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

搜索文档
出海潮!港股募资迎绝佳窗口,这类企业受青睐
券商中国· 2025-05-30 15:12
港股新股市场复苏与中资企业出海 - 港股新股市场逐渐复苏,中资企业出海浪潮成型,大消费赛道和行业龙头受到追捧 [1] -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意愿增强,H股较A股平均折扣率从去年年初接近40%下降到目前30%左右 [1] - 香港市场优势明显,交投活跃,市场开放,后续再融资便利,成为企业海外融资理想选择 [1] 港股市场流动性与估值优势 - 南下资金占比持续提升,拥有一定定价权,港股具备估值优势,优质标的增多 [2] - 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兴趣提升,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IPO被国际长线、主权资金激烈认购 [3] - 香港市场投资人偏好规模大、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或成长性好的企业 [4] 国际资金青睐的企业类型 - 国际资金高度认可中国优质资产,宁德时代IPO订单总量近500宗,大多数无价格敏感性 [3] - 市场看好消费股,因其对关税政策不敏感,受益于促消费政策,抗周期特性强 [4] - 行业龙头如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以及成长性好的消费赛道企业受青睐 [4] 港股市场改革与科技企业吸纳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 [5] - 港股市场从一次性融资向积极市值管理转变,生态与美股差距缩小 [6] - 港股市场对优质资产追捧热度高,市场环境有利,拟上市公司应抓住时机 [6] 企业上市策略与价值挖掘 - 拟上市公司应充分挖掘核心竞争力,突出行业领先地位、技术优势等 [6] -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产能+零碳生态"复合叙事,被视为"科技+能源"赛道 [6] - 发行定价应综合考虑自身价值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价格区间 [6]
A股巨头南下潮涌,借道港股链接全球资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7:57
港股市场成为中资企业跨境融资主战场 - 2025年港交所新上市24家公司 募资额658.2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5.3%和691.4% [1] - 2025年港股新股募资额已超越2023年全年 或有望超过2024年的881.47亿元和2022年的1046.22亿元 [4] - 今年以来144家公司递表港交所 较去年同期97家增长近50% 4月单月45家递表创近四年新高 [4] A+H股上市案例 - 三一重工拟赴港集资15亿美元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62.3% 覆盖150余国 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18.77%至211.8亿元 净利润增56.4% [2] - 韦尔股份筹划H股上市以推进国际化战略 海天味业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拟发行不超过7.11亿股H股 [3] - 2025年已有5家A股公司登陆港股 包括宁德时代(募资353亿港元)、恒瑞医药等 上市后股价普遍上涨 [4] 港股新股表现与政策环境 - 2025年港股新股首日上涨比例达58.3%(14/24) 显著高于2024年的45.16% 3月以来仅2家首日破发 [5] - 映恩生物上市首日大涨116.7% 反映市场对生物科技板块热情 [6] - 香港监管政策优化包括审批提速、快速通道机制、"科企专线"等 叠加金融互联互通政策推动上市热度 [6][7] 企业赴港动因分析 - 国际化战略驱动:港股可对接国际资本市场 提升品牌影响力 如三一重工计划用募资拓展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2][7] - 制度优势吸引:港交所18A/18C章节为科创企业提供专属通道 主板条件保持灵活性 [7] - 市场环境改善:港股流动性好转 交投活跃度提升 部分A股排队企业转向H股 [7]
百亿珀莱雅,人事动荡继续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4:04
人事变动 - 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王莉辞职,原定任期至2027年9月12日,现提前离任,辞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1] - 王莉2018年加入公司,2021年9月起担任副总经理等职,税前年薪293.3万元,任期内公司营收从23.6亿增至107.78亿,净利润从2.87亿增至15.52亿,毛利率升至71.39%,线上渠道占比从不足50%提升至95% [1] - 2024年公司经历剧烈人事变动,包括1月首席营销官叶伟离职,7月首席科学官魏晓岚离职,9月联合创始人方玉友卸任董事及总经理,由实控人之子侯亚孟接任 [2] - 研发领域继任者包括去年11月上任的首席科学官黄虎和今年2月上任的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两人均有宝洁工作背景 [2] - 公司还挖来雅诗兰黛前基础科学研究副总裁Lieve Declercq担任首席科学顾问、欧洲科创中心副总裁 [3]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107.78亿,净利润15.52亿,但营收与净利增幅分别下降至21.04%与30%,此前几年归母净利润增长在40%以上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3.59亿元,同比增长8.13%,净利润3.90亿元,增长28.87%,增速进一步放缓 [4] - 2023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仅1.96%,2024年下滑至1.95%,在一众国产美妆上市公司中排名倒数 [5] 战略调整 - 人事变动反映公司正在加强研发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组建由国内外行业人士组成的"研发天团" [5] - 公司面临从营销驱动向研发驱动转型的挑战,需在维持线上优势同时补齐线下短板,在国际巨头与国货新锐夹击中保持领跑 [7] - 人事更迭是公司"新老交替"下的权力过渡,也是完成迭代的必经之路,二代接班后将推动公司迈向国际化 [6][7] - 国产美妆崛起不再靠单一爆款,需要体系化的创新方法论,国际化还将考验公司组织能力和体系化运营能力 [7]
A股龙头企业集体奔赴港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7 07:06
A股龙头企业加速赴港上市 - 新能源、医药、半导体、消费等行业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韦尔股份、海天味业、赛力斯、三一重工等正加速"A+H"两地上市布局 [1] - 韦尔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当前A股市值超1500亿元 [2] - 恒瑞医药港股IPO募资98.9亿港元 成为今年以来最大规模医药IPO [2]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356.57亿港元 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 [4] 港股上市动因分析 - 国际化战略是核心驱动因素 三一重工、海天味业、牧原股份等均表示赴港上市是为推进全球化战略 [3] - 港股市场IPO门槛宽松 具备较好赚钱效应 可提升企业估值定价水平 [3] - 港股市场行业结构存在缺口 A股龙头企业具有稀缺性 能丰富港股行业板块 [4]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 - 今年以来香港新股集资额超760亿港元 同比增加超过七倍 已达去年全年近九成 [4]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吸引能源巨头、主权财富基金和顶级市场化机构参与认购 [4] - 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有助于提升港股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
海天味业境外上市提速 瞄准海外市场寻求新增长点
中国经营报· 2025-05-06 21:44
公司境外上市计划 - 海天味业计划发行不超过7.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中金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 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1] - 公司需在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发行上市情况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拥有7个年收入10亿级以上大单品系列和25个年收入1亿级以上产品系列 亿级以上产品系列合计占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的75.1% [1] - 2022年营收256.1亿元 同比增长2.42% 净利润61.98亿元 同比减少7.09% 2023年营收245.6亿元 同比下滑4.10% 归母净利润56.26亿元 同比下滑9.21% [2] - 2024年营收269.01亿元 同比增长9.53% 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 同比增长12.75%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3.15亿元 同比增长8.08% 归母净利润22.02亿元 同比增长14.77% [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预计至2028年可达6770亿元 2023年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为7.2% [3] - 2023年中国人均调味品消费金额为340元 约为美国的1/5和日本的1/3 行业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为10.9% 低于美国的24.0%和日本的28.5% [3] - 调味品行业产品需求呈现复合化、便捷化、健康化趋势 国内消费区域下沉和国际市场需求扩容带来成长空间 [3] 公司生产基地布局 - 公司在广东高明、江苏宿迁、广西南宁、湖北武汉设有四个主要生产基地 分别生产酱油、蚝油、调味酱及特色调味品 [2] 国际化战略与挑战 - 公司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海外销售占比较低 未在财报中单独披露 [5] - 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 仅11家企业的出口额/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0% 其中7家超过20% 多为原料型企业 [5] - 2024年中国调味品及调味香料出口额35.28亿美元 同比下降17.07% 出口量182.69万吨 同比增长14.90% 美国是最大出口市场 出口额4.21亿美元 同比增长7.00% [5][6] - 公司计划选择消费基础良好、调味品需求旺盛的海外市场 实施本地化经营战略 加快本土化渠道建设和营销团队建设 未来可能设立海外团队、布局海外供应链、并购海外品牌 [6]
“益企出海”|云门酒业在东京、大阪两地揭牌
齐鲁晚报· 2025-04-29 09:41
公司海外拓展 - 云门酒业在日本东京设立联络处,并在大阪成立品鉴中心,形成东京与大阪两地枢纽布局,辐射日本核心经济圈[2][14] - 公司此前已在韩国首尔举行云门酱酒云宝IP形象上市发布会,并拓展至美国、马来西亚等市场[2][14] - 公司与日中农林水产品贸易发展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品牌推广、商贸对接、文化交流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8] 政府支持与行业地位 - 青州市政府成立"益企出海"服务联盟,积极助力民营企业海外拓展[5] - 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是山东白酒行业唯一入选企业[7] - 公司定位为北方酱酒引领者和古青州千年酒文化集大成者[5] 产品与文化推广 - 公司通过沉浸式品鉴活动向日本嘉宾展示云门酱酒"160操作法"酿造技艺及"陈、甘、净、柔"的品质特性[10] - 公司以"中国酱酒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构建以中、日、韩为主的东亚品牌营销新网络[14] - 日本嘉宾对云门酱酒的口感与文化内涵表示认可,期待其成为中日民间交流新纽带[10] 国际化战略 - 公司国际化战略迈入新阶段,此次日本布局是"走出去"战略的关键落子[14] - 公司计划继续走好国际化发展道路,讲好中国美酒故事,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美酒文化视角[14] - 东京日中友好会馆表示将助力云门酱酒在日本市场的推广[7]
台州制造商起身迎战:关税斩不断对美出口链条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4-23 09:35
公司业务与市场 - 斯贝乐电器主要产品包括商用冰淇淋机 冰沙机 奶茶机 泡茶机 制冰机等商用茶饮设备 美国是其海外第一大市场[1] - 斯贝乐在美国四个城市新泽西 亚特兰大 休斯敦 洛杉矶租用仓储设施 基本实现辐射全美市场[3]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70% 其中美国市场占海外收入60% 欧洲市场占25%[3] - 云木玩具公司专注于木制玩具制造 产品八成销往美国市场 加拿大等地销售占比约两成[11] 关税影响与应对 - 斯贝乐向美国出口产品被加征高达170%的关税[3] - 关税政策落地前美国客户提前囤货 将未来季度订单提前 带来短期销量增加[3] - 云木玩具公司毛利率约7% 关税提高5%将使利润几乎归零[5] - 针对首个10%关税 云木玩具与美国进口商M&D通过谈判各自承担部分关税[5] - 后续新增10%和34%关税双方未再谈判 选择不予理会[5][6] - 云木玩具继续执行现有订单生产 原材料已投入 7-9月需交付[6] 市场战略调整 - 斯贝乐将业务重心向欧洲市场倾斜 计划重点发力欧洲[8] - 公司3月考察法国巴黎 波兰华沙 意大利米兰和匈牙利布达佩斯 在波兰参加商展并找到新代理商[9] - 斯贝乐在意大利米兰新设办公室并配置仓储设施[9] - 欧洲市场销售价格低于美国 因经济规模 人均GDP和购买力较弱[9] - 欧洲市场分散且存在语言 法律和政策壁垒 操作难度大于美国[9] - 斯贝乐期待欧洲销售额达到美国市场的一半[9] - 未来可能通过其他国家工厂向美国发货 中国工厂向欧洲发货[10] - 云木玩具公司因缺乏品牌合作方和制造能力限制 未计划开拓欧洲市场[11] 产业链与产能布局 - 斯贝乐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背靠中国全产业链 零部件来自全国各地:电机来自广东 电路板来自湖北 专用设备来自山东或福建[13] - 压缩机原产欧洲 现由供应商北京工厂直接供应[13] - 考察马来西亚发现土地租金和人工成本不低于中国[13] - 云木玩具公司考察越南和泰国 发现配套链条不完善 总体成本高于中国 且泰国存在工人不足问题[14] - M&D的100多家中国工厂中仅约15家在东南亚设厂 东南亚产能仅能供应很小部分产品[14] - 东南亚国家缺乏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 制造业工人规模和物流体系[14] - 美国对日本 越南 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也准备征收不等税额[14] - 云木玩具认为在关税未落定时盲目转移产能可能适得其反 目前未考虑东南亚投厂[15] 资金与政策需求 - 云木玩具公司计划融资并囤积资金以应对挑战[17] - 期待政府对外贸企业提供以旧换新类补贴 并延缓社会保障等费用缴纳[17] - 中小企业缺乏海外扩张经验和人才 需政策在融资 人才培养和法规普及方面提供支持[18] - 建议政府在越南等国家设立专门组织 为出海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持[18]
跳槽一年年薪飙涨16倍 东鹏饮料高管薪资引关注
中国经营报· 2025-04-12 15:11
文章核心观点 东鹏饮料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磊高薪酬引发关注,高薪背后是公司业绩支持与扩张战略布局,公司在业绩向好时股东多次减持,且正冲击港股加速海外扩张,但海外市场存在挑战 [1][3][5] 高管薪酬情况 - 张磊2024年在东鹏饮料获546.55万元税前年薪,相比之前在怡亚通的34.39万元年薪增长约16倍,该薪酬在已披露董秘薪酬的85家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1][2] - 另外两位董事、副总裁2024年税前年薪均为721.39万元,董事长林木勤年薪552.73万元,执行总裁林木港年薪496.14万元,监事会主席余斌年薪623.37万元,2024年董监高薪资支出总额4603.82万元 [2] - 近年公司高层通过分红、股票减持获丰厚回报,2021 - 2024年分别分红12亿、8亿、10亿、13亿元 [2] 薪酬合理性分析 - 民营企业人才战略与业绩表现密切相关,保持高水平团队需付出高竞争力薪资,利于短期业绩和长期稳定成长 [3] - 食品饮料行业竞争激烈,东鹏饮料作为头部企业,高管承担重任,公司给予高薪为激励人才和匹配业绩贡献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大增63.09% [1][3] 股东减持情况 - 2月21日公司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7168944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3786%,2024年公司多次发布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减持公告 [3] 公司股价与市值 - 截至4月11日,东鹏饮料股价收报255.22元/股,总市值为1327亿元 [4] 赴港上市与全球化战略 - 4月4日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意在扩张海外市场,此前提到港股上市可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推进全球化战略 [5] - 2024年3月公司拟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年底拟与全资子公司合资设立印尼公司开展软饮料生产与贸易业务 [5] - 2024年11月公司投资12亿元建立海南生产基地项目,设立海南东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有助于满足海南及东南亚区域销售需求,减少物流运输成本 [6] 海外市场挑战与应对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市场也有挑战,如东南亚市场泰国天丝旗下红牛等产品占据先发优势和相当市场份额 [1][6] - 海外市场拓展存在文化差异、市场竞争、供应链建设难度大等问题,公司需深入市场调研、加强本土化运营、建立本地供应链克服阻力 [6]
Goheal: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如何推动企业国际化?全球视角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3-25 17:49
Goheal: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如何推动企业国际化?全球视角解析! "登泰山而小天下。"——要想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企业必须跳出本土市场的局限,登上资本运作的高地,才能俯瞰更广阔的商业版图。近年来,越来越多 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加速国际化进程,从收购海外企业、跨境并购到资本市场融资,资本手段成为企业出海的关键引擎。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长期关注全球资本运作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并购与国际化布局的策略支持。在当前全球竞争格局下,资本运作如何成为企 业国际化的助推器?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让我们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深入剖析资本如何塑造企业的全球化未来。 资本运作: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国际化并非简单的"走出去",而是资本、资源、人才、技术等多维度的全球配置。资本运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企业突破本土市场的限制,快速占 领全球市场份额。企业若仅靠内生增长实现全球扩张,往往步履蹒跚,而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则能事半功倍。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观察到,在全 球市场上,许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股权投资、海外上市等方式,实现了业务国际化和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也为企业的国 ...
千亿东鹏特饮到港股“续杯”
和讯· 2025-03-13 18:14
文章核心观点 - 东鹏特饮2024年财报亮眼但股东频繁减持,公司宣布赴港二次上市,虽不缺钱但上市或带来红利,出海成长期战略但需持久战 [2][7][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大增63.09% [2] - 每季度营收增速持续超25%,二、三季度营收增速超47%,净利润增幅超74%,四季度净利润仍保持61%高增长 [2] 产品结构情况 - 2024年超级大单品东鹏特饮(能量饮料)销售量占比47.9%,销售额份额34.9%,连续四年居中国能量饮料销量第一 [3] - 2024年东鹏特饮电解质饮料收入暴涨280.4%,占比从3.49%提至9.45% [4] - 东鹏特饮(能量饮料)与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合计贡献超80%营收,咖啡饮料、无糖茶饮等新品类收入翻倍,非能量饮料收入占比提至15% [5] - 公司初步构建“双引擎+多品类”多元化产品矩阵,实现从单一品类向综合性饮料集团战略升级 [6] 分红与投资计划 - 公司宣布每10股派25元,分红总额13亿元,分红比例从49%提至78%,计划投入11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7] 股东减持情况 - 近几年来公司发布6次减持公告,涉及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和第三大股东鲲鹏等 [7] - 2月20日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计划减持不超716.89万股,约占总股本1.3786%,公告次日股价大跌超7%,最终收盘下跌6.52% [7] 二次上市情况 - 3月7日晚公司明确赴港上市,称发行H股可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8] - 某分析师称港股上市可通过国际投资者提升品牌全球认知,融资资金可投资海外区域,利于海外市场布局 [8] - 2022年公司尝试通过全球存托凭证(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最终失败 [8] 海外市场布局 - 2024年1月投资2亿的印尼基地敲定,规划年产能50万吨,计划今年投产;11月投资12亿在海口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12月设立印尼子公司 [9] - 产品已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市场复制国内打法,推出小规格低价产品,配合本地化营销,半年内跻身越南便利店热销榜 [9] 行业上市趋势 - 2023年以来顺丰控股、美的集团等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华润饮料、蜜雪冰城等消费企业扎堆港股IPO [9] 港股上市利弊 - 港股上市可吸引国际投资者,利于企业出海走国际化,消费企业可规避A股估值偏见,且港股IPO融资相对容易 [10] - 短期内赴港上市会摊薄每股收益,是利空,A股一般会下跌,但长期看若出海成功业绩增长,每股收益会增加 [10] 行业出海挑战 -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饮料企业寻求海外市场增长机会,但国际化是长期输血过程,东鹏特饮变身“国际饮料巨头”需持久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