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

搜索文档
嘉化能源(600273):国内脂肪醇龙头企业,热电联产成本优势显著
国信证券· 2025-08-14 10:41
投资评级 - 首次评级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合理估值10.2-11.31元 相对当前股价有13%-27%溢价空间 [4] 核心业务与产能 - 以热电联产为核心 形成蒸汽/脂肪醇/氯碱/聚氯乙烯/磺化医药/硫酸六大产品系列 现有产能包括脂肪醇20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硫酸30万吨/氯碱29.7万吨 [1] - 在建15万吨脂肪醇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投产后市占率将达30%以上 [2] - 规划建设30万吨乙烯法PVC二期项目 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技术 [95] 循环经济优势 - 内循环整合热电联产自发电直供氯碱装置 氯碱副产氢气用于脂肪醇生产 蒸汽内供等环节 大幅降低能源及氢气成本 [1] - 外循环作为嘉兴港区唯一蒸汽供热单位 与园区40余家企业形成产业链协同 提供蒸汽/液碱等产品并回收冷凝水 [1] - 热电联产自发电成本约0.4元/度 显著低于工业用电0.6-0.7元/度 使氯碱板块毛利率达53% 远超行业水平 [50][83]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2019-2024年平均股息率5% 股利支付率中枢50% 2024年支付率达53.72% [3] - 2018年以来累计回购16.19亿元 注销1.24亿股占总股本9.17% 2025年启动新一轮4-6亿元回购计划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19%) 2026-2027年增速11%/10% EPS分别为0.85/0.94/1.04元 [4] 行业供需分析 - 脂肪醇2024年表观需求量104.62万吨 2021-2024年复合增速6.01% 主要受表活/日化等刚需驱动 [2] - 烧碱行业受双碳政策限制 2025年新增产能仅291万吨 能效基准以下产能将清零 [75] - PVC下游65%需求来自房地产相关领域 2025年价格维持4500-5000元/吨震荡 行业新增产能有限 [92] 成本与区位优势 - 脂肪醇原料棕榈仁油2025年7月均价2020美元/吨 同比上涨41.75% 但公司通过内循环自供蒸汽/氢气保持较高盈利 [100] - 作为浙北区域唯一氯碱生产商 通过园区管道直供降低物流成本 区域市占率13.4% [78] - 嘉兴港区规划为省级化工园区 形成八大产业链集群 公司蒸汽销量2024年825万吨(+8.25%) 2025年目标增长11.86% [61]
2025年中国工业蒸汽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8-11 16:34
行业概况 - 工业蒸汽是由锅炉燃料燃烧产生的用于工业领域的热能 分为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两类[7] - 热电联产是蒸汽行业发展的基础 指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 较分别生产电和热能更节约燃料[7] -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 工业生产对热负荷的需求巨大 工业用热规模几乎为耗电的两倍 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蒸汽市场[1][17] 市场规模 - 2024年工业蒸汽行业市场规模达193.46亿元 市场均价约为39.7元/吉焦[1][17] - 2024年工业蒸汽供应量为67161万吉焦 消费量为48730万吉焦[1][14] - 蒸汽供热能力从2018年的92322吨/小时增长至2024年的131419吨/小时[13][15]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设备制造(蒸汽锅炉、蒸汽发生器等)和原材料供应(煤炭、天然气、工业用水等)[10][11] - 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 涵盖化工、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1][10][11] 竞争格局 - 行业区域性明显 整体较为分散 企业通过在工业园区布局入驻 以供热范围内的区域性排他性优势为主要竞争方式[2][20] - 主要企业包括宁波能源、新中港、杭州热电、百通能源、嘉化能源、钱江生化、恒盛能源等[2][20][22] - 竞争类型分为热力公司(占比54%)、自有热源供热企业(占比36%)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企业(占比10%)[2] 发展趋势 -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因能源综合利用率高和节能环保优势 成为区域性供热的重要发展趋势[1][14] - 长距离管网输送能力逐渐成为集中供热发展道路上的难题[1][14] - 研究使用SCP模型、SWOT、PEST等专业方法分析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等技术革新因素[3]
新中港收盘上涨1.26%,滚动市盈率25.92倍,总市值35.41亿元
金融界· 2025-08-01 18:49
公司股价与估值 - 8月1日收盘价8.84元,上涨1.26%,总市值35.41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25.92倍,静态PE24.16倍,市净率2.73倍 [1][2] - 机构持仓方面,4家机构合计持股30173.50万股,持股市值22.66亿元,其中QFII占3家 [1] 行业对比 - 公用事业行业平均PE25.89倍,中值26.91倍,公司PE排名第12位 [1] - 公司总市值35.41亿元,低于行业平均81.96亿元和中值51.81亿元 [1][2]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首创环保PE最低6.37倍,百通能源最高28.83倍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0.46% [1] - 净利润1545.37万元,同比下降39.20%,销售毛利率24.54% [1] 主营业务 - 采用热电联产方式生产热力、电力及压缩空气,主要产品包括蒸汽、电力(含储能)、压缩空气和煤炭 [1] - 电力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1]
永兴股份签约供热保障合作 热电联产蓄力致远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1:51
公司业务动态 - 永兴股份下属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签约蒸汽保障合作 采用移动供热与管道供热双轨并行模式 移动供热项目7月投运提供应急用热保障 管道供热工程正推进东西两向固定管网建设[1] - 公司2024年对外售汽量达16.44万吨 同比增长21% 但供热量及供热比仍低于行业领先企业[2] - 公司在广州地区拥有6个循环经济产业园 合计焚烧处理规模超3万吨/日 热电联产业务存在巨大增长潜力[2] 技术模式创新 - 热电联产通过抽取部分蒸汽对外供热 减少乏汽量和冷端损失 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在发电量降低时仍可销售工业蒸汽[1] - 欧盟R1能效指标显示 纯发电项目R1值仅0.51 热电联产项目R1值达0.78 远超0.65合格标准[1] - 中信建投证券测算显示 供热比例25%和50%时 项目综合收益较纯发电状态分别提升37%和74% 无补贴项目利润增厚效应更明显[2] 行业发展趋势 -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正积极推进热电联产 对外售汽业务从配角向主角切换[2] - 2024年A股主要垃圾焚烧上市公司售汽业务营收达十亿元级规模 并保持高速增长[2] - 在国补退坡环境下 对外售汽业务成为行业维持利润水平的重要抓手 同时有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2] - 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热占比仅3% 显著低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 双碳目标下供热行业绿色转型至关重要[2]
中科环保股价下跌2% 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9.83%
金融界· 2025-08-01 03:24
股价表现 - 7月31日股价报收5.3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1元,跌幅2.00% [1] - 当日成交量为227961手,成交金额1.2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23.33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0.42%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环保领域 [1] - 采用"热电联产"模式,将生活垃圾焚烧与发电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4.48%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9.83% [1] - 半年报预约披露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 [1]
拟14.57亿元收购南太湖科技100%股权 物产环能拓展热电联产版图
证券日报· 2025-07-18 00:40
公司概况 - 南太湖科技为浙江省热电联产领域成熟企业 位于湖州市南浔区 主要提供高效低碳能源解决方案 享有显著市场份额优势及市场认可度 [1] - 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 南太湖科技营收分别为5.62亿元 2.14亿元 扣非净利分别为1.27亿元 4742.70万元 [1] - 物产环能热电业务2024年电力生产量达19.1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4.02% 热电联产板块营业收入31.34亿元 同比增长0.29% [1] 收购交易 - 物产环能拟以14.57亿元自筹资金收购南太湖科技100%股权 旨在提升热电联产市场占有率 实现经营效能与规模协同跃升 [3] - 收购完成后 物产环能将正式进入湖州市热电市场 此前其热电业务主要集中在嘉兴市 金华市等地区 [1] 行业分析 - 热电联产是使用煤 天然气 生物质等能源产生热量和电力的高效利用方式 同时提供污泥处置 工业固废处置等资源综合利用服务 [2] - 热电联产核心优势在于能源梯级利用 将发电余热用于供热 大幅提升综合能效 减少高污染能源依赖 推动能源结构清洁高效转型 [2] - 工业集中区热电联产项目可替代分散小锅炉 集中供应电热 优化能源配置并降低总能耗 减少能源浪费 [2] 战略意义 - 收购能迅速拓宽物产环能业务版图 提升热电联产市场份额 依托南太湖科技燃煤耦合生物质 固废处置技术优势实现技术互补创新 [2] - 未来双方业务深度整合将实现资源高效衔接与成本进一步优化 [2] - 热电联产可与太阳能 风能等新能源相结合 形成互补 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 促进清洁能源应用发展 [2]
物产环能(603071):第七家热电联产项目落地股息率有望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7-17 18:52
收购南太湖电力科技 - 公司拟以14.57亿元现金收购南太湖电力科技100%股权[1][2] - 南太湖电力科技是浙江省热电联产领域成熟企业,现有锅炉总容量480t/h,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8MW[2] - 2024年南太湖电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62亿元,净利润1.31亿元[2] - 交易完成后将作为第7家热电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新增480t/h产热能力和48MW装机容量[1][2] 热电联产业务发展 - 公司为浙江省热电联产行业头部企业,旗下6家热电子公司年供热能力1962.90万吨/年[2] - 2024年销售蒸汽863吨(同比+3.41%),电力上网销售15.19亿千瓦时(同比+15.11%),压缩空气销售29.46亿立方米(同比+6.00%)[2] - 热电板块毛利率达24.68%,同比增加0.55个百分点[2] 分红政策 - 公司承诺2024-2026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扣非净利润的40%[3] - 已连续三年分红11.72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37.35%,占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122.92%[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超9亿元,股息率将从4.92%提升至5.0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盈利提升至9.40、10.58、11.13亿元(原预测8.97、9.33、10.26亿元)[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8、7、7倍,低于行业平均12倍PE[4] - 业务模式为煤炭流通+热电联产+新能源布局的双轮驱动[4]
东岳集团(00189.HK):1H25业绩预告高增 非制冷剂业务筑底
格隆汇· 2025-07-13 03:2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告1H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50%,对应1H25归母净利润约7.7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作出售用途之物业账面价值为1082万元,经营性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1] 氟聚合物与有机硅行业 - 1H25氟聚合物PTFE/PVDF(电池级)/FEP/FKM均价分别为4.23/5.34/6.0/6.13万元/吨,同比分别下降7%/15.6%/23.7%/14.9% [1] - 1H25有机硅DMC市场均价约为1.28万元/吨,同比下降12.4% [1] - 氟聚合物、有机硅行业供应端约束较弱,价格下行对冲了制冷剂价格上涨的利润弹性 [1] - 随着"反内卷"政策落实,有机硅、氟聚合物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价格有望筑底回暖 [1] 制冷剂市场 - R22需求主要来自存量空调维修,7-8月空调使用率提升将提振维修加氟需求 [2] - 年初以来R22价格涨幅低于三代制冷剂,随着维修需求旺季来临,R22价格有望补涨 [2] - 行业正加大打击R22非法生产力度,R22盈利有望随非法产能出清继续提升 [2] 热电联产项目 - 2024年10月28日,淄博东岳新能源有限公司3×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进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示阶段 [2] -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4×480t/h高温超高压煤粉锅炉+3×50MW背压机+3×60MW发电机及配套辅助设施 [2] - 电厂更新项目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21.13/26.94亿元人民币 [2] - 目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为7.7/6.0x [2] - 维持目标价11.6港元,对应2025/2026年P/E为8.8/6.8x,较当期股价有14.9%上行空间 [2]
长青集团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长青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结构**:底层资产集中在发电领域,2024 年底总装机容量约 70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 50 万千瓦占比近 2/3,河北两个火电厂装机 16 万千瓦用于供热,广东垃圾发电项目装机 5 万千瓦,业务结构以发电资产为主[3] - **发展历程**:80 年代成立从事压铸业务,2000 年后转型,2021 年剥离燃气器具业务,转向生物质电站开发与运营,增加生物质机组实现从中游制造向下游能源运营转型,成为国内生物质发电重要参与者[2][4][5] - **行业挑战**:燃料成本上升与煤价走高有关,可再生能源基金拨付困难形成应收账款,使收入和成本基本持平,煤价飙升让火电行业受挑战[6] - **潜在催化点**:市场对火电业务预期差未兑现,煤价下行生物质业务有望改善盈利,与中科院合作进行外延扩展带来新增长空间[7] - **盈利情况及预期**:目前整体收入和成本基本持平,生物质发电盈利受燃料成本和补贴影响,火电因煤价下行和用电需求增加有望改善盈利,未来关注生物质和火电竞争力提升推动整体盈利提高,预计未来三年利润分别为 3.3 亿、3.5 亿和 3.9 亿,2025 年利润弹性或超 50%,2027 年复合增长率约 10%[2][8][9][16] - **火电业务表现**:装机容量小但贡献主要利润,河北项目为热电联产机组,为工业园区和造纸厂供热,盈利波动小,2022 - 2024 年 ROE 不断上升,2024 年满城项目净利润 1.3 亿占比超一半,煤价与利润负相关,2025 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超 40%[10] - **生物质业务影响**:是主要装机容量来源,受煤价波动影响,若产业有催化因素有望带来更多收益,但成本端不确定性大[11] - **应收账款及现金流**:应收账款源自可再生能源基金缺口,余额与 2024 年收入体量比约 1:1,2025 年补贴拖欠问题解决将改善现金流[14] - **与中科院合作**:引进中科泓源占股约 5%,与中科信控成立北京中科信控持股 49%,在科技、成长性方面创新,为未来成长提供可能[15] - **估值预期**:选取可比公司,25 年平均估值 18 倍,给予 20%溢价对应 17 倍估值,目标市值 56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秦皇岛 Q50 价格每周更新,秸秆价格有滞后性[12] - 煤炭下行周期公司整体收入和盈利有修复趋势,50 万千瓦大型机组目前盈亏平衡,燃料成本改善后有弹性潜力[13]
物产环能(603071):热电联产价值外延,新能源持续布局熔盐储能技术
中邮证券· 2025-07-07 19: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6][5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浙江省属国企,从煤炭流通转型为环保能源综合服务商,业务涵盖煤炭流通、热电联产和新能源,业绩稳健且盈利能力回升,传统能源稳健发展,新能源积极布局,预计未来营收和利润增长,基于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浙江省属国企——环保能源综合服务商 以煤炭流通为基,积极拓展热电联产,持续布局新能源产业 - 公司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2021年上市,2022年布局新能源产业,持续优化“能源贸易 + 能源实业”模式,业务包括煤炭流通、热电联产和新能源 [4][14][16] - 截至2025Q1,控股股东为物产中大集团,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7.4%,实控人为浙江省国资委 [19] 业绩稳健,盈利能力回升明显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1、7.4亿元,同比分别+0.9%、 - 30.2%;2025Q1营收99.5亿元,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环比均下降,主要因煤炭流通业务利润减少 [22] - 2025Q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3%、0.6%、0%、0.3%,同比分别+0.02、+0.08、 - 0.03、0pct [23] - 2025Q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7.2%和1.9%,同比分别+0.3、 - 0.6pct [24] - 2024年煤炭流通营收占比92.8%,煤炭流通和热电联产是利润主体,2024年二者毛利占比分别为57.2%、47.2%,毛利率分别为2.6%、24.7%,新能源毛利率31.1% [26] - 2025Q1存货规模30.2亿,同比增长12.2%;2024年应收账款13.8亿,同比增长17.8% [30] - 截至2025Q1,资产负债率44.3%,剔除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后为35.5%,财务风险低 [32] - 2025Q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83亿元,去年同期 - 9.96亿元,回款改善 [33] - 截至2024年累计分红15.1亿元,2024年分红比例45%,每股股利0.6元/股,2024 - 2026年拟分配现金分红不低于扣非归母净利润40% [35] 传统能源稳健发展 + 积极拓展新能源 煤炭流通业务:平稳发展 - 煤炭流通行业低毛利高周转,价格影响销售溢价,公司为上下游提供一体化服务 [36] - 国内开拓西北市场,海外与多家企业合作,2024年销售煤炭5958.4万t,同比+7.4%,北方港库存去化,煤炭价格有望回升 [40] 热电联产业务:价值持续外延——“热电 + 固废” - 热电联产有区域垄断性,浙江需求稳定,公司有6家热电厂,总装机407MW,年供热1962.90万t、发电31.76亿KWh、压缩空气45.22亿m³,热网主管道511km,服务区域集中在浙江嘉兴和金华等地 [5][43] - 2024年蒸汽、电力、压缩空气、污泥处置销量分别同比+3.4%、+15.1%、+6.0%、+3.3%,蒸汽和电力单价稳定 [44][45] - 公司研究固废处置技术,相关项目2024年11月通过验收 [45] 新能源业务:持续布局,积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 公司聚焦熔盐储能技术,示范项目推进并获补助,预计2030年国内熔盐储能装机超16GW,总投资达2000亿元 [5][49] - 熔盐储能可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国家推动煤电发挥兜底保障和支撑调节作用 [5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核心假设 - 假设煤炭和热电联产价格稳定 [54] - 2025 - 2027年煤炭销量分别为6018、6078、6139万t;热电联产蒸汽销量分别为898、929、957万t,电力销量分别为16.1、16.9、17.6亿kWh;新能源营收增速分别为30%、20%、15% [54] - 2025 - 2027年煤炭流通毛利率分别为2.6%、2.6%、2.7%;热电联产分别为24.9%、25.1%、25.3%;新能源分别为35%、37%、40% [55] - 预计2025 - 2027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33%、0.32%、0.30%;0.44%、0.42%、0.40%;0.32%、0.34%、0.35% [55] 主要财务数据预测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7、458.2、46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8.5、9.1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7.5%,摊薄EPS为1.42、1.52、1.64元 [6][57] 估值与评级 - 2025年7月3日股价对2025 - 2027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9、8、8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热电联产资产价值拓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