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担

搜索文档
从农业险提质到分红险转型 政策驱动+企业创新 “新实践”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
上海证券报· 2025-06-05 03:18
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服务 - 红原县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精准补饲体系 有效改善牦牛"冬瘦春死"困境 牧民保险赔付达72万元/年[1][2] - 人保财险开展牦牛风险减量探索 政府补贴比例达80% 农户仅需承担26元/头保费[2]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保险公司加强灾害预警和风险减量服务 目前行业处于各自探索阶段 专家建议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2] 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 - 新华保险推出分红险产品 采用"2%预定利率+分红"模式 吸引客户长期持有并配套养老社区权益[3] - 行业加速分红险转型 中国太平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达98.9% 银保渠道达88.6%[3] - 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分红险新单保费占比分别为51.7%和18.2% 同比显著提升[3] 新能源车险改革 - 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 "车险好投保"平台已服务50.66万辆新能源车[4] - 平台累计注册用户67.62万 接入32家财险公司 提供保险保障4948.12亿元[4] - 未来将优化自主定价系数规则 给予保险公司更大定价权 同时要求更精准的风险分类[5]
唐劲草:发债募资,能治本吗?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3 16:54
创业投资行业现状 - 行业面临"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展瓶颈 资金供给不足与退出机制不畅问题突出 制约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效能 [1] - 债券市场推出"科技板" 支持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带动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 科创债的作用与挑战 - 科创债提供低成本、长周期资金 拓宽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渠道 降低对传统股权融资依赖 融资期限较长且还款安排灵活 有效匹配长期投资策略 [1] - 科创债增加创投机构财务成本和偿债压力 与"轻资产"运作逻辑相悖 若投资项目失败需承担双重压力 加剧经营风险 [2] - 多数中小创投机构管理规模有限、历史业绩较短 难以满足发行条件 募资难题仍在 [2] 长线资金的重要性 -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期限长、稳定性高 与创投项目生命周期契合 提供持续稳定支持 无需刚性兑付 降低创投机构偿债压力 [2] - 长线资金引入带来资本和资源对接 助力创投机构完善生态布局 形成"资本投入-项目培育-价值实现-资本循环"良性生态 [3] - 推动社保、保险等长线资金进入创投基金 构建市场化、长期化资本供给机制 是破解科创投资困局、培育创新动能的关键 [3] 构建长线资金供给体系 - 建议采用"中央资金引领-地方平台承接-专业机构运作"三级联动模式 打造"资金充沛、配置科学、退出灵活"的科创基金生态 [4] - 激活中央资本引擎 将创投领域投资规模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建立差异化容错机制 引导央企、AIC、保险公司年度新增创投出资 [4] - 鼓励央企及AIC长线资金配资给地方政府母基金 形成中央资本对科创投资的"源头活水"效应 [4] 地方母基金生态建设 - 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与产业资本协同"的地方母基金生态体系 制定年度出资计划 确保资金高效运作 [5] - 搭建央地常态化对接平台 推动中央资金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优化资金运作模式 明确市场化子基金配资占比不低于70% [5] 创投机构分级管理 - 建立多维评价标准 以机构成立年限、管理规模、投资业绩等为核心指标 对创投机构分类划分 [6] - 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 对优秀机构给予子基金配资支持 优先匹配优质项目资源 形成"头部示范、梯队跟进"格局 [6] - 建立年度考核评估制度 动态监测机构业绩与合规情况 确保资源精准流向专业高效的市场化子基金 [7] 完善退出机制 - 扩大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参与主体 放宽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参与S基金投资限制 降低合格投资者门槛 [8] -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对S基金份额转让给予税收优惠 探索设立专项补贴 降低交易成本 [8] - 优化市场基础设施 设立S基金交易专区 建立标准化估值、转让、登记流程 控制交易手续费率在0.5%以内 [8] 行业活动 - 母基金研究中心开启2025专项榜单评选 将于7月发布榜单 鼓励私募股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优秀机构与人才 [9][13]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护航金融机构破解民企融资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5 23:15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民营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 围绕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1] - 法律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资信良好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增强信贷供给、贷款周期与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需求、资金使用周期的适配性 [1] 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措施 - 农行云南红河分行针对制造业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的特点 匹配中长期贷款产品 满足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资金需求 [2] - 针对轻资产、现金流波动较大的贸易类民营企业 推出基于企业流水、纳税记录等大数据评估的"微捷贷"线上信贷产品 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题 [2] - 结合本地高原特色农业 创新推出"核心烟区贷""蓝莓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加大对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2] 外贸与科技企业金融服务 - 浙江平湖农商银行计划投放2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外贸企业 开展金融支持小微外贸"百千万"、减费让利、流程重塑三大专项行动 降低小微外贸企业融资成本 [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 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4] - 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 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 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4] 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 国家推动构建完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风险的市场化分担机制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有序扩大业务合作 [5]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费率不超过1% 截至一季度末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已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5% [5] - 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 出台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6] 未来发展方向 - 农行云南红河分行将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金融需求 引导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 [7] - 从服务模式、风险管控、盈利模式三个维度实现突破 包括从单一信贷支持到综合金融赋能 从抵押价值到信用价值 从单一依赖利差到多元增值 [7]
央行:债市“科技板”将重点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
证券时报· 2025-05-22 16:30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发行人灵活分期发行债券、简化信 息披露要求、减免债券发行交易的部分手续费。债券市场"科技板"最需要支持的是股权投资机构,因为股权投 资机构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主要力量,主要存在轻资产、长投资周期等特点,靠自身发债融资的话会存 在融资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债券市场"科技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我们还创建科技创新债券风 险分担工具,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 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朱鹤新透露,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多家机构已经注册或者已经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现在已经将近有100 家左右的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密切关注,继续推进,共同 建设好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希望持续完善配套的支持机制,让"科技板"能够发挥 更大的作用"。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朝全 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中国人 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 ...
创新信用评估模型 金融“粮草”助力畜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22:5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畜牧业经营以家庭散户为主(如家庭农场),管理分散且产业链短, 资产多为活禽活畜,难以作为抵押物。这些经营户现金流不稳定,且具有季节性特征,生产周期长且现 金流依赖畜产品变现。 "银行可在畜牧业的现金流、供应链、技改等方面,开发差异化产品予以支持。如根据畜牧品种生产周 期(如肉牛18—24个月、生猪6—8个月)设计差异化贷款期限,避免短贷长用,并提供现金流缓冲工 具,在价格低谷期允许养殖户暂缓或减少还款,将部分销售收入自动转入还款账户,缓解集中偿债压力 等。"沈佳庆指出。 邵科认为,银行业需围绕行业特点提供金融支持。第一,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规模化养殖企业 提供育种研发采购、养殖和环保设施建设、冷链仓储等中长期信贷,利用供应链金融降低上下游配套企 业以及中小养殖户的融资门槛,根据牲畜生长繁殖周期设计贷款期限,匹配企业现金流;第二,强化科 技赋能业务,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活体资产数据,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可信的活体资产档 案,缓解评估难、抵押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融资质效;第三,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
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入市倒计时,多家保险机构正在积极争取试点资格
华夏时报· 2025-05-14 17:37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扩容 - 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增量资金 [1] - 截至目前已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试点 总金额达1620亿元 新增600亿元后总规模将增至2220亿元 [1] - 国寿资产和中邮保险资管正在积极争取三期试点资格 获批后将积极入市发挥引领作用 [1][3] 试点进展与基金运作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启动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500亿元规模的鸿鹄基金 2024年3月正式投资 [2] - 鸿鹄基金一期重点投向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风险低于基准且收益高于基准 [2] - 第二批试点新增太保寿险等6家保险公司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二期份额 合计200亿元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降低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风险资本占用 释放更多资金入市 [4] - 央行首次提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建立"共保体"机制降低科创企业发债门槛 推动科技债市场扩容 [5] -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对标股票市场科创板 通过股债贷联动扩大债券资金支持科创领域范围 [5] 投资方向与战略布局 - 国寿资产表示将推动权益投资规模增长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配置 [6] - 重点聚焦科技、养老、消费领域 科技领域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养老领域把握人口结构转型机遇 消费领域关注新业态及基础设施升级 [6] -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风格稳健特性 是支撑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减少波动倡导价值投资 [3]
险资加大入市稳市力度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48
政策动向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保险资金将加大入市稳市力度 前期试点已为股市提供增量资金 [1] - 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上调 进一步释放投资空间 [1] - 拟推出三项具体措施支持资本市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600亿元 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1] 行业影响 -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将降低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风险资本占用 释放更多资金入市 [2]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政策背景下 行业有望加大对高成长性板块配置 增强市场流动性 [2] - 600亿元长期投资试点额度将为市场引入增量资金 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建/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长期项目 [2] 公司动态 -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表示将利用政策红利 推动权益投资规模增长 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 [3] - 新华保险表态将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强化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深化科技/绿色金融/养老等领域布局 [3] - 中国人寿计划发挥鸿鹄基金"四稳"作用 培育长期资本 争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三期资格 [3] 业务机遇 - 央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建立"共保体"机制降低科创企业发债门槛 [2] - 科技保险迎来发展机遇 金融监管总局将制定高质量发展意见完善科技型企业风险补偿机制 [2] - 保险公司可通过参与科技债市场扩容和科技保险业务开辟新增长点 [2]
最新LP梳理:省级引导基金全名录,探寻出资活跃高地
FOFWEEKLY· 2025-05-12 17:59
省级引导基金整体概览 - 截至2025年4月,中国省级引导基金总数达344支,累计注册资本2.07万亿元 [13] - 2016年和2022年为设立高峰,近年进入存量整合阶段,注重区域协同与产融结合 [14] - 河南省以31支引导基金居首,安徽、北京、四川、陕西分列前五 [16] - 近五年新设基金集中于安徽和河南两省 [18] 省级引导基金特征与优势 核心特征 - 政策导向优先:聚焦早期项目、硬科技等市场失灵领域,允许非盈利性投资 [10] - 差异化设计:子基金分为创业投资类(投早投硬)、重点产业类(延链补链)、特定类(国家战略) [10] - 全周期培育:通过种子基金、天使基金、PE基金分层覆盖企业成长链条 [10] 核心优势 - 区域战略协同:围绕本省资源禀赋布局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11] - 跨区域资源整合:打破地域壁垒,促进产业链联动(如京津冀、长三角协同) [11] - 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贴息、参股降低社会资本风险,政府信用背书缓解融资难 [11] 投资动态与趋势 - 返投比例从早期2.0+降至1.3-1.5,直辖市(京沪津渝)稳定在1.5倍以上 [20] - 近五年偏好赛道:高端制造(占比32%)、低碳环保(24%)、新一代信息技术(18%) [21] - 活跃合作GP包括深创投、达晨财智、毅达资本等,近三年合作频次超20次 [24] 新设基金名录(2020年后) - 上海国投先导系列基金:集成电路450亿元、生物医药225亿元、人工智能225亿元 [27] - 北京六大产业基金:先进制造200亿元、医药健康200亿元、商业航天100亿元 [27] - 安徽主题基金集群:新能源汽车40亿元、新材料55亿元、空天信息13亿元 [29] - 重庆产业母基金规模达800亿元,为区域最大单体基金 [31] 行业分布与政策转向 - 科技属性强化: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合计占比超60% [21][27] - 区域特色凸显:云南高原农业基金(30亿元)、新疆矿产资源基金(18亿元) [26][32] - 政策精细化:返投考核从数量转向质量,部分省份探索1.2倍以下比例 [20]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就绪,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箭在弦上
华夏时报· 2025-05-08 10:38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中,科技 型企业以高等级央国企和头部民企为主,预计在债市"科技板"推出后,将鼓励更多的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 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融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债市"科技板"迎来新进展,相关政策细节"浮出水面"。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相关 政策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市场各方响应非常积极,积极与人民银行、证监会沟通,对接发行科技创新 债券的意愿。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 构参与。 同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分别发布相关通知,正式披露相关政策细节,支持科技创 新债券的发行。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复杂多元,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其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有着较大差 异。从过去实践来看,科创债发行主体还是以大型国有企业和头部国有创投基金为主,科创型中小企业则因其本 身风险 ...
【新华解读】债券支持科创融资持续发力 创新增量措施细则“呼之欲出”
新华财经· 2025-05-08 00:48
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王菁)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再传利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十项货币政策工具支 持稳市场稳预期的举措,其中包括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则提及,将进一步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科创行业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等特性,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既是融资手段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体系的关键突破,将对我国科创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陆续兑现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相关政策的发布,进一步健全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机 制,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发布部门 | 发布时 | 政策 | 要点 | | --- | --- | --- | --- | | | 8 | | |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 | 2024年1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 | 明确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 | | 科技部等七部门 | E | 发展的实施意见》 | 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 | | | | | 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