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2025前5月绿电交易量超2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50%
搜狐财经· 2025-07-02 13:17
绿电市场增长 - 2025年前5个月全国绿电交易量达2209 45亿千瓦时 同比激增49 2% [1] - 绿电交易量从2024年前5月的1481亿千瓦时跃升至2209亿千瓦时 增速远超全社会用电量增幅 [3] - 2024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占新能源发电总量比重达55% [3] 区域交易与技术突破 - 西藏2025年5月绿电交易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 青藏高原清洁电力通过特高压输往东部 [3] - 全国电网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 省间输电能力突破3亿千瓦 [3] - 2025年6月北京 广州 内蒙古三大电力交易中心完成跨三经营区绿电交易 成交电量1637万千瓦时 单日最大消纳能力提升20万千瓦 [3] 环境价值与政策支持 - 2025年5月绿电环境价值月度均价达5 06厘/千瓦时 较2024年显著提升 [3] - 绿电环境价值定价机制日趋成熟 环境溢价逐步转化为企业绿色竞争力 [3] 市场主体多元化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电力经营主体突破80万家 较2016年增长近20倍 [5] - 售电公司达4000余家 超60万家零售用户通过市场化方式购电 [5] - 独立储能 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深度参与市场调节 形成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新生态 [5] 行业格局重塑 - 绿电交易量爆发式增长是对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考验 也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5]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推进 跨省区绿电交易常态化 [5] - 碳市场与电力市场深度耦合 中国以市场化手段破解能源转型难题 [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压缩空气储能(CAES)行业全景分析:起步晚但增长势头迅猛,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9:33
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定义及工作原理 - 压缩空气储能(CAES)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实现大容量、长时间电能储蓄的电力储能技术,分为非补燃式和补燃式两种类型 [2] - 工作原理包括压缩、储存、加热、膨胀、冷却五个流程,系统通过压缩空气存储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高压气体发电 [2] 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范围内压缩空气储能已成为继抽水蓄能后第二大适合GW级大规模电力储能的技术,美国阿拉莫斯项目储能容量达数百兆瓦时,德国在地下洞穴式技术应用领先 [4] - 中国专利数量从2016-2024年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597件峰值,截至2025年5月投运项目13个,累计装机近1000兆瓦 [5][7] - 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253MW,中国占比7%(15MW),2025年中国单项目规模已达300MW/1800MWh(湖北应城项目) [7][8] 行业产业链 - 上游涵盖空气压缩机、膨胀机、储气装置等设备制造 [9] - 中游为系统集成与工程建设,下游应用于新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领域,终端客户包括电站、电网公司及工商业用户 [9] 政策环境 - 国家能源局2023年9月明确要求发挥压缩空气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稳定作用 [14][16] - 2025年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实现高端化发展目标 [16] 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门槛高,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储国能、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央企及陕鼓动力等设备制造商 [17] - 中国能建实现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新能源营收1303亿元(占比37.55%),主导建设全球首套66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19][20] - 中国电建2024年营收6336.85亿元,2025年启动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 [22] 发展趋势 - 技术向600MW级单机功率跃升,系统效率突破70%(如肥城项目达72%) [8][20] - 5G、AI等技术推动网络控制升级,政策支持加速其在"双碳"目标下的规模化应用 [24]
国内最大余压发电项目群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6月20日记者获悉,工程建设公司(CPECC)西南分公司设计的西南油气田剑阁天然气净化厂余压发电装 置,以最大发电功率超设计值10%的优异表现,一次性通过72小时满负荷性能考核,标志着国内最大余 压发电项目群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行业性能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并为西南油气田14套在运装 置提供标准化性能考核模板。 西南油气田剑阁天然气净化厂余压发电装置自2024年1月投运以来,累计发电超360万千瓦时,全部在厂 内消纳,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碳排放。在性能考核期间,CPECC西南分公司提炼核心技术指标,整 合了72小时满负荷测试、边界工况验证等9类关键考核模块;建立动态优化模型,形成了"设计-运行-评 价"闭环管理体系;联合西南油气田通过实时数据对标与动态优化,将装置发电功率由设计值440千瓦提 升至500千瓦,总能量转化效率提升至72.5%,超设计值20%以上,年发电量预计增加50万千瓦时,极大 提升了余压发电的经济效益。 自2021年以来,CPECC西南分公司利用在"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编制中长期新能源 领域的科技研发及核心技术提升方案,全面推动余压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装备与技术的转型升 ...
山西“焦炭大王”再闯A股!募资猛砍20亿,这次能圆上市梦吗?
搜狐财经· 2025-07-02 00:15
再次冲刺A股,山西"煤老板"薛靛民掌舵的这家炭黑企业能成功上市吗? 今年3月,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集团)因财报更新短暂"中止"。 6月30日,阳光集团对上交所主板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进行了更新,标志着其再一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事实上,阳光集团在2020年11月开始接受上市辅导,并在2022年1月披露了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正式启动了A股IPO的进程。几经波折,阳光集团排 队上市逾三年。 这一次,阳光集团能够如愿登陆A股吗? ▍寒门出英才:农民之子到创业先锋 要讲明白阳光集团,还得从其创始人、董事长薛靛民说起。 薛靛民于1959年1月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市北方平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一步步成长为山西民营企业家。1976年5月,薛靛民开始参加工作,曾先后在 河津县老夭头煤矿、玻璃厂工作。 2007年,阳光集团迎来重要的资本动作,引入了一轮高达3.7亿元的私募股权融资。雅戈尔投资、正泰集团、上海弘晖等9家公司纷纷入局,成为其股东。 彼时,资本市场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是,阳光集团正积极借助外部资本的力量,加快推动公司上市的节奏。 然而,命运的轨迹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
中国需求平台期,中长期油价至拐点
华泰证券· 2025-07-01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天然气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且结构分化,原油需求稳定在7.6 - 7.7亿吨/年,同比增速降至0.5% - 0.6%,总需求增长至8.0 - 8.2亿吨/年,同比增速为0.9% - 1.3%,增长引擎由“燃料主导”切换为“材料主导”[14] - 交通领域电气化冲击燃料需求,汽柴油消费量或已于2024年见顶,航煤需求温和增长,船运行业燃料油需求拐点显现;化工原料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新引擎,烯烃、芳烃等需求有望提升[15] - 中国石油需求“平台期”来临,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量贡献减弱,中长期油价下行拐点显现,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边际成本影响的买卖双方均衡时代;国内炼油行业供给格局优化,炼厂副产物或现结构性供需缺口[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们与市场观点的不同之处 - 国际能源署(IEA)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在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柴油需求在2030年前仍将小幅增长;报告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将于2025 - 2027年进入平台期,汽柴油消费或均已于2024年达峰,较市场预期提前[17] - IEA或低估新能源商用车渗透速度和化工领域煤头和气头路线对传统油头工艺的挤压影响[17]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中国石油需求即将进入“平台期”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下降,石油占比提升,原油加工量近20年复合增长率达4.9%;石油需求从“燃料为主”转向“燃料与化工原料并重”[18][22] - 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60双碳目标,新能源替代重塑石油需求格局,IEA预测中国石油需求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石化原料需求将成中期增长核心引擎[23] - 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完成低基数反弹,2024年增速放缓;预计2025 - 2027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0.5%/0.6%/0.5%至7.61/7.65/7.69亿吨,石油需求同比增长1.3%/1.1%/0.9%至8.01/8.10/8.17亿吨[28][34] - 供给端OPEC协同意愿趋弱,南美、非洲等低成本增量释放,中国需求“平台期”或使中长期油价中枢难回高位,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买卖双方均衡时代[59] 道路燃料石油需求或将于2024年见顶进入下行周期 - 中国汽油和柴油消费主要由汽车贡献,交通电气化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影响石油需求路径[60] - 中国汽车保有量整体稳增,预计2030年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分别增至3.45亿辆、200万辆、3463万辆;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挤出燃油车,预计2025/2030年燃油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合计为2.91/2.56亿辆[62][64] - 汽油和柴油表观消费量预计于2024年达峰,2025/2030年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61/1.41亿吨,车用柴油为1.58/1.37亿吨[74] 航空运输需求稳步增长,船运燃料或迎来结构性转变 - 2023年以来中国航空客运和货运需求快速反弹,预计航煤需求将温和增长;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短期对传统航煤替代效应较弱[75][78] - 预计2025 - 2027年中国航煤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5.0%/4.0%/3.0%至4171/4338/4469万吨,航煤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同比增加4.1%/3.4%/2.7%至6062/6268/6437万吨[78] - 中国船舶运力和港口货物吞吐量上升,船运需求有望稳定;全球船运行业对传统燃料需求拐点显现,LNG等清洁能源替代趋势明显[79][88] - 预计2025 - 2027年交运、邮政和仓储业燃料油消费量分别同比下滑3.0%/3.5%/4.0%,燃料油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为4417/4291/4147万吨[90] 进口替代叠加需求释放,化工原料有望引领石油需求增长 烯烃:自给率持续提升,气头煤头路线替代加速 - 烯烃是化工行业基础性原料,中国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及自给率显著提升,2024年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分别同比+4%/+9%至6566/5678万吨,自给率分别同比+1.3/2.3pct至72.8%/94.1%[92][94] - 烯烃生产工艺包括油头、气头和煤头三种路线,油头路线仍为主流,但预计2025 - 2027年油头烯烃产量占比将逐年下滑[97] - 预计2025 - 2027年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速为7.6%/7.0%/5.3%,丙烯为9.2%/7.1%/6.6%,烯烃石油需求合计同比增长4.3%/6.3%/3.4%至6507/6916/7149万吨[105] 芳烃:结构性供需缺口仍存,非石油路线替代进程缓慢 - 芳烃终端领域广泛,需求有望持续爬升;中国传统炼厂催化重整装置比例低,芳烃整体产出率偏低,但民营大炼化布局助力PX进口依赖度降低[107][111] - 非石油路线替代芳烃难度较大,短期内对传统石油路线替代影响有限;预计2025 - 2027年芳烃类产品对应的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12.1%/8.0%/6.1%至7252/7832/8307万吨[113] LPG: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燃料等需求预计温和增长 - LPG兼具能源与化工原料属性,中国LPG进口依赖度逐年提升,2024年达40.1%[120] - 仅考虑炼厂副产的燃料用途LPG,假设2025 - 2027年LPG表观消费量以8.0%的同比增速温和增长,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5.0%/14.0%/13.0%,炼油副产LPG对应的石油产量分别为5314/5498/5708万吨,同比增长3.2%/3.5%/3.8%[127] 其他产品:基建地产景气有待进一步回暖,电解铝需求仍存韧性 - 沥青受基建和地产领域影响,2024年产量和表观消费量下滑,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分别同比变化 - 1.8%/0.4%/2.6%至2331/2340/2400万吨[129] - 石油焦下游需求中电解铝预焙阳极占比达57%,受产能红线影响电解铝未来增速或放缓,锂电需求带动负极材料用焦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2.7%/4.0%/3.8%至3154/3279/3405万吨[134] - 硫磺下游需求中磷复肥占比超50%,农业及新能源产业带动需求扩大;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3.1%/1.2%/1.1%至1149/1162/1175万吨[139] 供给优化下主营炼厂有望受益、副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 - 中国炼油能力接近10亿吨政策上限,独立炼厂原油使用配额持续下滑,成品油出口配额集中在主营炼厂,未来主营炼厂有望受益[148] - 国内成品油需求达峰,炼化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沥青、石油焦及硫磺等炼油副产物需求韧性仍存,但2024年行业开工率处于低位,未来供给弹性受限,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155] - 中国化工品出口有望保持韧性,石化行业将迎来原料路线多元化、布局重整装置、出海布局等发展机遇[164][167] 重点推荐公司 - 预计2025 - 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8/62美元/桶,2027年维持在62美元/桶,长期布伦特油价中枢60美元/桶有望得到支撑[168] - 以中国石化(A/H)、恒力石化为首的一体化综合型炼化龙头推进“减油增化”,中长期油价止跌企稳后或具配置机遇;推荐具备天然气业务降本增量的中国石油(A/H)[169]
四川罗江:全域整治“一盘棋” 零散农田变身“丰收谣”
环球网· 2025-07-01 19:17
乡村振兴项目概况 - 中交集团在四川罗江实施首个国家级全域土地整治试点项目 旨在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1][3] - 项目位于成德绵经济带核心区域 涵盖71 5万平方米安置点建设 4 41万亩农用地整理 4000亩宅基地复垦和273亩工矿用地修复[3] 创新建设模式 - 采用"政府主导-央企实施-农民参与"三方协同机制 中交广航局负责实施 地方政府协调政策 村民参与决策[3] - 探索形成自然紧凑的农房群落 保留"房前屋后种菜种瓜"的传统模式 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结合[3] 土地整治成效 - 对金山镇4万余亩碎片化农用地进行系统整理 实施"田成方 路相通 渠相连"标准化改造 提升耕地质量[5] - 优化灌溉系统 新建灌溉渠道扩大灌溉面积 缩短蓄水调平耗时 实现旋耕播种无缝衔接[5] - 通过分层压实等技术打造"棋盘田" 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预计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将双提升[5] 社区建设成果 - 建设71 5万平方米生态安置点 采用"一村一策"布局 步行10分钟内可达所有村民家[7] - 配套建设广场 公园 人工湖等设施 为6000户村民提供新居 保留"小菜园 小花园 小果园"特色[7] 技术创新应用 - 引入"无人机AI+质量安全"智能巡查系统 使巡查效率提升40% 实现安全管理从人防到技防转型[10] - 开展减排增汇技术研究 应用生物炭基有机肥改良土壤 提升有机质含量和单位产量[10] - 采用错峰施工 低噪声设备 建立防尘体系 循环利用施工废水 实现绿色文明施工[10]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6月份全国碳市场放量上涨
证券日报网· 2025-07-01 19:10
复旦碳价指数发布 - 研究中心公布2025年7月全国CEA价格指数为买入70.67元/吨、卖出76.67元/吨、中间价73.67元/吨 [1] - 2025年7月CEA买入价格指数176.66(上涨3.37%)、卖出价格指数172.98(上涨2.52%)、中间价格指数174.73(上涨2.93%) [1] - 同步发布2025年12月CEA价格指数、2025年7月CCER价格指数及GEC价格指数 [1] 碳金融工具创新 - 研究中心推出"复旦碳价指数"小程序 包含指数报价、趋势可视化、交易意愿填报等功能 [1] - 未来将优化小程序服务范围 提供以碳价指数为核心的碳金融解决方案 [1] 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 6月碳价从月初68.34元/吨升至月末76.57元/吨 月涨幅超12% [2] - 6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78.10万吨 较5月54.58万吨增长43.1% [2] - 6月五个交易日成交量破百万吨 最高达185.46万吨 [2] 全球碳市场特征 - 全球主要碳市场行情分化 成交量涨跌不一 [2] - 全球碳价环比普遍上涨 新西兰碳市场涨幅最大 [2]
清水县以“智慧电网+能源矩阵”打造西北新能源转型样板
中国能源网· 2025-07-01 17:44
清水县清洁能源转型成果 - 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体系 实现生产端100%清洁化 消费端清洁能源占比长期保持95%以上 [1] - 投资5.56亿元实施全域电网升级 完成556公里10千伏线路标准化改造和162个台区智能化升级 实现线路绝缘化率、联络率及"N-1"通过率三项指标100% [3]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99.4% 预计2025年底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突破32%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 [3] 智慧电网与能源矩阵建设 - 创新实施"千村万乡驭风行动" 新增40兆瓦分散式风电并配套20兆瓦时储能 建成6个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站 [3] - "屋顶租赁+家电惠民"光伏模式覆盖5.24万农户 年发电量达0.78亿千瓦时 [3] - 建成西北首个县域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 通过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电站调节 新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8.5% [3] 产业融合与生态发展 - 发展"农光互补""牧光协同"等生态产业 配套600兆瓦时储能电站与330千伏汇集升压站 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率超95% [3] - 成功实现从能源输入型县域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战略转型 提供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的实践范本 [4]
张希良:中国碳市场成效显著,有望引领国际自愿碳市场建设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3:06
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效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年以来管控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60%以上,成为低成本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关键机制 [1] - 通过技术及行政手段显著改善碳市场数据质量,解决早期数据造假担忧,提升市场可信度 [2] - 企业治理体系已深度纳入碳排放考量,经营理念从忽视转向主动减排 [2] - 碳价稳定在合理水平,与减排目标相匹配,支撑市场健康发展 [3] 自愿碳市场与强制碳市场协同 - 自愿碳市场通过CCER机制为控排企业提供配额外的第三种选择(购买核证减排量),增强减排灵活性 [4] - 双轨制降低全社会碳减排成本,太阳能热发电、深海风电为当前主要交易产品 [4][6] - 生态环境部正推进CCER方法学体系制定,未来将开发更具规模优势的小型项目,强化额外性和社会引导作用 [6] 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潜力 - 依托国内强制与自愿市场基础,中国有望引领《巴黎协定》第六条下的全球自愿碳市场建设 [7] - 技术优势覆盖可再生能源、核能、森林经营及CCS领域,保障高质量碳信用供给 [8] - 国内需求庞大:仅5%抵消比例即超3亿吨需求量,叠加企业ESG需求形成独特优势 [8] - 北京绿色交易所国际化及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潜力,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竞争力 [8] 国际发展挑战与应对 - 需建立高标准规范体系以防范海外购碳信用风险,当前国内CCER方法学以"少而精"确保国际级诚信度 [9] - 亟待解决国际规则本土化、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等金融基建难题 [10] - 需通过高诚信产品体系和基建提升欧盟、美国等国际社会信任度 [10]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1
英大证券· 2025-07-01 10:40
报告核心观点 - A股短期有望震荡偏强,中长期向好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可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投资主线 [1][2][10] 总量研究 A股大势研判 周一市场综述 - 早盘提醒银行股或承压,投资者不宜盲目抄底,应等待企稳信号,关注科技题材股投资机会 [4] - 沪深三大指数震荡走高,早盘开盘涨跌不一后集体走强,创指半日涨近1%,午后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创指涨超1% [4] - 行业方面,航天航空、游戏等板块涨幅居前,证券、银行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人脑工程、盲盒经济等涨幅居前,券商、参股期货等跌幅居前 [4] - 个股涨多跌少,市场情绪活跃,两市成交额14869亿元,上证指数涨0.59%,深证成指涨0.83%,创业板指涨1.35%,科创50指涨1.54% [5] 周一盘面点评 - 航天航空等军工股大涨,受头部船舶公司换股并购及九三胜利日大阅兵消息影响,后续可逢低关注航空等细分领域 [6] - 人脑工程概念股大涨,因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展示成果,但目前大概率处于炒概念阶段 [7] - 游戏股大涨,传媒行业是科技进步受益较多的下游应用行业,后市游戏等产业发展前景较好 [7][8] - 光伏设备等新能源赛道活跃,固态电池技术取得进展,新能源赛道有技术性反弹需求,基本面需求持续,值得逢低关注 [9] 后市大势研判 - 短期行情有望保持相对强势,指数短期震荡偏强概率较大,可持续关注科技股、券商股及成交量对市场的影响 [1][10] - 中长期市场向好,随着政策落地、流动性共振及资金引入,A股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 [2][10] - 投资机会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主线 [2][11] 晨早参考短信 - 短期行情有望保持相对强势,指数大概率震荡偏强,关注科技股、券商股及成交量对市场的影响 [12] - 投资机会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主线,科技题材需深挖基本面规避风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