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数据
icon
搜索文档
盛视科技的前世今生:瞿磊掌舵二十八年,智慧口岸查验系统营收占比近九成,布局机器人赛道扩张新章
新浪证券· 2025-10-30 23:3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16日,于2020年5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是智慧口岸行业领先企业,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 [1] -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智能产品及“AI + 行业”解决方案,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 - 计算机设备 [1]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瞿磊,2024年薪酬95.18万元,较2023年增加4.7万元 [4] - 公司总经理蒋冰2024年薪酬96.4万元,较2023年增加2.4万元 [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53亿元,行业排名22/63,低于行业平均35.04亿元,但高于行业中位数6.77亿元 [2] - 主营业务中,智慧口岸查验系统解决方案收入4.92亿元,占比89.54%,智能交通及其他收入5662.78万元,占比10.31%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6130.63万元,行业排名22/63,低于行业平均1.02亿元,但高于行业中位数1495.3万元 [2]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4.69%,高于去年同期的30.02%,略高于行业平均的34.3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8.20%,低于去年同期的40.52%,但高于行业平均的34.46% [3] - 2025年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海外业务开始放量 [5]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2.24万,较上期减少8.97%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5987.74股,较上期增加9.86%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持股123.39万股,相比上期减少93.48万股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8.35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0.74万股 [5] 业务发展亮点 - 不断夯实国内智慧口岸行业领先地位,承接多个重要项目 [6] - 海外业务版图进一步扩张,多个区域项目取得进展 [6] - 积极推进AI、机器人在口岸场景实用化落地,AI大模型加速落地 [6] - 内生 + 外延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将核心能力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融合,人形机器人研发取得关键进展 [5][6] 机构预测 - 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调整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为11.29/13.02/14.97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3/1.66/2.09亿元 [5] - 平安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2.36亿元、3.07亿元 [6]
东方国信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4.31亿行业排35,净利润 -1.1亿排名靠后,业务扩张野心初显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7月28日,于2011年1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大数据、云计算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1] - 主营业务为企业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品、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31亿元,在行业131家企业中排名第35位,行业平均营收为28.33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定制软件开发及服务7.21亿元占比76.59%,系统集成业务1.52亿元占比16.14%,云计算业务5267.57万元占比5.60%,软件产品1579.91万元占比1.68%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1亿元,行业排名第116位,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596.07万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8.11%,略低于行业平均的38.93%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2.50%,高于行业平均的29.96% [3] 股权与股东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8万,较上期减少6.66%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13万,较上期增加7.14%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23.74万股,相比上期减少338.82万股 [5] 战略发展与分析师观点 - 公司于2025年8月11日拟收购视拓云33.35%股权,收购后持股增至51%,视拓云运营全国最大C端AI算力云平台AutoDL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8.70/35.35/43.69亿元,同比增长2.8%/23.2%/23.6%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0/1.44/2.90亿元 [6]
缩短期数、调整费率!银行信用卡分期“精准让利”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08
行业核心动态 - 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包括停止自由分期业务、下调最高分期期数,行业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竞争阶段 [1][2][6] - 信用卡分期业务调整是适应发展环境的需求,旨在防控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推动业务向追求质量可持续方向转型 [1][4][5]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数量在2025年二季度末降至7.15亿张,较一季度末减少600万张 [5] 具体业务调整举措 - 光大银行将于2025年12月9日下线信用卡自选分期业务,关闭已开通功能,新交易不再自动分期 [2] - 工商银行自12月5日起停办36期以上信用卡账单分期和消费转分期业务,此前最长可分期至60期 [3] - 龙江银行已于今年6月停止信用卡自由分期业务,其3期和6期年化利率在8.88%至9.36%之间,实际高于较长期限 [2] - 邮储银行在账单分期中新增1期和2期选项,现金分期新增1期和9期选项,并将起分金额调整至500元 [3] 利率与费用优化 - 光大银行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取消下限,日利率最高0.05%,折算年利率最高18.25%,根据客户资信动态调整 [4] - 邮储银行账单分期每期收取分期本金总额0%至1.5%的利息,近似年化利率单利不超过18.25% [4] - 邮储银行额外增加4天信用卡账单分期宽限期,体现业务调整的精细化与温度 [4]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周期,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减弱,冲击个人信用卡使用意愿,导致发卡量和消费额指标走弱 [6] - 信用卡透支贷款余额下降部分源于银行消费贷和数字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 [6] - 未来行业需发力产品创新和运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一体化服务体系,并寻求针对特定人群的差异化创新 [6]
兆龙互连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5.18亿排行业第7,净利润1.38亿居行业第5
新浪财经· 2025-10-30 22:0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21日,于2020年12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据电缆、专用电缆和连接产品制造商,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机器视觉、大数据、阿里概念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18亿元,在行业12家公司中排名第7,行业平均营收为92.61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6类及以下数据通信线缆收入4.24亿元占比43.60%,6A及以上数据通信线缆收入2.02亿元占比20.81%,专用电缆收入1.75亿元占比18.04%,连接产品收入1.13亿元占比11.62%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38亿元,行业排名第5,行业平均净利润为5.08亿元 [2]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0.32%,低于行业平均的44.07%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0.44%,较去年同期的15.91%有所提升,但低于行业平均的24.18% [3] 股权结构与股东情况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姚金龙,其2024年薪酬为45.51万元,较2023年增加1.6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3.81万,较上期增加8.59%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85.40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9.09万股,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为新进股东持股56.84万股 [5] 券商观点与业绩预测 -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公司1H25业绩略超预期,2Q25利润率高增,专用电缆板块带动整体利润上行,预测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3.21/5.09亿元 [6] - 东方财富证券认为公司利润端表现亮眼,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带动毛利率提升,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47/3.44/4.56亿元 [6]
山西财经大学张文龙:高校在金融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华财经· 2025-10-30 21:54
张文龙指出,高校在金融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是人才培养职能。通过金融相关专业建 设,培养掌握信息采集、数据治理或者知识治理到数据价值实现全流程的金融人才。二是科学研究职 能,通过科研创新孵化新兴场景,研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及算法,并致力于将技术 和算法应用于具体场景。三是发挥产教融合、智库服务的积极价值,充当连接政府、企业和产业的桥 梁。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刁倩)10月29日下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向新、融智未来——金融 与科技双向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张文龙参加"全球 金融信息服务生态"议题讨论时表示,高校在金融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张文龙表示,金融信息服务是一个由数据驱动、技术赋能、多方协作又激烈竞争的复杂系统,将多维度 数据转化成有价值信息,可以在高度不确定的世界中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能够精准决策。而数据采 集、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是金融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最基础的要素。 在提到数实融合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张文龙指出,金融和科技最终是赋能或服务 于实体经济发展,高质量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 ...
前三季度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13.0%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21:43
行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软件业实现收入1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0% [1] - 前三季度软件业利润总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 [1] - 前三季度软件业务出口459.4亿美元,同比增长6.6% [1] 分领域收入情况 -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7.64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行业收入68.8% [1] - 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7% [1] - 集成电路设计收入3234亿元,同比增长16.9% [1] - 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1] - 软件产品收入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基础软件收入1383亿元,同比增长11.2% [1] - 工业软件产品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9.8% [1] - 信息安全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6.9% [1] -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9212亿元,同比增长8.7% [1] 区域分布情况 - 东部地区收入占比83.8%,同比增长13.3% [2] - 中部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3.0% [2] - 西部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0.7% [2] - 东北地区收入同比增长9.5% [2] - 京津冀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4.6% [2] - 长三角地区收入同比增长15.0% [2] - 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收入居全国前五,同比分别增长14.9%、9.2%、14.3%、13.4%和20.2% [2]
石化业擘画“十五五”绿色高质量发展蓝图
中国化工报· 2025-10-30 20:07
行业战略方向 - 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循环化[2] - 行业需重点抓好创新驱动高端化突破、系统思维推进绿色化转型、数字赋能加速智能化升级、循环理念构建生态化格局、标准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五方面工作[2] - 双化协同和绿色制造能同时助力行业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培育新质生产力[3] 具体实施路径 - 创建绿色工厂与零碳园区是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2] - 相关单位需开展夯实双碳基础、优化用能结构、推动技术革新、破解资金难题等工作[2] - 广州将以龙头企业为标杆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强化集群化发展、升级化工园区配套来推动产业链协同增效[3] - 公司以构建低碳生产体系与智慧运行生态为核心路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系统推进产业向绿而行[4]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腐蚀控制技术的创新进步提升工业生产绿色化和高效化水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将再添助力[3] - 加速材料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利于突破前沿技术瓶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产品[4] - 公司以科技创新激活绿色新质生产力,以标准引领塑造绿色竞争优势,以协同融合共建绿色产业生态[4] 行业活动与成果 - 大会正式发布《2025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典型案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蓝皮书2024—2025》《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2024年度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ESG)评价报告》[5] - 大会启动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ESG报告集中发布仪式,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 - 大会举办新材料绿色创新、安全与应急产业发展、ESG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与循环经济、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论坛[5]
40-50GWh!阳光电源明确今年出货目标
起点锂电· 2025-10-30 18:47
文章核心观点 - 阳光电源业绩表现强劲,前三季度营收664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56.3%,储能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动力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新技术领域[5][6][8][9] - 公司战略布局聚焦全球化与数智化,通过港交所上市加速出海,并瞄准数据中心储能等新兴风口[6][8][9] - 固态电池及钠电行业生态活跃,相关技术论坛与产业链企业密集联动,反映行业技术升级趋势[4][19][2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约664亿元,同比增长约33%,净利润约118.8亿元,同比增长约56.3%[5]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约228.7亿元,同比增长20.8%,净利润约41.7亿元,同比增长57%[5] - 储能业务目标出货量定为40GWh-50GWh,公司对完成目标有信心[5] 储能市场前景与战略方向 - 公司预测明年全球储能市场增速达40%-50%,驱动因素包括配储需求增加及用户侧政策支持[5] - 国内储能市场预计今年新增约130GWh,明年新增150GWh-200GWh,欧洲未来三年增长50%,美国明年新增40-50GWh[6] - 未来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储能赛道,认为AI与数据中心将带动储能需求爆发[6] 资本运作与战略转型 - 公司近期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借助行业回暖及业绩向好时机强化全球化布局[8] - 上半年储能营收占比已超越光伏逆变器,实现业务转型,存货约300亿元,应收账款超270亿元[8] - 募投项目方向明确为加速出海与推进数智化(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AIDC电源业务定位海外市场[9] 海外业务进展与项目落地 - 在欧洲签署意大利100MW/220MWh储能项目供货协议,并在西班牙、葡萄牙、保加利亚等地拓展业务[11] - 比利时ENGIE 200MW/800MWh储能项目首期400MWh已并网,全部计划2025年底完成,为欧洲同类型最大规模项目[11] - 在日本与Hexa Energy合作提供600MWh储能设备,覆盖PowerTitan 2.0等产品,并与太阳村株式会社签约500MWh项目[13] 产品技术动态 - 推出欧标3.5MW超充系统ChargeStack 1000,采用1+X架构支持容量扩展至3.5MW,光储充一体配置可提升客户收益60%[13] - PowerTitan储能系统采用液冷技术,具备紧凑设计、快速部署及智能温控特性[11] 行业生态活动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定于11月8日在广州举办,规模超1000人,同期举行固态电池展、钠电展及颁奖典礼[4] - 参与企业包括赣锋锂业、先导智能、清华大学深圳院等产业链关键厂商及研究机构[4][19][20]
思维列控前三季度营收9.53亿元同比增5.25%,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20.9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11%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53亿元,同比增长5.2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20.98%,扣非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19.89% [1]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67.22%,同比上升3.67个百分点,净利率42.91%,同比上升5.53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70.65%,同比上升5.9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35个百分点,但净利率37.15%,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69个百分点 [1] 盈利与估值指标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1.0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51% [1] - 以10月30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盈率(TTM)约为19.12倍,市净率(LF)约为2.78倍,市销率(TTM)约为7.69倍 [1] 费用与运营效率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2.06亿元,同比增加980.93万元,期间费用率21.57%,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5.57%,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95%,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84%,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11% [2] 股东结构与业务构成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股东总户数2.62万户,较上半年末增加3862户,增幅17.27%,户均持股市值由45.16万元增至48.71万元,增幅7.88% [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40.9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监测系统29.34%,铁路安全防护系统27.56%,其他2.19%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成立于1998年4月29日,上市于2015年12月24日 [2]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两大领域,包括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防护、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安防设备,概念板块包括中盘、无人机、高铁、安防、大数据等 [2]
李扬:从防风险到促创新,在数智化浪潮中重塑金融风险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风险治理需从传统防风险模式转向适应数智化浪潮的新模式 通过监管数智化转型和算法可解释机制等手段 在促创新与防风险之间实现平衡 [1][4] 传统金融风险治理的局限 - 传统模式依赖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等结构化数据 对金融企业的认知存在概括性局限 [1] - 后续引入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仍不足 难以覆盖广泛应用区块链 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化企业的风险全貌 [1] 数智化金融风险的新特征 - 风险呈现黑箱化 金融活动以算法 平台为核心载体 模型训练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或遭滥用 导致风险本质难以看清 [2] - 风险呈现闪崩化 算法与高额交易结合带来极致速度 如加密货币和稳定币风险发生和传染过程极快 大幅压缩风险处置窗口 [2] - 风险呈现强传染性 基于大型平台和复杂网络 风险一旦发生将迅速向不同行业和主体传导 速度远超传统模式 [2] - 风险传导机制发生根本转变 从传统单一机构逐步扩散路径 转变为突然传导至界定难 定义难 监管难的平台 随后快速渗透整个金融生态 路径更隐蔽 影响范围更广 [3] 应对数智化金融风险的核心要点 - 推进监管体系数智化转型 监管对象已深度融入区块链 AI等场景 传统报表审核和现场检查手段易陷入被动追赶困境 [4] - 需加强数据协同 解决多个单位各自建设数据库和风险模型但缺乏协同的问题 建立统一数据共享机制以实现技术同步 [4] - 建立算法可解释机制 要求创新主体用普通投资者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算法逻辑 风险点和决策依据 以保护投资者权益并提升监管透明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