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集采

搜索文档
国常会: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让人民群众用药放心安心
快讯· 2025-06-13 19:17
金十数据6月13日讯,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会议指出,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 策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要更好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 治理,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要加 强对药品和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让人民群 众用药放心安心。 (央视) 国常会: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让人民群众用药放心安心 ...
陕西留置针和泡沫敷料集采开锣 持续加速行业国产化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8: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低值医用耗材集采同样持续深入。 近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采购品种为留置针和泡沫敷料,采 购周期3年。 本次留置针集中带量采购方式为"带量联动",即依据采购主体的使用需求,参照市场总体价格水平、综 合质量等因素,联动各省(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中选价格,确定中选产品和约定采购量,实施带量采购 及配套政策。 采购量分配方面,医疗机构可自主选择,确定约定采购量。接续中选结果产生后,由医疗机构按照不少 于上年度实际采购量的90%,在中选产品清单中自主选择意向采购产品并确定下一年度采购量,鼓励优 先选择价格较低的中选产品。 以2024年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例,在集采前,患者置换一侧髋关节的费用大约为8万元,而集 采后置换一侧的全部费用大约仅需3万元。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院长吴晓龙表示,骨科集采之后,医院 髋膝关节的手术量从每年的4500台左右增加到6700台左右,医生人均收入增加了12%,医务性收入大幅 增加。 自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成功组织了5轮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涵盖了冠脉支架、人工关 节、脊柱类耗材、口腔种植体系统、人工晶体 ...
三友医疗(688085):脊柱集采出清,全球化布局脊柱机器人+超声骨刀
华安证券· 2025-05-30 17: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三友医疗,给予“买入”评级 [1][7][7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友医疗是医工结合、创新驱动、全球化定位的国产骨科创新型企业,核心产品在全球具备较强竞争力 [4] - 全国集采常态化,公司传统植入类耗材出清在即,将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5] - 公司致力于构筑“JAZZ 脊柱耗材 + 超声骨刀 + 骨科机器人”的核心产品矩阵,形成强大的产品生态壁垒 [6]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显著增长,看好公司未来在国内脊柱耗材、海外高端脊柱、有源设备及耗材、脊柱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潜力 [7][70][77] 各部分总结 脊柱领域的创新驱动型企业 - 三友医疗成立于 2005 年,专注于医用骨科植入耗材,主要产品为脊柱类及少量创伤类植入耗材,控股及参股子公司产品包括超声骨刀和手术机器人 [15] - 截至 2025 年一季报,QM5 Limited 为第一大股东,三位联合创始人合计持股 27.13%,为实控人 [20] - 公司传统业务受集采扰动,但 2024 年后集采影响逐渐出清,收入及利润端在 25Q1 向好;收入结构上,传统业务收入下滑,有源设备占比提升 [21][25] 集采之下脊柱耗材国产化进程加速 - 骨科植入器械分为脊柱类、创伤类、关节类及运动医学类,经历多轮集采后政策趋于稳定,集采规则优化推动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 [26][29] - 脊柱植入耗材赛道成长性良好,我国脊柱耗材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涨,集采后国产替代加速 [33][35] - 公司脊柱类产品覆盖全面,适应症广泛,研发团队具备多学科背景,核心产品如 Adena 脊柱内固定系统在同类产品中领先 [37][41] 超声骨刀 + 手术机器人,彰显国际化定位 - 超声骨刀利用高频超声振动切割骨组织,临床应用广泛,全球市场规模超 100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将达 363 亿美元 [45][47] - 水木天蓬掌握超声骨刀核心技术,产品成为行业标杆,海外获国际认可,国内市占率第一 [48][53][56] - 公司 2021 年和 2024 年两次收购实现对水木天蓬 100%控股,2024 年出资 500 万欧元控股法国 Implanet,加速国际化拓展 [58][61] - 公司通过参股春风化雨 33.15%布局脊柱机器人,该机器人和超声骨刀在 2024 年北美脊柱年会展出获认可,目前在北美临床入组并加速注册申报 [6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脊柱类植入耗材业务收入为 3.82/4.55/5.20 亿元,有源设备及耗材业务收入为 1.90/2.75/4.00 亿元,创伤类植入耗材业务收入为 0.22/0.26/0.28 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 0.04/0.04/0.04 亿元 [70][71] - 选取大博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康拓医疗作为可比公司,三友医疗 2025 - 2027 年预测市盈率为 62/36/23 倍 [75]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99/7.59/9.5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0/1.54/2.38 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给予“买入”评级 [7][77]
山东省卫健委主任: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新京报· 2025-05-27 19:58
国家卫健委今日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 山东省深化医改的做法。据悉,山东各市已实现中西医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78家县医院全部达到县级 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相当于三级医院能力)。2024年山东省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4.4%,基本实 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山东药品耗材集采落地824种 山东省卫健委主任马立新介绍,山东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经济总量居 全国第三,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也有更高期待。近5年全省财政对公立医院补助投入年均增长25%。实 施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管理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以保障公立医疗机构有效维护公益性。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燕介绍,青岛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等六项投入,对在编在岗人员社 会保险等单位缴纳部分予以财政全额补助;同时,持续扩大集采规模,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 同步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引导医院主动优化收支结构、减少药耗使用。2019年以来,市、县级公立 医院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药品耗材费用占比下降6.8个百分 点。 山东各市均有三甲 ...
威高骨科(688161):集采风险出清,基本面边际向好趋势明确
湘财证券· 2025-05-21 1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3][6][10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修复超预期,集采影响逐渐消化,营收与净利润全面恢复增长 [1] - 核心产品线量价齐升,2025年业绩有望进一步修复 [2] - 多元化研发布局,积极拓展集采外业务,组织修复业务成新业绩增长点 [2] 各部分总结 业务情况速览 - 威高骨科是国内骨科耗材行业龙头之一,2024年营收14.53亿元,位居国产前列 [10] - 业务线全面,覆盖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四大骨科业务,还有其他相关耗材及拓展业务 [11] - 2024年脊柱、创伤、关节产品线销量齐升,公司业绩反转,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 [22][25] 市场边际变化 - 采购执行超一年,2025年产品价格边际变化平稳,未来大幅降价风险低,业绩边际变化值得期待 [31][33] - 老龄化趋势下,骨科市场需求量潜力持续,未来2 - 3年骨科手术量或加速提升,带动耗材需求上涨 [35][44] 威高集采中标情况 - 人工关节接续采购量价双升,市场份额维持稳定,业务线风险基本出清,2025年销量确定性高 [45] - 脊柱是威高优势产品,集采份额居首,2025年有望量价齐升,未来价格预期平稳 [62][63][75] - 创伤产品价格趋于稳定,2024年边际上升,未来有望维持市场份额稳定,实现业务自然增长 [81][82] 对内精细化管理,对外积极拓展标外业务 - 费用精细化管理,净利率回升,通过优化营销架构等降低销售费用,推进生产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 [84][88] - 并购实现业务外延拓展,收购新生医疗和量子医疗,拓展组织修复和脊柱微创业务线,业绩增长明显 [92][93][96] - 研发进展良好,围绕多领域布局,2024年获多项产品注册证和专利,有多个重点在研项目 [97][99]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15.75/18.21/21.10亿元,归母净利润2.65/3.17/3.61亿元,对应2025年5月19日收盘价,EPS分别为0.66/0.79/0.90元,PE分别为39.30/32.83/28.79倍,维持“增持”评级 [3][102]
凯利泰2024年年报解读:净利润暴跌193.80%,多项费用变动引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5-16 21:53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4,518,762.54元,同比增长2.96%,但医疗器械制造业收入同比下降0.83%,医疗器械贸易收入同比下降8.38%,器械消毒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21.8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565,367.23元,同比下降193.80%,主要因存货跌价准备1,691.30万元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8,714.47万元 [3] - 扣非净利润为-65,305,422.66元,同比下降205.93%,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受骨科集采政策严重冲击 [4] 费用变动 - 销售费用158,992,708.83元,同比下降18.28%,因骨科集采后市场推广费用减少 [7] - 管理费用192,042,349.26元,同比增加18.95%,因子公司业务扩增导致职工薪酬等费用上升 [7] - 财务费用4,209,261.14元,同比增加162.99%,因利息收入减少及汇兑损益变动 [7] - 研发费用43,304,384.54元,同比下降27.03%,因集采背景下研发项目缩减 [7] 研发与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为90人,同比下降13.46%,研发人员占比降至7.29%,本科人数增加但硕士人数减少 [1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7,752,381.96元,同比下降42.48%,因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减少及支付现金增加 [13][1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22,328,124.14元,同比下降179.82%,因购建固定资产和投资支付现金增加 [13][1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9,855,182.16元,同比增加139.49%,因银行借款增加 [13][16] 高管薪酬 - 董事长袁征税前报酬100万元,总经理王正民税前报酬221.99万元,副总经理丁魁和张劲羽分别为160.74万元和137.99万元,财务总监李元平139.59万元 [18][19][20][21]
外周支架集采“血战” ,谁的底气更足?
思宇MedTech· 2025-01-27 07:56
文章来源:心未来;编辑:Sophia 转载要求:如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 心未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患者常常面临一个选择:是使用进口耗材还是国产耗材。 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主要差异往往体现在"精细程度"上 。国产外周支架 的一个明显劣势在于缺乏长期使用数据和临床积累,尤其是在产品售后和随访方面,往往只是"走个形式"。 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已经给予了国内企业足够长的时间来发展和成长。 然而,在市场竞争中,不可能永远保护国内企业,它们必须学会独立面对各种 挑战。 # 外企低价领跑全场 相比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的降价幅度更大一些。外周血管支架的作用机理与心脏支架类似,通过支撑、扩张狭窄或堵塞的外周血管改善血流供应状况,帮 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在集采之前,外周支架的价格从1万多元到5万元不等。 此次外周血管支架集采中,需求量达25.8万个,18家企业中标 ,包括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等全球知名外资企业,以及上海美创医疗、归创 通桥等内资企业,其中 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超过90%的份额 。在三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别中,康蒂思以2280元的最低价中标,波士顿科学在静脉支架A竞 价单元中给出3080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