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长春以绿色智造促低碳转型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10:01
传统产业升级 - 长春积极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奥迪一汽新能源生产基地铺设超过32万平方米光伏设施,年发电量超3500万度 [2] - 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实施22项节能降碳措施,2024年单车碳排量较2023年下降32% [3] - 2024年一汽红旗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3.7%,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1家省级"绿色工厂"向"无废工厂"转化 [4] 新兴产业崛起 - 长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永春生物医药城将打造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库,重点招商项目包括南京远森生物科技微生态产品研发及生产项目 [5] - 永春生物医药城计划2025年通过多种招商方式实现入驻率70%以上,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协助推进区域规划环评编制和无废园区建设 [5] 循环经济发展 - 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碳足迹碳认证碳交易中心等核心功能区,已签约8家上市公司合作废塑料回收、退役风机回收等项目 [6] - 产业园规划建设12种再生资源利用全产业链,三期工程投产后可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全环节碳足迹溯源 [6] - 全市设置500余个回收点位,采用统一标识封闭厢式货车推行"定点、定时、定车"源头回收新模式 [7]
环保与商业如何共生?对话欧莱雅朴智鲜:打破“知行鸿沟” 携手共进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07:18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消费者环保意识觉醒的双重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商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对此,欧莱雅中国及北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接受了《每 日经济新闻》记者文字专访。在朴智鲜看来,企业探索绿色转型过程中,消费者的热情、持续的引导和参与至关重要。此外,可持续发展不是短跑,而是一 场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欧莱雅,更需要化妆品行业乃至跨行业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打破"知行鸿沟" 携手共进是关键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消费者环保意识觉醒的双重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商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美妆行业龙头,欧莱雅从一瓶可替换装面霜到整个产 业链的碳中和实践,都在试图证明:环保与商业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共生的进化方向。 朴智鲜告诉记者,许多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和减碳重要性的认识仍在发展中,超过75%的消费者表达了做出可持续购买决定的意愿,但只有不到三分之 一的消费者在可持续性方面采取了行动。传统的消费习惯,例如优先考虑便利性和价格而不是环保性,可能会阻碍可持续实践的采用。 这也几乎是所有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消费者习惯和意识的知行差距问题。经过 ...
400亿煤电央企重组,电投能源开启能源新征程
IPO日报· 2025-05-08 16:04
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电投集团持有的白音华煤电100%股权[1]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1] - 标的资产为国家级煤电铝一体化企业,注册资本38.6亿元[13] 业务布局与优势 - 公司构建"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新能源装机达499.94万千瓦(2024年底)[5] - 电解铝产能86万吨/年,绿电铝项目投产后绿电占比将达79%[5][9] - 白音华煤电拥有皮带直送电厂优势,可降低30%运输成本,并布局300MW光伏项目[1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8.59亿元(+11.23%),归母净利润53.41亿元(+17.15%)[7][8]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同比大增94.70%,驱动利润增长[7] - 2025Q1归母净利润15.59亿元(-19.82%),营收75.37亿元(+2.63%)[15] 战略意义 - 重组将打通"煤矿—火电—绿电—电解铝"全产业链,提升电力自供比例[13] - 契合行业绿色转型趋势,增强成本竞争力和规模效应[11][13] - 标的资产年发电4.5亿千瓦时,助力低碳转型[13]
400亿煤电央企重组,电投能源开启能源新征程
国际金融报· 2025-05-08 15:59
资产重组 - 电投能源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国家电投集团持有的白音华煤电100%股权 [1][3]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具体方案未定,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 白音华煤电注册资本38.6亿元,主营矿产品生产销售、煤化工等,拥有皮带直送电厂降低30%运输成本的优势 [1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业务涵盖煤炭、铝、火电及新能源,形成"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模式 [5] - 新能源装机达499.94万千瓦(2024年底),内蒙古区域风光资源盈利能力强 [6] - 电解铝年产能86万吨,通过褐煤发电结合新能源消纳打造循环经济 [6] - 在建"扎铝二期35万吨绿电铝项目"投产后绿电占比将达79%,引领行业低碳转型 [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8.59亿元(+11.23%),归母净利润53.41亿元(+17.15%) [8][9]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售电量同比均增长94%以上 [8]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59亿元(-19.82%),营收75.37亿元(+2.63%) [12] 行业与战略意义 - 电力行业面临清洁能源转型压力,重组符合"双碳"目标趋势 [10] - 重组后将打通"煤矿—火电—绿电—电解铝"全链条,提升电力自供比例并降低铝业务成本 [10] - 白音华煤电300MW光伏项目年发电4.5亿千瓦时,助力绿电铝转型 [10]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蓝海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8 09:56
中国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布局 - 国轩高科与晋景新能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全球共建100个电池回收及售后服务网点,首批试点10个网点 [2][3] - 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全球电池材料贸易中心、电池梯次利用示范点和低碳研究所 [4] - 华友循环与法国苏伊士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欧洲动力电池回收合作 [4] - 华友循环与晋景新能合作在欧洲31个网点提供一站式回收服务 [4] - 华友钴业已形成从资源开发到回收利用的完整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 [5] - 比亚迪与澳大利亚Lithium签订3年独家回收协议,指定Envirostream为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商 [6] - 格林美在欧洲布局回收网络,符合欧盟《新电池法》,预计2030年帮助欧洲实现70%回收率 [7]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410万辆,欧洲同比增长24% [11] - 预计2030年欧洲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数百亿欧元 [11] -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82万吨,2028年起将超400万吨 [11] - 国内回收行业产值预计超2800亿元,但面临"僧多粥少"竞争局面 [11] - 海外市场呈现"僧少粥多"格局,为中国企业提供新增长点 [11] 海外布局面临的挑战 - 海外物流效率仅为国内60%,跨国运输成本占回收成本25%以上 [12] - 三元锂电池回收利润率4.73%,磷酸铁锂电池仅1.85% [12]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生产者承担全链条回收成本 [16] - 2027年起碳足迹数据将成为电池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16] - 欧盟要求钴铅回收率90%,2027年锂回收率需达65% [17] 政策与法规应对 - 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制定严格规则 [14] - 需建立本地化回收网络应对不同国家政策差异 [16] - 国内企业引进清洁能源降低生产碳排放 [16] - 生态环境部拟出台政策允许符合要求的锂离子电池黑粉原料自由进口 [21]
陕西府谷:全域绿化转型 勾勒生态宜居新图景
中国发展网· 2025-05-07 19:27
生态修复与能源结构转型 - 府谷县构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系统治污"立体化治理体系,累计完成76户厂矿企业、9条运煤道路环境综合整治 [3][5] - 能源结构重塑取得突破:建成风力发电设施、1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及绿电制氢合成氨等清洁能源项目,减少传统能源消耗 [5] -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21-2023年PM2.5浓度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优良天数分别高于全省2.6、10.2、1.4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PM2.5同比下降34.6% [6] 水土治理与生态屏障建设 - 实施"全域绿化"工程三年造林种草29.7万亩,国土绿化经验全省推广,开展山水林田草沙一体化治理 [6] - 恢复采空区生态:通过填坑造田、建造大棚、培育生态农业等措施,同步加强林草地审批管理和涉林案件查处 [6] 城市更新与绿色基建 - 截至2024年底完成城区道路"黑色化"改造,7939户居民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新增6500余个停车泊位 [7] - 新增绿化面积35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增加3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超全市平均水平 [7] - 实现新能源充电桩县域全覆盖,全域推广垃圾分类体系 [10] 金属镁产业升级与循环经济 - 推动11项镁行业标准制定,完成7户兰炭企业环保节能改造、35条原镁生产线自动化升级 [14] - 建成50万吨镁渣综合利用负碳项目,形成"原煤-兰炭-金属镁-镁合金-镁渣制建材"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 [14] -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实现镁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水平 [14]
国家电投再度整合,400亿煤电央企筹划资产重组
36氪· 2025-05-07 17:24
01 继水电、核电板块重组之后,国家电投再度出手整合旗下的煤电上市资产。 5月5日晚间,国家电投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电投能源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 买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100%股权。 目前,相关方案尚待进一步商讨确定,存在不确定性,电投能源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 本次交易方案。公司股票将在5月6日开市起停牌。 截至4月30日收盘,电投能源股价报17.85元/股,最新市值为400亿元。 电投能源原名露天煤业,成立于2001年,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不仅是蒙东及东北地区最 大的煤炭企业,国家电投在内蒙古区域的投资整合平台,也是国家电投唯一的煤炭上市公司平台。 目前,电投能源拥有的霍林河1号露天矿田和扎哈淖尔露天矿田的采矿权,煤炭核准产能4800万吨。公 司控股子公司还拥有年产86万吨电解铝生产线。 此外,公司旗下2×600MW 机组是东北电网直调火电厂主力调峰机组,该机组目前正处在良好的运营期 间,此类型机组在东北电网是主力核心大机组。 另一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此次资产重组的标的企业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高达 38.62亿元, ...
水务科技引领新固废处理新革命,北控水务共筑绿色未来
金投网· 2025-05-07 14:41
行业背景 - 固废处理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国家政策推动实现城市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 [1] 公司战略布局 - 北控水务集团布局"1+1"业务模式,以"填埋/渗滤液+餐厨/厨余垃圾"为核心,旗下北控威保特为餐厨及厨余业务核心平台 [2] - 通过整合技术、运营与资源优势,持续探索固废处理新路径,为集团拓展新增长点 [2] 技术创新 - 研发《餐厨余沼液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厌氧氨氧化》,运行成本降低8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0%,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四分之一 [4] - 该技术已在无锡餐厨及厨余扩建工程沼液处理项目中应用,设计处理规模达1500m³/d,为国内有机垃圾处理领域规模最大的厌氧氨氧化技术工程 [4] - 在广西贵港构建覆盖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及市政污泥的综合处理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 贵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组合工艺,确保污染物排放严控于国家标准之下,垃圾渗滤液实现无害化回用 [7] - 青岛即墨污泥处理处置中心采用污泥碳化工艺,减量率超70%,产物可作为建材原料或土壤改良剂 [9][10] 项目成果 - 贵港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推动地方绿色发展的典范,实现水、热、气、固等资源的循环利用 [5][7] - 青岛即墨污泥碳化项目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泥碳化项目,提供可复制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解决方案 [9][10]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深耕水务科技与水务运营领域,深化新固废处理全产业链布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10] - 推动固废处理行业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 [10]
钌年产量仅约12吨:不足黄金产量的0.03%
搜狐财经· 2025-05-07 13:40
钌的稀有性与市场定价 - 钌在地壳中的丰度仅为5×10⁻⁹,比黄金(约4×10⁻⁶)和铂金(约5×10⁻⁷)稀有性高出两个数量级 [1] - 当前钌的国际回收价格突破每盎司800美元,较十年前增长逾300% [1] - 全球钌年产量仅约12吨,不足黄金产量的0.03% [5] 物理化学特性与应用 - 钌具有2334℃的超高熔点,比铂金高566℃,是黄金的2.2倍,赋予其卓越的抗热震性能 [3] - 在25℃常温下对王水、熔融碱金属等强腐蚀介质表现出稳定性,较铂金更胜一筹 [3] -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温部件涂层、核反应堆控制棒、有机合成催化剂等领域 [3] 市场脆弱性与供应链风险 - 钌高度依赖南非、俄罗斯等少数国家的伴生矿开采 [5] - 回收率不足30%,远低于黄金(超95%)和铂金(约80%) [5] - 近五年价格年化波动率达28%,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钌价三个月内暴涨65% [5] 循环经济与战略价值 - 每回收1公斤钌可减少3.2吨电子废弃物填埋,避免15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7] - 再生钌较原生矿产品成本降低40%-60%,G芯片等新兴产业应用成本下降25%-35% [7] - 通过先进分离技术可将电子废料中钌回收纯度提升至99.99% [7] - 欧盟将钌列为20种战略金属之一,要求2030年实现50%自主供应能力 [7]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钌基催化剂需求预计年均增长15% [7]
煤企业绩喜忧参半,宁夏首富一枝独秀
新浪财经· 2025-05-07 11:0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煤炭行业呈现"喜忧参半"态势,70%以上企业保持盈利但多数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1] - 39家上市煤企中3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超80%,12家下滑幅度超30%,恒源煤电(-9370%)、甘肃能化(-9048%)、永泰能源(-8906%)等企业暴跌近九成 [4] - 中国神华净利润11949亿元(-1796%)、陕西煤业4805亿元(-123%)、中煤能源3978亿元(-1995%)等头部企业普遍负增长 [2] - 宝丰能源以净利润2437亿元(+7149%)成为唯一逆势大幅增长的企业 [1][2] 利润下滑原因 - 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一季度均价同比下跌25%,直接挤压利润空间 [5] - 暖冬导致供暖需求不及预期,风电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187%替代火电,煤炭进口12亿吨(+15%)加剧供应过剩 [5] - 开采成本刚性上升:山西煤矿平均深度超600米(较2020年+150米),通风排水等成本大幅增加 [5] - 安全环保投入增加:新规实施后安全支出增12%-15%,兖矿能源环保投入同比+8% [6] - 人工成本年增6%-8%,生产效率提升有限 [6] - 政策限制:电煤长协价弹性受限,"双碳"压制高耗能行业需求 [6] 宝丰能源增长驱动因素 - 构建"煤-焦-化"全产业链,煤化工板块贡献65%利润对冲煤炭价格风险 [8] - 宁东基地100万吨/年烯烃项目开工率95%(行业平均85%),原料煤成本较油基烯烃低30%-40%,聚烯烃毛利率35% [8] - 自主研发第三代"宝丰炉"气化技术,碳转化率99%(行业平均94-96%),吨烯烃能耗同比降8%节省成本15亿元 [9] - 投入5亿元建设智能工厂,人均产值达行业平均23倍,产品优等品率998% [9] - 布局新能源材料:5万吨/年DMC装置毛利率45%,氢能项目一季度供应高纯氢2000吨 [10] - 2024年研发投入87亿元占营收35%,拥有专利超300项(发明专利占40%) [11] 行业结构性挑战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已达22%(同比+2pct),新增发电装机中可再生能源占85% [12] - 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1050小时(-56小时),2030年电煤需求或从23亿吨降至18-20亿吨 [13] - 总产能超45亿吨/年但2025年消费量仅42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95% [13] - 同质化竞争严重:中国神华煤价同比跌225%,中煤能源煤炭业务毛利率降至158% [13] - 区域市场分割:山西动力煤价格跌幅更大导致当地企业利润降幅更显著 [14] - 环保成本攀升:重点区域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老矿区生态修复支出占利润15%-20% [14] - 人才断层:采矿专业招生较2015年降40%,一线工人平均年龄超45岁 [15] - 研发投入不足:多数企业研发占比<1%,高端设备依赖进口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