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捕集
icon
搜索文档
投基金还不够,超级富豪都开始自己建电站了
36氪· 2025-07-31 16:08
从沙特主权基金押注电动汽车巨头Lucid Motors,到比尔·盖茨推动"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 ,再到无数家族办公室(简称"家办")在清 洁能源基金中的身影,新能源正在成为资本聚焦的主战场。 这场能源变革,不只是技术与政策的升级,更在重写资本的配置逻辑。 在这一浪潮中,原本低调保守的家办也逐步浮出水面,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超高净值人群对长期回报的偏好,恰与新能源投 资的周期性与结构性特征高度契合,催生出一批专注于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碳捕集等领域的基金和投资组合。 富豪对新能源"情有独钟" 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马云、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贝佐斯、风险投资人John Doerr、Vinod Khosla等创立了"突破能源联盟", 旨在通过投资推动清洁能源新技术市场化。 "突破能源联盟"的部分投资人 / 左下:贝索斯、马云 / 右下:比尔·盖茨、孙正义 / 右上(从右至左):理查德·布兰森,索罗斯,扎克伯 格夫妇 次年,"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fund,"BEV")宣告成立,初始资金募集超10亿美元,专注投资清洁能源 创新项目。 ...
风雨50年,中欧关系如何“穿越迷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3:09
中欧经贸合作规模与结构 - 中欧货物贸易额从1975年2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7858亿美元,服务贸易达1448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超9300亿美元[1][2] - 2024年一季度中欧进出口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分钟超1000万元人民币贸易往来[2] - 截至2024年底欧盟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500亿美元,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近11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达2600亿美元[2] 产业合作领域演变 - 贸易结构从服装鞋帽玩具拓展至机械设备、汽车、光伏产品等高端制造业[2] - 中国在光伏、电动车等绿色制造领域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3] - 2024年4月中欧签署《绿色科技合作备忘录》,计划三年共同投资150亿欧元聚焦氢能、储能、碳捕集等六大领域[5] 经贸关系韧性表现 -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2] - 双边经贸投资由单向流动发展为双向格局,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联系[2] - 中欧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贸易量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总和占世界近四分之一[1] 气候变化合作机遇 - 2024年7月发布《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确认绿色为中欧合作鲜明底色[4]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与欧洲在新技术部署领域存在合作空间[5] - 双方计划通过技术资金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特别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建筑节能改造项目[6] 竞争格局与摩擦成因 - 欧委会报告承认欧洲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落后于中美[3] - 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及保护主义抬头对欧洲经济构成压力[3] - 欧盟委员会权力上升背景下,中国着力强化与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成员国双边经贸纽带[3]
风雨50年,中欧关系如何“穿越迷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2:16
中欧经贸合作规模与结构 - 中欧货物贸易额从1975年2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7858亿美元,服务贸易达1448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超9300亿美元[2]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分钟超1000万元人民币贸易往来[2] - 截至2024年底欧盟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500多亿美元,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近11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达2600亿美元[2] 产业合作领域演变 - 经贸合作从传统服装、鞋帽、玩具拓展至机械设备、汽车、光伏产品等高端制造业[2] - 中国在光伏、电动车等绿色制造领域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3] - 中欧签署《绿色科技合作备忘录》,未来三年共同投资150亿欧元聚焦氢能、储能、碳捕集等六大领域[6] 合作机制韧性表现 - 双边经贸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3] - 合作范围从法国、德国扩大至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更多欧盟成员国[4] - 2024年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确认绿色伙伴关系为合作重要组成部分[5] 技术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6] - 中欧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领域存在合作增长点[1] - 双方可通过技术和资金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特别针对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7] 结构性互补关系 - 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总和占世界近四分之一[1] - 欧委会《欧洲竞争力的未来》报告承认欧洲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落后于中美[3] - 结构性利益互补性持续存在,合作韧性和信任未被短期变量撼动[10]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正当时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9:57
能源体系转型 -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时代命题 能源化工行业需以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打造新型能源体系 [1] - "十五五"时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攻坚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加速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 [1] - 到2060年中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以下提升至80%以上 需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燃料路径利用 拓展原料路径利用 研发碳捕集新技术 [1] 传统能源转型路径 - 传统化石能源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发挥主体能源作用 推动洁净能源规模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2] - 氢能发展为钢铁石化等难脱碳领域提供碳减排解决方案 生产过程低碳化是行业绿色发展必由之路 [2] - 中国石化已投产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CCUS示范项目)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 [2] 能源安全保障 - 能源规划需将保供放在首位 化石能源要发挥煤炭供能主体能力 提升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应能力 [3] - 非化石能源需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 [3] - 行业需以需求为导向攻关关键技术 提升数字化水平 建设零碳园区和工厂 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3] 行业活动 - 论坛发布《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 为80余家企业颁发"双碳"目标优秀案例证书 [3] - 会议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 《中国石油石化》和《国企》杂志社承办 [3]
王缉慈|迈向近零的产业集群需加强利益相关者合作行动
新浪财经· 2025-05-21 13:43
产业集群转型倡议 - 世界经济论坛(WEF)推动33个产业集群签署净零转型倡议,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其中之一 [1] - 产业集群范畴包括钢铁、石化、水泥、化工等重化工业集聚,这些行业是全球主要碳排放源 [2] - 产业集群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共担风险及建立多方伙伴关系加速脱碳 [3] 零碳集群概念与实施 - 零碳集群通过可再生能源、CCUS技术及跨界合作实现碳排放与吸收平衡 [3] - 成功关键在于供能、储能、用能合作伙伴在技术、业务目标及数据开放上的一致性 [4] - 需非营利性第三方组织促进非正式知识交流,突破技术-经济-社会系统重构的挑战 [4] 国际零碳集群案例与挑战 - 英国亨伯产业集群项目因利益相关者不协作及CCUS技术难题面临高风险 [5] - 英国财政部或削减部分CCUS项目资金,反映融资与政策协调问题 [6] - WEF 2024年报告指出需解决伙伴关系、政策、融资和技术等关键问题 [6] 中国零碳园区实践 - 中国超7.8万个产业园区中,2543家为国家级或省级园区,43个入选首批减污降碳试点 [7] - 试点园区采取差异化路径,如合肥高新区碳积分制度、上海嘉定氢能港零碳联动机制 [7] - 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分别以清洁能源和石化新材料为核心探索脱碳 [8] 产业园区与集群概念辨析 - 产业园区是有地理边界的开发区域,产业集群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行动 [9] - 中国需以产业集群理念加强园区内多方合作,加速碳达峰及全球脱碳进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