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碳
icon
搜索文档
BHP(BHP)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3 08: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财年支付了56亿美元股息 对应60%的派息率 [17] - 过去10年公司向股东回报超过1000亿美元 [24] - 资本回报率达到206% [23]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潜在利润率达到53% [23] - 公司贡献了近470亿美元给运营所在经济体 其中约100亿美元为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 有效税率约为45% [23] - 昆士兰BMA业务去年支付了16亿美元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 但股东仅获得2亿美元利润 资本回报率仅为1% [42][4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西澳大利亚铁矿石业务创下生产纪录 并连续第六年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主要铁矿石生产商 [23] - 铜产量创下整体纪录 过去三年增长了28% 是全球主要矿商中绝对增长最大的 [23] - 铜业务对EBITDA的贡献达到45% 是五年前的两倍多 [24] - 正在加拿大推进Jansen钾肥项目 第一阶段预计在2027年中首次生产 [25] - 昆士兰BMA冶金煤业务面临挑战 由于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过高导致回报不佳 [42][4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于未来需求增长的大宗商品 如铜、钾肥等 [22] - 拥有世界级的资产 规模大、寿命长、成本低 并具有增长选项 [22] - 资本配置框架平衡财务实力、股东回报和长期业务增长投资 [13] - 公司是资本的全球配置者 每个投资选项必须竞争每一美元 [14] - 竞争优势包括文化、战略、资产和强大的增长渠道 [18] - 正在重塑投资组合 增加对铜的敞口 [24] - 各国政府正在调整政策以吸引采矿资本和项目 这对公司是利好消息 [2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看到未来几十年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能源结构向低碳但更耗铜的能源转变、对更可持续粮食生产的需求增长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机遇 [22] - 澳大利亚需要提升竞争力 包括劳动生产率、建设时间和成本、特许权使用费和税收等方面 尤其能源政策需要关注 澳大利亚电力成本是加拿大、印尼等国的两倍或更多 比美国高50%至100% [27] - 澳大利亚在争夺全球投资竞赛中不能行动迟缓 [27] - 领导层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 认为公司处于强势地位 未来极其光明 [18][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实现了全球员工基础的性别平衡 这一目标最初于2016年设定 [19] - 过去五年实现了高潜在伤害频率减少63% [19] - 公司设定了到2030年将碳足迹从2020年基准减少30%的目标 目前正按计划实现 [69] - 公司将在2030年6月前关闭新南威尔士州的能源煤业务 主要是基于经济考量 [86] - 关于Samarco坝体故障 截至8月31日已支付约56亿美元赔偿金 覆盖约537,000人 98%的重新安置案例已完成 [7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周转税对BHP和采矿业的潜在影响 - 管理层认为税收政策需要在政府回报和投资激励之间取得平衡 采矿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需要前期投资和数十年才能获得回报 投资通常流向回报最具竞争力的项目 税收政策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稳定 这对吸引全球投资资本至澳大利亚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目前的公司税率可能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之一 [38] 问题: 与昆士兰州政府就煤炭特许权使用费的沟通 - 管理层表示一直在与昆士兰州政府进行沟通 要求其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与全球竞争对手国家看齐 目前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利润的八倍 资本回报率仅为1% 每美元收入中067美元用于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 这是不可持续的 政府不作为正在对地区就业和城镇产生实际影响 [42][44][45] 问题: 皮尔巴拉铁矿石业务及对中国销售情况 - 管理层表示正在进行商业谈判 不会评论任何具体细节 第一季度铁矿石销售量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 公司通过不同的商业分销渠道销售和运输铁矿石产品 并将继续优化这些渠道以支持产品布局 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已有数十年 拥有良好的工作关系 但这是每年都会进行的商业谈判 以非美元货币进行的销售比例可能低于10% 主要是在中国港口的铁矿石销售 以人民币计价是标准的行业惯例 [50][51] 问题: 澳美关系对BHP的潜在影响 - 管理层认为全球对关键矿物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这显示了对其在支持国家安全、能源转型和技术发展方面作用的认识 虽然现在评估澳美领导人会晤的结果为时过早 但这开启了良好的对话 澳大利亚在支持美国降低关键矿物供应链风险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公司在亚利桑那州的Resolution Copper项目有发展机会 可满足美国25%的铜需求 [56][57][58] 问题: 股息支付日期的操作性能 - 管理层解释股息支付日期与业绩公布日期相关 随着业绩公布日期的变化 股息支付日期也会变化 取消双重上市后 业绩日期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支付日期与业绩公布日期大约相隔60天 [62] 问题: 环境保护和人工智能能源消耗 - 管理层强调公司致力于在2020年至2030年间将碳足迹减少30% 并正在按计划实现目标 公司还致力于土地复垦 鼓励动物群落回归 对于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 管理层承认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公司正转向更多可再生能源以满足2030年的排放目标 但需要在建设新能源和淘汰旧能源以减少碳足迹之间取得平衡 [68][69][71][72] 问题: Samarco坝体故障赔偿进展 - 管理层表示这是一场悲剧 深感抱歉 环境修复已基本完成 受影响河岸和泛滥平原已重新植被 水质超过历史水平 98%的重新安置案例已完成 超过370个家庭已入住新居 截至8月31日已支付约56亿美元赔偿金 覆盖约537,000人 针对英国的集体诉讼正在进行中 管理层不予进一步评论 [74][75][76] 问题: 碳捕获在钢铁行业脱碳中的优先级 - 管理层澄清BHP不再是钢铁生产商 需要与钢铁客户合作支持其脱碳努力 公司正在与钢铁生产商合作研究氢能在高炉中的应用、电熔炉技术等 并投资于突破性技术 钢铁厂在近期到中期将通过更高效的高炉操作实现脱碳 这需要更高质量的投入 因此公司选择保留最优质的冶金煤 碳捕获是钢铁客户追求的潜在途径之一 但并非唯一解决方案 很可能部署多种技术 [81][82][83] 问题: 冶金煤产量与脱碳目标的一致性 - 管理层表示公司设定了到2030年将碳足迹减少30%的路径 考虑了所有现有业务、其增长路径以及任何新业务 冶金煤是世界需要的商品 但出于经济原因 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向昆士兰煤炭业务部署任何重大资本 全球约70%的钢铁生产仍通过高炉进行 这需要焦煤 公司希望钢铁生产商通过技术和使用更高质量的焦煤来减少排放 [85][86][88][90] 问题: 昆士兰煤炭业务成本控制和新投资所需的煤炭价格 - 管理层再次强调该业务回报不佳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 在67%的税负下无法盈利 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价格下跌也是因素 但税收是关键原因 其他地区的投资仍在进行 但昆士兰业务确实困难 [94][95] 问题: 煤炭资产搁浅风险 - 管理层表示新南威尔士州的能源煤业务已决定关闭 对于其他资产 如果价格变化或能找到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其经济可行 可能会进入维护和保养状态并在后期重启 这取决于具体资产 公司关注的是整个投资组合的净碳足迹减少目标 [97][98]
Singapore’s largest industrial district cooling system begins operations to support STMicroelectronics’ decarbonization strategy
Globenewswire· 2025-10-21 14:00
IMAGE - STMicroelectronics AMK Industrial Park District Cooling System ST District Cooling System Singapore’s largest industrial district cooling system begins operationsto support STMicroelectronics’ decarbonization strategy Designed, built, owned, and operated by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SP Group and Daikin Airconditioning (Singapore), the innovative district cooling system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ST’s high-volu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site in Singapore New sys ...
快讯 | 又一千亿级大市场,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21 01:43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 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3]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4] - 中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等方面[4] 风电行业发展目标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到2030年全球需累计开发风电27亿千瓦,到2035年风电累计装机达到43亿千瓦以上[5] - 中国"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6] - 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6] 国际航运碳价政策 - 在国际海事组织会谈中,投票决定将国际航运全球碳价的决定推迟一年[7] -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强烈反对对航运征收碳价[7] 锂电及制造业增长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8%[8] - 同期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9%、17.1%[8] - 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换新类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27.1%[8] 清洁能源发电 - 前三季度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达35.3%,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9] -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9] 绿色航运倡议 - 交通运输部发布《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提出共同采取七方面措施[11] - 措施包括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打造(近)零碳港口、提升绿色燃料供给能力等[11] 能源企业绿色转型 - 国家管网集团投资建设的首个地面集中式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试运行,设计年平均发电量6.23亿千瓦时[12] - 中国华电阳逻充换电站投入试运行,设置4工位电动船舶箱式电源充电设施、24车位电动重卡充电设施[13] 绿色燃料国际合作 - 中国与冰岛合作签约绿色甲醇项目,围绕吉林榆树项目(2GW)等三大绿色甲醇项目展开深度合作[14] - 计划打造"绿电-绿甲醇-绿色应用"的闭环生态[14] 国际风电市场动态 - 维斯塔斯由于欧洲需求弱于预期,已搁置在波兰建设最大工厂的计划,该工厂原计划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15] 清洁能源就业与投资 - 英国启动清洁能源工人需求增长计划,目标到2030年将清洁能源行业的就业岗位增加一倍至860,000个[16] - 南非政府拟投资约1267亿美元推进能源转型,新增发电投资路线图引入多元化能源结构并将核电定位为长期战略重要组成部分[17]
担忧成本上升,威胁进行报复,美国施压致全球航运业减排计划搁浅
环球时报· 2025-10-20 07:08
国际航运减排框架提案搁置事件 - 一项旨在限制全球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提案在国际海事组织特别会议上被搁置,最终表决推迟12个月 [1] - 推迟投票以57票赞成、49票反对获得通过 [2] - 谈判破裂对整治航运业污染排放的努力造成重大打击,使行业脱碳进程失去动力并陷入不确定性 [1][2] 被搁置的减排框架核心内容 - 框架草案力争到2050年前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 [2] - 草案要求船舶逐步减少对碳排放燃料的依赖,并为超额排放支付费用 [2] - 排放低于设定阈值的船舶可储存或交易多余的减排额度,使用零排放燃料的船舶可获得财政激励 [2] - 如果获得通过,这将成为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航运减排体系 [2] 提案搁置的主要原因 - 美国对拟议的全球排放定价机制持激烈反对意见,担心其变相成为"碳税"并导致航运成本上升超过10% [3] - 美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威胁对支持国家实施制裁,包括禁止相关国家船只进入美国港口等 [3] - 石油生产国与非石油生产国之间的分歧在会议上尤为明显 [2] 提案搁置对行业的影响与潜在后果 - 航运业界原本期待该监管框架能降低投资风险,推动对替代燃料和现代船舶的投资 [2] - 全球约90%的贸易通过海运进行,缺乏公认的碳减排机制可能导致排放量大幅飙升 [4] - 国际海事组织预测,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航运业的排放量可能会增长10%至150% [4][5] - 全球航运业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能升至10% [4]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CEO大卫·莫里斯:中国现在是最大的低碳、脱碳解决方案的贡献大国
新浪财经· 2025-10-18 14:39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 [1] - 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协办 [1]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 - 中国驱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变化,拥有非常大的规模以及清晰一致的项目来实现变革 [3] - 中国是最大的低碳、脱碳解决方案的贡献大国,最大程度地贡献了环境问题解决方案 [3] 中国优势行业 - 太阳能、风能、动力电池、汽车等行业是中国的优势行业,通过这些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 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成本较低,在海外市场如塔斯马尼亚具有很强竞争力 [4] - 中国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建立了很好的体系,成功降低了相关产品的成本 [4]
【环球财经】巴西美国商会:2025年巴西企业环保投资达482亿雷亚尔
新华财经· 2025-10-15 14:10
投资总额与增长 - 2025年巴西私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和脱碳项目上的投资总额达到482亿雷亚尔,比去年增长24.2% [1] - 该报告是“巴西环保”年度研究的一部分,项目自2023年启动,旨在汇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再造林及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企业的数据 [1] 项目参与与规模 - 本年度巴西共有209家企业参与调查,企业数比上年增加44家 [1] - 企业项目总数达到316个,为2021年开展调查以来最高水平 [1] 项目产出与环境效益 - 受调查企业的项目已覆盖1110万公顷受保护或修复的土地 [1] - 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达2.35万吉瓦时,生物燃料产量达43亿升 [1] - 企业处理或再利用废弃物2.03亿吨,循环利用水资源368亿升,相当于为67万人提供一年用水 [1] - 这些举措帮助巴西避免排放3.05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去年减少量增长15.4% [1] 行业趋势与领导层观点 - 巴西美国商会主席阿布朗·内托表示,成果显示出私营部门正在持续推进与历届气候大会承诺相一致的可持续与脱碳项目实施 [1]
让北川进等获化学诺奖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是什么?
36氪· 2025-10-10 21:34
以下文章来源于日经中文网 ,作者日经中文网 日经中文网 . 编制日经指数的《日本经济新闻》的中文版。提供日本、中国、欧美财经金融信息、商务、企业、高科技报道、评论和专栏。 日本出身的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含外籍者)至此增至27人。这继大阪大学特任教授坂口志文获得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之后,又一位日本科学家获奖。化学奖方面,这是继2019年旭化成名誉研究员吉野彰之后的第9位日本获奖者。 此次的获奖理由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的开发"。除北川进外,另外两位获奖者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 (Richard Robson,88岁)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60岁)。 MOF是一种能够高效分离、回收和储存气体等物质的技术,目前全球研究进展迅速,产业应用也在扩大。该材料内部布满微孔, 每克的比表面积堪比一个足球场,可大量吸附特定分子。目前已在保持水果新鲜、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实现实用化,而今后被寄予 厚望的是在脱碳领域的应用。 如果能利用MOF从工厂废气或空气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将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然而,目前的分离方法成本较高,成为课 题。MOF不仅制 ...
欧洲氢能协会:2030年欧洲绿氢缺口达40%
中国化工报· 2025-10-10 11:15
欧洲氢能协会数据显示,供应缺口反映出项目开发速度大幅放缓:2024年9月至2025年7月,最终投资决 策涉及的电解氢产能仅为517兆瓦,而仅2024年第三季度单季就达到了730兆瓦。投资放缓是因为欧盟未 能实现2024年前部署6吉瓦电解产能的目标,而目前整个欧盟地区在建的电解产能仅为2.84吉瓦。当前 在建产能仅占2030年供应预测所需产能的26%。其中,年产量30万吨的电解法氢项目,以及同等产能、 具备碳捕集功能的蒸汽甲烷重整工厂,已获得资金承诺。德国在建氢能项目规模领先,目前有993兆瓦 产能处于开发中;而欧洲规划中的氢产能有94%集中在8个国家,凸显欧洲大陆氢能投资分布不均问题。 得益于强劲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和政府支持计划,预计到2030年,北欧地区电解法氢能年产量将达到51万 吨,伊比利亚半岛紧随其后,年产量预计为39万吨。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中仅有4个完全或部分转化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指令 (Ⅲ)》,给氢需求的实际落地以及项目经济性带来了不确定性。欧洲氢能协会指出,由于转化实施细则 不明确,且针对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足,工业领域130万吨/年的氢需求面临的不确定性尤为突出。 中化 ...
绿色甲醇行业框架深度汇报
2025-10-09 10: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绿色甲醇行业及其下游航运业 [1] * 纪要重点分析了绿色甲醇的制备路线、成本、供需格局、政策驱动因素及潜在投资机会 [1][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 * 欧盟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实施海运燃料条例 船东为降低合规成本愿意支付绿色溢价 推动绿色甲醇需求 [1][3][6] * 国际海事组织禁磷框架规则将覆盖全球97%的商船吨位 要求逐年降低碳排强度 不达标需支付高额费用 进一步推动全球航运业采用替代燃料 [1][7] * 航运业年消耗3-4亿吨传统燃油 若按10%渗透率换算为甲醇 需求约7000万吨 [8] * 目前已有72艘绿色甲醇动力船下水 在建订单超340艘 预计2026年底下水数量超300艘 对应需求接近900万吨 [1][8] * 预计2030年绿色甲醇需求将达2000万吨 [1][9] 供给状况与成本分析 * 当前全球绿色甲醇产能较低 2025年底预计不超过100万吨 中国约50万吨 [1][9] * 自2024下半年起 船运行业密集签订供应协议 推动项目开工和产能提升 但短期内仍存在供给缺口 [2][9] * 绿色甲醇主要制备路线包括生物质路线成本在3000-3500元/吨 生物质耦合绿氢路线成本略高 纯电制甲醇成本高达5000元以上 经济性较差 [1][4][5] * 传统灰色甲醇成本仅2000-2500元/吨 国际绿色甲醇价格已超1000美元/吨 存在显著溢价 [1][3][5] 国内项目进展与投资机会 * 国内已投产或即将投产项目包括上海电气5万吨项目 香港中华煤气10万吨项目 金风科技一期25万吨项目 中集安瑞科5万吨项目 上海华谊集团10万吨项目 [10][11] * 每吨绿色甲醇盈利约2000元 10万吨项目可带来2亿元业绩增量 [3][13] * 投资者可关注上游设备需求增加和新建绿色甲醇供应商的业绩弹性 [3][13] * 具有先发优势和低成本竞争力的企业值得关注 如嘉泽新能计划建设60万吨产能 对应业绩增量约12亿元 [3][13][14] * 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吉电股份 金风科技 中集安瑞科 中国天楹等 [16][17][19] 其他重要内容 技术与设备 * 气化炉是生产绿色甲醇的核心设备 主要技术路线包括固定床 循环流化床和气流床 其中气流床效率较高但尚无明确领先者 [18][20] * 设备制造商如航天工程 东华科技 清创晋华等值得关注 [18][20] * 每年新增300-500万吨产能所需的资本开支可观 仅化工合成部分年投资可能达500亿 对传统化工EPC及设备制造企业是重大利好 [18] 行业发展阶段与挑战 * 绿色甲醇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合成甲醇工艺相对成熟 一旦订单确定 产能可以快速提升 [4][9][12] * 主流生产路线是生物质耦合绿氢 成本取决于生物质和绿氢成本 在生物质资源丰富且绿电资源充足地区布局早期项目有助于建立成本优势 [12]
让北川进等获化学诺奖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是什么?
日经中文网· 2025-10-08 20:13
京都大学的北川进教授(2014年,头衔为当时) "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 " 是一种能够高效分离、回收和储存气体等物质的技术,目前全 球研究进展迅速,产业应用也在扩大。 今后被寄予厚望的是在脱碳领域的应用…… 此次的获奖理由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的开发"。除北川进外,另外两位获奖者是澳 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88岁)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的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60岁)。 MOF是一种能够高效分离、回收和储存气体等物质的技术,目前全球研究进展迅速,产业应 用也在扩大。该材料内部布满微孔,每克的比表面积堪比一个足球场,可大量吸附特定分 子。目前已在保持水果新鲜、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实现实用化,而今后被寄予厚望的是在脱碳 领域的应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8日宣布,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北川进 (74岁)等3位科学家。评审委员会评价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方面的研 究成果具有开创性,可将特定物质封装在结构内部,对脱碳、药物研发以及化学等多个产业 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出身的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