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泡沫
icon
搜索文档
德银称长期持有AI是最佳策略
格隆汇APP· 2025-10-05 21:48
格隆汇10月5日|德意志银行最新研究显示,关于"AI泡沫"的讨论本身已经降温,建议放弃择时策略, 坚持长期持有以获取最佳回报。科技巨头正斥资数千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这一前所未有的投资规 模引发市场对泡沫风险的担忧。 ...
市场激辩“AI泡沫”,德银劝投资者:别试图“择时”,长期持有是最佳策略
华尔街见闻· 2025-10-05 15:28
AI投资规模与融资动态 - 科技巨头正进行前所未有的AI基础设施投资,OpenAI宣布5000亿美元Stargate计划,Meta承诺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1][2] - OpenAI预计将在AI基础设施上花费数万亿美元,并考虑债务融资,预计到2029年将消耗1150亿美元现金[2] - 英伟达同意向OpenAI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多达1000亿美元,Meta获得260亿美元融资,Vantage Data Centers获得超过220亿美元贷款[2] - 其他公司积极参与,Nebius与微软签署194亿美元基础设施协议,Nscale与英伟达、OpenAI和微软合作建设数据中心[4][5] 市场对AI泡沫的争论 - 德意志银行研究显示关于"AI泡沫"的网络搜索量从峰值大幅下降至15%,媒体对AI投资担忧评分从7.3分降至5.1分[13] - 贝佐斯认为当前AI投资是"好的泡沫",即便破裂也将为社会带来长期利益,类似互联网泡沫留下的基础设施遗产[1][11] - 高盛CEO所罗门警告大量涌入AI领域的资本可能无法获得预期回报,预计未来12-24个月可能出现股市回调[1][13] - 对冲基金Greenlight Capital创始人David Einhorn表示极端投资数字可能导致大量资本被摧毁[10] AI技术发展与回报挑战 - OpenAI首席执行官承认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方面"缺少重要东西",GPT-5模型发布后反响平平[8]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95%的组织在AI投资上未获得任何回报[6] - 哈佛和斯坦福研究人员指出员工使用AI可能让大型组织每年损失数百万美元生产力[7] - DeepSeek发布低成本AI模型曾引发科技股万亿美元抛售,英伟达单日暴跌17%[8] 投资策略建议 - 德意志银行强调识别泡沫几乎不可能,泡沫通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发展,在互联网泡沫期间纳斯达克曾出现7次10%以上回调[15] - 历史数据显示,如果1996年初投资1万美元并持有至今年6月,价值将超过17万美元,但错过最佳10个交易日回报将减半,错过最佳20个交易日回报仅为四分之一[17] - 最佳和最差交易日往往相邻出现,在1996年至今年6月期间最佳的10个交易日中,有5个出现在最差10个交易日的一周内,表明精确择时极其困难[19] - 建议采用长期持有策略,以获取补偿股权投资风险所需的风险溢价[19]
2027年AI泡沫必破?英伟达4万亿市值连环套,OpenAI或成爆雷点!
搜狐财经· 2025-10-05 07:04
AI行业现状与历史对比 - 当前AI发展阶段与1996-1998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相似,技术已出现但基础设施、生态和商业模式仍处于早期,普遍不盈利[1] - 资本对AI的炒作遵循先疯狂炒作后进入理性周期的规律,类似当年互联网公司挂".com"牌子就能融资,现在AI公司沾"大模型"或"算力"概念即被爆炒[10] - AI泡沫的规模已超过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旦破灭将导致更广泛的产业链受影响,估值面临重新洗牌[12] 英伟达的市值与业务模式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其背后存在虚高成分[3] - 公司承诺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其目的是让OpenAI用这笔资金购买英伟达自身的芯片,从而炒高营收和市值[4] - 英伟达与甲骨文签署协议,甲骨文将花费10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的芯片,形成资金循环的一部分[5] OpenAI的财务状况与潜在风险 - OpenAI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每年亏损额达50亿美元,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甲骨文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资源,平均每年需支付600亿美元[4] - 到2027年,OpenAI需要开始向甲骨文支付每年600亿美元的算力费用,但其盈利前景不明,届时可能无法承担该笔支出[7][9] 三家公司之间的资金循环关系 - 英伟达、甲骨文和OpenAI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资金循环:甲骨文向英伟达支付芯片费用,英伟达向OpenAI提供投资,OpenAI再向甲骨文购买算力[5] - 这种"左脚踩右脚"式的资金安排本质上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AI算力需求旺盛的叙事,从而推高股价[6] - 整个AI算力产业链的股价上涨,包括美国的算力公司及中国的海外算力相关企业,均依赖于这一资金循环故事支撑[7] 2027年的关键节点与潜在影响 - 2027年被视为AI泡沫是否会破裂的关键时间点,届时OpenAI需要开始实际向甲骨文支付每年600亿美元的算力费用[7][12] - 如果OpenAI届时无法盈利并支付该笔款项,将导致甲骨文的算力中心收不到租金,英伟达的芯片销售受阻,整个AI算力叙事可能崩塌[9] - 这一时间点是检验AI技术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节点,即使能够盈利,也可能难以支撑当前行业的高估值水平[12]
AI股上涨的“永动机”,还能继续吗?
虎嗅· 2025-09-30 20:01
AI热潮下的市场表现与市值增长 - 自ChatGPT发布以来,美国科技股七巨头市值增长约14万亿美元[1] - 中国科技公司如阿里、百度等股价也大幅上涨[1] - 英伟达市值达到4.42万亿美元,成为AI热潮最大赢家[4] 英伟达与OpenAI的战略合作 - 双方于9月22日宣布合作意向,共同部署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8] - 英伟达成为OpenAI首选战略计算和网络合作伙伴,共同优化技术路线图[8] - 合作内容包括为OpenAI下一代AI基础架构部署至少10吉瓦英伟达系统,相当于400-500万块GPU算力[13] - 英伟达将按照每吉瓦100亿美元节奏投资OpenAI,至多1000亿美元,换取部分股权[14] AI基础设施投资预测与行业前景 - 英伟达CEO预测全球每年AI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将达到5万亿美元[2] - 未来全球GDP中55%-65%基于人工智能创造,50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将受AI基建增强[3] - OpenAI推出5000亿美元规模的"星际之门"计划,旨在打造普惠算力基础设施[8] - 贝恩公司测算2030年全球AI公司需要2万亿美元年收入支持计算能力需求[29] 商业模式争议与财务风险 - OpenAI、英伟达、甲骨文形成"ONO"三角联盟,被质疑为循环交易与循环营收[17] - OpenAI仍处亏损状态,2025年预计亏损50亿美元,2026年扩大到140亿美元,最乐观预测2029年才能盈利[25] - ChatGPT用户超7亿但付费用户不到3%,显示用户依赖性不高[28] - AI行业面临8000亿美元收入缺口,商业模式尚未有效建立[29]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发展 - AI产业链形成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共同推动格局[3] - 模型层有谷歌Gemini、OpenAI GPT系列、Anthropic Claude系列等竞争产品[3] - 应用层出现Abridge、Hippocratic AI、Perplexity、Pika等垂直领域产品[3] - 英伟达通过近50笔AI领域风险投资锁定未来需求,确保客户持续采购其芯片[10] 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 英伟达年度自由现金流607.24亿美元,较一年前增长60%,为主动出击提供资金支持[11] - 英伟达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突破PCIe总线带宽瓶颈[11] - 行业领导者认为AI竞赛已成为"新曼哈顿计划",是国运之争[35] - 科技巨头将AI视为生死之战,即使存在泡沫也要继续投入[32]
AI基建流血狂奔:支出万亿美元,芯片5年就报废
导语:科技企业在数据中心领域投入数千亿美元,背负巨额债务,眼下收入却相对微薄——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景象。 美国北达科他州埃伦代尔镇风大少树,人口仅 1100 人,镇上有两家汽车旅馆、一家达乐超市、一所五旬节派圣经学院——还有一座尚未完工的 AI 工 厂,规模比 10 家家得宝( Home Depot )门店加起来还大。 这座工厂造价超过 150 亿美元,相当于该州年度经济产出的四分之一。 人工智能热潮已开启全球史上成本最高的建设热潮之一。过去三年,头部科技企业在埃伦代尔这类 AI 数据中心、芯片及能源领域的投入,经通胀调整 后,已超过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系统 40 余年的建设总成本。 AI 支持者将这一投入比作工业革命。 核心问题在于:没人能确定这些投入如何收回,更不确定何时能收回。 这场建设热潮本质上是一场巨额投机性赌注:押注 AI 技术将快速迭代、改变经济格局,并开始产生稳定利润。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 Satya Nadella )在 5 月与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共同出席的会议上表示:"我希望我们不用等 50 年。"他所指的是电力最初普及速度十分缓慢的历 史。 扎克 ...
黄仁勋:OpenAI或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巨头
财联社· 2025-09-30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不顾市场对AI泡沫的谨慎情绪,加倍看好人工智能,并预测OpenAI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超大规模公司 [2][3] - 黄仁勋认为人工智能是行业运行方式的代际转变,其增长由三大扩展定律推动,将产生持续复合需求,而非遵循传统技术的繁荣与萧条周期 [5][7][9] - 英伟达宣布与OpenAI达成重大合作,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以支持其应对双重指数级增长,并视此合作为最明智的投资之一 [8] 黄仁勋对AI行业的宏观判断 - 通用计算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加速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是一次所有行业的代际转变 [5] - 人工智能的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三大扩展定律,每一个都会成倍增加对计算的需求 [5] - 推理阶段是AI与日常使用发生冲突的地方,其需求是持续不断的,这与断断续续的训练工作负载有本质区别 [6][7] - 黄仁勋对推理增长规模的预测从一年前的10亿倍,到现在更有信心,认为AI将推动复合需求 [7] 对OpenAI的预测与战略合作 - 黄仁勋预测OpenAI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快达到数万亿美元估值的超大规模公司 [3] - OpenAI正在经历用户数量和计算量的双重指数级增长 [8] - 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涉及芯片、软件、系统乃至AI工厂层面,目标是帮助OpenAI成为完全自营的超大规模公司 [8] - 英伟达计划逐步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并认为在OpenAI成为巨头之前进行投资是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8] 对市场谨慎论调的回应 - 尽管OpenAI CEO和Meta CEO等AI领域的领军人物警告AI估值过高和建设过度,黄仁勋坚持认为怀疑论者忽略了重塑经济的深层力量 [3][4][9] - 黄仁勋将AI的增长归结为基础物理学而非炒作,并强调其公司是超大规模企业的唯一理性选择 [4][9] - 黄仁勋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比作工业革命 [10]
精算 美国衰退的时间
搜狐财经· 2025-09-29 13:13
美国经济与股市前景 - 美国股市与经济持续增长,但面临潜在衰退风险,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1][2] - 美国财长贝森特要求美联储在年底前大幅降息150–175个基点,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2][3][4] -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战略依赖传统产业回流与AI产业推动,但增长动能面临饱和挑战[5][6] AI产业动态 - AI产业存在泡沫但仍在持续扩大,相关公司股价近期出现大幅波动[7][9][28] - AI芯片龙头英伟达股价先跌后涨再跌,核能技术公司OKLO股价几乎翻倍后下跌10.13%,数据中心公司CoreWeave股价上涨30%后下跌5.05%[10][13][14][27] - 供应链服务公司CLS因应用AI技术股价大幅上涨,甲骨文因接获OpenAI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约股价上涨[17][20] - 英伟达总裁预测到2030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3至4万亿美元[45][46] 制造业回流战略 - 特朗普政府推动钢铁、铝、汽车及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美国,但面临生产成本高和通货膨胀压力[34][35][51] - 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中国在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芯片领域的竞争[38][39] - 关税战预计为美国政府带来额外5000~6000亿美元收入,有助于缓解37.5万亿美元的国家债务压力[40] 资金流入与投资 - 日本、欧盟、韩国和台湾计划向美国投资总计1.8万亿美元(日本5500亿、欧盟6000亿、韩国3500亿、台湾3000亿),以缓解资产市场压力[40] - 但资金流入效果可能因投资环境、技术工人短缺及中国竞争而打折扣[53] 竞争与外部因素 - 中国对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压制美国军工产业增长,并制约美国经济[6][41][49] - 非美市场在中国领导下逐渐壮大,去美元化、贸易和基础建设取得进展[54] - 中国拒绝采用英伟达AI芯片,中芯国际测试浸没式DUV光刻机加大成熟制程竞争,若中国在两年内推出EUV光刻机将给美国带来巨大压力[58][59] 短期展望 - AI投资计划预计可支撑美国经济约半年,但股市作为领先指标可能提前反应[52][55] - 美联储降息和各国资金流入被视为短期内支撑经济的关键,特朗普政府有望在前两年避免经济衰退[56][57][58]
大资金落袋为安 | 谈股论金
水皮More· 2025-09-26 17:3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沪指跌0.65%,深证成指跌1.76%,创业板指跌2.60% [3] - 沪深两市成交额2.1万亿元,较昨日缩量逾2000亿元 [3] - 下跌个股3259家,上涨个股1759家,下跌中位数约0.6% [4] - 市场以全天最低点报收,盘中虽有资金抄底但未能触发V形反转 [4] 板块与个股表现 - 保险板块涨幅约1%,银行板块上涨0.25%,券商板块下跌0.25% [4] - 主力资金流出规模达947亿元,北向资金大单流出864亿元 [5] - 主力资金流出板块集中在消费电子、电子元件、半导体、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电池等前期热门板块 [6] - “纪联海”相关标的跌幅约3.5%到5%,“易中天胜”的四只股票跌幅均约4.5% [6] - 中芯国际下跌1.37%,宁德时代下跌3.17% [6] - 涨停个股58家,跌幅超过10%的个股有31家,显示前期炒作资金在撤退 [5] 市场影响因素 - 投资者在节假日前选择“落袋为安”以规避长假期间的市场风险 [4] - 深证市场跌幅大于上海市场,因“易中天胜”和宁德时代在指数中权重较大 [6] - 外围市场表现疲弱,恒生指数跌幅约1.4%,A50股指期货下跌1.75% [6] - 美国三大指数全线杀跌,美联储对降息态度不确定,鲍威尔指出当前估值较高 [6] - 半导体板块大跌,因市场对OpenAI、英伟达与甲骨文之间的“三角游戏”产生质疑,担心AI泡沫 [7] - 国内上纬新材被“关小黑屋”且声明三年内不重组机器人资产,摩尔线程IPO遭举报,相关概念股大跌 [7] 其他市场动态 - 与股市呈跷跷板效应的国债期货继续上涨,10年期国债期货上涨0.20%,30年期国债期货亦有上涨 [7]
美AI巨头掀起投资潮,市场“喜忧参半”
环球时报· 2025-09-26 06:58
AI投资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人工智能资本支出成为美国经济重要支柱 若没有大幅增加AI投资 美国经济可能已陷入衰退或处于衰退边缘[1] - 经合组织将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6%上调至1.8% 主要原因是强劲的AI相关投资[2] - AI超级周期有助于缓解当前冲击美国经济的负面需求(关税)和供应(移民)冲击[2] AI投资规模与贡献 - 过去3个月中 英伟达 苹果 微软等"七巨头"企业在数据中心等方面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4] - 2025年迄今 AI数据中心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美国所有消费支出的总贡献 这是史上首次出现这种情况[4] - 微软 谷歌 亚马逊和Meta四家公司2025年资本投资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3640亿美元[5] AI泡沫风险担忧 - 行业内外人士怀疑AI领域存在泡沫风险 可能重蹈25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覆辙[5] - OpenAI首席执行官对部分AI初创企业估值过高及投资者热情过度表示担忧[5] - 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后 出现"循环交易"疑虑 OpenAI采购英伟达GPU的模式被质疑助长AI泡沫[6] AI投资与滞胀挑战 - 经合组织预计美国年度通胀率将在2026年保持在美联储目标以上 并将2026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5%[7] - 美联储主席表示美国经济面临"滞胀式"挑战 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疲软而通胀仍处于高位[7] - AI被期待赋能传统产业并提升生产率 但需要漫长周期并可能经历"创造性的破坏"过程[7]
烧钱8500亿美元!OpenAI CEO奥尔特曼坦承AI泡沫担忧:我懂 但必须干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16:01
项目规模与投资 - 计划建设总功率高达17 GW的人工智能计算设施 其规模相当于17座核电站或大约9个胡佛水坝的发电量 可满足超过1300万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1] - 项目总投资额预计将达到约8500亿美元 几乎占汇丰银行预测的全球AI基础设施激增总额2万亿美元的一半 [1] - 每个站点投资规模约为500亿美元 [1] 项目合作伙伴与模式 - 合作伙伴包括甲骨文 英伟达和软银等公司 [1] - 合作模式涉及循环融资 OpenAI承诺投入巨额资金 而合作伙伴通过芯片销售和数据中心租赁收回资金 [3] - 甲骨文为该项目调整了领导层 提拔了此前负责云基础设施和行业部门的高管 [4] - 英伟达除了提供新型Vera Rubin加速器等芯片外 还投入了股权资本 [5] - 数据中心由甲骨文负责租赁运营 OpenAI承担运营成本 英伟达的投资用于项目启动和初期建设 [5] 需求与战略必要性 - 过去18个月ChatGPT的使用量增长了十倍 激增的需求是此次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原因 [2] - 公司认为要充分发挥AI能力 必须建立超级计算设施网络 现有算力无法支撑AI的所有应用 [2][6] - AI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电力 公司已向核能企业投入资金 包括向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投入5亿美元 并投资了核裂变公司Oklo [2] 市场影响与高管观点 - 与OpenAI的合作使英伟达和微软的市值合计增加至8.1万亿美元 约占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总市值的13.5% [3] - 公司高管承认过度投资会让一些人遭受损失 但坚信从长远来看 AI技术将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 [3] - 合作伙伴认为终端用户对AI技术的需求呈现出无限增长的态势 [5] 公司未来规划与业务拓展 - 除基础设施外 公司以约64亿美元收购了前苹果设计师乔尼・艾夫的设备初创公司 布局硬件领域 [7] - 公司正研发可能改变人们日常电脑使用方式的硬件产品 计划推出“一小系列设备” [8][9] - 关于上市 公司表示目前能在私募市场筹集大量资金 但未来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 [6] - 公司规划布局延伸至2027年 2028年和2029年 短期内在阿比林 新墨西哥州 俄亥俄州等地投入数十亿美元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