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普华永道:2025年港股IPO集资额有望跃居全球第一
快讯· 2025-07-02 14:31
港股IPO市场预测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港股IPO集资额将达到2000至2200亿港元 [1] - 香港有望重夺IPO集资额全球第一的位置 [1] 下半年市场展望 - 下半年为香港IPO传统旺季 利好市场气氛预期延续 [1] - 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企业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1] 申请上市企业行业分布 - 传统行业包括制造业、零售、消费品及服务等领域 [1] - 新经济行业涵盖生物科技、医疗医药、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电信服务 [1] 赴港上市企业类型 - 大型A股龙头企业积极赴港集资 [1] - 中概股及海外企业也在筹备香港上市 [1]
港股IPO热潮的冷思考
搜狐财经· 2025-07-02 07:08
"港股IPO数量和融资额固然亮眼,但资本市场的核心仍在于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过去,香港被视作资本中转站,功能主要集中在引资方面。而现在,这一角色正悄然转向"双向连接": 一方面帮助优质企业更好走出去,另一方面也为全球资本创造了重新理解中国增长的机会。这种双向流 动,是香港金融市场独特的竞争力所在。 当然,热潮之下,冷思考依然重要。港股IPO数量和融资额固然亮眼,但资本市场的核心仍在于服务实 体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港交所管理层也多次强调,不以排名为目标,而以打造良性生态系统为导 向。这说明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制度透明,仍是香港金融竞争力的基础。 今天的香港,面临的不只是市场周期的波动,更是角色定位的重新塑造。在全球资本更加谨慎、区域竞 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香港要保持自身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持续为企业提供开放、可靠、可预期的融资 环境。 从当前趋势看,香港有机会借助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周期,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港股 IPO热潮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资本如何理解中国,也反映出香港如何在资本市场中稳住阵脚、寻找路 径。 港交所的优势,在于清晰的商业逻辑、市场定位和国际角色。而这种清晰,正是香港资本 ...
沪深300问世二十载 铸就A股指数核心标杆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13
沪深300指数市场地位 - 沪深300指数成份股贡献A股超86%净利润、76%现金分红和60%营业收入,样本公司ROE稳定在10%左右[1] - 指数以不足6%成份股数量覆盖A股约48%总市值和43%流通市值,119家千亿市值企业占指数72%权重[2] - 指数成为观测宏观经济与产业变迁的透镜,推动市场定价理性化和投资行为机构化[1] 成份股行业变迁 - 2005-2010年:前十大权重股以公用事业、交通基建为主(24.64%权重),银行地产能源企业占比超60%[3] - 2011-2015年:金融行业权重达峰值45.1%,2012年前十大权重股中金融占7席[3] - 2016-2025年:新经济行业崛起,信息技术医药卫生权重提升,金融地产权重由35.4%降至25.6%[4] 指数化投资发展 - 境内跟踪沪深300指数产品总规模达1.2万亿元,ETF占比1.05万亿元(占股票型ETF超30%)[5] - 2023年沪深300ETF规模不足2900亿元,2024年单只ETF最高超4000亿元[5][8] - 外资通过沪深300ETF加速布局A股,2023年境外产品跟踪规模441亿元[7] 产品生态演进 - 2005-2013年:产品规模1500亿元,ETF不足700亿元,以被动复制为主[6] - 2014-2018年:ETF规模880亿元,占宽基ETF超30%,流动性优势吸引机构投资者[7] - 2019-2023年:规模年均增速超30%,衍生品工具形成立体对冲策略[7] 政策与估值机遇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容将推动硬科技企业纳入成份股,提升"新质生产力"代表性[10] - 当前市盈率12.6倍显著低于境外指数,股息率3.5%具备"高股息+低估值"吸引力[10] - 衍生品市场发展和险资"固收+ETF"策略推动生态升级[10][11]
半年,上涨20%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18:41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综合指数累计涨幅达20% [2] - 6月30日恒生指数跌0.87%至24072.2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72%至5302.8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96%至8678.30点 [2][3] - 全日大市成交额2422.34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52.20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动态 - 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7449.86亿港元 [2] - 沪市港股通本年净流入5311.94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2173.35亿港元 [3] - 瑞银预计下半年南向资金或继续流入港股,但流速可能边际放缓 [12][13] 板块及个股表现 - 金融、地产板块走弱,光伏、医药股活跃 [3] - 老铺黄金股价涨14.94%突破1000港元/股,市值达1740.58亿港元 [3][10] - 三只新股表现强劲,IFBH涨42.09%,云知声涨44.59% [3] 重点公司动态 - 小米集团-W股价涨1.70%,成交额突破150亿港元,新车型YU7发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4] - 华油能源复牌后暴涨158.46%至0.168港元/股,2024年收入16.94亿元同比减少13%,亏损2.56亿元 [6] - 泡泡玛特受老铺黄金带动涨超3% [10] 行业及政策展望 - 瑞银提到A股估值受中美贸易谈判影响,中长期资金入市及结构性改革或推动估值重构 [12] - 中国营商环境改革重点包括关税税率下降、外商准入门槛降低等 [12]
半年,上涨20%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18:20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达20%,恒生综合指数涨幅20.18%,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19.05% [2][3] - 6月30日恒生指数跌0.87%至24072.2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72%至5302.8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96%至8678.30点 [2][3] - 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7449.86亿港元,同比增长超100% [2][16] 板块及个股表现 - 金融、地产板块走弱,光伏、医药股活跃 [4] - 老铺黄金股价上涨14.94%突破1000港元/股,市值达1740.58亿港元,带动香港新消费股走强 [4][11][12][14] - 小米集团-W成交额突破150亿港元,股价上涨1.7%,新车型YU7发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5][6] - 华油能源复牌后暴涨158.46%至0.168港元/股,2024年收入16.94亿元同比减少13%,亏损2.56亿元 [8][9] 新股表现 - 三只新股均收涨,其中IFBH涨42.09%,云知声涨44.59% [4] 市场展望 - 瑞银预计下半年南向资金或继续流入港股,但流速可能边际放缓 [16] - 港股市场拥有独特的人工智能和新经济敞口,内地投资机构对港股敞口距离上限较远 [16]
港交所25年的变与不变
证券时报· 2025-06-21 02:34
港交所25年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25年来持续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历多次重大变革与创新[1] - 2018年实施25年来最大上市制度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上市,彻底重塑港股市场结构[1] - 改革前港股市场因拒绝新经济公司导致IPO集资额从全球第一滑落至第三(2017年)[1] - 改革后吸引小米、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等新经济巨头上市,催生恒生科技指数[1] 近年制度创新 - 2022年推出SPAC上市机制,2023年实施18C改革允许无收入科技公司上市[2] - 2024年末启动近30年来最全面新股定价机制改革[2] - 所有改革均围绕强化"超级联系人"定位,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3] 市场数据表现 - 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790家增长至超过2600家,增幅超2倍[2] - 内地企业市值占比达港股市场总市值的81%[2] - 互联互通机制成就显著,成为内地企业国际化关键桥梁[2] 战略定位 - 坚持"超级联系人"角色,利用香港"一国两制"优势连接东西方市场[2] - 通过资本自由流动、国际接轨监管等优势巩固金融枢纽地位[2] - 未来将深化中国与亚洲及新兴市场资本和创新企业的连接[3]
以新换老!玩不转“新行情”,公募大佬纷纷主动让贤
券商中国· 2025-06-19 18:08
基金用人策略换新 - 公募基金在新经济、新科技赛道频繁启用年轻基金经理替代资深老将,形成"以新换老"的用人策略 [1] - 深圳某大型公募副总经理卸任人工智能主题基金,该产品在其管理下最近6个月、1年、2年分别亏损24%、14%、38%,接任者为年轻基金经理 [2] - 东方阿尔法基金总经理刘明卸任招阳基金,该产品四年亏损55%,2024年11月由管理经验仅200天的新人潘令梓接任 [2] - 广州某超大型公募老将卸任管理8年的新经济混合基金,其重仓建筑工程机械等传统行业导致业绩大幅偏离新经济行情,由管理经验不足6个月的新人接替 [3] 公募新手业绩表现 - 全市场业绩前20强基金中超半数基金经理任职不超过5年,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管理不足300天即实现75%年内收益率 [4] - 南方香港优选基金由年轻女基金经理熊潇雅管理,最近6个月至3年业绩均行业领先,重仓泡泡玛特等新消费标的 [4] - 南方中国新兴经济QDII更换年轻基金经理后重仓蜜雪集团、老铺黄金,年内收益率达34%进入业绩前列 [5] - 华南某公募旗下两只医疗主题基金中,年轻基金经理业绩比老将高出40个百分点 [5] 新老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差异 - 年轻基金经理更擅长捕捉新经济、新消费赛道机会,如创新药、化妆品、电动车等领域,而老将多偏好白酒、化工等传统低估值行业 [6][7] - 某消费主题基金增聘年轻基金经理后,前十大重仓股首次纳入港股化妆品股票,显著拉动业绩 [7] - 老将投资策略受早期成功路径影响,对高估值半导体、硬科技等新经济领域接受度较低 [6] 行业用人趋势 - 多家公募创始人、总经理主动让贤,将新赛道基金交给年轻人管理 [1] - 从业超20年的公募元老通过增聘年轻人调整持仓结构,减少白酒股占比 [1] - 年轻基金经理普遍采用"用亏损股置换盈利股"策略,如重仓创新药替代传统盈利股 [6]
A股重大调整,今日生效!
天天基金网· 2025-06-16 13:53
A股系列指数调样,今日生效! 根据此前消息,6月16日为A股系列指数定期例行调整的生效日。这次调样的指数包括上证50、上证180、上证 380、科创50等沪市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等深市指数以及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 A50、中证A100、中证A500等跨市场指数。 6月16日,上证580指数也将正式发布,今日起实时行情将发布。 6大跨市场指数合计换187只样本 此次调样,沪深300指数更换7只样本,软通动力、中航成飞等调入指数;中证500指数更换50只样本,恒玄科 技、百济神州等调入指数;中证1000指数更换100只样本,万辰集团、思瑞浦等调入指数;中证A50指数更换4 只样本,北方稀土、东鹏饮料等调入指数;中证A100指数更换5只样本,中国重工、沪电股份等调入指数;中 证A500指数更换21只样本,润泽科技、恒玄科技等调入指数。可见,6大跨市场指数合计更换187只样本。 本次样本调整后,主要规模指数样本契合资本市场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工业 等行业样本数量有所上升,对市场代表性进一步增强;中证A系列指数样本行业分布均衡,纳入更多新兴领域 龙头公司 ...
A股重大调整,明日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6-15 19:10
指数调整概况 - 6月16日为A股系列指数定期调整生效日,涉及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科创50等沪市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等深市指数,以及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跨市场指数[1] - 6大跨市场指数合计更换187只样本,包括沪深300更换7只、中证500更换50只、中证1000更换100只、中证A50更换4只、中证A100更换5只、中证A500更换21只[4][5] - 4条沪市指数合计更换61只样本,其中上证50更换4只、上证180更换18只、上证380更换38只、科创50更换1只[18][19] - 3大深市指数合计更换31只样本,深证成指调整20只、创业板指调整8只、深证100调整3只[27] 样本调整细节 - 沪深300调入软通动力、中航成飞等,中证500调入恒玄科技、百济神州等,中证1000调入万辰集团、思瑞浦等[5] - 上证50调入中航沈飞、国泰君安等,上证180调入宇通客车、生益科技等,上证380调入中直股份、云天化等[20][21][22] - 深证成指调入深圳华强、渤海租赁等,创业板指调入长盈精密、南大光电等,深证100调入新和成、沪电股份等[7][15][27] - 科创50备选名单包括中科星图、财富趋势、盛科通信等[25] 行业分布变化 - 沪深300信息技术行业样本增加2只,权重上升0.18%;中证500信息技术样本增加12只,权重上升1.82%[17] - 中证1000工业行业样本增加10只,权重上升1.06%;可选消费样本增加5只,权重上升0.93%[17] - 创业板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92%,注册制样本权重提升至7%;深证100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提升至76%[27] - 上证50、上证180信息技术等"新经济"行业权重提升,体现沪市结构转型升级趋势[26] 新指数发布 - 6月16日上证580指数正式发布,定位沪市小盘股,选取市值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好的580只证券[28][29] - 上证580样本中科创板占30%、专精特新占40%、民营经济占50%、新兴产业占60%,具有小盘创新属性[30] 指数质量提升 - 上证50、上证180指数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提升0.6、0.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提升1.4、0.1个百分点[26] - 深证成指制造业样本权重占73%,211家公司2024年收入盈利双增长;创业板指样本研发投入平均增长10%[27] - 科创50仅变动1只样本,为科创100与科创50成份股互换,体现"优中选优"筛选作用[26]
华兴资本进入“后包凡”时代,投资新经济仍受益
券商中国· 2025-06-15 15:18
近日,两起人事变动和一则公告将沉寂了许久的华兴资本,重新拉回市场关注的视野。 德意志银行任命Andrew Maynard为亚太区股票执行主管,他此前是华兴资本全球股票业务主管;还有华兴资 本旗下华兴证券原董秘、首席风险官叶生明拟加盟甬兴证券。这是自创始人包凡失踪之后,华兴资本及子公司 发生的又两起人事变动。 华兴资本是否已摆脱创始人包凡失踪的负面影响?据了解,去年10月包凡妻子许彦清出任华兴资本董事会主 席,她宣称华兴进入"2.0时代",此后王力行出任华兴资本CEO,华兴证券管理层也进行了调整,但同时华兴 资本仍受益于过去投资新经济的成果,包括近期纽交所上市的稳定币首个IPO项目Circle Internet Group。 两起人事变动 日前,德意志银行任命Andrew Maynard为亚太区股票执行主管,值此股票资本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的情况下, 强化亚太区股票资本市场领域的服务能力,他将与亚太区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Melody Ngan和Nora Yeung共 同协作。 据德银透露,Andrew拥有30年全球股票领域资深经验以及在亚太区的深厚客户关系。在加入德意志银行之 前,他担任华兴资本全球股票业务主管,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