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搜索文档
2元以下低价股,仅剩31只!
中国证券报· 2025-10-03 22:44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9月3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累计涨幅分别为15.84%、29.88%、51.20% [1] - A股市场共有4356只股票年内涨幅为正,占比超过80% [3] - 年内涨幅超过50%的股票有1361只,涨幅超过100%的股票有446只 [3] 低价股特征分析 - 截至9月30日,收盘价低于2元的低价股数量为31只 [1][2] - 低价股中股价最低的是*ST高鸿,收盘价为0.38元 [2] - 31只低价股中,有19只市值低于100亿元,占比超过60% [2] - 21只低价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状态 [2] - 22只低价股年内股价下跌,占比超过70% [2] 行业板块表现 - 涨幅超100%的446只股票中,机械设备行业有74只,电子行业有52只 [3] - 电力设备、汽车、基础化工、医药生物行业涨幅超100%的股票均超过30只 [3] - 计算机、有色金属行业涨幅超100%的股票均超过20只 [3] - 低价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有7只,建筑装饰行业有4只,钢铁行业有3只 [2] 领涨个股分析 - 年内涨幅前十的个股涨幅均超过390% [4] - 涨幅前十的股票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子、汽车、轻工制造、机械设备行业 [5] - 电子行业在涨幅前十的股票中占据3只 [5]
逾440只股票前三季度翻倍!A股总市值大增
中国证券报· 2025-10-02 09:05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主要指数前三季度全线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为15.84%、29.88%、51.20% [1][3] - A股总市值从年初的93.63万亿元增长至115.86万亿元,增加22.23万亿元,增幅达23.74% [2][3] - 市场估值明显提升,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从14.55倍增至16.62倍,深证成指从24.87倍增至31.79倍,创业板指从33.26倍增至45.44倍 [3] 行业板块表现 - 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27个行业上涨,有色金属、通信、电子行业涨幅居前,累计涨幅分别为67.52%、62.61%、53.51% [1][4] - 煤炭、食品饮料、石油石化、交通运输4个行业下跌,跌幅分别为7.90%、5.06%、3.12%、1.22% [4] - 科技板块估值提升显著,通信板块滚动市盈率从33.32倍增至46.77倍,电子板块从54.45倍增至74.54倍,计算机板块从67.45倍增至95.27倍 [4] 主题概念与个股表现 - 前三季度光模块、光芯片、炒股软件、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主题概念板块爆发 [5] - 剔除上市新股,A股共有4356只股票上涨,其中446只股票涨幅超过100% [6] - 涨幅最大的上纬新材累计上涨1891.60%,其市值从26.86亿元增长至532.84亿元 [1][6] - 十大牛股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子、汽车、轻工制造、机械设备行业,其中3只属于电子行业 [7] 市场阶段与机构观点 - 前三季度市场分为三阶段:年初至3月18日震荡上涨,3月19日至4月7日回调,4月8日后持续回暖并反弹 [3] - 机构观点认为国庆节后市场通常表现较好,支撑上涨的逻辑未变,市场估值较为合理,预计节后市场大概率处于上行区间 [7] - 10月风险偏好存在提振契机,市场预计延续高位或震荡上涨态势,配置思路上建议继续寻找进攻机会 [7]
逾440只股票,前三季度翻倍!A股总市值大增
中国证券报· 2025-10-01 23:13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9月30日,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主要指数全线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为15.84%、29.88%、51.20% [1] - A股总市值从年初的93.63万亿元增长至9月30日的115.86万亿元,增加22.23万亿元,增幅达23.74% [2][5] - 市场行情可分为三个阶段:年初至3月18日的震荡上涨、3月19日至4月7日的回调、4月8日以来的持续震荡上涨 [4] 主要指数估值变化 - 主要指数估值明显提升,上证指数滚动市盈率从年初14.55倍增至16.62倍,深证成指从24.87倍增至31.79倍,创业板指从33.26倍增至45.44倍 [4] - 科创50指数滚动市盈率从85.20倍大幅增至192.67倍,北证50指数从47.51倍增至71.79倍 [6] - 沪深300指数滚动市盈率从12.93倍增至14.22倍,中证1000指数从36.51倍增至47.98倍 [6] 行业板块表现 - 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上涨,有色金属、通信、电子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67.52%、62.61%、53.51% [8] - 4个行业下跌,煤炭、食品饮料、石油石化、交通运输行业分别下跌7.90%、5.06%、3.12%、1.22% [8] - 科技板块估值提升显著,通信板块滚动市盈率从33.32倍增至46.77倍,电子板块从54.45倍增至74.54倍,计算机板块从67.45倍增至95.27倍 [8][9] 个股表现 - 剔除上市新股后,A股共有4356只股票上涨,其中446只股票涨幅超过100% [10] - 前三季度十大牛股为上纬新材、*ST宇顺、天普股份等,涨幅最大的上纬新材累计上涨1891.60% [10] - 上纬新材市值从年初26.86亿元增长至三季度末532.84亿元,主要涨幅由7月贡献 [11] - 十大牛股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子、汽车、轻工制造、机械设备行业,其中3只属于电子行业 [12] 主题概念板块 - 前三季度,光模块、光芯片、炒股软件、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主题概念板块爆发 [9]
业绩“变脸”,净利润缩水八成!837748被责令整改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23:04
监管调查与财务造假 - 公司收到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 因公司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4] - 厦门证监局指出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利润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导致相关年度报告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6]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方案 60日内完成整改工作[7] 财务业绩重大调整 - 公司对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2023年度与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累计虚增3210.1万元[9] - 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由2255.7万元调整至954.6万元 降幅57.68% 扣非净利润由1770.6万元调整至469.5万元 降幅73.48%[9] - 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由2281.2万元调整至372.2万元 降幅83.69% 扣非净利润由1951.6万元调整至42.5万元 降幅97.82%[3][10] - 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营收为3083.5万元 同比下降超50% 归母净利润为-2472.1万元 亏损同比增加超300%[10] 管理层重大变动 - 公司董事长于征于8月22日因个人原因辞任[10] - 公司总经理魏聪于9月16日因个人原因辞职[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于征持有公司108.99万股 占总股本1.42% 魏聪持有78万股 占总股本1.02% 二人分别为第七和第八大股东[10] 市场表现与股东结构 - 截至9月30日收盘 公司股价跌6.55% 报45.93元/股[3]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约152% 在北交所上市企业中涨幅排名第13位[12] - 公司前四大股东均为国有法人 合计持股比例达62.61%[11]
粤开市场日报-20250925
粤开证券· 2025-09-25 16:13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涨 沪指跌0.01%收报3853.30点 深证成指涨0.67%收报13445.90点 科创50涨1.24%收报1474.49点 创业板指涨1.58%收报3235.76点 [1] - 全市场个股跌多涨少 3875只个股下跌 1474只个股上涨 80只个股收平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23711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43.06亿元 [1] 行业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涨少跌多 传媒、通信、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涨幅靠前 [1] - 纺织服饰、综合、农林牧渔、家用电器、交通运输、房地产跌幅靠前 [1] 概念板块表现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包括服务器、半导体硅片、铜产业、核聚变、Kimi、网红经济、光模块(CPO)、光通信、拼多多合作商、超导、网络游戏、AIPC、短剧游戏、稀有金属精选、DeepSeek等板块 [2]
“9·24”一周年!1435只股票翻倍 A股总市值大增39万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3:12
市场整体表现 - 近一年A股主要指数大幅上涨 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9.03% 深证成指上涨62.31% 创业板指上涨103.50% [1] - A股总市值从74.71万亿元增长至113.71万亿元 近一年增加39万亿元 [1] - 创业板指滚动市盈率从23.53倍增至43.62倍 深证成指从19.59倍增至30.85倍 上证指数从12.24倍增至16.38倍 [2] 行业表现分析 - 申万一级31个行业全线上涨 通信行业以124.09%涨幅领跑 电子和综合行业分别上涨121.05%和108.05% [3] - 计算机、机械设备、传媒行业涨幅均超80% 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涨幅不足10% [3] - 科技板块估值提升显著 通信板块市盈率从25.78倍增至47.33倍 电子板块从38.44倍增至72.65倍 计算机板块从45.45倍增至92.33倍 [3] 个股表现亮点 - 1435只股票涨幅超100% 420只涨幅超200% 76只涨幅超400% 38只涨幅超500% [6] - 上纬新材以1720.50%涨幅居首 总市值从20.53亿元增长至370亿元 主要受智元机器人收购63.62%股份推动 [7] - *ST宇顺累计上涨1133.01% 总市值从8.74亿元增至107.81亿元 期间出现64个涨停 [7] 典型案例分析 - 胜宏科技涨幅达1061.66% 总市值从234.13亿元增长至2708.84亿元 [8]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07.31亿元(同比增长35.31%) 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增长71.96%)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31亿元(同比增长86%) 归母净利润21.43亿元(同比增长366.89%) [8] - 滚动市盈率从29.79倍大幅提升至95.43倍 呈现业绩与估值双升态势 [8]
腾讯阿里市值双涨 殊途同归还是渐行渐远
北京商报· 2025-09-19 01:04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截至9月17日收盘,腾讯和阿里总市值分别达到6.06万亿港元和3.08万亿港元,但9月18日收盘时,腾讯市值回落至5.88万亿港元,阿里回落至3.02万亿港元 [1] - 腾讯当前642港元股价距730港元历史高点仅几步之遥,而阿里当前166.17港元股价较五年前超300港元仍有较大距离,显示出两家公司股价恢复速度的分化 [1] - 从2022年10月31日的170.17港元到2025年9月18日盘中的664.5港元,腾讯用三年时间完成290%的股价反弹,2025年至今股价已从400多港元涨至超600港元 [3] - 阿里股价在2025年从80多港元涨至近170港元,9月18日收盘价166.17港元是自2021年10月以来的相同水平 [3] 市场环境与估值重构 - 2025年市场环境为科技股反弹提供了条件,DeepSeek等国产模型突破给中国科技股带来了估值和市值重构 [3] - 中国AI相关企业的估值在过去一年平均上涨了37%,DeepSeek的崛起引发了全球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新评估 [3] - 高盛给予腾讯“买入”评级,目标价701港元,同时将阿里港股目标价从158港元上调至174港元,显示机构信心增强 [5] - 市场更愿意为确定性买单,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行为反映了对确定性的偏好 [5] 公司战略与业务调整 - 腾讯以“精准投入+生态协同”构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而阿里在“技术研发与业务扩张”的平衡中寻找节奏 [1] - 2022年12月腾讯内部调整包括:CSIG放弃集成商角色转向做自研产品被集成,CDG智慧零售放弃货架卖货模式,WXG视频号成为全公司希望 [6] - 阿里在2023年3月通过“1+6+N”组织架构调整试图打破“大公司病”,2025年二季度又将业务结构收缩为四大类别: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 [7] - 腾讯通过游戏、金融科技、广告形成闭环,抗风险能力更强,阿里以电商为核心,受竞争挤压后转向云与AI,但新业务尚未完全弥补电商增速放缓的影响 [7] 财务表现与增长引擎 - 阿里2025年二季度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不计已处置业务同口径营收同比增长10%,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 [8] - 腾讯2025年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利润692.5亿元,同比增长18% [8] - 腾讯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受益,营收及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均取得两位数百分比同比增长 [8] - 腾讯采取“摘取低垂果实”策略,用AI优化现有业务,而阿里进行“深海钻探”,押注未来技术革命 [8] 股份回购与市场信号 - 腾讯2024年全年共回购3.07亿股,总金额1120亿港元,完成了年初承诺的至少千亿回购计划 [4] - 2025年3月19日,腾讯宣布一项全年回购至少800亿港元股份的计划,9月17日及18日分别发布两则有关股份回购的公告 [4] - 企业回购股份释放了积极的市场信号,成为市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未来竞争与发展前景 - 腾讯和阿里在AI赛道的增长引擎呈现不同特质,阿里冒的风险更大,需要从头打造大模型和应用,腾讯对大模型态度更开放 [8] - 腾讯的核心是游戏、金融和微信,阿里在本地生活板块重启生态扩张,双方基本盘交叉点不多,真正会交手的领域是AI [8] - 两家公司在国际市场均有布局,阿里云对全球化态度破釜沉舟,腾讯的海外游戏和云计算业务也怀揣憧憬 [8] - 基因决定抗风险能力,腾讯的多元化生态优于阿里的单一业务依赖 [7]
对话管清友:中国到了科技创新的爆发期
新浪财经· 2025-09-14 08:39
股市行情驱动因素 - 市场活跃由流动性充裕下的资产荒、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地缘政治因素砸出的黄金坑及AI技术变革催化等多点共振推动 [3] - DeepSeek以更低成本解决问题并引发中美科技资产重估 科技创新爆发期发展超预期 覆盖算力算法、产业赛道及应用场景全链条 [3] - 部分板块存在泡沫 但技术进步向企业盈利转化较此前市场更坚实 多个领域将从预期进入量产阶段 [3] 内需拉动策略 - 借鉴美日做法向中低收入群体发钱 包括现金发放、农民工五险一金、脆弱群体特定补助及大中专毕业生补贴 [3] - 依靠结构化改革调整分配制度 在政府、企业及居民三大部门中提升居民部门占比 需要强势部门让利 [3] -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改变财政货币政策意识 实施更积极财政政策 [3] 新消费行业估值逻辑 - 新消费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泡泡玛特等企业在拥有大单品及业绩暴增背景下获得资本市场高估值 [4] - 企业核心在于销售无形的精神或情绪价值 产品仅作为价值载体 增长空间取决于持续创造新IP的能力 [4]
这只指数创三年新高!港股科技又“回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9-10 21:45
港股近期表现 - 恒生指数已连续四日上涨,截至9月10日 [1]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盘中站上3645.58点,创2021年12月14日以来三年新高 [1] - 年初港股科技板块因DeepSeek浪潮表现亮眼,风头一度盖过A股科技板块 [2] - 4月28日至9月8日期间,港股三大指数虽均上涨超15%,但表现逊于A股创业板指(+50.6%)和中证TMT(+35.8%) [3] 助推港股走强的积极因素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100%附近,单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达11% [6] - 全球主要经济体广义货币增速在财政货币双宽松下维持较高水平 [7]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达10287.63亿港元,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年度新高,且9月以来连续6个交易日净流入 [8] - 2025年上半年恒生科技成分股ROE(TTM)为14.2%,技术硬件与软件服务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01.7%和31.3% [8] - 生物制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和2024年利润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2.7% [9] 港股科技板块优势 - 美联储降息通过降低折现率,对长久期科技成长类公司估值提振作用更强 [12] - 海外大厂发布新模型及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国内大模型如DeepSeek加速迭代,AI叙事持续催化行情 [13]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今年以来上涨43.9%,表现优于恒生指数(27.8%)和恒生科技指数(28.8%) [16][19]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中有八家暂未在A股上市,具备稀缺性 [19] - 指数市盈率(PE-TTM)为29.3倍,处于近五年19%分位,估值较低 [20]
NetApp, Inc. (NTAP) Presents At Citi's 2025 Global Technology, 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9-04 03:11
需求展望变化 - 公司近期公布业绩后 正在评估存储市场需求变化与年初预期的差异 [1] - 需求指标受到宏观经济因素 关税政策及DeepSeek等技术发展的多重影响 [1] - 公司重新审视数月前的需求前景预期 以帮助市场理解当前需求态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