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
搜索文档
上半年,威海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4%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10:47
行业核心观点 -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服务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 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1] - 行业运行平稳有力 上半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4% 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 拉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 [1] 创新平台建设 -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 [1] - 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共同体 推动协同创新 加快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 人才引进与培养 - 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大会和大赛的引才品牌效应 加快推进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威海基地建设 [2] - 探索离岸人才引用模式 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以人才落地带动技术成果扎根 [2] - 开展科技副总、科技专员选派工作 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以柔性合作方式到企业开展研发 拓展科技服务新场景 [2] 科技成果转化 - 出台市级科技成果转化措施 利用山东科技大市场促进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 [2] - 探索云上研发新模式 支持中小企业共享科技成果、专家团队、实验室等资源以提升研发能力 [2] - 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发挥技术经理人等科技中介力量 推动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2] 创新主体培育 -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至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 构建企业全成长周期政策支持体系 [3] - 每年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项目 [3] - 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如产学研合作奖补、企业研发费用补助、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贷等 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3] - 推动高新企业规上化和规上企业高新化 实现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 [3]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江洪:统筹硬软件建设为全岛封关运作做好准备
海南日报· 2025-10-15 10:16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江洪: 统筹硬软件建设为全岛封关运作做好准备 本期《自贸港厅局长访谈》栏目邀请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江洪,介绍省发展改革委为全岛封关 运作准备情况,讲述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布局和未来谋划。 记者: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统筹协调部门,承担着哪些与封关运作相关的任 务? 江洪:概括地说,省发展改革委的封关运作任务就是"软件+硬件"两条主线,同时出台有关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现代化产业政策。 记者:在助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方面,省发展改革委下一步有哪些谋划? 江洪:完善政策方面,一是推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第二批特 别措施》,以"五向图强"、新业态新领域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准入环境,集聚高端要 素,增强市场发展动能。二是研究制定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产业负面清单,提高税 收制度吸引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项目建设方面,结合海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我们正在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 和产业项目,全力加快湛海高铁、三亚新机场、美兰国际机场三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一批标志 性项目落地建设,努力实现封关前后经济高质 ...
回望“十四五” |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11:23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三大台阶,逼近14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 [1] - 五年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4]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30% [5] - 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 [7] 制造业与实体经济 - 制造业增加值五年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领跑全球 [6]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1][15]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15]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15] - 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享受户数61.5万户,较2021年度分别增长25.5%和16.7% [11] - 创新驱动催生倍数产出,每1元的研发投入撬动数倍于自身的经济增量 [15] 减税降费与市场活力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 [1][10]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占比达36.7%,民营经济受益超七成 [10]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全面清零 [12] 内需市场与消费 - 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6.2%,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 [15] - AI智能眼镜等新兴品类市场爆发力强劲,京东平台"618"期间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 [16]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 [1][17]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 [17] 基础设施与循环畅通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在高度与跨径上拿下世界第一,将两岸车程从2个多小时压缩至2分钟左右 [3] - 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2025年以来拉动湖北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19] - 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19] 企业案例与微观活力 - 易门三乐科技板材制造有限公司在2024年享受税费减免超140万元后,于2025年成功开拓国际市场,上半年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0] - 河北英虎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2024年享受的超2800万元税费优惠直接投向研发端,加速产品升级 [12]
安伟研究市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时强调
郑州日报· 2025-10-14 10:32
10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强调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和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 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升站位、开阔视野,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五 五"规划,有力引领郑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阔步前行。 安伟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也是郑州 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争先晋位、赢得未来的重要五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郑州的决策部署、期望重托,聚焦"两高四着力",强化"三标"引领,站位服务全 国、全省发展大局,努力把"十五五"规划编制成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郑州实际、反映人民期盼的高质 量规划,加快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 安伟强调,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发展 和安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及便 ...
对标对表谋深谋实强化优势补齐短板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当作为
郑州日报· 2025-10-14 08:44
10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强 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和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升站位、开阔视野,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 五五"规划,有力引领郑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阔步前行。 市领导庄建球、陈宏伟、虎强、魏宁娣、夏扬出席。 安伟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也是 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争先晋位、赢得未来的重要五年。要深入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郑州的决策部署、期望重托,聚焦"两高四着力",强化"三标"引领,站位服 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努力把"十五五"规划编制成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郑州实际、反映人民期盼的 高质量规划,加快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 安伟强调,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 发展和安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 ...
优化产业布局重在量“产”量“力”
经济日报· 2025-10-14 08:34
新质生产力发展原则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和单一模式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1] - 产业布局需坚持量“产”而行和量“力”而行,统筹经济性与战略性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定义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需求,对经济社会有重大引领作用 [1] -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孕育或产业化初期,具有颠覆性和不确定性 [1] - 两类产业均具有高素质劳动力密集、高资本密集、高研发投入等特征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化程度更高技术更成熟,未来产业处于孵化期技术更前沿 [1] 量“产”而行的经济性与战略性 - 产业经济性包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盈利能力及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 [2] - 产业战略性从安全和发展角度衡量,涵盖粮食能源产业链安全及长期发展潜力 [2] - 产业政策需因“产”施策,战略性强的领域政府重点支持,经济性强的领域激发市场活力 [3] - 战略性与经济性兼备的产业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协同 [3] 量“力”而行的要素匹配与产业配套 - 布局产业需考量地区要素禀赋与产业要素需求特性的匹配程度 [4] - 未来产业是创新要素驱动的探索性领域,对创新要素和研发能力有高需求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资本要素强度的特性 [4] - 产业配套是布局关键,传统产业为新兴和未来产业提供技术资源要素支持 [5] - 政策应聚焦补齐要素短板而非盲目扩大配套规模 [5] 产业布局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 经济发达地区需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约束下确定产业发展侧重点和优先级 [6] - 发展基础薄弱地区应选择发展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产业,发挥比较优势 [6]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2:20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中国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期间接连跨越三大台阶,逼近14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五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2] -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 [2][4][7] - 年均5.5%的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全球经济发展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 [2][4][7] 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 制造业增加值五年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5]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占比持续提高 [2][5]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2][14]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其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占比达36.7% [2][9]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已全面清零 [10] - 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享受户数61.5万户,较2021年度分别增长25.5%和16.7% [10] 创新驱动与内需市场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6.2%,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 [14] - 创新产出呈现倍增效应,如AI智能眼镜在电商平台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展示了新兴品类的市场爆发力 [14] - 国产大型客机C919等“大国重器”牵引新材料、精密制造等高端产业链协同发展 [12] 绿色发展与能效提升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 [2][15] - 绿色转型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积累长期潜能 [15] 市场流通与基础设施 -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国累计集中清理4000余件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 [16] - 2025年前4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16] - 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软联通”结合,如5G智能调度系统使集装箱铁水联运效率提升超20% [16]
别回头,向前走:触摸“平房”的伤痛与荣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3 07:53
历史沿革与工业基础 - 平房区在“一五”期间承接了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4项,包括国营120厂(今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122厂(今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101厂(今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7] - 工业建设带动区域发展,至1960年代平房区已成为拥有10余万人口的新兴城市工业区,形成“一家供全国、全国靠一家”的铝镁合金材料保障基地,1965年101厂年产铝镁合金能力达3.62万吨[8] - 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期间,东轻在1991年至2005年间有69项重大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2007年中国铝业公司重组东轻后开启跨越式发展[9] 现代产业体系与集群发展 - 平房区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全域纳入哈尔滨新区规划,定位为“哈南现代制造产业集聚区”,现已形成2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集聚企业近2万家[11] - 2023年平房区航空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航空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2024年其航空配套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平房区为核心的哈尔滨航空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2] - 区域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占全省41.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省31.5%[14] 企业创新与智能化升级 - 东轻成功研发国产大飞机机翼板材,打破国外封锁,使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降[12]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N25TM甲醇增压发动机点火成功,填补国内大排量甲醇发动机空白[12] - 东安动力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其数字化车间采用全自动智能视觉检测生产线,6台2000万像素工业相机实现产品装配精准无误[12] 新兴产业与低空经济 - 哈尔滨联合飞机大型无人直升机产业基地新下线重载无人机铂影T1400,最大起飞重量达1400公斤,升限6500米,航程900公里,公司计划2025年冲刺生产1000架目标[13] - 波司登(哈尔滨)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实现一件羽绒服从剪裁到成衣仅需两三个小时,羽绒生产车间依托数智平台仅需4人,人均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200%至230%[13] -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节点正式投产,总规模达1.84万张智算卡,算力6.93EFLOPS,相当于300多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算力水平,算力输送实现地市1毫秒、省内5毫秒、全国20毫秒传输[14]
从“卖产品”到“卖方案”!七部门政策力推服务型制造业价值跃升
证券时报网· 2025-10-11 21:42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为制造业转型划定时间表与路线图 [1] -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8年的三大核心目标:完成20项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路径,旨在解决传统制造业“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 [1] 行业发展基础与挑战 - 2018—2023年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持续攀升,浙江、广东等15个省份形成领先格局 [1] - 浙江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达73个,成为区域产业转型的排头兵 [1] - 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模式应用不均衡、统计监测难度大等问题制约着服务型制造的规模化推进 [2] 顶层设计与核心任务 - 方案从七大维度部署核心任务,构建系统性转型框架 [3]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共性技术攻关 [3]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加强中试能力体系建设,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 [3] - 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分类施策,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及安全生产领域推动典型模式普及 [4] - 强化数字底座支撑,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 [4] 专项行动与落地路径 - 方案提出三大专项行动作为政策落地的实操抓手 [5] - 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优先建设“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平台,面向园区和产业集群打造共享工厂 [5] - 河北融钢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共享供应链平台开展集采集销,帮助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超5% [5] - 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聚焦标杆引领,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建立品牌评价体系 [6]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着眼需求导向,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三大类融合应用场景 [6]
赵一德赵刚与李乐成一行座谈
陕西日报· 2025-10-11 06:40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陕西省举行部省座谈 双方承诺深化合作 共同推动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 [1][1] 产业发展战略 - 陕西以"链长制"为抓手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 [1] - 陕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陕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合作支持领域 - 陕西希望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重大生产力布局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承诺全力支持陕西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1] 产业基础与定位 - 陕西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坚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