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
搜索文档
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到布鲁可鸣鸣很忙,来聊聊本轮“新消费”行情
搜狐财经· 2025-05-27 08:56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从传统品牌主导到新消费品牌崛起的范式重构,下沉市场和年轻消费者成为核心驱动力 [2][3][5] - 新消费品牌的成功源于对消费者情绪价值的精准把握和高效供应链管理,而非传统品牌依赖的渠道溢价和信息不对称 [6][7][9] - 消费趋势呈现三大结构性变化:Z世代及下沉市场掌握定价权、悦己消费占比提升、性价比导向倒逼价值链重构 [15][16][17][21][22] 新消费品牌特征 - 创始人普遍年轻(32-48岁),品牌成立时间短(2010-2020年),如鸣鸣很忙(2017年)、泡泡玛特(2010年)[3] - 下沉市场布局显著:鸣鸣很忙58%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加盟商平均创收超500万元 [3] - 商业模式创新:量贩零食经营上千个SKU,蜜雪冰城通过工业化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7][9][10] 消费趋势变化 1. **话语权转移** - Z世代(1995-2009年)占人口17%/收入16%,00后在小众圈层消费占比超70% [16] - 2024年乡村社零增速4.3%高于城镇3.4%,非一二线城市占消费体量60% [17][21] 2. **悦己消费崛起** - 悦己消费占比从2019年23%飙升至2024年57% [21] - 消费决策链条变为"社交种草→比价→自己开心",取代传统品牌认知路径 [21] 3. **性价比革命** - 零食量贩通过供应链整合实现价格比指导零售价低20%以上 [22] - 全球趋势验证:日本唐吉坷德、美国Costco在通缩环境下持续增长 [23][25] 传统品牌困境 - 格力等传统品牌依赖渠道铺货和品牌溢价模式失效,小米通过低姿态和用户互动逆袭 [7] - 国际品牌遭遇平替:耐克中国份额下滑超3%,BBA豪华车溢价受新势力挑战 [9] - 白酒行业面临代际消费断层,年轻人社交习惯改变导致需求结构性下滑 [11][12] 行业范式重构 - 从"品牌教育消费者"转变为"消费者指导生产",拼多多模式优于传统电商 [14] - 消费本质从功能性转向自我表达媒介,情绪价值成为核心购买驱动力 [15][16] - 供给过剩背景下,信息透明化迫使品牌祛魅,质价比成为竞争关键 [22][24]
调研速递|张裕A接受多家机构调研 剖析行业困境与发展策略
新浪财经· 2025-05-26 17:18
业绩归因 - 去年业绩不佳存在三大外因:消费形势"断崖式"不友好导致葡萄酒消费保守 消费场景"断崖式"萎缩较五年前大幅下降 渠道推动力"断崖式"减弱因白酒价格倒挂传导压力至葡萄酒领域 [1] - 三大内因包括:产品创新不足未满足消费者口感需求 渠道创新不足应对变化能力有限 营销作为有限导致销售费用投入不足且效率不高 [1] 市场形势 - 10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去年合计营收45亿元净利润1.8亿元较2022年亏损收窄但部分头部企业十年累计亏损严重 [1] - 已公布一季报的5家公司葡萄酒业务销售额体量低 按一季度占全年3成保守估计全年营收将下降19% [1] - 行业下滑严重导致772家葡萄酒企业倒闭超万家企业处于异常状态 线上四大平台与线下争夺战致成交单价下降 [1] 今年展望 - 预算目标为营收不低于34亿元较去年32.77亿元增长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61%单瓶交割价格约46元 [2] - 局部市场突破措施:对龙谕酒庄酒、解百纳中档酒和白兰地选定特定城市开展"歼灭战" [2] - 营销提升计划:与定位和数字化公司合作聚焦酒庄酒品牌建设 推进数字化转型明确"拉新、复购、裂变"三个关键动作 [2] - 品类创新方向:发力面向年轻人的小萄、长尾猫等产品 推动葡萄酒消费普及运动 利用收购产能发展起泡酒等新品类 [2] 未来预期 - 行业短期不乐观但长期随着消费者对优雅健康生活追求仍有机会 关键在于唤醒消费提升营销能力补齐短板 [3] - 管理层强调关联交易合规 对百亿目标坚持 商标问题持续优化 [3]
年轻人没钱? Gucci要把上海比斯特奥莱店关掉!
搜狐财经· 2025-05-26 15:03
门店调整 - Gucci将在6月2日关闭上海比斯特购物村的奥莱门店 [2] - 2024年7月至今已关闭中国6家门店,包括福州、大连、太原、沈阳等地门店 [9] - 目前上海仍有7家正价门店和1家奥莱店正常营业 [8] - 母公司开云集团2025年一季度净关闭25家门店,其中Gucci占10家 [11] - 公司历史上曾以"日均开店0.3家"速度扩张,中国门店最多超80家,现以"俩月1店"节奏收缩 [9] 财务表现 - 开云集团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大跌14%至38.83亿欧元 [11] - Gucci一季度营收15.7亿欧元,可比销售额下跌25% [11] - 2024年Gucci营收同比暴跌23%至76.5亿欧元,亚太市场下滑32% [11] - 二手市场Gucci包袋回收价仅1-3折,少数款式4-5折 [16] 市场策略 - 2020-2022年加大奥莱渠道依赖,中国开设8家奥莱店 [17][18] - 新品数月内以3-5折流入折扣渠道,被称"自我毁灭式"清库存 [18] - 过度折扣影响正价客户心理预期,导致正价门店受反噬 [18][19] - 关闭全球940平方米以上大型门店 [14] 消费者趋势 - 年轻消费者认为产品"姨味重",缺乏吸引力 [4][13] - 经济下行导致冲动消费和炫耀式消费减少 [13] - 95后、00后更倾向体验消费而非奢侈品消费 [21] - 社交媒体年轻博主很少展示奢侈品穿搭 [21] - 上一次现象级爆款是2019年的1955系列,距今已7年 [23] 行业动态 - 多个奢侈品牌同步收缩:BV关闭4家中国门店,Prada关4家,LV关2家,Dior、Chanel各关1家 [19][21] - 关闭门店多为运营10年以上的老店 [21] - 奥莱渠道曾是疫情后重要销售渠道,Gucci、Prada、Burberry等品牌在奥莱表现突出 [18]
朝聚眼科20250523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眼科行业,公司为朝聚眼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业绩** - 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长 2.6%,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 9.1%,主要受消费降级和新医院爬坡期影响[2][4] - 2025 年一季度整体情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 - 2 月屈光手术需求增长带动消费眼科增长,3 月增长回落,且 2024 年一季度基数较高[3] - 预计 2025 年收入端实现个位数或双位数增长,利润端需结合二三季度数据进一步评估[5][25] - **业务板块表现** - **基础眼科**:2024 年收入同比增加 7%,受益于并购北京医院、巴盟医院及新建张家口医院;白内障手术量增加,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增长 43%,业务收入增加 1600 万元,但国产晶体降价 1500 元/台对收入有压力;通过提高非白内障手术及自费晶体使用比例基本消化国产晶体影响,毛利率环比稳定[2][4][7][9] - **消费眼科**:受屈光手术降价影响,激光手术毛利率同比下降 6.5%;全飞秒激光技术在八家医院推广,全飞 4.0 技术占比超 50%,价格下调约 2000 元影响收入;2025 年一二月因征兵需求增长,三月回落,未来关注暑期消费情况;预计屈光项目增速低于前几年,下半年增速也将受影响[2][6][8][9] - **区域表现** - **内蒙古**:通过提高高端晶体使用率消化集采影响,成熟老院增长率 10% - 15%,自 2024 年 7 月实施 DRG 和 DIP 政策后客单价下滑,对利润有负面影响,公司采取提高用户自费比例等措施应对[2][14][19][20] - **河北**:受 DIP 政策影响,唐山医院 2024 年略亏,区域内老院下滑[13][14][22] - **浙江**:GS 项目对区域内医院运营和财务有冲击,除社区医院外专科医院处于爬坡期,区域内老院下滑,六家医院营收超 1 亿元,占总营收约 7%[12][13][14][23] - **市场与政策影响** - 眼科并购市场估值中枢下移,IPO 放缓和对行业增长预期降低是主因,买卖双方对估值预期有差异致交易进度缓慢[5][18] - 集采政策和 DIP 政策对不同区域有不同影响,公司通过提升医院等级、拓展新业务、提高高端晶体使用率等应对[2][20] - **医院情况** - 新并购的巴盟北医院、北京医院及张家口医院 2024 年对整体收入贡献约 5400 万元,唐山区域并购项目收入贡献约 5%[12] - 新建的杭州、北京、舟山、张家口等医院处于爬坡阶段,尚未盈利[13] - **其他** - 公司维持高派息率目标(80%以上),回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5][27] - ICL 占整体屈光业务约 7%,占比处于个位数水平[5][2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公司在相关区域销售费用增加,新并购医院需额外销售费用投入[24] - 四月份通常不是旺季,一至四月整体表现平稳,与全季度分析基本一致[26] - 屈光不正业务占总收入 75%以上,内蒙古与浙江两个区域合计占比约 8%[16] - 针对白内障 60 后老年群体,通过话术培训和营销策略推动其选择高端手术和晶体,2025 年一季度高端晶体占出库量 37%,收入占总收入 60%[21]
5年仅涨4.4%!悉尼房租涨幅最小城区竟是这里 专家:都在消费降级
搜狐财经· 2025-05-25 14:33
《悉尼晨锋报》报道称,悉尼富人区Bellevue Hill的租房成本与5年前几乎相同, 而临近部分城区的租 金甚至暴涨了70%。 | | | Annual change, | 5-year change, | | --- | --- | --- | --- | | | Median Weekly | median weekly | Median weekly | | Suburb | Asking Rent | asking rent | asking rent | | Bellevue Hill | $2,350 | -5.9% | 4.4% | | Queens Park | $1,900 | 2.7% | 26.7% | | Bondi Junction | $1,350 | -3.6% | 28.6% | | Waverley | $1,480 | 2.1% | 28.7% | | Woollahra | $1,850 | 7.2% | 29.8% | | Paddington | $1,450 | 5.3% | 31.8% | | Rose Bay | $2,075 | 6.5% | 34.1% | ...
聊一聊“消费降级”后,我还愿意在哪些地方花钱
搜狐财经· 2025-05-24 01:21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行为从物质消费转向体验消费,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长期使用价值而非短期购买快感 [1][4] - 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投资经典耐用单品而非频繁更换,例如愿意为能穿十年的服装支付溢价 [6][14] 服装行业 - 经典单品需求上升,包括白衬衫、条纹衫、真丝背心、羊绒衫等上衣,以及牛仔裤、西装阔腿裤等下装 [7] - 外套类如小西装、风衣、皮衣、大衣,配饰如皮鞋、皮包、墨镜、珍珠项链、手表成为长期投资标的 [8] - 消费者选购标准聚焦于是否愿意反复穿着及穿着时的愉悦感,而非单纯追求潮流 [10][12] 家居纺织品行业 - 真丝品类需求显著,包括睡衣、眼罩、四件套等,强调舒适性与耐用性,例如Manito真丝眼罩使用8年仍持续复购 [15][18][20] - 床垫市场注重功能性,丝涟揽月床垫和席梦思欣爵床垫因承托力强、透气性好获得消费者认可 [32][35] - 高端毛巾品牌今治和内野凭借吸水性、柔软度等差异化优势占据细分市场 [34][37] 美妆个护行业 - 护肤品消费呈现两极分化,基础步骤简化但核心单品持续升级,如娇兰黄金复原蜜、雅顿润唇膏等 [39][40] - 卸妆产品中香奈儿眼唇卸妆液、朵梵/Evelom卸妆膏成为忠实用户复购品类 [42] - 身体护理和头发护理品类中,Elemis身体油、SHEVEU蓬松洗发水等小众品牌受青睐 [44] 家居装饰行业 - 设计感灯具如Ingo Maurer YorubaRose台灯和Gubi 9602中国帽子灯因艺术性与独特性受高端消费者追捧 [50][53][59] - 鲜花消费从购买转向种植,家庭园艺需求增长,例如格桑花种子成功培育案例 [65] - 茶具市场注重实用性与美学结合,谷雨山房汝窑盖碗和荒川尚也玻璃茶杯成为代表性产品 [68][70]
致欧科技(301376) - 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17:48
市场环境与应对策略 - 欧美经济不佳消费降级,公司深耕欧美线上家居零售市场有品牌影响力,确保产品质量同时提供“好看不贵、安装便捷”产品,消费降级利于销售 [2] - 中美贸易局势虽缓和但美国市场有反复风险,2025 年公司加大对欧洲市场投入和新品开发,开发韩国、拉美、中东等新市场,加大东南亚采购力度转移关税影响 [3] - 美线海运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已与船公司签署欧线及美线年约,不受太大影响且利于争取市场份额 [6] 产品系列化进展 - 2024 年公司在产品系列化上有较大进步,将产品全面重构归入系列化罗盘 [2] - 系列化一是为标准化,归一核心产品底盘等提升产业链效率降低成本,二是以独特风格为差异化卖点,多品类呈现促进关联购买 [3] AI 技术应用 - 2025 年 AI 是公司工作重点之一,平台客服通过智能辅助实现 7×24 小时多语言响应,提升服务覆盖效率降低语言难度;AI 生图技术加速视觉素材创作,降低图片制作成本,缩短新品上架周期 [3] - 2025 年公司通过全生态在线化链接各生态渠道,业财一体线上系统汇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线上化、智能化、及时化调度管理,提升业务效率 [3] 汇率与财务相关 - 公司约 60%营业收入来自欧洲,近期受欧元走强影响产生汇兑收益,秉持“风险中性”原则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降低风险敞口 [3] - 2024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81.24 亿元,同比增长 33.74%,股价受关税、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波动,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分红等措施提升投资者信心 [9] 品类与业务策略 - 中大件品类立足基本款优化结构适用于线上销售提升占有率,增加特色功能等提升利润水平,公司在床、柜子等品类已有销量 [5] - 美国市场尾程自发比例提升,未来会进一步提高,实现仓和配规模效应,使产品终端售价有竞争优势 [7] - 2025 年聚焦头部新品品类开发,提升新品销售额,减少新品 SKU 数量,改善上新效率降低推新成本 [9] 平台与市场拓展 - 目前主要阵地是亚马逊平台,重点关注 TEMU、SHEIN 等新兴平台,2024 年新兴渠道同比增长迅速,也会拓展新兴国家市场实现营收增长 [9] 股价与股东相关 - 股东减持是外部投资机构资金需求所致,公司管理层做好经营管理,已实施股份回购等措施提升投资者信心,加强与资本市场沟通保护小投资者利益 [9] 收购并购计划 - 截至目前公司没有收购并购重组计划,以公告为主 [9]
四个河南男人,“掏空”中产钱包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18:43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三家河南企业凭借精准把握消费情绪(平价、情感寄托、乌托邦体验)成为消费赛道标杆 [3][5][7][8] - 创始人张红超兄弟、王宁、于东来均出身河南底层,以非精英背景实现"普通人逆袭",商业模式重线下、强执行、精细化成本管控 [4][11][15][19][22] - 三家企业发展路径分化:蜜雪冰城全球化扩张+供应链深耕,泡泡玛特高端化+国际化布局,胖东来区域深耕+自有品牌输出 [25][26][28][29][30] 企业表现与市场反馈 蜜雪冰城 - 港股上市首日涨30%,两个月内股价从202.5港元飙升至456港元,创始人兄弟身家超1300亿 [5] - 全球门店超4.5万家,东南亚市场布局加速(越南+印尼门店550+),27个仓库+5大生产基地支撑供应链 [26] - 坚持极致平价策略(如3元汉堡),两次高端化尝试失败后回归低价带 [23] 泡泡玛特 - 2020年上市后经历股价波动,2024年Labubu IP引爆全球消费(美国凌晨排队抢购),股价反弹至近200港元 [6] - 全球化战略聚焦超一线城市地标(纽约世贸中心、巴黎卢浮宫等),门店选址脱离成本优先逻辑 [28] - 2023年电影/游戏部门允许2个月零汇报,强调长期主义孵化 [22] 胖东来 - 员工福利成营销亮点(每周4天工作制、数千元"委屈奖"),自有品牌占比30% [10][29] - 2024年自有商品销售额20亿(对外输出6亿),2025年目标60亿(对外占比50%) [30] - 门店仅布局河南许昌/新乡/郑州,通过商品输出实现全国影响力 [29] 商业模式与地域特征 豫商共性 - 专注民生赛道(茶饮/玩具/商超),起步阶段均遭资本冷遇(泡泡玛特被头部基金放鸽子) [11][19] - 极致成本管控:蜜雪冰城精确计算土豆丝成本,泡泡玛特优化板材裁切率 [22][23] - 创始人强人格魅力凝聚团队(蜜雪员工称"老板有主意就跟着干",泡泡玛特初创团队住出租屋追随) [17] 差异化路径 - 蜜雪冰城:农村包围城市→供应链全球化,遭遇河南本土低价品牌模仿(冰淳茶饮等) [27] - 泡泡玛特:一线城市高端化→国际地标扩张,脱离传统财务核算逻辑 [28] - 胖东来:区域深耕+价值观输出,用商品代偿门店扩张 [29][30] 创始人背景与经营哲学 - 学历特征:王宁(民办本科+北大MBA)、张红超(成人教育)、张红甫(退学)、于东来(辍学) [15] - 消费情绪把握:蜜雪冰城锚定"消费降级",泡泡玛特满足成人情感抚慰,胖东来打造"逆境乌托邦" [7][8][10] - 反互联网思维:泡泡玛特坚持优化收银台高度/背景音量,胖东来研究员工坐姿舒适度 [21]
四个河南男人,掏空中产钱包
创业家· 2025-05-21 18:03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三家河南企业凭借精准把握消费情绪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消费赛道炙手可热的玩家 [3][5][6][7] - 三家企业的成功路径体现了"普通人的胜利",创始人草根出身但具备极强的人格魅力和商业敏锐度 [11][12][13][14] - 豫商群体展现出"慢但稳"的经营特质,通过深耕民生领域和极致成本控制实现长期增长 [17][18][19][20] - 三家企业采取差异化扩张策略:蜜雪冰城全球化布局、泡泡玛特抢占高端市场、胖东来专注商品输出 [22][23][24][25] 风口浪尖的四个河南男人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大涨30%,两个月内股价从202.5港元涨至456港元,创始人张红超兄弟身家超1300亿 [5][6] - 泡泡玛特2020年上市后经历股价波动,2024年因IP Labubu全球热销股价反弹至近200港元 [6]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因"员工福利乌托邦"走红,但近期因舆论争议删除抖音内容 [7] - 三家创始人分别把握不同消费情绪:蜜雪冰城平价策略(客单价6-8元)、胖东来"美好生活"理念、泡泡玛特情感消费 [7][8] 普通人的胜利 - 泡泡玛特早期被头部基金弃投,因线下模式不被看好,最终靠天使投资人麦刚50万美元救命钱存活 [11] - 创始人群体学历背景普通:王宁(郑州西亚斯学院)、张红超(河南财院成人教育)、于东来(初中辍学) [13] - 创业团队多由同乡或早期追随者组成,如蜜雪冰城高管时朋14岁辍学加入 [14] - 与安徽"造车精英帮"(李斌/余承东等)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草根创业特质 [12][13] 河南人怎么做生意 - 豫商传统聚焦民生领域(食品/零售),双汇/三全/白象等企业均采用"小商品大市场"策略 [17] - 泡泡玛特创业7年才盈利,蜜雪冰城第二个门店耗时10年,体现"慢生意"特性 [17] - 极致成本控制:泡泡玛特精确计算板材利用率,蜜雪冰城将汉堡成本拆解到包装纸 [19] - 拒绝盲目高端化:蜜雪冰城关闭My Share/M+实验店,坚持平价定位 [20] 走出去的,留下来的 - 蜜雪冰城海外扩张迅猛,越南/印尼门店超550家,建立27个仓库+5大生产基地支撑4.5万家门店 [22][23] - 河南本土出现"蜜乐雪""冰淳茶饮"等模仿者,以更低价格争夺下沉市场 [23] - 泡泡玛特全球化聚焦地标商圈:纽约世贸中心/巴黎卢浮宫等,放弃财务保守策略 [24] - 胖东来自有品牌销售额预计从2024年20亿增至2025年60亿,对外输出占比达50% [25]
酒仙集团郝鸿峰:飞天茅台是刚需品 50%白酒经销商面临生死考验
中国经营报· 2025-05-21 17:4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白酒行业未来3-5年将面临毛利低迷的困境,50%经销商和烟酒店面临生死考验,80%中小白酒品牌将被淘汰[1] - 行业调整由政务消费缩减、商务消费疲软及库存危机多重因素驱动,调整周期可能持续3-5年[1] - 2025年Q1白酒板块营收同比增速降至1.82%,归母净利润增速降至2.33%,较2024年全年增速(营收6.89%/净利润7.51%)显著放缓[1] - 新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限制工作餐酒水消费,加剧行业压力[1] 市场竞争与策略转型 - 行业呈现"裸奔"状态:同质化竞争加剧、价格透明化、品牌价值洼地消失[1] - 郑州百荣批发市场出现价格倒挂现象,高端白酒利润透明度提升挤压经销商生存空间[2] - 洋河股份采取"省内精耕+省外突破"双轮驱动策略,营销模式转向数字化精准营销[2] - 穿越周期需聚焦核心市场/客户/产品/工具,专业化运营成为关键[2][3] 产品结构与消费趋势 - 酒仙集团将SKU从4万种削减70%至1万余种,优化产品线应对市场变化[3] - 消费降级趋势下性价比产品受青睐,但飞天茅台在高端商务场景仍具不可替代性[3] - 消费者从品牌导向转向专业服务导向,导购的专业推荐能力成为新竞争力[3] 细分市场动态 - 高端白酒渠道调整完成,量价策略从容;中高端价格战激烈,普遍采用折扣促销;大众白酒受益消费降级加速全国渗透[4] - 酒仙集团推出百元价位容大酱酒PK400,以全坤沙工艺对标400元产品,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高性价比[4][5] - 理性消费趋势强化,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实际价值与自身需求的匹配度而非品牌溢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