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
搜索文档
锴威特涨2.17%,成交额3733.8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3.9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10:2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17%至43.29元/股,成交额3733.85万元,换手率2.26%,总市值31.9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3.92万元,大单买入489.64万元(占比13.11%),卖出553.56万元(占比14.83%)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3.19%,近5个交易日上涨3.91%,近20日上涨18.38%,近60日上涨20.85% [2]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1日,龙虎榜净买入1752.60万元,买入总额6050.62万元(占总成交额23.67%),卖出总额4298.02万元(占总成交额16.81%) [2]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全称为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22日,于2023年8月18日上市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功率器件46.66%,功率IC 42.65%,其他8.57%,技术服务2.12%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概念板块包括增持回购、半导体、芯片概念、第三代半导体、融资融券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92.66%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322.39万元,同比减少18.33%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89.47万元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6440户,较上期增加12.78%,人均流通股5898股,较上期减少11.34% [3] - 同期十大流通股东中,诺安多策略混合A(320016)为新进股东,持股31.68万股,广发科技创新混合A(008638)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4]
石英股份涨2.02%,成交额1.1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53.9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4 10:2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38.84元/股,成交额1.16亿元,换手率0.55%,总市值210.3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53.92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卖金额基本持平,大单买入1861.08万元,卖出1604.62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6.09%,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65%、0.13%、8.67% [2] - 今年以来已2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9日 [2]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全称为江苏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23日,于2014年10月31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使用天然石英矿石从事高纯石英砂、石英管(棒、板、锭、筒)、石英坩埚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产品主要应用于光源、光伏、半导体、光纤光学等领域 [2] - 营业收入构成为:石英管(棒)82.56%,石英砂13.38%,其他3.61%,石英坩埚0.45%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非金属材料Ⅱ-非金属材料Ⅲ,概念板块包括光伏玻璃、半导体、太阳能、芯片概念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减少30.13%,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减少58.4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7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9.45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6.37万户,较上期增加10.64%,人均流通股8509股,较上期减少9.61%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800.03万股(较上期减少269.24万股),南方中证500ETF持股400.76万股(较上期增加57.49万股) [3] - 光伏ETF持股314.23万股(较上期减少2.69万股),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持股260.94万股(较上期减少380.65万股) [3]
思特威涨2.08%,成交额1.9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38.1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10:1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8%至109.22元/股,总市值达438.89亿元,成交金额1.90亿元,换手率0.54%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38.19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028.41万元(买入1522.16万元,卖出493.75万元),大单净卖出190.22万元(买入3356.16万元,卖出3546.38万元) [1]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今年以来累计上涨40.80%,近5日、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上涨7.64%、7.29%和11.54%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54.11%,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4.93%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芯片销售构成其100%的主营业务收入 [1] - 公司自2022年5月20日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2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32万户,较上期增加3.62%,人均流通股为24,397股,较上期减少3.49% [2] - 多家主要指数基金在第二季度增持公司股份,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增持164.64万股至1559.42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39.11万股至1164.67万股,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增持64.94万股至668.24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北向资金)增持54.55万股至637.33万股,而景顺长城研究精选股票A则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3]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智能穿戴、半导体、芯片概念、基金重仓等 [1]
斯达半导涨2.06%,成交额1.9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8.3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10:17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24日盘中股价报105.33元/股,上涨2.06%,总市值252.24亿元,成交额1.90亿元,换手率0.76%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8.34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857.71万元(占比4.51%),卖出532.42万元(占比2.80%),大单买入2823.01万元(占比14.85%),卖出2949.95万元(占比15.52%)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8.10%,近5个交易日下跌6.05%,近20日下跌2.98%,近60日上涨23.02%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9.36亿元,同比增长26.25%,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0.26%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以IGBT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并以IGBT模块形式销售,模块业务收入占比98.12% [1] - 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27日,于2020年2月4日上市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39万户,较上期减少5.10%,人均流通股4440股,较上期增加5.37% [2] - 同期,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27.94万股,较上期增加76.35万股,南方中证500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81.49万股,较上期增加26.06万股,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联接A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27.11万股,较上期增加12.88万股 [3]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8.8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6.71亿元 [3]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1]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太阳能、IGBT概念、集成电路、半导体等 [1]
安集科技涨2.03%,成交额9949.9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4.8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09:54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84.83万元,特大单买入1151.53万元,占比11.57%,卖出994.66万元, 占比10.00%;大单买入1506.12万元,占比15.14%,卖出1478.15万元,占比14.86%。 安集科技今年以来股价涨97.51%,近5个交易日涨5.19%,近20日涨10.54%,近60日涨35.99%。 10月24日,安集科技盘中上涨2.03%,截至09:39,报211.09元/股,成交9949.92万元,换手率0.28%,总 市值355.80亿元。 截至6月30日,安集科技股东户数1.13万,较上期增加11.39%;人均流通股14825股,较上期增加 16.69%。2025年1月-6月,安集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43.17%;归母净利润3.76亿元, 同比增长60.53%。 分红方面,安集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25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安集科技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大流 通股东,持股1272.30万股,相比上期增加46.17万股。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位居第四 ...
中芯国际涨2.03%,成交额17.5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339.2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09:54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4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3%,报收130.90元/股,成交金额17.55亿元,换手率0.68%,总市值达10472.09亿元 [1] - 当日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7339.26万元,特大单买入1.65亿元(占比9.42%),卖出2.89亿元(占比16.45%) [1]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8.34%,近60日涨幅达50.25% [1] - 公司于8月28日登上龙虎榜,当日龙虎榜净买入额为-4.22亿元,买入总计16.55亿元(占总成交额6.10%),卖出总计20.77亿元(占总成交额7.66%)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该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3.83% [1]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4%;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39.76% [2]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5.23万,较上期减少2.20%;人均流通股为8223股,较上期增加2.26% [2] 行业归属与机构持仓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中芯国际概念、集成电路、半导体、IGBT概念等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多家主要ETF增持公司股份,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持股9572.66万股,较上期增加335.52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持股7380.86万股,较上期增加831.56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349.93万股,较上期大幅增加2632.29万股 [2]
屹唐股份涨2.09%,成交额3007.9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4.4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09:5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4日盘中上涨2.09%,报26.85元/股,总市值793.57亿元 [1] - 当日成交3007.99万元,换手率0.56%,主力资金净流入64.47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5.73%,近60日涨幅达29.02%,但近20日下跌4.96% [1] - 今年以来2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8月18日龙虎榜净买入1.20亿元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干法刻蚀设备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销售专用设备77.21%,销售备品备件20.28%,服务收入2.49%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18.77%;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40.23% [2] - 公司于2025年7月8日上市,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 [2] 市场分类与股东情况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次新股、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等 [2] - 截至7月8日,股东户数为12.99万,较上期大幅增加381855.88% [2]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十五五”蓝图令世界瞩目
环球时报· 2025-10-24 07:32
核心政策方向 -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2]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目标到2035年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 - 高质量发展被明确为未来五年的重要主线,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目标的设定要求较高,需“取得显著成效”“大幅提高”“明显提升”[4] 产业发展重点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 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的政策优先顺序略有调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列为首个重大部署,其次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然后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6] - 发展重心将进一步向前沿技术倾斜,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视为民生保障的根基,说明未来发展重心会更“实”[6] 科技创新战略 - 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政策被解读为与中美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竞争日益激烈有关[6] - 中国将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发展自主半导体供应链已成为一项重要目标,此前在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等行业已提升全球竞争力[7] - 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不仅为中国赢得技术优势,也旨在提高生产力,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和推进民族复兴计划的最大希望[7] 内需与市场构建 - 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经济学家认为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3] -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部署之一,旨在通过国内政策工具应对外部挑战[2][3] 国际影响与评价 - 国际媒体认为“十五五”规划以其独特的中国思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确定性,展示一种立足长远、科学谋划的发展智慧[2] - 中国的五年规划将顶层战略与地方执行、公众参与紧密结合,其连续性和协同性降低了政策波动性,提升了国家的长期执行能力,被视为对世界稳定的贡献[8] - 中国正从传统增长模式转向以先进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新增长范式,这种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路径[9]
申万宏源策略四中全会公报解读:识变应变求变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3 22:1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布局,强调“识变应变求变”的基调,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如美国中期选举、地缘冲突等)[2] - 长期意义在于明确经济转型路径,强化“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反内卷、区域协调、科技自立等方向[2] - 短期主题机会关注AI、机器人、半导体等产业政策共振领域,以及强国经济、海洋经济等政策细化方向[2] 政策环境与基调 - 外部环境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政策制定以“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为基础,呼应2022年二十大和2023年国家安全委员会讲话[2] - “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是十五五(2026-2030年)的核心基调,应对全球右翼崛起、关税冲突等不确定性[2] 科技与产业布局 -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首次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2] -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二十大目标一脉相承,强调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等,并明确未来制造、信息、材料、能源、空间、健康六大方向[2] - 产业政策共振方向集中于AI、机器人、半导体,科技成长板块短期性价比调整到位,25Q4或迎反弹行情[2] 对外开放与循环体系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部分大幅提前,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2] - 构建外循环需主动作为,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2] 区域发展与内需市场 - 区域发展承接“反内卷”政策,通过区域协调战略、新型城镇化等优化生产力布局,突出“优势互补”[2] - 强大国内市场聚焦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薪酬分配,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2] - 明确“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为反内卷政策提供基础[2] 国防与其他重点领域 - 国防部分强调“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及先进战斗力建设[2] - 其他关注点包括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卡点、文化产业顺应信息技术潮流等[2] 短期政策与市场机会 - 四季度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重点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加大欠薪整治力度[2] - 短期主题窗口关注强国经济、海洋经济,消费服务刺激政策可能推动修复[2] - A股反内卷、都市圈、消费服务、走出去等方向保持政策主题弹性[2]
盈利改善预期升温,煤炭板块10月大翻身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3 21:00
板块表现 - A股煤炭板块于10月23日掀起涨停潮,大有能源实现10天9板,陕西黑猫、山西焦化、云煤能源等8只个股涨停 [1] - 10月以来申万煤炭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而电子行业指数较本月高点回撤10%,形成鲜明对比 [1] - 在近期上涨前,煤炭板块年内表现疲软,1月至9月申万煤炭指数累计下跌7.16%,为申万一级行业中跌幅最大的行业 [1] - 截至10月23日,申万煤炭指数在10月份上涨11.71%,领涨全市场 [1] 价格上涨与周期确认 - 三季度以来煤价止跌反弹,港口动力煤价格从低位稳步回升,主焦煤等稀缺煤种价格保持坚挺 [1] - 煤价反弹验证了煤炭供需紧平衡格局,并二次确认了煤炭价格周期底部 [1][2] - 国庆节后国内动力煤价格出现超预期上涨,截至上周末秦皇岛港Q5500动力煤价格为748元/吨,周环比大幅上涨43元/吨 [4] - 价格反弹打破市场对煤价后市“跌跌不休”的预期,重塑对煤炭企业红利资产和高股息的信心 [2] 驱动因素:资金与估值 - 资金从估值已升至历史较高分位、交易拥挤的科技板块(如人工智能、半导体)流向股价处于低位且基本面改善预期强烈的煤炭板块 [2] - 煤炭板块机构持仓徘徊在低位、筹码结构健康、交易不拥挤,吸引风险偏好降低的资金流入 [2] - 部分资产质地不错的煤炭股市净率低于0.8倍,估值便宜,叠加高股息特征,成为资金在震荡行情下的“避风港” [5] - 市场正从“高估值、高波动”向“低估值、高股息”进行防御性切换 [5] 供需基本面 - 供给端,反内卷政策初见成效,三季度原煤产量为11.66亿吨,同比减少2.98%,环比减少3.96%,为2024年三季度以来单季度最低产量 [3] - 四季度煤炭产能核查对产地生产力度构成持续性约束,业内预计煤炭供应整体呈趋紧态势 [3][5] - 需求端,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修复,带动火电需求回升,今年国庆前后东南沿海罕见高温推动煤炭日耗达到历史高位 [3] - 四季度北方地区进入冬季供暖期,动力煤需求将迎来年内第二个高峰,支撑煤价保持在相对高位 [4][5] - 国泰海通分析预计第四季度全国煤炭产量受“查超产”影响将小幅环比下降,9至12月单月产量维持在3.9亿至4亿吨,全年产量约47.5亿吨,同比下降3000万至5000万吨 [5] 行业前景与预期 - 随着旺季来临及煤价上涨,四季度煤炭板块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预期强烈 [1] - 煤炭作为具备高股息与防守特征的板块,在基本面存在反转预期的背景下,受到资金青睐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