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正在推进中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20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进展 - 互联互通优化措施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包括沪深港通纳入REITs 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 [1] - 过去11年间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升级 上半年沪深股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均创新高 [1] 沪深港通交易表现 - 截至9月底 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到人民币2064亿元 同比上升68% [1] - 截至9月底 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到1260亿港元 是2024年的两倍以上 [1] - ETF扩容已顺利实施 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交易分别有17只及273只ETF纳入 [1] - 前9个月南向ETF的日均成交额达到42亿港元 北向ETF的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32亿元 [1] 债券通及互换通表现 - 债券通北向通交投维持增长态势 截至今年8月日均成交额为人民币440亿元 [2]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下人民币220亿元的新高 同比上升69% [2] 未来发展计划 - 将继续深化协作优化上市制度安排 拓展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丰富产品并提高市场效率 [2] - 将持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 提供多种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工具 [2] - 将积极拓展离岸人民币的应用场景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2]
沪深港通纳入REITs、 引入大宗交易机制 这些互联互通措施正筹备中
搜狐财经· 2025-10-23 00:36
沪港通机制发展与成效 - 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达90.1万亿元人民币 [1][5] - 沪股通日均成交金额从2014年开通首月的4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9月的1456亿元人民币 [5] - 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累计成交总额达37.5万亿元人民币 [6] - 沪港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9月的894亿元人民币 [6] - 2025年9月沪股通交易金额占沪市A股交易金额比重近7% [5] 香港交易所市场表现 - 截至9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达到2564亿港元,同比上升126% [3] - 衍生产品市场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68万张,同比上升11% [3] - 截至9月底,港股再融资总额达4561亿港元,是同期新股市场募资金额的两倍以上 [2] - 前9个月南向ETF的日均成交额达到42亿港元,北向ETF的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32亿元 [3] 新股与再融资市场 - 截至9月底,香港交易所IPO融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 [2] - 上市科正在处理的公开上市申请近300宗,其中接近一半是科技企业 [2] - 今年A+H上市企业融资额占前9个月新股总融资额的近一半 [2]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与拓展 - 沪深股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均创新高,截至9月底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2064亿元,同比上升68% [3] - 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到1260亿港元,是2024年的两倍以上 [3] - 正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进行紧密合作 [4] - 债券通北向通截至今年8月日均成交额为人民币440亿元,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人民币220亿元新高,同比上升69% [3] - 即将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3] 沪市发展与沪港合作 - “十四五”期间,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 [7] - “十四五”期间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截至9月底科创50指数较年初上涨超50% [7] - 沪市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7] - 今年6月沪港两地政府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7]
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及互联互通机制
期货日报网· 2025-10-23 00:07
港交所市场表现与战略进展 - 港交所行政总裁表示将持续优化上市制度、拓展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产品以提高市场效率 [1] - 自去年9月以来中国投资机遇重获全球关注 香港市场表现强劲 多项指标创半年新高 新股融资额重回全球榜首 [1] - 截至9月底 今年以来港交所IPO融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 [1] - 截至9月底 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564亿港元 同比上升126% [1] - 截至9月底 衍生产品市场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68万张 同比增加11% [1] 新产品与机制规划 - 为满足生物科技板块风险管理需求 港交所即将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2] - 港交所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 推进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 [2] - 港交所将持续构建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 提供资产配置与风险对冲工具 拓展离岸人民币应用场景 [2]
前三季度涉外收支破11.6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0-22 23:37
按美元计值,2025年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812亿美元,对外付款6843亿美元。2025年1—9月,银行 代客累计涉外收入58705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57508亿美元。 整体来看,9月数据延续了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 涉外收支总规模创下11.6万亿美元历史新高:首先源于货物贸易的持续韧性,在全球经济波动背景下出 口竞争力稳固,带来稳定外汇流入;其次,国内经济温和复苏与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促使外资配置人 民币资产,资本项下收支同步增长;此外,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深化,如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优化, 也为跨境资金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22日消息,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5年9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 收付款数据。9月,我国银行结售汇延续顺差态势,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基本平衡,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有序。 在分析人士看来,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创下11.6万亿美元历史新高,这一规模扩张对人民 币汇率也将形成坚实支撑,后续,重点看好人民币升值趋势。 9月数据延续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25年9月,银行结汇18809亿元人民币,售汇1518 ...
人民币在国外也叫“人民币”吗?大错特错,真实称呼让你意想不到
搜狐财经· 2025-10-22 23:23
在中国,提到"人民币",大家都熟得不能再熟了,简称"RMB"。可一旦走出国门,你要是还拿着"RMB"去和外国人谈交易,十有八九要被对方打断:"你是 说CNY吧?" 原来,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圈里,根本不叫"人民币",更不是"RMB",而是标准的三字母代码——CNY。一个看似简单的名字背后,其实藏着中国经济地位 的跃升,和一场不动声色的全球博弈。 不少人可能还以为,"RMB"和"CNY"只是几串字母的区别,但在国际金融系统里,这种区别可不是随口一说的事。据中国银行官网的外汇牌价显示,所有 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标注,统一使用的都是"CNY",哪怕你在国际贸易合同上、银行结算账单里,也只会看到这个代号。 为什么不是"RMB"?因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货币必须有一套标准化的"身份证号码"。CNY这个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人民币设定的正式代 码,意思是"Chinese Yuan"。这个名字,不仅让国际银行和交易系统能顺畅沟通,更是让人民币真正跻身"全球货币俱乐部"的关键一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背靠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在全球清算系统中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24年的报告,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 ...
黄金涨多了就得跌?这些见顶条件要记住!
雪球· 2025-10-22 21:00
黄金价格回调性质分析 - 当前黄金价格从4400美元回落与4月份冲高3500美元后回落的性质相似,并非十年大顶 [2] - 历史上黄金见大顶均与基本面变化相关,当前分析框架和结论仍然有效 [2] 看好黄金的长期逻辑(2025年9月前) - 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削弱美元信用,导致全球央行购金需求自2022年开始增加 [3] - 美国债务率上升引发财政可持续性担忧,2025年通过大美丽法案后债务率无法好转已成定局 [3] -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加剧全球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 [3] - 美国宏观经济转弱,自2025年下半年后降息预期逐渐得到验证 [3] 2025年9月以来黄金加速上涨的背景 - 美联储独立性遭削弱,始于特朗普解职库克 [3] - G2矛盾激化,东大全面反击,美国领导地位相对下降 [3] - 美国政府停摆,党争加剧 [3] -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结算份额扩大至8%以上,例如必和必拓铁矿石采用人民币结算 [3] - 美联储年内降息路径明确为3次 [3] - 欧洲和日本政坛地震,财政赤字率与债务率上升难以避免,货币贬值预期提升地区购金需求 [3] 对加速上涨及回调的定性 - 2025年9月以来的黄金加速上涨由集中的基本面利好支撑,并非泡沫 [4] - 当部分利好因素消退,例如G2贸易谈判或有阶段性重大成果、俄乌冲突或于年内停战、中国央行或于11月份停止购金,黄金出现高位调整并不意外 [4] - 这些因素对黄金价格的扰动是阶段性的,而非决定性,因此当前调整只会形成阶段性顶部,而非年度级别顶部 [5] 驳斥流行的黄金市场谬误 - 俄乌停战导致黄金见顶论不成立,区域性战争对金价影响是脉冲式的,其更深远影响在于引发各国对美元资产不信任,从而开启央行购金行情 [6] - 黄金化债论和美元废纸论属于“黄金速胜论”,立论脱离现实,美元实际情况是信用下降、体系出现裂痕、储备货币地位有所动摇 [7][8] - 涨多了见顶论对投资无大用,历史上黄金牛市见顶原因在于美元重新找到锚定物、利率大幅抬升+通胀预期消退、经济复苏、财政纪律加强,这些条件目前均未出现 [8] 核心结论 - 黄金现阶段并无见大顶的基本面条件 [9]
上半年沪深股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均创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8:53
互联互通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沪深股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1] - 截至2025年9月底,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额为人民币206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8% [1] - 截至2025年9月底,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到1260亿港元,是2024年同期水平的两倍以上 [1] 市场表现驱动因素 - 自2024年9月以来,国内经济政策和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中国投资机遇赢得全球投资者关注 [1] - 香港证券市场、衍生品市场以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1] - 香港新股市场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彰显市场活力与韧性 [1]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计划 - 港交所正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进行紧密合作 [1] - 港交所将继续优化上市制度安排,拓展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产品,提高市场效率 [2] - 港交所将持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提供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工具 [2] - 港交所将积极拓展离岸人民币应用场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2]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香港在2025年重新登顶全球IPO市场榜首,当前逾300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
新浪证券· 2025-10-22 18:39
香港资本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香港资本市场显著回暖,港股市场呈现反弹态势 [3] - 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达到25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6% [5] - 衍生产品市场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68万张,同比增长11% [5] 新股发行与IPO市场 - 截至9月底香港交易所新股发行规模达1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 [3] - 当前上市科正在处理的公开上市申请接近300宗 [3] - 2025年香港重新登顶全球IPO市场榜首 [4] - 新申请上市企业中约有一半来自科技行业 [4] 企业融资活动 - 截至9月底企业再融资总额达4561亿港元,是同期新股市场募资的两倍以上 [4] - 今年前九个月A+H上市企业融资额占新股总额近一半 [3] 互联互通机制表现 - 上半年沪深股通与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 [5] - 截至9月底沪股通与深股通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2064亿元,同比增长68% [5] - 截至9月底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到1260亿港元,是2024年的两倍以上 [5] - 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ETF交易分别纳入17只与273只ETF [5]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额截至8月达人民币440亿元 [5]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下人民币220亿元新高,同比增长69% [5] 市场制度改革与优化 - 自去年10月推出上市申请审批流程优化措施后,合资格A股企业赴港上市效率显著提升 [3] - 今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协助特专科技与生物科技企业加快上市准备 [4] - 今年上半年启动下调证券市场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 [6] - 股份交收费用优化措施于6月正式生效 [6] - 已就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发布讨论文件 [6] 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 - 正在优化"领航星"现货平台并开发新的衍生产品平台 [6] - 将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6] - 正推进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 [6] 市场参与者与资金流向 - 国际投资人特别是来自欧美、中东及新兴市场的长线资金积极参与中国科创企业发行 [3] - 互联互通机制已成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桥梁 [5]
体系出海,时代的Alpha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2 18:13
中国制造业出海战略演进 - 中国制造业出海核心优势从成本与产能转向技术出海,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拓展国际市场,避免价格竞争[4]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2006年起步快速提升,2024年流量达近2500亿美元[8][9]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04年的8.6%显著攀升至2024年的31.6%[16] 出海模式升级与案例 - 出口结构从纺织品等"老三样"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转变,2024年"新三样"在出口中占比明显提升[62][63] - 产能出海涉及海外建厂与基建投资,上市公司在越南、泰国、美国等地设立子公司或生产基地数量领先[66][67] - 品牌出海聚焦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环节,如泡泡玛特通过文化IP实现全球化品牌输出[70][75] - 标准出海以雅万高铁为代表,全长142公里,采用中国技术标准系统性落地印尼[78][80] - 金融出海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类对外投资存量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为海外项目提供关键资金支持[82][83] 区域合作与新兴市场机遇 -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与东盟基础设施联通,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占比显著提升[48][49] - 中东能源合作从传统油气转向新能源,如中国能建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2.6吉瓦光伏电站项目[23][24] - 非洲城镇化提速带来基建需求,中国对非洲出口以矿物金属、机械设备等基建类商品为主[30][33][34]
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时报》访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港澳台办公室)负责人
金融时报· 2025-10-22 17:37
全球金融治理参与 - 通过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多边开发银行及东盟与中日韩等区域机制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格局构建 [1] - 持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并推动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 [1] - 2025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批准在清迈倡议下引入可人民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 [1] - 提出法定数字货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无损、合规和互通"三原则并已成为基本准则 [2] - 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在债务处置、跨境支付、加密资产监管、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工作 [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为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过度依赖及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国际使用 [2] - 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保持第三位 [3] -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有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均衡、公平方向改革 [2] 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 - 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包括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体系及发挥人民币清算行、货币互换安排机制作用 [4] - 2025年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设立1000亿元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为在港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 [4] - 债券通北向通和南向通相继于2017年和2021年开通 2024年债券通债券被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格抵押品 [5] - 2025年优化南向通机制延长结算时间便利购买多币种债券并拓展内地投资者范围 [5] - 2023年北向互换通上线 2025年允许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并延长合约期限增加品种 [5] - 截至2025年8月末互换通累计成交名义本金8.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线初期增长9倍 [5] - 2025年6月跨境支付通上线 截至2025年7月末共处理超70万笔汇款涉及总额逾40亿元人民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