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证券行业以身为炬 奋力书写“五篇大文章”
证券时报· 2025-07-09 02:47
金融"五篇大文章"评价体系 - 中国证券业协会将试评价得分作为正式评价主要依据 [1] - 《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办法(试行)》定量评价指标分值从85分上调至90分 [1] - 科技金融在定量评价中分值高达50分 [4] 五大主题债券承销 - 券商承销的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及数字五大主题债券总额从2020年760亿元增至2024年1.29万亿元,增幅16倍 [2] -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主题债券承销总额达9500亿元 [2] - 券商承销五大主题债券金额占比持续超60%,2024年达65% [2] 科技金融 - 2024年券商承销科技主题债券超6900亿元,同比增80% [4] - 科创债主承销金额2024年达6136.86亿元,同比增65% [4] - 中信证券2024年科创债主承销金额1281.91亿元,同比翻倍 [4] - 2024年科创板股权融资承销金额前三为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及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占比近20% [5][6] 绿色金融 - 2024年国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4.16万亿元 [7] - 券商主承销绿色债券规模2024年达1674.05亿元,占发行总规模24.57% [7] - 2024年11家券商绿色主题债券承销金额超百亿元,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均超550亿元 [8] 普惠金融 - 2024年券商承销普惠主题债券超3100亿元创历史新高 [9] - 2024年券商主承销民营企业债券超4600亿元,中信证券以663.82亿元居首 [9][10] - 招商证券2024年主承销民营企业债券575.24亿元,同比增近4倍 [10] 养老金融 - 中国银河2024年末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超10万户 [13] - 广发证券累计发行养老目标基金产品24只,规模69亿元 [13] - 兴业证券养老FOF基金Y份额保有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13] 数字金融 - 上市券商2022-2024年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重持续超5.5% [14] - 华泰证券2024年信息技术投入24.48亿元,占营收5.9% [14] - 2024年太平洋等5家券商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重超10% [14] - 浙商证券2024年信息技术投入4.17亿元,同比增18.13% [15]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取得多项成果
新华社· 2025-07-08 20:24
论坛成果 - 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发布《2025贵阳共识》《全球生态文明转型发展报告2025》等多篇报告 [1] - 论坛广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呈现各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经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 [1] - 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模式、贵州省"两山"转化等典型案例 [1] - 发布《贵州省绿色金融发展报告》《"3030目标"公海保护区方案研究》等7个理论成果 [1] - 达成多边开发银行绿色融资创新、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2个共识 [1] - 发布《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伙伴关系倡议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等4份倡议书 [1] 产业与招商 - 举办绿色产业专项招商活动,吸引多家龙头企业参与,现场签约项目7个,金额达62亿元 [2] - 发布20个优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吸引数家优秀产业链企业入驻 [2] - 举办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集中发布一批绿色创新技术和绿色前沿技术 [2] - 签约多份省级友城协议、市(州)级友城协议 [2] 绿色办会 - 论坛贯穿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交通""绿色会务""绿色食宿" [2] - 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环保、可循环办会 [2]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深圳分行获批筹建,外资金融版图再扩容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20:00
桑坦德银行在华布局 -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获批在深圳筹建分行 这是继2008年上海分行 2014年北京分行后时隔十年再次布局中国 [1] - 公司为西班牙最大商业银行 总资产1.8万亿欧元 2024年总收入618.76亿欧元 净利润137.44亿欧元 业务覆盖欧洲 拉丁美洲 美国及亚太地区 [1] - 在华业务已覆盖企业银行 环球市场及财富管理等领域 此次设分行正值中国金融开放关键期 [4] 中国金融开放政策 - 2018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出台50余项对外开放措施 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 放宽股东资质要求等 [4] - 2024年2月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允许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银行卡业务 [4] - 深圳2024年5月出台《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办法》 2025年推出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政策 [9] 深圳外资银行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末 深圳有35家外资银行设立38家营业性机构 总资产超4000亿元 机构数量与规模居国内前三 [5] - 外资银行在深圳发展历程始于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设立 后续花旗 汇丰 渣打等国际巨头相继进驻 [5][6] - 近年来外资银行加大在深布局 包括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投资增持本地银行 设立"双牌照"银行等 [6] 外资银行在深业务亮点 - 跨境金融领域 9家外资银行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 资金跨境汇划累计超16亿元 占大湾区外资银行总额近八成 [7] - 助力企业出海方面 外资银行提供全球网络支持 如汇丰与阿里巴巴合作中小企业出海服务 三井住友协助开拓越南新能源市场等 [7] - 绿色金融领域 开泰银行落地首单ESG挂钩银团贷款 渣打完成首笔符合中欧分类目录的绿色贷款 汇丰等协助发行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8] 深圳营商环境优势 - 2024年深圳新增外资企业9738家 同比增长21.7% 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9] - 2024年经济数据亮眼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4.50万亿元 社消零总额1.06万亿元 [9] - 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为外资银行提供广阔合作空间 [9][10]
深圳外资银行,再添新成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9:33
桑坦德银行深圳分行获批筹建 -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获批在深圳筹建分行 成为深圳新增的欧资银行 [1] - 桑坦德银行成立于1857年 是西班牙最大商业银行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业务覆盖欧洲、拉丁美洲、美国和亚太地区 [1]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总资产达1.8万亿欧元 全年总收入618.76亿欧元 净利润137.44亿欧元 [1] - 公司此前已在中国设立上海分行(2008年)和北京分行(2014年) 此次时隔十年再次在华设立分行 [1] 中国金融开放政策 - 中国持续扩大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2018年以来出台50多项措施 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等 [2] - 2024年2月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规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2] -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窗口 1982年引入内地首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南洋商业银行) [3] 外资银行在深发展概况 - 截至2024年末 9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外资银行在深设立5家法人银行、33家分行和1家代表处 营业性机构总数38家 [7] - 在深外资银行总资产超4000亿元 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长期居国内城市前三 [7] - 外资银行在深发展历程:2004年引进3家港资银行 [4] 2007年多家银行选择深圳作为法人总部注册地 [5] 2010年台资银行开始进驻 [6] 2013年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银行陆续落户 [7] 外资银行在深业务亮点 - 跨境金融:9家在深银行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 截至2024年末资金跨境汇划累计超16亿元 占大湾区外资银行总额近八成 [7][8] - 企业服务: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海外展业提供授信、发债、结算等综合服务 并协助开拓越南、东盟等新兴市场 [9] - 绿色金融:多家外资银行参与绿色债券发行、ESG银团贷款等创新业务 助力深圳可持续发展 [10] 深圳营商环境优势 - 深圳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 成功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10]
深圳外资银行,再添新成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9:20
桑坦德银行深圳分行获批筹建 -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获批在深圳筹建分行 成为深圳新增的欧资银行 [1] - 桑坦德银行成立于1857年 是西班牙最大商业银行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业务覆盖欧洲、拉美、美国和亚太地区 [1] - 截至2024年末 桑坦德银行总资产1.8万亿欧元 全年总收入618.76亿欧元 净利润137.44亿欧元 [1] - 桑坦德银行此前已在中国设立上海分行(2008年)和北京分行(2014年) 此次设立深圳分行传递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信号 [1] 中国金融开放政策 - 2018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 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给予外资机构国民待遇 放宽股东资质要求 扩大业务范围等 [2] - 2024年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2] 深圳外资银行发展概况 - 深圳是中国外资银行重要聚集地 1982年设立改革开放后首家外资银行营业机构 花旗、汇丰、渣打等跨国银行均将内地首分行设于深圳 [4] - 2004年深圳率先落实CEPA协议引进3家港资银行 [5] - 2007年永亨、大新等银行转制法人时选择深圳作为总部注册地 [6] - 2010年ECFA协议签署后台资银行进驻深圳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后多家外资机构落户 [7] - 截至2024年末 9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外资银行在深设立5家法人银行、33家分行和1家代表处 总资产超4000亿元 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居全国前三 [8] 外资银行在深业务亮点 跨境金融服务 - 9家在深外资银行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 截至2024年末资金跨境汇划累计超16亿元 占大湾区外资银行总额近80% [9] - 东亚银行参与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南洋商业银行加入跨境征信试点 汇丰和渣打推出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立内地账户服务 [9] 支持中资企业出海 - 外资银行通过全球资源为中资企业提供授信、发债、结算等综合服务 并协助对接当地政府和供应链 [11] - 案例包括汇丰与阿里巴巴合作中小企业出海服务 三井住友银行协助车企开拓越南市场 东南亚银行提供小币种汇兑服务等 [11] 绿色金融创新 - 开泰银行落地金融租赁行业首单ESG挂钩银团贷款 渣打银行完成首笔符合中欧绿色标准的俱乐部贷款 [13] - 汇丰、花旗等银行协助深圳市政府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品种涵盖社会责任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 [13] 深圳营商环境优势 - 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13]
2025山东校招,ESG人才需求爆单!青岛企业到日韩开招聘会
齐鲁晚报· 2025-07-08 19:12
跨境电商与国际化岗位 - 跨境电商火爆,青岛企业将校园招聘会开到日韩,引进日韩技术人才,国际化岗位成为山东人才市场的新增长极 [1] - 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招聘需求增幅最快,中外合资企业占比从9.48%跃升至13.59%,外资企业占比从5.22%提升至7.80% [22] - 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因日韩、欧美企业持续入驻,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人才需求显著增加 [22] ESG岗位需求激增 - 省内碳中和、绿色金融相关岗位校招需求同比激增120%,青岛、济南两地贡献75%的增量 [23] - 烟台万华化学、青岛海尔等本土龙头企业设立ESG专项管培生计划,预计未来三年提供超过8000个绿色岗位 [1][23] - ESG岗位呈现"高学历+复合技能"特征,要求同时具备环境工程专业背景和碳核算能力的岗位占比达43% [24] 工科专业需求旺盛 - 需求量排名前十的专业大类中,理工科专业包揽前八位,计算机类以2.15%占比高居榜首,电子信息类(1.87%)和电气类(1.23%)紧随其后 [4] - 工科专业对口率表现亮眼,电气类(89.74%)、机械类(85.46%)、自动化类(84.95%)等对口率均超80% [6] - 工学以6872元平均薪酬高居榜首,同比涨幅超过15% [9] 学历需求与薪酬变化 - 学历需求呈现"哑铃型"分化,大专与硕博学历毕业生需求占比同步增长 [10] - 大专学历毕业生薪酬从5387元增至5427元,年均增幅约0.75%,本科学历毕业生基本持平,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从8321元降至8179元,降幅达1.68% [15] - 大专学历毕业生薪酬增幅(0.74%)连续两年超过本科(0.59%),机械机电等实操类专业就业优势凸显 [17] 校企合作与订单班 - 海尔集团与青岛大学共建海尔智能装备学院,订单班就业对口率达98%,平均起薪较常规专业高出35% [18] - 潍坊豪迈科技大专学历毕业生岗位增加45%,重点招聘数控机床操作人员 [13] - 临沂工程机械产业园与6所职校开展"订单班",带动大专学历毕业生需求占比提升0.93个百分点 [13] 行业薪酬与新兴领域 - 智慧农业岗位需求量涨幅14.36%排名前五,薪资涨幅10.79%位列第一,电子商务以8.94%的涨幅位列第二 [17] - 设计学类以81.27%的对口率突围,标志文化创意产业崛起 [6] - 农学专业平均薪酬达到4849元,薪酬水平反超部分传统学科 [9]
全球经济治理新范式|新刊亮相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8 18:00
全球经济治理新范式 - 全球经济治理范式正经历深刻演化,从效率导向转向共建共享,从规则输出走向机制协商,以多边参与、制度重塑为特征的新范式正在形成[6] - 金融秩序重构成为全球治理结构调整的重要表现,单一主权货币供给安排显现出内在不均衡,主权货币在本国政策目标与国际责任之间形成错位[6] - 国际社会加快推动多元主权货币共存、有序竞争的格局演进,欧元地位稳固,人民币作用持续增强,SDR使用转向常态化[7] - 跨境支付体系建设不断提速,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清算流程,推动体系朝高效、安全、包容方向演进[7] -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正由规则接受者向制度塑造者转变,围绕数字支付、绿色金融等领域构建完整政策体系[8]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17次份额调整与治理结构优化将重塑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格局[21] - 全球货币体系未来演进的重要问题是非美元货币能在多长时间并在多大程度上取代美元现有地位[21] - 人民币国际化正迎来战略机遇期,中国须肩负起金融大国的责任[21] - 国际数字货币体系有望通过"CBDC+稳定币"的协同并行构建双层架构[21] 全球金融治理 - 巴塞尔协议框架存在争议与挑战,中国应增强话语权并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18] - 世界银行改革需团结新兴经济体推动股份结构调整和投票权等治理改革[19]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变革将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格局[21] - 美联储需要在数量型政策上和美国财政部形成配合,防止美债发行困难[21] 绿色金融与转型 - 转型金融面临标准不统一、碳核算基础薄弱、产品单一、激励机制不足等挑战[21] - 未来须加强标准建设、数据基础完善、产品创新和政策协同,推动转型金融发展[21] - 绿色金融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8] 数字金融与支付 -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跨境清算流程,推动支付体系朝高效、安全、包容方向演进[7] - 稳定币应用场景拓展的重点是跨境支付,而非境内支付[21] - 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WA)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实体经济项目开辟高效透明的融资新路径[22] - 美国加密资产发展趋势对各国监管提出新挑战,需重新审视价值与安全的平衡点[22]
中资券商的下一个10年:做难而正确的事
梧桐树下V· 2025-07-08 16:22
中国证券行业转型与升级 一、行业现状与转型背景 - 2024年中国证券行业总资产达12.9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净利润同比跃升21.3%至1672.57亿元,行业高速增长但需转向高质量发展 [2] - 行业平均佣金率降至万分之2.4,营业部网点数量从2021年峰值11850家收缩至2024年11647家,规模扩张模式边际效益消退 [2] - 新国九条等政策加速行业资源向头部整合,2024年Top3、Top5、Top10券商营收占比分别达36%、50%、74%,较2010年提升11、16、22个百分点 [2] 二、转型核心方向 1 服务实体经济与五篇大文章 - 券商需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将服务实体经济转化为可量化产业穿透力 [1] - 中金公司2024年服务6100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投贷联动协助60多家中小企业获银行授信,绿色项目交易规模超4500亿元 [6] 2 财富管理转型 - 资管新规推动券商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模式进阶,中金财富"50系列"服务规模达870亿元,财富管理总客户数增长至850万 [7][8] - 中国银河普惠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1600亿元,强化"老百姓身边的理财顾问"定位 [8] 三、国际化与竞争格局重塑 1 国际对标与差异化路径 - 美国Top10券商营收占比近70%,形成综合巨头(如高盛)与精品机构(如Evercore)共生格局,为中资券商提供镜鉴 [9][10] - 中金公司主导中国企业全球IPO融资,2024年完成近400单海外及跨境项目,交易规模超9000亿元,国际网络覆盖越南、迪拜等地 [12] 2 头部券商全球化布局 - 国泰海通服务网络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境外布局最广券商 [13] - 2025年港股IPO募资规模重回全球首位,中金公司参与承销20单项目,保荐13单,主导宁德时代等重点项目 [12] 四、能力建设与未来挑战 - 头部券商需承担合规标杆建设者、行业生态守护者、监管政策传导者三重责任,提升全球竞争力 [14] - 对标高盛40年风险定价模型,中资券商需以十年定力攻克持续盈利能力、全球作战体系及风险定价话语权等障碍 [14]
ESG热搜榜(180期)|A+H股车企近半披露ESG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5:36
国资委推动央企海外ESG建设 -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海外机构将ESG纳入经营管理和重大项目,强化治理实践和信息披露[1] - 央企需适应属地ESG规范,结合当地文化提供产品服务,深化国际组织合作提升品牌形象[1] 欧盟强化气候目标 - 欧盟提议修订《欧洲气候法》,设定204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较1990年减少90%的目标[2] - 欧盟将引入碳信用机制缓解减排压力,当前2030年减排55%目标进展顺利[2] 汽车行业ESG披露现状 - A股汽车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37.68%,港股达88.64%,整体披露率45.08%[3] - 中国汽车产业链可持续信息平台已收录135家企业700余份报告[3] 绿色金融发展前景 - 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对GDP贡献率将达4.01%,直接创造GDP7.2万亿元[4] - 2024年绿色金融直接贡献GDP3.26万亿元,间接拉动20.74万亿元[4] - 预计2030年绿色贷款余额将达197.64万亿元[4] 转型金融发展趋势 - 转型金融规模潜力大于纯绿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将爆发式增长[5] - 央行已编制四个行业转型目录,多地出台地方标准[5] - 银行需通过融资支持、调整贷款结构等措施落实转型规划[5] 企业高管变动 - 百川股份董事长郑铁江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公司经营正常[6] 中欧绿色合作 - GeSI倡议在零碳校园、智能能源、绿色制造领域打造中欧合作样板[7][8] - 全球商会去年促成500余项跨境合作支持绿色技术发展[8] - GeSI已吸纳中国多个领域的创新成员机构[8]
专访马骏:银行要把握好NDC对转型金融的催化机遇丨首席气候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0:59
全球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 - 全球绿色投融资规模增长,资金集中涌入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纯绿"领域,而钢铁、化工、交通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项目面临融资瓶颈,资金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2] - 转型金融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焦点,转型产业占经济比重远大于纯绿产业,政策、标准和能力到位后有望爆发式增长 [3] - 国际上《G20转型金融框架》包含五大支柱、二十二条原则,中国央行已编制四个行业转型金融目录,多地出台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 [3] 金融机构转型金融实践 - 转型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银行尚未建立相关内部业务流程,核心问题包括客户识别和项目合规性判断 [5] - 湖州累计发放约200亿元转型融资,河北在钢铁领域有约200亿元转型贷款案例,但多数地区仍为空白 [5] - 银行需加强能力建设解决获客难题,湖州通过行业专家培训企业,将潜在客户转化为实际客户 [6]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影响 - 中国将在COP30前公布2035年NDC目标,明确未来十年温室气体排放绝对降幅,各地区、行业和企业需制定短中期低碳转型方案 [7] - NDC发布后转型金融将成为企业必需品而非可选项,金融机构需把握机遇完善业务流程和服务能力 [7] ESG信息披露现状 - 42家上市银行披露ESG报告,但多数未完全达到ISSB要求,碳核算方面范围3排放披露不足 [9] -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评估缺失,大部分企业未量化估算高碳运营风险或绿色技术机遇 [9] - 转型计划披露不完整,缺少具体碳减排目标和实施措施 [10] ESG标准统一化进展 - 全球ESG标准不统一,存在数百套披露要求导致高成本,ISSB准则正成为国际统一标准基础 [11] - 中国财政部制定以ISSB为基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框架,未来可能部分内容转为强制披露 [12] 中国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 - 中欧共同分类目录降低跨境融资障碍,中国金融机构境外发债广泛采用该目录贴标,新加坡已加入该目录 [15] - 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采纳或宣布采纳ISSB,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推动ISSB采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6] - 全球自愿碳市场需互联互通,中国可推动核心碳原则被各国采纳,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机制 [17] 中国碳市场发展 - 全国碳市场分为强制碳市场(ETS)和自愿碳市场(CCER),后者国际化可能性更高 [19][20] - 中国可探索授权港澳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碳信用合作协议,推动自愿碳市场国际互联互通 [20] - 中长期碳价呈上涨趋势,欧盟碳价曾达每吨人民币1000元,中国需更高碳价激励绿色技术创新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