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自主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传西门子EDA(原Mentor)暂停对中国大陆支持
是说芯语· 2025-05-28 15:06
西门子EDA部门暂停对中国大陆支持 -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部门或将暂停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支持与服务 这一举措基于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的通知 要求西门子与中国大陆客户"脱钩" [1] - 西门子公司表示正在等待BIS进一步澄清细节 部分技术类网站已对中国区用户禁止访问 [1] - 其他两大EDA供应商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也处于观望状态 计划根据最新政策指导采取行动 [1] 全球EDA供应商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潜在影响 - 全球三大EDA工具供应商可能同时面临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服务限制 [1] - 依赖进口EDA工具的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将面临重大挑战 缺乏技术支持可能导致研发进程受阻 [1] - 该事件可能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造成影响 [1]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应对措施 - 中国政府及本土企业正加速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自主可控的步伐 [1] - 行业目标为减少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依赖性 [1] - 中国及国际业界正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及其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1] 事件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 事件考验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应变能力和长远规划 [2] - 为国际科技合作带来了新的思考 [2]
从大清福建船政到美国“白宫造船办公室”:船舶工业的战略逻辑与历史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5-27 02:49
中国造船业历史与现状 - 2025年中国船厂地图更新印刷,涵盖600多家中国船厂[2] - 福建船政是晚清远东最大造船厂,建造34艘军舰(如"平远"号钢甲舰),培养千余名海军和科技人才[3] - 新中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统筹发展船舶工业,21世纪中国占全球商船产量50%[3] 造船业战略意义 - 造船业是国家支柱产业,涉及就业、国防和产业链安全,战略价值不可估量[4] - 军舰支撑海权,商船是贸易纽带,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化重要里程碑[6] - 一艘LNG运输船涉及3万多个零部件,拉动钢铁、电子、装备制造等数十个行业[6] 产业链与就业带动 - 福建船政19世纪末形成涵盖钢铁、机械、教育的产业链,雇佣工人达3.7万[6] - 美国造船业鼎盛时期每亿元产值创造200-300个岗位[6] - 中国第六机械工业部1963-1982年军民协同发展,为今日造船强国奠定根基[6] 政策与发展建议 - 设立跨部门机构统筹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安全[8] - 推动造船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8] -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巩固市场地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8] 福建船政的成就与教训 - 船政学堂培养严复、邓世昌等人才,成为中国近代科技与海军摇篮[9] - 从仿制蒸汽机到自造铁甲舰,实现技术自主跨越[9] - 过度依赖闽海关税收,缺乏市场化机制,因财政崩溃停办[9] 美国造船业困境 - 美国商船产能仅占全球0.2%,军舰交付延迟长达三年[10] - 造船业78%收入依赖军需,民用市场缺乏竞争力[11] - 对华船舶高额费用政策遭航运业反对,可能推高物流成本[10] 中美造船业对比 - 中国通过政策连贯性与产业链整合实现军民协同良性发展[12] - 美国需平衡保护政策与技术创新,而非简单"筑墙"[12] - 造船业兴衰折射国家战略成败,中国需警惕"唯税收论"短视思维[13]
A股,重磅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5-25 20:47
合并事件概述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 海光信息将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股东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2][3] - 两家公司均属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旗下 曙光控股海光信息 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主体 合并涉及科创板与主板重组 样本意义重大 [1][5][6] 合并动因与战略意义 - 产业协同:合并将整合海光信息的CPU/DCU芯片设计(如海光二号、深算一号)与中科曙光的服务器、云计算硬件 形成"芯片-硬件-软件"全产业链闭环 提升高性能计算、AI及云计算领域竞争力 [5][6] - 政策契合:符合国家"强链补链延链"战略 推动国产化替代与信息技术自主可控 可能获得政策支持 合并正值《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最后一年 国企改革内在驱动力强化 [1][5][6] 行业背景与趋势 - 近期重组案例频发: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等大型企业合并 证监会5月16日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政策窗口期推动资产整合 [1][6] - 国产算力生态发展:华创证券指出合并可实现国产算力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 技术深度适配或提升整机毛利率 建议关注海光系、华为系及自主技术派三大主线 [6][7] 公司关联与架构 - 股权关系:中科曙光通过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控股海光信息 两者均为中科院计算所核心资产 合并后体量扩大 研发与市场能力有望增强 [1][5] - 流程进展:已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 需双方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及监管批准 正式交易文件尚未落地 [3][6]
日均服务万亿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正走向世界
金投网· 2025-05-21 15: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版GPS),去年也在中国市场占领主导地位,其经济影响力增长了7%以上,并扩 展了兼容性,可以支持更广泛的设备。 根据中国卫星(600118)导航与位置服务协会周日发布的数据,北斗系统在2024年带动了总计5758亿元 人民币的经济产出,同比增长7.39%。 该协会表示,目前北斗系统已与中国2.88亿部智能手机兼容,其中大部分由华为和小米等国产品牌生 产,每天用于定位的次数超过1万亿次。 导航应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表示均使用北斗系统为用户导航,每天总里程达到40亿公里。 从北斗卫星发射到现在已过去了30多年,随着中国不断推进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对西方系统的依赖已显 著降低。现在,北斗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持续提升。 据报道,为了扩大在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北斗系统正在将其兼容性从智能手机和车载卫星导航系统 扩展到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动自行车甚至机器人。 与此同时,美国研制的导航系统GPS 在中国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障碍,这给了北斗系统扩大在中国覆 盖范围并升级技术的空间。 除了国产手机外,许多非国产智能手机,如iPhone等已经同时支持 GPS 和北斗,可以自动选择最佳信 号。 北斗系统的发展 ...
全球产业重构:从Wolfspeed破产到中国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5-21 14:06
技术迭代停滞与成本失控 长期依赖6英寸晶圆技术,8英寸量产计划因良率不足陷入僵局,而中国天科合达、烁科晶体等企业已实现8英寸衬底小批量出货,良率突破。更致命的是, 中国通过工艺创新将6英寸衬底价格压低至国际水平的30%,直接击穿Wolfspeed的成本底线。 从Wolfspeed破产到中国碳化硅崛起:国产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的范式突破与全球产业重构 一、Wolfspeed的陨落:技术霸权崩塌的深层逻辑 作为碳化硅(SiC)领域的先驱,Wolfspeed的破产不仅是企业的失败,更是美国半导体产业战略失误的缩影。其核心问题体现在三个维度: 供应链脆弱性暴露 Wolfspeed的多晶硅、钨制品等关键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而2025年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进一步推高其生产成本。与此同时,美国《芯片法案》的补贴因 政治博弈悬而未决,导致其50亿美元的北卡罗来纳州工厂扩建计划资金链断裂。 市场失守与财务崩塌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全球SiC需求的70%,但Wolfspeed因价格劣势被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其2024年净亏损达6亿美元,负债超50亿美元,被迫关闭工厂 并裁员25%,最终陷入"卖出现金成本价"的死亡螺旋。 二、 ...
国产乙丙橡胶技术突破记   
中国化工报· 2025-05-21 10:15
公司技术突破 - 吉林石化成功研发国产乙丙橡胶催化剂,打破进口依赖,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相当且价格更具优势 [1][3] - 国产新型钒催化剂在2024年4月首次工业化试验中稳定运行60小时,生产50余吨合格产品,2025年2月第二次试验产出高质量三元乙丙橡胶 [3] - 团队解决56项关键技术难题,制定102项风险消减措施,形成工业化生产试验方案 [3] 研发历程 - 2020年底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后,公司启动国产催化剂研发,联合吉林石化研究院筛选国内科研成果 [2] - 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经过20余次技术交流和数百次小试实验,历时3年完成技术攻关 [3] - 研发原则为"现有装置不大改、产品质量能提升",适配性和安全性论证耗时1年 [2] 市场拓展 - 产品成功打入车用海绵条、密封条等高端市场,8家头部企业同意试用 [4] - 车用密封条龙头企业率先认可并签订采购协议,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局面 [5] - 公司采用"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联合销售公司主动推广新产品 [4] 行业影响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三元乙丙橡胶的企业 [3] - 技术突破重塑乙丙橡胶产业链格局,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5] -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二元、三元乙丙橡胶生产能力的企业,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2]
DSP难道淘汰了?国产 DSP 芯片设计企业破产清算
是说芯语· 2025-05-20 20:47
申请入围"中国IC独角兽" 半导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征集 江西创成微的陨落,折射出半导体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共性挑战。 从公司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其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和优势,但其业务过度集中于音频和汽车电 子细分赛道,而这两大领域近年均面临严峻考验:消费电子需求持续疲软,智能音响、直播设备等 市场增长乏力;汽车电子领域,车企降本压力加剧,芯片采购价格竞争白热化,毛利率被持续压 缩。 尽管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较高(2016-2018 年研发经费占比 5.85%),但高投入与缓慢的商业化回 报形成 "剪刀差"。在半导体行业资本退潮、融资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的 问题凸显 —— 尽管公司曾试图通过融资和技术创新来维持运营,但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技 术壁垒尚未转化为市场优势,便因现金流断裂陷入绝境。 正如行业分析指出,当芯片巨头开启价格内卷,缺乏持续融资能力的中小企业极易因成本压力瞬间 崩塌。 (下文转自:电子工程专辑)2025 年 4 月 28 日,江西省吉安县人民法院发布(2025)赣 0821 破 2 号公告,正式宣告江西创成微电子有限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根据公告,法院于 3 月 31 日裁定 ...
ARM漏洞引爆芯片危机,你的设备可能不安全了!
是说芯语· 2025-05-19 18:40
半导体行业信息安全危机 - 全球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设备、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发展,芯片成为现代社会核心基石,但背后潜藏信息安全危机 [2] - ARM架构曝出"PACMAN"漏洞,反映出技术自主化的紧迫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将导致数据安全风险 [2] PACMAN漏洞技术分析 - PACMAN是指针认证码操纵攻击,通过暴力破解ARM架构的指针认证(PAC)机制,绕过防护屏障操控系统内核权限 [3] - 攻击不会触发异常警报,存在漏洞的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及工业控制系统,威胁个人隐私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 [3] - 漏洞具有硬件根源性,无法通过补丁修复,只能更换硬件,ARM架构封闭性加剧风险 [6] ARM商业模式问题 - ARM采用分层订阅制授权体系,厂商需按架构版本支付高额费用,旧版本无法直接升级 [5] - 受国际制裁影响,国内企业获取ARM V9等新版本授权的通道被封锁,被迫在"带病运行"与"技术停滞"间抉择 [5] - 国产替代芯片中ARM架构占比超八成,漏洞可能导致大规模数据泄露与系统瘫痪 [5] 技术体系重构方向 - 推进自主指令集芯片规模化应用,打破对单一架构依赖,国产芯片在部分场景已实现性能比肩国际主流产品 [8] - 建立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标准,要求进口架构提供透明化设计文档 [9] - 推动指令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深度协同,构建开源协作生态,降低生态迁移成本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PACMAN漏洞揭示了传统技术体系脆弱性,为自主创新指明方向 [10] - 智能汽车芯片漏洞或云计算平台架构缺陷可能导致失控或停摆等现实灾难 [10] - 需打破思维定式、筑牢技术根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10]
科创医药ETF(588860)盘中翻红,迈威生物-U涨超5%,机构:看好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0:52
市场表现 - 5月1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低,但科创医药板块逆市回升 [1] - 科创医药ETF(588860)翻红,现涨0 16% [1] - 成分股中迈威生物-U涨超5%,首药控股-U、科前生物、英诺特、康希诺、百奥泰等多股跟涨 [1] 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从科创板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该指数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行业观点 - 中国医药行业需"立足于内,开拓于外",推动技术自主可控并加速国际化布局 [1] - 全球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国家政策鼓励产业创新 [1] - 看好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 [1] - 建议关注前沿技术如双抗及多抗、TCE、核药等创新药及制药领域,以及AI、脑机接口等器械领域 [1] 政策影响 - 中国内地集采政策优化给予医院和企业更多灵活性及自主权 [2] - 药品挂网规则统一有利于加速行业出清,利好优质龙头处方药企业 [2] - 2025H2医保丙类目录等利好政策有望正式落地 [2] 估值与投资机会 - 板块回调后估值仍处历史低位 [2] - 建议关注盈利高增长或盈亏平衡时间点明确、估值有较大修复弹性的创新药标的 [2]
中信建投:立足于内,开拓于外,中国医药行业需加速国际化布局
快讯· 2025-05-13 07:49
全球化格局重塑下的中国医药行业 - 中国医药行业需"立足于内,开拓于外",推动技术自主可控并加速国际化布局 [1] - 行业需应对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挑战,同时捕捉全球医药产业链变革机遇 [1] 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药品获得阶段性豁免 [1] - 创新药BD出海以IP转让为主,受关税影响有限 [1] 医疗器械行业趋势 - 长期看好医疗器械行业的自主可控及出海趋势 [1] 未来投资机遇 - 医药企业应稳住国内根基,积极参与行业整合 [1] - 对外需把握节奏与路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