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充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充电比换电还快?电动车主能靠谁
36氪· 2025-05-16 16:21
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但补能效率仍是行业最大痛点,节假日充电排队现象严重[3] - 行业形成超充与换电两大技术路线:超充派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换电派以蔚来、宁德时代为核心[4][11] - 车企补能策略分化:蔚来开放换电技术并组建联盟,特斯拉专注超充站建设,理想采用"超充+加油"混合方案[1][18] 超充技术突破与市场进展 -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系统,5分钟可补充372公里续航(35→407公里),充电速度媲美加油[7]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功率达1300千瓦,续航提升至800公里[7] - 800V超充车型渗透率从2023年2%跃升至2024年1月的5.8%,价格下探至15-20万元区间[10] - 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广东规划274座、北京1000座超充站,深圳超充站数量已超加油站[10] 换电模式发展现状与挑战 - 蔚来第四代换电站实现2分24秒补能,全国已建超3000座,单站日均60单可盈亏平衡[15] - 换电联盟形成:蔚来联合长安、吉利等7家车企及宁德时代,推进跨品牌电池互通[16] - 换电站建设成本持续下降,从一代300万元降至四代150万元,但标准化与规模效应仍是瓶颈[15] 技术路线对比与行业趋势 - 超充优势在于充电速度持续突破,但面临电网负荷(重庆超充设备全开将占7%用电量)和电池寿命问题[12][14] - 换电在严寒地区(如-40℃黑河)和特定场景(物流园)更具稳定性,能源效率更高(仅一次电力损耗)[14][12] - 行业共识认为超充与换电可共存:超充适合商务出行等高时效需求,换电适合通勤等便利性需求[17][19] 补能技术对燃油车的影响 - 加油站数量预计从11万座缩减至2030年9万座,五年内淘汰比例达20%[10] - 超充技术实现"油电同速"(5分钟补能400公里),直接冲击燃油车补能优势[6][7] - 行业观点认为超充与换电将共同加速燃油车替代进程[11][17]
内燃机重返C位?2025上海车展新技术大放送!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7:21
2025上海车展技术亮点 - 新能源汽车超充技术及电池领域集中突破 比亚迪展示1000kW闪充技术的唐L车型 充电5分钟可提供400公里续航 计划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2] - 星星充电推出"液冷超充2.0"产品 最大功率10兆瓦 单枪额定电流800A 双枪同充1600A Boost模式下单枪电流可达1200A [2] - 华为发布1.5兆瓦全液冷超充桩 双枪持续电流2400A 15分钟可为重卡充电至90% 效率较传统快充提升4倍 [3] - 极氪科技展示1.3兆瓦超充桩 首个V4极充兆瓦站落地杭州 总功率1440kW 行业单体功率最大充电站 [3] - 宁德时代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峰值功率1.3兆瓦 12C充电倍率 零下10℃环境15分钟可充至80% 同时展示能量密度175Wh/kg的钠离子电池 [3] 智能座舱技术进展 - 商汤绝影展示"new member"智能助手系统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实现无唤醒多轮自然对话 可感知用户情绪并自动调整车内环境 [6] - 科大讯飞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实现多模态融合 指令识别准确率超98% 理想MEGA车型搭载的"铂金音响系统"可结合声纹识别推荐音乐 [6] - 安波福中国推出智能汽车系统级解决方案 包括通过ISO 26262 ASIL-D认证的风河中国RTOS 以及基于高算力座舱平台的AI座舱系统 [7][8][9] - BMW展示"巨幕影院"版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 采用视平线全景交互系统 驾驶信息置于视觉黄金三角区 首创A柱至A柱超宽视域显示投影 [9][10] - 长安马自达EZ-60配备100英寸裸眼3D HUD屏幕 利用双目成像实现投屏随动 配合3D导航实现虚拟与真实道路无缝重合 [10] 传统燃油车技术突破 - 大众展示第五代EA888发动机 功率提升23.5%至200kW 百公里油耗8.35L 0-100km/h加速7.6秒 颗粒物排放降低60% [11] - 长城汽车展示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最大功率549马力 峰值扭矩800牛·米 零百加速4.6秒 兼容92号汽油 零下40℃可正常启动 [12] - 长安汽车发布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 缸内直喷压力较主流350Bar机型高42.86% 燃烧更充分 动力更强更省油 [12][13] 市场与技术趋势 - 调研显示70%车型仍需发动机支持 近50%用户选择燃油车 传统车企持续精进燃油技术 大众 长城 长安均展示最新发动机产品 [1][11][12] - 兆瓦超充技术仍处发展初期 受技术成熟度 基建成本 电网承载能力限制 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普及 企业同时推进快充技术突破 [4] - 行业进入多元动力时代 长安汽车表示将推出ICE PHEV HEV等多种动力车型 市场需求决定技术突破方向 [13]
中科电气(300035) - 300035中科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7:46
业务发展战略 - 磁电装备业务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深耕细分市场,巩固行业领先优势 [2] - 锂电负极业务坚持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建设释放一体化产能,开拓客户和市场,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2] 财务相关 - 2024年度分红会在股东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后的两个月内实施 [3] - 2024年度经营现金流为负,因销售回款以票据为主,应收项目增加且现金流入少,符合业务发展阶段性特征,影响会随业务阶段和收付票据金额改善 [3] - 2024年度公司海外销售占比为2.22%,美国加收关税对现有业务影响较小 [8] 产品布局与进展 - 在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有开发和产品布局,硅碳负极已建成中试产线,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3] - 在钠离子电池所需的硬碳负极方面有持续开发和产品布局,处于行业头部客户量产导入阶段 [6] - 研制的适用于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电永磁混合悬浮磁铁已通过试验线验证,后续应用存在不确定性 [6] 业绩增长原因 -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储能产业发展和高压快充车型上市带来的需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和业务规模保持增长 [3][4] 担保与市值维护 - 公司与子公司相互担保是为实施发展战略,满足资金需求,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担保在审批额度内 [4][5] -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增强透明度,考虑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手段维护公司市值 [6] 海外业务情况 - 海外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 [7] - 紧密关注政策动向,推进负极材料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 [8] 超充技术与产销目标 - 高压快充负极材料在多家客户批量应用,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保持技术领先性 [8] - 具体产、销目标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相关公告 [8]
宁德时代(300750):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 全球市场拓展顺利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4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 [1][2] - 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 [1][2] - 经营性现金流达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1] - 销售净利率达175%,为2018年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 [2] - 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30%,其中储能占比近20% [2] 全球业务拓展 - 美国业务占比较小,公司已提前预案,贸易政策影响有限 [3] - 欧洲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从2021年17%提升至2024年38%,2025年继续提升 [3] - 德国工厂已开始盈利,中东和澳洲储能市场快速发展 [3] - 在中东、澳洲接连获取大储项目订单,可再生能源及AI数据中心需求旺盛 [3] 新业态与技术布局 - 2025年计划建设1000个换电站,与中国石化、蔚来、滴滴合作拓展换电网络 [4] - 商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超70%,天行品牌累计完成约300款车型公告 [4] - 神行超充电池技术领先,2023年推出4C超充电池,2024年开发出6C峰值可达12C-15C的神行PLUS电池 [4] - 换电模式可能更适合大众市场,公司在换电和超充领域均有布局 [4] 行业前景与需求 - 全球锂电池需求有望继续增长,供需格局改善 [5] - 欧洲和新兴市场锂电池需求增长,美国市场占比相对较小 [5] - 中国及海外动储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能利用率饱和 [3] - 商用车动力电池需求向好,或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4]
宁德时代: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20250509
平安证券· 2025-05-09 10: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换电等新业态进展良好,商用车动力电池带来新增长潜力,维持盈利预测和“强烈推荐”评级 [1][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司网址为www.catl.com,大股东持股23.27%,实际控制人为曾毓群,总股本4403百万股,流通A股3903百万股,总市值10769亿元,流通A股市值9544亿元,每股净资产59.40元,资产负债率64.7% [1] 行情 - 未提及有效内容 相关研究报告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经营性现金流达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3] 平安观点 公司季报点评 - 2025年第一季度“淡季不淡”,营收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长,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增长超30%,储能销量占比近20%;盈利端单Wh毛利环比提升,销售净利率达17.5%,ROE稳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6] - 美国业务占比小,贸易政策直接影响小且已提前预案;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份额从2021年的17%提至2024年的38%,2025年仍在提升,德国工厂已盈利;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地区储能市场需求旺,公司获大储项目订单,后续业绩可期 [6] - 换电网络生态建设进展顺利,2025年计划建1000个换电站,与中石化、蔚来、滴滴等合作;有超充技术布局,认为换电模式面向大众市场更合适;商用车市场一季度国内新能源商用动力电池销量增长快,公司国内份额超70%,天行品牌表现突出,海外商用车有潜力 [7] 投资建议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56/797.29/923.57亿元,对应5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6.3/13.6/11.8倍,看好公司优势和布局,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7] 财务数据 资产负债表 - 展示了2024A - 2027E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负债合计、少数股东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负债和股东权益等数据 [8] 利润表 - 呈现了2024A - 2027E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收益、利润等数据 [8] 主要财务比率 - 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指标在2024A - 2027E的情况 [9] 现金流量表 - 给出了2024A - 2027E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及现金净增加额等数据 [10]
宁德时代(300750):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
平安证券· 2025-05-09 10: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动力和储能电池技术实力领先,全球市场布局全面,看好其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以及新技术领域前瞻性布局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司网址为www.catl.com,大股东持股23.27%,实际控制人为曾毓群,总股本4403百万股,流通A股3903百万股,总市值10769亿元,流通A股市值9544亿元,每股净资产59.40元,资产负债率64.7% [1] 行情 - 报告包含行情走势图,但未提及具体内容 [2] 相关研究报告 - 平安证券曾于2025年3月26日发布宁德时代年报点评,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3] 公司2025年一季报情况 - 营收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经营性现金流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3] 财务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00,917|362,013|460,704|536,759|604,611| |YOY(%)|22.0|-9.7|27.3|16.5|12.6| |净利润(百万元)|44,121|50,745|66,099|79,223|91,432| |YOY(%)|43.6|15.0|30.3|19.9|15.4| |毛利率(%)|22.9|24.4|24.3|24.9|25.5| |净利率(%)|11.0|14.0|14.3|14.8|15.1| |ROE(%)|22.3|20.6|23.2|23.9|23.8| |EPS(摊薄/元)|10.02|11.52|15.01|17.99|20.76| |P/E(倍)|24.4|21.2|16.3|13.6|11.8| |P/B(倍)|5.4|4.4|3.8|3.2|2.8| [5] 公司季报点评 - 第一季度“淡季不淡”,营收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长,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增长超30%,储能销量占比近20%;盈利端单Wh毛利环比提升,销售净利率达17.5%,ROE稳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6] - 美国业务占比小,已提前预案,贸易政策直接影响小;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份额从2021年的17%提至2024年的38%,2025年仍在提升,德国工厂盈利;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地区储能市场需求旺,公司获大储项目订单,后续业绩可期 [6] 新业态及商用车市场情况 - 换电网络生态建设进展顺利,2025年计划建1000个换电站,与中石化、蔚来、滴滴等合作;有超充技术布局,认为换电模式面向大众市场更合适 [7] - 一季度国内新能源商用动力电池销量增长快,公司市场份额超70%,商用车天行品牌表现突出,海外商用车有潜力 [7] 投资建议 - 维持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56/797.29/923.57亿元,对应5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6.3/13.6/11.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7]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510,142|601,062|697,208|782,853|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276,516|296,141|316,160|339,629| |资产总计(百万元)|786,658|897,203|1,013,367|1,122,482| |流动负债(百万元)|317,172|384,525|448,922|498,292|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196,030|196,030|196,030|196,030| |负债合计(百万元)|513,202|580,555|644,952|694,322|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6,526|31,207|36,817|43,29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246,930|285,441|331,598|384,868| [8]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62,013|460,704|536,759|604,611| |营业成本(百万元)|273,519|348,609|402,869|450,678| |净利润(百万元)|54,007|70,780|84,833|97,90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0,745|66,099|79,223|91,432| |EPS(元)|11.52|15.01|17.99|20.76| [8]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9.7|27.3|16.5|12.6|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19.2|26.2|19.8|15.4|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0|30.3|19.9|15.4| |获利能力 - 毛利率(%)|24.4|24.3|24.9|25.5| |获利能力 - 净利率(%)|14.0|14.3|14.8|15.1| |获利能力 - ROE(%)|20.6|23.2|23.9|23.8| |获利能力 - ROIC(%)|15.6|22.4|21.1|21.2|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65.2|64.7|63.6|61.9|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69.5|-69.6|-72.8|-74.3|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6|1.6|1.6|1.6|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4|1.3|1.3|1.3|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5|0.5|0.5|0.5|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3.1|3.5|3.5|3.5|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1|2.5|2.5|2.5|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元)|11.52|15.01|17.99|20.76|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元)|21.97|22.04|28.35|31.19|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元)|56.08|64.82|75.31|87.40| |估值比率 - P/E|21.2|16.3|13.6|11.8| |估值比率 - P/B|4.4|3.8|3.2|2.8| |估值比率 - EV/EBITDA|15.0|11.8|9.9|8.8| [9]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96,751|97,051|124,844|137,335|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8,875|-35,685|-40,628|-45,566|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4,524|-19,350|-27,176|-40,879|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31,755|42,016|57,041|50,889| [10]
V4极充兆瓦桩强劲来袭,极氪领跑兆瓦级超充“元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5-08 17:49
超充技术突破 - 公司全球首发V4极充兆瓦桩,单枪峰值功率1.3兆瓦,单枪峰值电流1300A,双1300全球第一 [1] - V4极充兆瓦站总功率达1440kW,行业单体功率最大,实现多车同充无功率焦虑 [1] - 全液冷散热方案攻克高功率充电设备发热难题,充电效率大幅提升 [2] - 集成式模块柜技术使柜体占地面积缩小超61%,场站总功率达1440kW [2] - 智能场站级"功率池"动态调度实现多车无差别快充,三车同充总功率最高达1403kW,功率调用率超97% [2] 充电网络布局 - 首个V4极充兆瓦站落地杭州聚光中心,未来将在深圳等核心城市试点 [2][3] - 公司已布局1578座自建充电站,含近千座800V极充站,覆盖185城 [3][8] - 车企自建800V超快充桩保有量行业领先,三方桩突破115W+ [8] - 公司主导起草《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运营管理服务导则》,推动行业统一接口协议与服务规范 [9] - "极充站"标配智能地锁与无感支付,用户平均充电耗时仅15分钟,较传统流程缩短70% [9] 产品创新 - 全新一代家充产品Power Capsule极能胶囊体积缩小82%,覆盖7kW家充、随车充、V2L放电、V2V车对车紧急救援四种用途 [3] - "极智充"智能充电解决方案实现代客泊车辅助和自动充电结合,融合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与800V超快充生态 [4] 行业趋势 - 800V及以上高压平台车型加速推向市场,对充电基础设施速度与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6] - 2025年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充电像加油一样快"诉求激增 [7] - "双碳"目标推动充电基建提速,2025年或成"兆瓦级超充元年" [7] - 公司超快充网络体系为高压平台车型构建性能释放理想场景,破解新能源汽车普及充电瓶颈 [7]
瞭望新15年: V2G破局在即,宁德时代换电突围
高工锂电· 2025-05-03 19:55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弱小到壮大,从跟随到领跑,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交通电动化向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变革加速[3] 车网互动(V2G)政策推动 - 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划定9座城市及30个项目为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4] - 政策推动V2G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包括有序充电(V1G)和双向充放电(V2G)[5] - 南方电网广东公司2025年1月活动吸引超万辆车参与优化充电时段[5] V2G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缓解电网负荷压力: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100万辆,用电量占全社会1%以上,2030-2035年将达5%[7] - 提升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V2G可将电动车电池转化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8] 个人车主模式商业化困境 - 有序充电场景下,峰谷电价差需超1.5元/千瓦时才能激发个人车主参与[10] - 反向放电依赖补贴,如深圳2025年3月试点为每反送1度电提供4元激励,吸引2732车次参与[11] 换电模式(B2G)优势 - 换电站储备数十块电池,相当于聚合约20辆电动车储能容量,更具可控性[13] - 集中管理带来聚合效益,25辆车电池资源每日可产生2000元峰谷价差收益[13] 换电赛道格局变化 - 宁德时代强势入局换电赛道,与蔚来合作覆盖从高端到大众化市场[14][18] - 换电模式价值重心转向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B2G成为第三增长曲线[16] 超充技术的潜在竞争 - 华为、比亚迪推动兆瓦级超充站,构建"光伏-储能-超充"一体化微电网系统[20] - 超充站具备直接参与电力市场能力,对B2G模式构成潜在挑战[20] V2G商业化前景 - 以换电为载体、电池资产方主导的B2G模式展现出成为V2G商业化主要推动者的潜力[23] - 宁德时代、蔚来围绕换电的生态建设和B端市场突破将是检验路径成功的关键[23]
车展观察|要速度也要安全,动力电池赛道正在重新定义
贝壳财经· 2025-04-28 22:31
超充技术突破 - 行业进入"兆瓦时代",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星星充电等企业推出兆瓦级产品,推动补能向"油电同速"升级[1][4] - 宁德时代展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12C兼具800公里纯电续航,-10℃低温亏电环境下仍可保证动力输出[5] - 比亚迪推出闪充电池,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5] - 华为发布兆瓦超充产品并成立"超充联盟2.0",推动行业全面超充化发展[9] - 星星充电发布两兆瓦液冷超充系统,聚合功率池能力达10兆瓦,双枪输出电流2400A,启动时间3秒[10] - 欣旺达动力展示闪充电池3.0,实现"1秒1公里"补能效率,未来将推出8-10C倍率超充产品,10%-80%SOC补能时间压缩至7分钟[11] 电池安全升级 - 工信部发布"最严新国标"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2020年版国标仅要求着火前5分钟提供报警信号[13][14] - 吉利汽车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包含电池包底护板、防撞梁等专利,并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统一神盾金砖电池品牌[15][19] - 吉利电池需通过36项安全测试,其中23项超新国标标准,包括电芯针刺、海水浸泡等12项未列入国标的严苛测试[19] - 亿纬锂能实现国产大圆柱电池乘用车规模化量产,系统性保障碰撞冲击能量吸收、热失控防护及全生命周期结构稳定性[22] 行业技术革命 - 超充与安全技术革命重新定义电池赛道,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国际领航员"[3][23] - 欣旺达动力推出1.4MW超大功率商用车电池解决方案,15分钟极速补能提升运力效率400%,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12] - 比亚迪兆瓦级充电技术参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MW(1000KW)、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00A、最高充电倍率10C[7][8]
华为、比亚迪持续加码兆瓦超充,新能源车补能路径再引争论
第一财经网· 2025-04-27 19:0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上海车展聚焦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超快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成关注焦点,涉及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各企业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 [1] 超充技术发展情况 商用车领域 - 华为面向重型卡车物流领域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钟补给20度电,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 [1] - 华为超充联盟2.0成立,东风商用车等车企参与,2025年规划研发30 - 50款车型 [6] - 华为数字能源计划2025年在全国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预计未来十年商用车充电量将从300亿度提升近二十倍 [6] - 星星充电在车展释放液冷超充2.0,可实现双枪2400安电流输出,10分钟内完成重卡80%补能 [7] 乘用车领域 - 去年华为针对乘用车发布液冷超充技术,宣称“充电1秒续航1公里”,计划2024年底布局600千瓦全液冷超级快充超过10万根 [1][2] - 今年3月比亚迪基于超级e平台的兆瓦超充技术,将多款新能源车充电峰值功率拉入1兆瓦,宣称“充电5分钟、续航里程400公里”,未来预计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1][2] - 新款小鹏G6和G9将5C超充拉入18万元级车型,小鹏G6和G9超充可10分钟补能450公里,今年计划新增1000座充电站并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 [3] - 2025年上海车展小鹏新款P7 + 推出5C超充版本,向20万元级别市场挖掘机会 [3] 换电技术发展情况 - 蔚来汽车换电站布局3268座,覆盖全国900多个区县,已布局750千瓦液冷超快充站,拥有26000根充电桩 [5] - 蔚来最新一代换电站换电速度达2分24秒,李斌认为换电站目前在速度和体验上优于充电站,且换电站稳定及电池慢充带来的健康状态经过验证 [5]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1.3兆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5] - 宁德时代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与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5] 行业观点与预测 - 比亚迪称超充突破兆瓦级别纯技术不难,难点在于车辆端匹配硬件及成本,需和合作伙伴运营超充站 [3] -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比亚迪兆瓦超充或引发车企分化,预计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超1300万辆 [3] - 小鹏汽车预测下一阶段纯电动车补能目标是与燃油车加油速度持平,后续行业或全方位比拼充电效率 [3] -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认为超快充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后来居上,但面临基础设施覆盖与产能适配挑战 [7] - 东风商用车和苏波认为商用车充换电路径将并行发展,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