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22家豫企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24
榜单排名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前三名 [1] - 河南省共有22家企业入围榜单 入围数量排名全国第八 [1][2]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第58名成为河南省排名最高的入围企业 [2] 规模增长 - 入围门槛从"十三五"末的110.91亿元提升至173.65亿元 增幅达62.74亿元 [1] - 营业收入总额从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 增加11.44万亿元 [1] - 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 增加8.98万亿元 [1] 创新能力 - 总体研发强度从2.30%提升至2.45% 增长0.15个百分点 [1] - 拥有专利数增长47.14% 发明专利数增长59.96% [1] 国际化程度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 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入选海外收入占比前10名企业 [2] 河南入围企业 -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94名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列第145名 [2] -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222名 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223名 [2]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284名 郑州宇通企业集团位列第279名 [2] -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388名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421名 [2]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搜狐财经· 2025-09-21 07:21
北京经济发展优势 - 北京GDP将突破五万亿 成为国内第二个五万亿级城市 经济规模超过瑞典、比利时等国家 国内仅11个省份GDP超过五万亿[1] - 人均GDP达3.2万美元 劳动生产率达44.4万元/人 均为全国最高水平 能耗、水耗及碳排放指标全国最低[3] - 聚集全国近30%重点实验室 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 实现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等科技成果 近200种机器人实现应用[3] - 通过"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推动区域协同 十四五期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300亿元 达十三五时期两倍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集聚企业超6000家[5] 上海经济发展优势 - 2023年GDP已突破五万亿 2024年上半年达2.6万亿元 金融业增速达8.3%[7] -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1800亿元 形成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体系 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7] 广深经济发展现状 - 深圳2023年GDP为3.68万亿元 新兴产业占比41.5% 增速5.8%居一线城市首位 但土地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 发展空间受限[9] - 广州2023年GDP为3.1万亿元 增速仅2.1% 传统商贸物流业增长乏力 汽车产业处于新能源转型期[11] - 深圳聚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产业 设定2024年5.5%增长目标 广州发力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上半年与重庆GDP差距缩小至848亿元[11] 城市发展格局 - 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差异化特征 北京强在科技创新 上海强在产业生态 深圳强在创新活力 广州强在商贸基础[13] - 大湾区与长三角区域协同效应将持续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五万亿级城市[13]
港股融资额半年猛增7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23:07
随着二级市场港股IPO火热、一级市场港投公司等加码投资支持,香港科创生态乘势崛起,对 创投机构吸引力不断提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 今年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创投机 构谋划组建香港团队,并在当地新开办公室。 今年5月,孚腾国际正式成立,为上海国投旗下孚腾资本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并购基金 出身的晨壹基金今年也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并启动了新的美元基金;在西安、北京、上海都 设立了办公室的早期投资机构中科创星,今年也计划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 的投资覆盖。 当许多科创企业寻求香港上市,并以香港为起点开始做国际化业务。对创投机构来说,在香港 落地办公室可以为这些被投科创企业的上市、出海等带来助力。 同时,在一级市场的早期投融资方面,香港不仅人才优势与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并且随着"创 科产业引导基金"等支持政策的提出,香港正成为创业与投资的沃土。另外,对内地许多人民 币机构来说,在香港落地生根,也为其国际化业务布局打下基础。 香港资本市场重新闪耀 今年以来,香港市场吸引力正不断提升。老虎集团CFO、老虎证券香港CEO曾庆飞透露,香港 资本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出现显著回暖,交易额、换手率及上市公司规模 ...
2025浦江创新论坛在沪开幕,刘国中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一财经· 2025-09-20 22:54
科技创新战略 - 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 - 中国将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 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 - 上海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 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3] 国际合作倡议 - 中国提出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建议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创新网络并促进各类要素顺畅流动 [2] - 建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等重大全球性挑战 加强深度协作和联合科研 [2] - 推动科技成果互惠互享 加强关键民生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2] 区域发展布局 - 上海以更大力度探索科技前沿 积极布局科学智能 加强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3]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3] - 加强长三角区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共同培育 持续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1][3] 开放创新环境 - 上海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国际科技治理 扩大科技供给并激活创新动能 [3] - 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 [2][3] - 中白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展及2024-2025中白科技创新年闭幕式成功举行 [3]
第二座5万亿之城来了,中国城市格局怎么变
凤凰网· 2025-09-20 22:46
北京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 - 北京经济总量即将突破5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跻身"5万亿俱乐部"的城市[1] - 2024年北京GDP达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5.2%[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9.2亿元,同比增长5.5%[3] 经济发展质量与结构优化 - 过去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3]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关键指标均处全国最优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3] - 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长期居全国之首[4] - 已形成3个万亿级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去年首次突破万亿元[4]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 信息软件业2025年一季度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2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四成[4]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5] - 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占全国总量近半,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达105款居全国首位[5]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5] 金融业发展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5] - 2024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5] - 2025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5] 消费与投资 - 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服务消费额年均增长超过7.5%[6]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能够超过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6]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8] - 超4000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落地创业,涵盖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9] -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的近两倍[10] 城市经济竞争格局 - 中国内地已有27个万亿GDP城市,未来几年有望增至30个[13] - GDP前十强城市已集体站上2万亿新起点[13] - 2024年重庆以32193.15亿元GDP超越广州升至第四,其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增长90.5%[13] - 苏州2024年以6%增速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13]
2025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诺奖、图灵奖等得主参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0 21:52
9月20日下午,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在 上海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宾国为白俄罗斯共和 国,主宾省为辽宁省。 本届论坛规模和参会嘉宾数量均达历届之最。共有来自美国、德国、瑞士、英国、法国、荷兰、丹麦、 日本、新加坡、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匈牙利、奥地利、巴西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等45个国家和地 区的300多家机构的550余位嘉宾参与本届论坛。 浦江创新论坛自2008年创设以来,已连续举办18届。论坛坚持以启迪创新思想、传播创新理念、激励创 新精神为使命,立足全球视野、国家需求、科技前沿,凸显国际化、聚焦专业化、关注青年创新,努力 打造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国家重要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全球科学家、创业者集聚 的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主宾国白俄罗斯与中方联合举办的"中白科技创新年"系列活动成为焦点,涵盖合作项目签 约、共建机构揭牌等重要仪式,为两国科技合作注入新动力。同时,历届主宾国和部分"一带一路"合作 国家将积极参与,通过举办中欧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德绿色科技与产业合作论坛等活 ...
向新而行 创新浙江活力奔涌
央视网· 2025-09-20 20:47
人才与科技创新机制 - 浙江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 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全省流动共享高科技人才数量超3700人 [2] - 省市联动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 首创科技成果在企业先用后转模式 [2] - 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科创项目脱颖而出落地浙江 [2] 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 浙江绿色石化智能物联高端软件现代纺织与服装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5个集群规模突破万亿级 [4] - 202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3196.4亿元 较2020年增长97.9%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为代表 [4]
向新而行|科技赋能产业“新”
央视网· 2025-09-20 20:38
"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2024年,我国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 值较"十三五"未增长4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9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一个个生动案例、一组组亮眼数据,让世界看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 速融合"的五年。 "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向新而行,我国企业发 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更多专利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链"。 CCTV Com 中国新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图 片 由 A | 辅 助 生 成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THE P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 課菲。 习 TITED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比"十三五"未增长73.8%,占GDP比重达 到10.4%。 央视网 (C(( 中国新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图 片 由 ...
王庆:市场有望迎来一轮结构性“慢牛”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15:53
(原标题:王庆:市场有望迎来一轮结构性"慢牛") 【导读】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未来市场有望迎来一轮结构性"慢牛"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9月17日,在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暨私募基金论坛"上,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 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中国股市自去年"9·24"以来出现重要转折,政策托底、科技创新与公司治理提 升,共同推动市场进入新一轮价值重估阶段。 过去一年A股完成了均值回归的过程,王庆认为市场出现"疯牛"可能性不是很大,未来市场有望迎来一 轮结构性"慢牛"。 "只要上市公司愿意通过回购、加大分红力度等方式回馈股东,股价也会有表现的。"王庆举例,过去15 年、20年的欧美日股市,虽然经济和上市公司的盈利成长没有出彩的地方,甚至停滞不前,但上市公司 通过分红回馈股东,股价表现可圈可点。当前中国股票市场,产业层面亮点频出,上市公司行为在改 变,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带来股市的行情。 "9·24"成为市场重要转折点 政策、科技创新、分红等推动股市表现 "去年年中我的演讲主题还是市场能否迎来'否极泰来',今年的主题变成了'价值重估'。"王庆 说,"9·24"是转折点,过去一年中国股市发生 ...
绿色与智慧同行:云南伊利工厂展现全球乳业新图景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0 14:32
公司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 - 云南智能工厂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完成包装分拣等环节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2] - 厂区配备2万多平方米光伏发电板 年发电量达4204万千瓦时 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占比并节约用电成本 [2] - 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成为中国食品行业首个零碳工厂 [2] 全球研发与生产基地布局 - 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个研发创新中心和81个生产基地 [3] - 与秘鲁巴西乌拉圭等拉美国家持续推动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 [3] - 通过创新科技为全球乳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3] 国际认可与合作机遇 - 乌拉圭专家认为创新科技是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支撑 伊利技术为乌拉圭乳业提供借鉴典范 [2] - 巴西媒体代表对自动化生产印象深刻 希望深化巴中乳业在智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 [2] - 公司正将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带向世界 为全球乳业树立新标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