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

搜索文档
“抽水蓄能+”放大招
中国电力报· 2025-05-22 14:21
全球可再生能源与抽水蓄能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 [1] - 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抽水蓄能被视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为5869万千瓦,位居全球首位,核准在建规模1.27亿千瓦 [3] - 预计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2035年达4亿千瓦、2060年达6亿千瓦 [3] 抽水蓄能的技术优势与系统价值 - 抽水蓄能具备技术成熟、寿命最长、运行最安全稳定以及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等优势 [3] -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其价值已从单一储能扩展到系统协同 [3] - 抽水蓄能既支撑风光电力的大规模消纳,又为电网韧性提供保障 [3] - 服务特定电源项目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开发构建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储能支撑 [3] 抽水蓄能未来发展布局与政策支持 - 未来要大幅提升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投产规模,实现广泛的场景应用,推动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4] - 创新发展抽水蓄能型式,包括中小抽水蓄能项目、小微型抽水蓄能技术、混合式抽水蓄能、海水抽水蓄能等 [4] -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政策体系已较为完善,但仍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行业收益 [4] - 短期内应延续"两部制"电价政策,长远看要推动抽水蓄能全面参与电力市场 [4]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的协同发展 - 抽水蓄能电站与新型储能共同构建"长时+短时""集中+分布"的多层次储能体系 [6] - 抽水蓄能面临秒级响应能力不足、建设周期长、选址受地理条件限制等问题 [6] - 新型储能面临安全性、规模化成本、循环寿命等技术成熟度上的短板 [6] - 抽水蓄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之间存在多维度的互补关系 [7] "抽水蓄能+"新模式与技术融合 - 短时响应通过飞轮、锂电、液流等功率型新型储能承担秒级调频 [7] - 中时平衡通过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联合运行,解决日内负荷峰谷差 [7] - 引入AI预测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动态优化多类型储能的协同调度策略 [7] - 以抽水蓄能为主体,建立集约化、聚合化的"抽蓄+"储能电站模式 [7] - "抽蓄+"电站与新能源统筹规划可提高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的灵敏性,减少输电损耗 [8] - 抽水蓄能长时稳定的特性与新型储能灵活调节的优势互补,可构建多时间尺度协同的调节体系 [8]
中国证监会批准华电新能上市发行申请
新华网· 2025-05-17 11:12
招股说明书显示,首发募集资金将用于1516.55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募投项目类型包括 风光大基地项目、就地消纳负荷中心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项目、绿色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项目。 除募投项目外,华电新能还获得了内蒙古腾格里沙漠、新疆天山北麓戈壁、青海海西柴达木沙漠等四大 清洁能源基地的牵头开发权,规划总装机规模5700万千瓦,打造高质量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新典 范。 中国华电战略规划部总监、华电新能董事吴韶华说,华电新能将全面融入国家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数智化转型和专业化管理新范式;积极布局中东南部沿海地 区海上风电项目,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加快推进流域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拓展,打造多能互补新业 态;探索推广"新能源+乡村振兴"项目模式,创新"光伏+生态+惠民"融合路径;布局光伏治沙、生物多 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环境要素管理。 华电新能是中国华电新能源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主营业务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 开发、投资、运营,总资产超3650亿元,拟首发募资180亿元。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营收分别为217 ...
中山公用召开业绩说明会:2024年营收规模创新高 净利润创佳绩
证券日报· 2025-05-09 13:12
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中山公用在新能源板块的布局受到投资者关注。公司董事会秘书周飞媚表示,公 司新能源板块重点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光储充一体化业务,聚焦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景, 成功落地"低碳工业园""低碳政区""低碳校园"等示范标杆,构建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综合能源发展体 系。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投建光伏电站,业务覆盖全国18个城市,累计投运分 布式光伏项目60余个,并网及在建光储充合同容量累计约500MWp。 对于公司2025年的发展重点,郭敬谊表示,将持续完善全市供水保障服务,积极深挖水治理领域,拓展 工业废水处理业务,提高精细化管理、精益化运营水平;提升固废板块项目运营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固 废板块投资并购,提高固废项目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加快新能源板块全面布局,以分布式光伏为先 导,辅以产融结合手段,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培育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讯 (记者丁蓉)2024年,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公用")实现营业收入 56.78亿元,同比增长9.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增长24.02%。营收规模 ...
长江电力发电量增加首季净利增30% 财务费两连降累派红利2059亿
长江商报· 2025-05-07 07:28
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 同比增长8.68% 归母净利润51.81亿元 同比增长逾30% 经营现金流净额118.47亿元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845亿元 归母净利润32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8%和19% [2] - 归母净利润30.56%的增速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 扣非净利润52.33亿元 同比增长31.49% 显示主业贡献突出 [5] 发电业务 - 境内六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576.7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35% 其中白鹤滩电站发电量125.74亿千瓦时 同比增幅达17.10% [6] - 乌东德水库来水量167.05亿立方米 同比偏丰12.50% 三峡水库来水量555.19亿立方米 同比偏丰11.56% [6] 成本控制 - 一季度营业总成本115.51亿元 同比减少1.13亿元 财务费用24.81亿元 同比减少3.2亿元 降幅约13% 实现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7][8] 战略布局 - 通过股权投资入股国投电力等多家能源企业 2021-2024年投资净收益分别为54.26亿/46亿/47.5亿/52.58亿元 2025年一季度为9.07亿元 [9] - 推进"大水电+抽蓄+智慧综合能源"多元化模式 甘肃张掖抽蓄项目按计划推进 江苏如东二期储能项目并网 打造华东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 [10] 资本市场表现 - 2024年股价从23.34元/股涨至29.55元/股 年涨幅26.61% 市值最高达7898亿元 稳居行业首位 [10] - 上市以来累计盈利3100.41亿元 累计分红2059.42亿元 平均分红率66.42% 2024年分红率71% 拟派现230.74亿元 [4][11]
风电业务稳步增长 广西能源加速构建新能源增长曲线
全景网· 2025-05-06 08:0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22亿元,扣非净利润-1亿元,主要受水电来水偏枯、电网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 [1] - 风电板块表现突出,扣非归母净利润1,928万元,同比增长1,797.81万元,成为业绩亮点 [2] 风电业务发展 - 广投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70万千瓦于2024年全容量并网,本期实现全负荷运行,发电量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2] - 取得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F场址开发权,加快前期工作,有望扩大海上风电布局规模 [2] - 风电业务持续释放稳健增长动能,对冲水电、火电板块波动影响,展现能源结构优化成效 [2] 新能源项目布局 - 陆上风电取得上程、仁义、水口、茶盘源等项目合计55万千瓦建设指标,项目有序推进 [3] - 设立八步新能源有限公司、平桂新能源公司,强化项目落地执行力 [3] - 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稳步扩大,布局涵盖陕西、广西多地,包括分布式与集中式项目 [3] - 贺州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助力电力系统调节与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3] 未来发展展望 - 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多领域同步发力,夯实新能源板块规模 [3] - 华源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在手新能源项目储备丰富,未来几年陆续开工投产有望带来持续成长性 [3]
联美控股:清洁能源主业稳中向好,高分红彰显股东回报-20250505
信达证券· 2025-05-05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提及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美控股清洁能源主业稳中向好,高分红彰显股东回报,虽 2024 年业绩受减值影响短期承压,但未来盈利有望增长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总营业收入 35.09 亿元,同比增长 2.87%;归母净利润 6.59 亿元,同比减少 23.29%;扣非归母净利润 6.8 亿元,同比减少 19.21%;基本每股收益 0.2935 元/股,同比减少 22.69% [2] - 2025 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 16.98 亿元,同比减少 1.06%;归母净利润 6.18 亿元,同比增长 9.56%;扣非归母净利润 6 亿元,同比增长 3.54%;基本每股收益 0.2779 元/股,同比增长 11.38% [2]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5.70 亿元、36.89 亿元、38.12 亿元,增速分别为 1.7%、3.3%、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3、9.18、9.72 亿元,增速分别为 27.9%、8.9%、5.9% [3][4] 业务分析 - 清洁供热业务:2024 年主营业务供暖及蒸汽/发电/工程/接网/广告发布/物业、多种经营分别实现收入 22.75、1.31、1.86、2.15、6.71、0.3 亿元,分别同比 +4.05%、 - 1.47%、 - 2.47%、 - 20.64%、 +12.24%、 - 1.23%;整体毛利率为 33.35%,同比下降 1.28pct [3] - 氢能 + 热泵布局:战略投资入股爱德曼氢能装备有限公司,结合关键项目构建新型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3] 股东回报 - 2024 年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 4.45 亿元(含税),占 24 年归母净利润的 67.51%;累计回购金额 1.95 亿元,特别分红 2.67 亿元;利润分配总额合计 9.07 亿元,占 2024 年归母净利润的 137.60% [3] 研究团队 - 左前明、李春驰、高升等多位分析师组成研究团队,分别在煤炭、能源、环保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7][8][9]
联美控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56% 清洁供热率达100%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21:4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6.98亿元,同比微降1.06%,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9.56% [1] 清洁能源技术布局 - 公司清洁供热率已达100%,核心围绕热泵、生物质、氢能技术构建多能互补体系 [2] - 水源热泵项目安装10套机组,总制热能力125.6MW/h,覆盖31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为国内最大中水源热泵项目 [2] - 生物质能领域通过高效燃烧技术转化农林废弃物,形成"资源-能源-肥料"循环链条 [2] - 氢能领域明确布局氢能热电联产,投资爱德曼氢能装备有限公司探索产业链技术 [2] 传统供热改造与运营策略 - 对传统燃煤供热体系实施绿色化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 [3] - 采用长协锁价、淡季储煤策略稳定原材料价格,优化储运环节成本控制 [3] 战略发展方向 - 计划深化多能互补技术研发,协同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加速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 - 目标为城市能源转型提供经济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引领行业零碳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