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
搜索文档
最高大涨15倍,“易主”题材火了(附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3:09
数量创纪录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筹划控制权易主案例数量大幅增加,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部分控制权易主公司股价连续涨停,其中上纬新材年内涨 幅更是超过15倍,天普股份等亦连续一字涨停,成为市场焦点。 在政策护航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年内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案例数量已突破100家并创出年度历史新高。本文将从公司特征、交易方式及目的 等维度,拆解当前控制权交易的现状,同时揭示背后的机会与风险。 (原标题:最高大涨15倍,"易主"题材火了(附股)) 筹划控制权易主数量创纪录。 政策支持为控制权交易创造了条件。早在2024年9月底,监管层便已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来提升经营效 率。 其他易主题材股市场表现同样不俗。天普股份8月21日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增资协议》,控制权拟发 生变更。本次增资完成后,中昊芯英、海南芯繁合计持有天普控股50.01%股权,杨龚轶凡通过中昊芯英、海南芯繁控制天普控股,进而控制上市 公司,杨龚轶凡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实控人。此后,天普股份一度连续15个涨停板,股价涨幅超3倍。 四大新特征 和历年案例相比,今年以来发生控制权交 ...
筹划控制权易主数量创纪录 产业协同资本赋能 重构上市公司价值
证券时报· 2025-10-28 06:14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筹划控制权易主案例数量大幅增加,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部分控制权易主 公司股价连续涨停,其中上纬新材年内涨幅更是超过15倍,天普股份等亦连续一字涨停,成为市场焦 点。 在政策护航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年内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案例数量已突破100家并创出年度历史 新高。本文将从公司特征、交易方式及目的等维度,拆解当前控制权交易的现状,同时揭示背后的机会 与风险。 数量创纪录 政策支持为控制权交易创造了条件。早在2024年9月底,监管层便已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鼓 励上市公司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来提升经营效率。 四大新特征 和历年案例相比,今年以来发生控制权交易的公司有四大共性。 一是小市值公司数量居多,市值低于50亿元(控制权易主公告前市值)的控制权交易上市公司数量占比 接近70%,与此前易主公司的小市值股集中度基本保持一致。 二是普遍业绩较差且负债率相对较高,年内控制权交易公司2024年的业绩亏损占比接近52%,且负债率 中位数接近42%。 迈入2025年,A股市场便迅速迎来一波控制权变更的汹涌浪潮。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10月23 日,通过筛选"筹划控制权变更""控制权拟发生变 ...
筹划控制权易主数量创纪录产业协同资本赋能 重构上市公司价值
证券时报· 2025-10-28 02:17
市场概况与表现 - 截至10月23日,年内A股市场有112家上市公司筹划控制权易主,数量创下历年新高 [2] - 年内有筹划控制权交易的上市公司中,有22家年内股价已翻番,A股年内股价涨幅前十的公司中有5家涉及控制权交易 [2] - 上纬新材在公告控制权变更后的1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13倍,成为A股2025年首只10倍股 [3] - 天普股份在控制权拟变更公告后一度连续15个涨停板,股价涨幅超过3倍 [3] 控制权交易公司特征 - 市值低于50亿元的控制权交易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接近70% [4] - 年内控制权交易公司2024年的业绩亏损占比接近52%,负债率中位数接近42% [4] - 民营企业是控制权交易的主流,共有85家民企筹划易主,占比接近76% [4] - 从区域分布看,江苏以24家高居榜首,广东和浙江分别以17家和12家紧随其后 [4] 交易方式与主体变化 - 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民营资本表现活跃,作为买家参与的控制权交易已达65家次,占比60.19%,高于国企的43家次 [5] - 控制权交易方式更为灵活,2025年上半年采用"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模式的占比超过60%,较去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 [5] - 以产业协同为目的的控制权交易日渐成为主流,今年完成易主的公司中有10多家有望受益于新实控人的产业赋能 [5] 交易效率与产业协同案例 - 今年以来成功实现控制权变更的公司,从筹划到完成的耗时中位数仅为75天,创出最快纪录,部分公司耗时不足30天 [6] - 广州国资入主孚能科技,能借助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优势,助力公司扩大产能、提升市场份额 [6] - 北方华创入主芯源微,使芯源微获得更丰富的研发资源,加速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 [8] - 招金矿业入主后,招金黄金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近120%,净利润同比暴增超190% [8] 投资机遇与资本运作 - 新控股股东的入主常给上市公司带来转型升级,为基本面带来巨大转变的强烈预期 [7] - *ST亚振在实控人变更后,迅速收购广西锆业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成功搭上热门矿业题材 [7] - 产业协同可为上市公司提供全新经营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带动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 [7] - 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山东黄金实控银泰黄金等案例实现了股价持续上涨和业绩提升的双赢局面 [8]
精锻科技董事会全票通过参与认购股权投资基金议案
新浪财经· 2025-10-27 20:41
公司战略动向 - 公司于2025年10月26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关于参与认购股权投资基金的议案》[1][2][3] - 该议案表决结果为7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标志着公司将通过布局股权投资进一步拓展产业协同与资本运作空间[1][3] - 具体投资方案及基金细节将在后续公告中详细披露,该事项或将为公司在产业链整合、新兴业务布局等方面提供战略支持[3] 会议基本情况 - 会议通知于2025年10月23日发出,会议于10月26日10:00以"现场+视频"结合方式召开[2] - 会议由董事长夏汉关先生主持,应到董事7名,实到7名,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2] 行业与公司定位 - 公司是汽车精密锻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此次资本运作有望进一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3] - 通过认购股权投资基金拓展投资渠道,是公司在汽车产业链整合方面的战略举措[3]
“中国LV”被立案!创始人400亿“豪赌”溃败,女二代接班就要还债
创业家· 2025-10-25 18:38
公司当前状况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具体问题包括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错误确认1.04亿元营业外收入、2024年度业绩预告由盈利修正为大额亏损信息不准确、以及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及披露义务[13][1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54亿元,同比下降32%,净利润亏损9500万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05%[5][16] - 公司股价在立案后出现“一字跌停”,当前股价维持在5.2元/股左右,市值不到14亿元[14] 历史扩张战略 - 公司创始人曾提出打造“中国版LVMH集团”的目标,在过去的10年间豪掷400多亿元进行海外收购,收购了法国、瑞士、英国、日本等国的多个奢侈品牌[19][20] - 巅峰时期,公司曾掌控4家上市公司和40多个奢侈品牌,约占全球奢侈品牌的三分之一[6][20] - 收购策略是利用资本市场运作,以低价购入陷入低迷的海外品牌股份,再通过抵押或重新打包上市融资,以支撑后续收购,这种模式高度依赖持续融资能力和收购资产的盈利改善[31] 财务危机与债务问题 - 公司自2020年后财务问题加剧,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达21亿元,其中2024年营收为4.49亿元,却亏损5.77亿元[16] - 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总有息债务为317.75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且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全部处于冻结及质押状态[35] - 2020年3月,公司债券“19如意科技MTN001”出现付息困难,选择延期支付,同年9月,公募债券“18如意01”在赎回日被违规回售给私募平台[37] 收购资产恶化与帝国崩塌 - 由于资金链断裂,大量收购的奢侈品牌因缺乏资金输入而未能扭亏为盈,接连陷入经营困难或破产[38] - 2020年,公司收购的瑞士品牌Bally因6亿欧元融资未到位而经营困难,以色列男装Bagir因款项未到位申请破产保护,日本瑞纳宣布退市,英国男装Gieves & Hawkes面临破产清算,公司最终将法国SMCP集团53%的股权转让抵债[39] - 在短短两年内,公司旗下40多个海外奢侈品牌仅剩2个,时尚帝国快速崩塌[40] 管理层变动与接班挑战 - 公司创始人因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被监管处罚,并被认定为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高管,于2024年将董事长职位交给其女儿[15][41] - 新任董事长拥有国际时尚零售硕士学位,但接班后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仍未出现起色[5][41] - 创始人名下存在40起终本案件,未履行总余额超过70亿元,新任董事长名下也有大量风险事件,包括4起自身风险和430起预警提醒案件,公司面临巨额债务和诉讼压力[42][44]
手握17座金矿,资产暴增3900亿,紫金矿业成投资黑马
搜狐财经· 2025-10-25 10:4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九个月公司营收达2542亿元,净利润为378亿元,同比增长55% [3] - 核心黄金业务实现量价齐升,黄金销售额达43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七成 [3] - 公司市值飙升至约8000亿元,国际金价从每盎司2700美元攀升至4300美元,涨幅近60%直接助推市值增长 [1][12] 战略扩张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10月10日豪掷86亿元收购哈萨克斯坦RG金矿,旗下黄金矿山数量增至17座 [5] - RG金矿开采成本低廉盈利能力强劲,2023至2024年平均年产黄金6吨,预计能快速收回投资 [5] - 公司制定2028年实现年产黄金100至110吨的目标,并通过跨境并购使业务遍布全球17个国家,拥有30多个大型矿产项目 [5][10] - 公司平均收购成本为61.3美元/盎司,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52% [10] 公司发展历程与股权演变 - 公司从福建紫金山矿区起步,该矿曾因品位不高储量不显被视为"鸡肋矿" [8] - 引入"堆浸提金法"技术创新,使年产金量从零飙升至一千多公斤,实现2000万元利润并成为全国最大单体金矿 [8] - 200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经历公司改制、员工持股和引入民营资本 [8] - 原股东陈发树曾大幅减持股份套现42亿元,目前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背景的闽西兴杭国资,持股比例22.89% [7]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全球金价飙升是矿企业绩猛涨的直接推手,央行积极购金和投资者囤积行为加剧市场狂热 [12][13] - 矿企抢夺稀缺矿产资源的步伐未减,"谁抢到谁赚钱"的市场逻辑延续 [13] - 《价格法修正草案》的酝酿显示官方意图遏制市场价格乱象 [13] 运营挑战与内部声音 -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56.3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度依赖高杠杆支撑扩张 [13] - 境外矿山管理复杂,任何运营问题都可能带来持续麻烦 [13] - 有内部员工抱怨矿场生产条件设备陈旧安全隐患重重 [12]
大华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大增38.92%,现金流激增1351%,非经常性收益贡献显著
华尔街见闻· 2025-10-24 21:23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9.13亿元,同比增长2.06% [1][2] - 归母净利润35.35亿元,同比增长38.92%,扣非净利润25.56亿元,同比增长13.04%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51.77% [1][4] 盈利能力分析 - 利润端表现远超收入端,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9.79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14.0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暴增1,522.63% [3] - 利润高增主要受益于非经常性项目,其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3][8]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现金流状况根本性改善,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增加 [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4.68亿元,较去年同期收窄 [4] - 货币资金78.23亿元,短期借款仅2.02亿元,较年初下降近80%,偿债压力大幅减轻 [5]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521.44亿元,较年初微降1.12% [1][5] - 归母净资产382.23亿元,较年初增长6.09% [1][5] - 应收账款较年初略有下降,存货有所上升 [5] 战略与资本运作 - 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拟由A股转向港股上市,反映国际化战略考量 [7] - 股权激励第二个行权期已结束,部分未达标期权已注销 [7] - 三季度回购股份665万股,显示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7] 行业与业务展望 - 安防行业整体需求趋于平稳,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2][8] - 未来关注点在于主营业务增长动能能否恢复 [8][9] - 华睿科技赴港上市进展、现金流持续改善及股权激励兑现情况为后续观察重点 [8][9]
每天赚2个亿,卖铲人宁王再封神
36氪· 2025-10-24 08:27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达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0%,净利润为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创单季盈利历史新高 [4][11] - 前三季度总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接近去年全年507.45亿元的净利润水平 [5][6] - 第三季度净利率达19.1%,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 [15][1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6.6亿元,同比增长19.6%,期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 [7][16] - 第三季度日均盈利超2亿元,相比去年日均不到1.4亿元有显著提升 [13]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公司财务费用为负70亿元,主要源于外币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收益及利息净收入增加 [21] - 港股IPO募集资金总额约410亿港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42.77亿元 [19][20] - 合同负债由年初的278.3亿元大幅增长46.14%至406.8亿元,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17] - 投资收益达52.37亿元,同比增长67.46%,部分参股公司净利润提升 [21] 市场地位与挑战 - 截至前8个月,公司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占有率为36.8%,较去年同期的37.7%下滑近1个百分点 [24] - 第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10.67GWh,市场份额为42.75%,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为5年来最低点 [24] 战略重点与增长动力 - 海外业务成为重点,上半年境外收入达612亿元,占总营收34.22%,预计2026年海外产能占比提升至40% [25][27] - 港股募资的90%将用于海外产能建设,重点为匈牙利工厂一期和二期项目 [27] - 在欧洲市场装机量份额达35%,德国市场占有率突破40%,北美市场占有率达28% [28] - 储能业务占比提升,三季度出货量中储能约占20%,动力电池约占80% [31] - 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超100GWh,公司看好未来数据中心对储能的需求 [31] - 巧克力换电业务从B端正式打入C端市场,与京东汽车、广汽集团合作推出面向C端的车型 [33][34]
剑南春的资本阳谋:国资入局下的控制权博弈与娃哈哈前车之鉴
搜狐财经· 2025-10-24 03:20
文章核心观点 - 老牌名酒剑南春正通过减持华西证券股份和引入绵竹国资等资本运作,应对现金流压力并推动战略转型 [1] - 国资入局为剑南春上市计划提供支持,但也为其未来的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结构带来变数 [1] - 公司的资本运作反映了二线名酒企业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面临的普遍困境与破局尝试 [11] 财务压力与资产变现 - 剑南春计划减持华西证券不超过总股本1%的股份,持股比例将从6.79%降至5.79% [3] - 以华西证券9月24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套现规模约2.55亿元 [3] - 在华西证券2025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增幅高达1195.02%的增值期选择减持,反映了剑南春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已相当紧迫 [3] - 此次套现是牺牲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以缓解短期财务压力的举措,背景包括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放缓至3.74%、核心产品价格倒挂以及前董事长涉案产生的巨额资金支出 [3] 国资入局的战略意义 - 绵竹市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出资认缴1.37亿元,获得剑南春集团约14.51%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4] - 绵竹国资的认缴出资方式为"债权",并未给剑南春带来实际的现金流 [5] - 此次国资注入能有效扫除剑南春声誉的受损阴霾,并为公司的革新及上市计划提供支持 [7] - 增资实现了多重目标:债务股权化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化解历史遗留的商标权属争议、借助国资信用提升企业公信力、契合四川省培育酒企上市的政策导向 [8]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变化 - 增资完成后,乔氏家族持股比例降至63.06%,虽保持控股地位,但对需三分之二表决权的重大事项单独决定权已受限 [8] - 对比娃哈哈,剑南春的国资合作处于动态重构期,绵竹国资作为积极股东深度参与,且掌握"剑南春"商标这一核心资产,对未来公司控制格局具有持续影响力 [9] - 国资与创始团队如何平衡控制权与经营自主权,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执行效率 [11] 行业背景与公司前景 - 公司的资本运作反映了白酒行业分化加剧、集中度提升背景下,二线名酒企业的普遍困境 [1][11] - 短期来看,国资入股为剑南春冲击2027年上市目标提供了重要助力 [11] - 中长期而言,企业仍需解决产品结构升级、品牌价值提升等根本性问题 [11] - 剑南春此番资本运作能否成为其重返行业第一阵营的转折点,值得市场关注 [11]
富春股份三季报披露前夕财务总监突然辞职 上半年游戏收入同比翻倍但仍未扭亏
新浪证券· 2025-10-23 15:00
核心人事变动 - 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林梅于2025年10月22日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有职务,此时距三季报披露截止日仅剩数日 [1] - 此次离职是林梅继10月14日辞去职工代表董事职务后的进一步行动,标志着其彻底离开公司 [1] - 此次变动是公司近一年来第六次董监高变更,2025年8月还经历了董事长更迭,由杨方熙接替缪福章 [1] 新任财务总监背景 - 新任财务总监邢兵年仅39岁,内部提拔,拥有南开大学物理学与财务管理双学士及北京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 [3] - 邢兵曾任职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并担任过洲际油气副总裁,自2018年7月起担任公司副总裁 [3] - 其信托和资本运作背景可能预示着公司正强化资本运作能力,为融资或业务扩张做准备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游戏业务收入同比翻倍,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5% [2] - 尽管游戏业务高增长,公司整体净利润仍为亏损971万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状况 [2] - 林梅持有公司股份15万股,占总股本的0.02%,其2024年薪酬为48.44万元,在高管中排名第二 [2]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人事变动公告当日(10月22日),公司股价报收6.26元,下跌0.48% [5]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74.18万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呈净流入状态 [5] - 公司股价从2023年末的5.77元下跌至2024年末的5.47元,跌幅达5.20%,尽管游戏业务收入翻倍 [6] 三季报敏感时点影响 - 在财务报告披露前夕更换财务负责人,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财务数据质量的关注 [4] - 根据规定,若公司未能在10月31日前披露三季报,股票将自11月1日起停牌 [4] - 公司同时选举詹智勇为第五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表明管理层结构正在调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