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玉禾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2.02%
新浪财经· 2025-08-21 17:0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1亿元 同比增长9.00% [1] - 净利润3.2亿元 同比下降2.02% [1] 战略发展 - 公司围绕"数智转型创新发展·同心协力共筑未来"战略方针推进业务 [1] - 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1]
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将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8-20 13:45
会议基本信息 - 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将于2025年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1] - 会议由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 [1] 会议主题与目标 - 会议主题为"管理创新驱动发展,数智转型赋能未来" [1] - 旨在以管理创新推动石油和化工企业在"十五五"期间再上新台阶 [1] - 目标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并总结交流推广企业管理创新经验 [1] 会议内容与议程 - 将邀请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和管理专家参与交流研讨 [1] - 重点讨论企业管理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等热点话题 [1] - 会议将发布和推广202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1] - 将举行《管理创新赋能石油和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模式与实践策略》新书发布仪式 [1]
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将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8-20 10:30
会议以"管理创新驱动发展,数智转型赋能未来"为主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管理专家,就企 业如何以管理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面向"十五五"石油化工企业 如何创新管理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研讨。会议还将发布和推广202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 果,并举行新书《管理创新赋能石油和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模式与实践策略》发布仪式。 中化新网讯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总结交流推广企业管理创新经验,以管理创新推动石油和化工 企业"十五五"再上新台阶,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将于 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
梅花生物(600873.SH) 2025 年半年报:盈利增长态势延续,全球化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8-20 09: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2.80亿元,同比下降2.87% [1] - 扣非净利润达16.28亿元,同比增长24.98% [1] - 毛利增加3.82亿元,支撑净利润增长 [1] - 存货周转天数5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天,运营效率提升 [5] 产品与成本优化 - 味精、98%赖氨酸、饲料级异亮氨酸销量增长,70%赖氨酸量价齐增 [1] - 主要材料成本下降,生产指标提升推动生产成本降低 [1] 全球化布局进展 - 2025年7月1日完成跨境并购项目交割,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1] - 新增精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品类和新菌种 [2] - 获得上海、泰国、北美三处医药氨基酸生产基地 [2] - 取得GMP认证、全球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及泰国HMO生产基地资质 [2] - 欧盟赖氨酸反倾销税率从84.8%降至47.7%,为国内最低水平 [3] - 出口比例长期稳定在30%以上 [3] 产能与数智化建设 - 项目支出10.87亿元,通辽味精产能升级项目满产达效 [4] - 吉林赖氨酸项目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试车 [4] - MES系统在吉林、新疆、通辽基地上线标准化功能,差异化功能预计三季度上线 [4] - 采购业务管理系统计划四季度上线 [4] 研发与知识产权 - 通过并购获得30余个专利家族核心知识产权 [2] - 引入多种氨基酸新品类及核心菌株,获得菌种、工艺等关键专利 [6] - 吉林中试研发平台建成投入使用,覆盖氨基酸、多糖等产品小试放大需求 [6] - 依托全球注册与合规体系加速新品全球商业化落地 [6]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度现金分红16.99亿元,加股份回购注销5.71亿元,合计分红22.70亿元 [6] - 分红金额约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3% [6]
三名产业工人的转型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18 11:49
公司数字化转型成效 - 2018年以来引进精益管理系统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对3000多台设备数据进行毫秒级传输直采 [1] - 人均产量提升30% 机加工产线人员减少90% [1] - 数智系统运行第二年集团效益实现两位数增长 此后几年基本维持增长态势 [2] - 故障率下降50% 设备潜在问题自动预警 [4] - 总产量从30万吨提升到50多万吨 职工从5000多人增加到6500多人 [6] 技术升级与人工智能应用 - 年初实现生产系统与人工智能对接植入 基于7年海量数据实现人工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建议 [2] - 正在规划智能升级2.0战略 实现人工智能从"工具"到"决策伙伴"的升级 [3] - 通过模拟软件优化工艺设计降低试错成本 效率显著提高 [2] - 将批量部署人工智能检测设备 [9] 人才转型与培养机制 - 建立人才与系统共生机制 整体提升职工数字化技能水平 [3] - 每年招聘大学生50名以上 最多达120余名 新员工签订"师带徒"协议系统培训3个月 [8] - 与临汾市两所高校合作产教融合 每年培养近300名学生 [8] - 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合作成立华翔产业学院 通过订单式学徒式模式培养人才 [8] - 减员工人经培训补充到新产线 高学历人才转型为自动化工程师和系统运维工程师 [5] 管理模式变革 - 生产管理从"拼经验"转变为"拼数据" [3] - 数智系统需要录入生产数据 管理更加透明 工人可实时了解工作量和收入情况 [5] - 设备巡检责任到人 清晰记录维护情况和工作耗时 可直观了解员工技能短板 [5] - 决策更科学员工执行力提升 单条生产线工人数量缩减 [5] 市场竞争力提升 - 数智转型后市场竞争力提升 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主动寻求合作 [6] - 订单与产品类型增加产业链延长 新建曲轴工厂活塞工厂商用车零部件生产线 [6] - 拓展轻质合金军工机器人等行业零部件生产 [6] - 打造"华翔工匠"临汾市级劳务品牌 服务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 [8]
三名产业工人的转型故事(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01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 公司通过引进精益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对3000多台设备数据进行毫秒级传输直采,人均产量提升30%,机加工产线人员减少90% [1] - 公司实现生产系统与人工智能对接植入,基于7年数智化数据实现AI分析预警和决策建议 [2] - 公司规划智能升级2.0战略,目标让人工智能从"工具"升级为"决策伙伴",建立人才与系统共生机制 [3] 生产效率提升 - 通过数智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和预警,设备故障率下降50% [4] - 管理模式从"拼经验"转变为"拼数据",决策更科学,员工执行力提升,单条生产线工人数量缩减 [5] - 总产量从30万吨提升到50多万吨,职工从5000多人增加到6500多人 [6] 人才培养与转型 - 公司每年招聘50-120名大学生,通过"师带徒"协议进行3个月系统培训 [8] - 与高校合作开展产教融合,每年培养近300名学生,成立华翔产业学院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 [8] - 95后员工从车床操作工成长为技术主管,掌握工业互联网和生产管理系统知识 [7] 业务拓展与市场表现 - 数字化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主动寻求合作 [6] - 业务从传统装备制造拓展到轻质合金、军工、机器人等行业零部件生产 [6] - 新建曲轴工厂、活塞工厂、商用车零部件生产线等,延长产业链 [6]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16 03:4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代码为600846,简称为同济科技 [1] - 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建议投资者阅读全文以全面了解公司情况 [1]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 - 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 - 报告期内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1] 重要事项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无重大变化 [2] - 第十届董事会2025年第五次临时会议于2025年8月14日召开,审议通过多项议案 [2] 董事会决议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 [3][5] - 审议通过《关于修订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办法〉的议案》 [6][7] - 审议通过《关于修订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管理办法〉的议案》 [8][9] - 审议通过公司《关于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10][11] 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聚焦主责主业 - 公司围绕"城乡建设与发展领域价值提升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打造科技服务型企业 [14] - 收购天津市建联工程勘测有限公司70%股权,新增检测、测绘、岩土勘察等资质 [15] - 取得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质(混凝土工程乙级)、工程勘察资质证书(岩土工程专业乙级) [15] - 制定《公司咨询业务经营协同发展管理办法(试行)》,夯实产业链生态布局 [15] 区校企合作 - 参与设立上海同杨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协同机制 [16] - 同济科技未来中心项目启动,作为"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的重要载体 [16] - "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汇聚120余家成员单位 [16] 科技创新 - 完成2025年首批重点创新发展项目立项 [17] - 自研百事得(BEST)技术工艺包,在江苏连云港等项目示范实施 [17] - 设立数信技术部,统筹管理数字化战略 [18] - BIM咨询和平台开发业务稳步增长,发布安全巡检管理产品"小慧巡检" [18] - "CV建智视界-数字孪生可视化管控平台"获上海市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专项科技奖二等奖 [18] - 天佑咨询研发碳智慧管理系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18] 资本运作 - 完成2025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发行,规模6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票面利率1.75% [19] 投资者回报 - 2025年8月15日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配,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含税),合计派发1.24亿元 [20] - 2024年股份回购金额3097万元,合计分红金额占2024年净利润比例为38.18% [20]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5.80亿元,连续12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20] 投资者沟通 - 披露首份ESG报告,提升ESG评级 [21] - 通过多渠道与投资者开展沟通,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21]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召开董事会4次、监事会2次、股东大会1次 [22] - 召开独立董事专门会议1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5次 [22] - 制定《会计师事务所选聘管理办法》《市值管理制度》 [23] - 加强"关键少数"人员合规培训 [2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5)》发布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和绿色生态方面表现突出
四川日报· 2025-08-12 08: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围绕综合质效、创新驱动、绿色生态、数智转型、开放共享5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 [1] - 成渝地区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特征,成都及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引擎,周边区县次之,其余地区发展滞后 [1]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绿色生态等4个维度表现突出,重庆都市圈数智转型占优但其他三方面存在短板 [1] 城市群发展格局 - 高质量发展指数前100区县中,市辖区占比达63%,显示其经济优势地位 [2] - 重庆29个区县入围百强,成都19个区县入围,两地合计占比48% [2] - 前十强区县中成都占4席(武侯区、双流区等),重庆占4席(渝北区、九龙坡区等),四川非成都地区占2席 [2] 区域发展特征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投入强度、绿色低碳指标上领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 - 重庆都市圈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但创新生态和开放度需提升 [1] - 核心区与周边区县指数梯度差明显,双核辐射效应尚未充分覆盖外围区域 [1]
数智赋能 “老制造”焕发新活力
辽宁日报· 2025-08-09 09:28
公司转型与数智化升级 - 公司利用5G技术建设智能化车间,实现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改造,彻底告别传统生产模式[1] - 转型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占比从燃油车为主提升至70%左右[1] - 公司追加投资2.22亿元用于设备更新和智能工厂建设[1] - 7万平方米厂房实现24小时运转,仅需不足50名现场工作人员,配备40余套全自动压铸单元和1300余台加工检测设备[1]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 - 压铸车间实现0.1毫米级精度操作,全程无人化生产,包括取件、扫描、冷却、切边等工序[2] - 自主研发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毫秒级数据互联,实时监控机械状态、模具温度、生产流程等参数[2] - 数字孪生技术将产品研发周期从半年缩短至最短15天[3] - 冷媒流道板关键部件量产使合作车企整车续航能力提升20%以上[3] 研发创新与人才发展 - 近5年研发投入持续超过销售收入的5%,拥有100多项核心专利[3] - 员工主导的"AI工业设备监控平台"获评国家级创新应用案例,公司支持员工创意转化为数字化亮点[3] - 参与国家自然资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均攻关成功,实现"大满贯"[3] 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 - 孵化子公司铸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赋能江淮、长城等企业,技术输出收入超千万元[4] - 累计获得智能制造领域政府奖补资金逾5000万元[4] - 年营收从2020年不到2亿元增长至2024年4亿余元[4]
辽河石化公司:以“稳优新特”作答半年考
中国化工报· 2025-08-08 11:09
核心观点 - 辽河石化公司上半年特色产品收率达51.2%,产量同比增加1953吨,特种油新产品A1820实现工业化量产,完成全年计划65.56% [1] - 公司聚焦"稳优新特"战略,在安全生产、效益提升、科技创新和品牌优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3][4][5] 稳——夯实发展根基 - 公司强化QHSE提质攻坚工程,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装置运行平稳率达100%,位居中国石油炼化板块第一 [2][3] - 推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化合规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开展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及VOCs隐患治理 [2] 优——驱动效益跃升 - 公司优化原油资源配置,上半年提质增效完成全年进度计划的65.56%,汽柴油收率为30.82%,在中国石油集团中保持最优 [3] - 深化节水、节汽、节电措施,实行蒸汽伴热线改水伴热等举措,优化柴汽比,压减汽柴油产量 [3] 新——推动转型升级 - 上半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低温冷媒产品实现工业试产,开发出2A级石油焦等新产品,沥青产量同比增加17.51万吨,特种油新品A1820量产420吨 [4] - 数智转型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审批,大集中ERP上线工作在中国石油集团第三批79家上线单位中跻身前十 [4] 特——打造品牌优势 - 公司深化"减油增特"战略,低标号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更优、成本更低,90号直馏沥青脆点提高到-21℃,实现技术突破 [5] - "昆仑·欢喜岭"沥青品牌优势显著,低标号沥青应用于合周高速试验路、博士大桥及京哈高速锦州试验段,SBS改性沥青首次应用于一汽大众汽车试验场改扩建项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