至15分钟 [6] 其他区域政策动态 - 浙江公布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目标2027年数字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 基本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7] - 河南印发未来产业行动计划 目标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27% [8] - 安徽推出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支持建设科研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基地 按研发投入3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9] - 海南自贸港启动跨境资产管理试点 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和合格个人投资者 投资产品涵盖R1-R4风险等级资管产品 [10] 全国用电量数据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历史首次月度破万亿千瓦时纪录 [1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 [11] - 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11] 两院院士增选情况 -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 中国工程院660人 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12] - 清华大学以58名候选人居首 北京大学55名 浙江大学39名 上海交通大学31名 [13][15] - 候选人数量前十高校还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13][15]
全球首次!中国月度用电量首破万亿大关,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全社会用电量突破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全球首次月度破万亿纪录 [2] - 用电量比十年前翻一番 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总量 [2] - 高温天气及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推动用电量增长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0% 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增幅超30% [2] 能源结构转型 - 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2] - 能源结构含绿量提升 支撑用电量增长同时提升增长质量 [2] 电力与产业升级 - 电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竞争力 算力需求推动电力消费增长 [3] - 东数西算战略及两重两新政策落地 算力中心智能工厂等新兴场景持续释放用电需求 [3] - 月度用电量破万亿标志能源供给能力全球登顶 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设施战略主动优势 [3]
央视财经丨全球首次!万亿用电量见证中国经济活力
国家能源局· 2025-08-21 19:56
全社会用电量突破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全球首次单月突破万亿千瓦时纪录 [2] - 全社会用电量较十年前翻一番 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总量 [2] - 多轮高温天气及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推动用电量较快增长 [2] 居民用电增长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0% [2] - 河南 陕西 山东等省份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 [2] 能源结构转型 - 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 风电 太阳能 生物质发电量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2] - 体现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趋势 [2] 经济动能分析 - 用电量作为经济晴雨表 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化 [3] - 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 [3]
7月全社会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这在全球属首次
新京报· 2025-08-21 15:20
全社会用电量突破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1] - 用电量比十年前翻一番 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量 [1] - 多轮高温天气与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带动用电量较快增长 [1]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0% [1] - 河南 陕西 山东等省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 [1] - 全国多地负荷创新高 受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拉动 [1] 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 - 风电 太阳能 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加 占比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1] - 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体现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1] 经济转型升级趋势 - 用电量是经济晴雨表 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化 [1] - 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 [1]
中国月度用电量首破万亿大关
财联社· 2025-08-21 14:58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全球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1] - 用电量比十年前翻一番 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量 [1] - 高温天气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推动用电量较快增长 [1] 居民用电需求激增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0% [1] - 河南 陕西 山东等省份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 [1] 新能源结构优化 - 风电 太阳能 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加 占比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1] - 体现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1]
我国投资潜力大后劲足
证券日报· 2025-08-18 00:20
固定资产投资与结构优化 - 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回落至1.6%,但实际增长约4%至5%,投资实物工作量保持稳定,反映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汽车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增速较高,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端行业同比增速分别达33.9%、16%[1] 重点领域投资增长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6.2%,拉动整个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对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的需求迫切[1] - 太阳能、风力、核力、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同比增长21.9%,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压舱石"[2] 投资潜力与政策支持 -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领域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带动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投资需求[2] - 政策端通过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激活民间资本(如REITs、产业基金等工具)激发有效投资[2] 未来展望 - 大规模设备更新、"两重"建设等政策持续发力,叠加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投资有望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