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搜索文档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全新揽境等 8月部分热点上市新车展望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31 15:10
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 - 将于8月1日上市 采用溜背式车身架构和黑化设计元素 尺寸为4903×1883×1427mm 轴距2922mm [1][3] - 搭载32个高精度传感器 包括2部激光雷达和12个高清摄像头 支持城区领航辅助驾驶 [3] - 配备第五代EA888发动机 最大输出功率200kW 配合MHEV plus超级轻混系统和quattro智能四驱系统 [5] 一汽-大众全新揽境 - 将于8月5日上市 预售价29.99-31.99万元 提供普通版与R-Line版两种前脸设计 [5] - 车身尺寸5168×2002×1792mm 轴距2980mm 提供6座和7座布局 [7] - 搭载8155车机芯片和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 高功率版本最大输出200kW 峰值扭矩400N·m [9] 第三代长安UNI-V - 将于8月7日上市 提供1.5T和2.0T两种动力选择 采用溜背式设计 轴距2750mm [9][11] - 配备10.25英寸液晶仪表和14.6英寸中控屏 支持全场景智慧语音交互 [11] - 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41kW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80kW 匹配7DCT或8AT变速箱 [13] 一汽奥迪A5L - 基于全新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打造 采用流线型车身和低趴造型 [13] - 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 配备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 [15] - 配备11.9英寸领航视界和14.5英寸全景中控屏 以及10.9英寸副驾智慧屏 [16] 吉利银河A7 - 将于8月8日上市 预售价10.38-13.58万元 基于GEA新能源架构打造 [15] - 车身尺寸4918×1905×1495mm 轴距2845mm 搭载银河NOS系统和H3智能辅助驾驶 [18] - 全系搭载雷神电混2.0技术 1.5L发动机热效率47.26% 电机最大功率175kW [20] 问界M8纯电版 - 于7月25日开启预订 预售价37.8万元 计划8月上市 尺寸5190x1999x1795mm 轴距3105mm [21][23] - 搭载华为巨鲸800V平台和宁德时代100度电池包 CLTC续航最高705km 支持5分钟补能340公里 [23] - 配备华为ADS 4系统 包括192线激光雷达和5个4D毫米波雷达 [23] 全新岚图知音 - 亮相2025岚图用户之夜 尺寸4810×1900×1636mm 轴距2925mm 较现款显著加长 [23][25] - 搭载46.75英寸智慧灯幕和鸿蒙座舱5系统 配备华为ADS 4 [25] - 全系配备5C超充和全域800V平台 智能底盘和三电系统经过调试 [27]
装机量国内第二却连亏3年?镁佳股份港交所IPO有何看点?
搜狐财经· 2025-07-31 13:53
公司概况 - 镁佳股份专注于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软件架构和智能硬件融合实现对传统汽车的渐进式升级 [1] - 公司提供智能座舱+X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整合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多种功能 [2] - 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福特等头部主机厂的多款车型 [2] 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有一辆使用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 [3] - 按2023-2024年新装机量计算,公司是中国排名前二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供应商 [3] - 配备中高算力SoC的域控解决方案装机量排名第二 [3] - 中国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行业中自量产起累计交付量最快达到100万的公司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88亿元、15.13亿元和14.2亿元 [7] - 2023年营收同比大涨290.1%,2024年因终止部分低毛利合作营收小幅回落 [7]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和-2.9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7] - 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25.2%,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9] 业务模式 - 生产模式主要采用代工方式运营,通过委聘代工厂将软件与硬件零部件整合 [9] - 自行采购关键原材料并供应给代工合作伙伴 [10] - 2024年向最大单一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34.3%,前五大供应商占比77.2% [10] 客户结构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分别为92.8%、91.2%和84.7% [9] - 最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52.8%降至2024年22.8% [9] 融资情况 - 已完成D+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9.3亿美元 [7] - 投资方包括M31资本、南山资本、中移北京基金、中关村集团、元禾控股等知名机构 [7]
第80万辆MPV下线!广汽传祺迎新里程碑后该如何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3:41
核心观点 - 广汽传祺MPV家族累计销量突破80万辆,其中M8家族达45万辆,成为中国豪华MPV销量冠军[1] - 公司通过"双旗舰"战略(向往M8鸿蒙座舱版32.99万元与乾崑系列)加速向新能源科技品牌转型[1] - 传祺被行业公认为"中国MPV专家",在新能源MPV市占率、HEV混动销量等多个维度领先行业[6] 产品发展历程 - 首款MPV M8于2017年上市,突破中国品牌20万元价格天花板,2018年首个完整月销量即超1000辆[3] - 截至2025年7月,M8家族累计销量近45万辆,保持中国品牌MPV销冠地位[3] - 产品矩阵覆盖10-40万元价格带,包含燃油、混动(GMC400)、新能源(E9/E8)全动力路线[4] 技术创新与品质保障 - 首创无风感出风口、后挡风气囊等创新设计,3.2米侧气帘提供6秒持续保压[8] - 投入超500亿元研发,拥有5000+研发团队,实现核心工艺全栈自研自产[11] - 采用QDR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车辆下线后需通过1000+项验证项目[11] - 打造919航空品质智慧工厂,包含9大智造技术+1大生产方式+9大工艺标准[11] 智能化转型 - 向往M8鸿蒙座舱版搭载华为鸿蒙系统,支持毫秒级语音交互和多设备无缝流转[14] - 与华为乾崑、宁德时代合作,整合激光雷达、鸿蒙座舱、ADS辅助驾驶等顶尖技术[15] - 采用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电芯失效率低于十亿分之一,通过400+项严苛测试[18]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传祺MPV连续五年(2021-2025H1)蝉联中国品牌MPV保值率榜首[12] - 行业评价其为"把长期主义刻进基因"的企业,重新定义自主品牌上限[6] - 当前转型为"中国智能MPV专家",实现技术底座与品牌价值的双重升维[18]
艾为电子拟募19亿加码芯片技术 五年投22.34亿研发抢占市场先机
长江商报· 2025-07-31 08:05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19.01亿元,用于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端侧AI、车载芯片、运动控制芯片等前沿领域研发与产业化 [1] - 全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2.24亿元,占总募资额的64.39% [1][2] - 端侧AI及配套芯片项目拟投入2.41亿元,车载芯片项目拟投入2.27亿元,运动控制芯片项目拟投入2.09亿元 [2] 研发投入与人才 - 2020年—2024年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22.34亿元,2024年末研发人员占比64%,技术人员占比74% [1][3] - 2020年—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05亿元、4.17亿元、5.96亿元、5.07亿元、5.0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14.29%、17.91%、28.54%、20.05%、17.36%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取得发明专利412项,实用新型专利232项,外观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25项,集成电路布图登记595项 [6] 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 - 全球研发中心计划投资14.85亿元,重点建设可靠性实验室、触觉反馈实验室、光学防抖实验室等专业化设施 [2] - 公司深耕30余种工艺平台,累计推出1400余款产品,年出货量超60亿颗,累计出货量突破300亿颗 [5] - 公司为国内首家实现光学防抖(OIS)技术量产的企业,布局压电OIS、闭环VA可变光圈、潜望棱镜OIS等全系列产品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33亿元,同比增长15.88%,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0%,毛利率达30.43%,同比提升5.58个百分点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40亿元,同比下降17.50%,净利润6407.27万元,同比增长78.86%,毛利率达35.06% [5] - 2021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23.27亿元、20.9亿元、25.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5338万元、5101万元 [4] 市场应用与客户 -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汽车等领域 [5] - 消费电子领域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传音、Google、Meta、Amazon等 [5] - 汽车领域客户包括阿维塔、零跑、奇瑞、长安、吉利、现代、比亚迪等 [5]
东方电热:上海织识的柔性织物压力传感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汽车等领域
证券日报· 2025-07-30 17:43
公司业务与技术应用 - 东方电热旗下上海织识的柔性织物压力传感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汽车、医疗护理、体育运动和机器人领域 [2] - 该技术在军工和低空领域亦存在应用空间 [2]
路畅科技(002813.SZ):部分产品已应用到摩托车并实现量产
格隆汇· 2025-07-30 16:45
业务布局 - 公司部分产品已应用到摩托车领域并实现量产 [1] - 公司研发方向聚焦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及智能网联相关产品 [1]
欧菲光迎安永15年财务老将!半年预亏1.15亿,五年亏百亿,383亿市值押注新业务突围
新浪证券· 2025-07-30 16:41
人事变动 - 孙士泉加入欧菲光担任副总经理,拥有15年安永华明审计经验,曾任审计经理至高级经理 [4] - 孙士泉2024年6月加盟欧菲光,先在集团审计部历练后迅速担起财务核心重任 [4] - 孙士泉的职业转型被视为欧菲光破局重生的关键一步 [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8500万元至1.15亿元,扣非后亏损扩大至1.3亿至1.6亿元 [5] - 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累计亏损超百亿 [5] -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主要依靠华为等国产品牌支持 [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达48.82亿元,显示市场基本盘韧性 [8] 业务发展 - 正加速向智能汽车、车载摄像头、AR/VR等新领域拓展 [7] - 凭借光学镜头与摄像头模组的核心技术积累开拓新蓝海 [7] - 曾被苹果踢出供应链,现转向国产品牌寻求发展 [5] 市场反应 - 截至7月30日收盘股价11.41元,市值383亿元 [9] - 投资者期待财务整顿与新业务突围的双重效果 [9] 挑战分析 - 股权激励带来的股份支付费用激增拖累利润 [5] - 政府税收优惠减少和联营企业亏损影响投资收益 [5] - 公司长期挣扎于盈亏线,现金流管理成为关键 [9]
理想i8正式发布,将于8月20日开启交付
巨潮资讯· 2025-07-30 10:48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于7月29日正式发布家庭六座纯电SUV理想i8 重新定义家庭出行 兼具越野车全路况能力 轿车操控性及MPV舒适性 [2] - 提供Pro Max Ultra三个版本 全国统一零售价分别为32.18万元 34.98万元和36.98万元 计划2025年8月20日开启交付 [2] 高压纯电平台技术 - 自研电驱系统采用定转子结构和传动系统降低振动噪声 车内静谧性达行业领先水平 [2] - 电驱系统搭载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与模块 具备高效率 低损耗和快速散热特性 有效降低能耗 [2] - 配备90.1千瓦时和97.8千瓦时两款三元锂5C超充电池组 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670公里和720公里 [3] - 电池组支持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 超充模式1500次满充满放循环后电池健康度保持80%以上 [3] 超充网络布局 - 建成全国车企规模最大超充网络 自建超充站达3000座 其中高速超充站约1000座覆盖九横九纵高速 平均间隔150公里 [4] - 城市超充站达2000座 覆盖超过250座城市 [4] 智能驾驶系统 - Pro版标配AD Pro辅助驾驶系统 搭载地平线J6M芯片总算力128TOPS Max/Ultra版标配AD Max系统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总算力700TOPS [5] - AD Max系统搭载自研VLA司机大模型 具备理解 思维 记忆和沟通能力 通过强化学习提升用户驾驶体验 [5] - VLA模型结合空间智能与语言智能 在安全驾驶 三点掉头及连续任务等场景实现显著体验提升 [5] 智能座舱交互 - 基于自研MindGPT基座模型的理想同学升级为智能体 具备自主使用工具 解决复杂任务及专属记忆能力 [6] - 车内空调出风口 魔术雨刷等几乎所有功能均完成工具化改造 支持调用美团到店取餐 车外摄像头支付停车费等场景 [6] - 行业首发自主编程功能 可生成代码并创造工具 内容及服务的桌面大师功能 [6] - 通过FaceID与家庭账号系统 为每位用户提供个性化用车体验 在数据安全基础上增强情绪价值 [6]
从车舱到元宇宙:中国LED产业的“光”年进化
36氪· 2025-07-30 10:4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LED产业已成为全球产能霸主,2025年预计全球70%显示面板来自中国制造,智能手机面板市占率达68.8%[4][5] - 液晶电视面板领域表现突出,2025年Q1全球出货量6300万片,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合计占60%份额[5] - 产业面临结构性挑战:低端LED产品深陷价格战,通用照明产值同比下滑4.2%,而Mini/Micro LED等高端领域保持35%-40%高毛利率[6] - 中低端产能过剩严重,2024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仅65%,中小企业不足50%,库存周期延长至45天[7][8]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Mini LED背光技术成为增长引擎,显示性能突破1000尼特峰值亮度和百万级对比度,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6亿元[14][16] - Micro LED实现产业化突破:巨量转移效率提升300%,良率超99.995%,6英寸晶圆良率达70%[17][18][22] - 封装技术多样化创新,COB和MIP路线并行发展,COB适合高端商显,MIP适配中等间距产品[19][25] - 上游材料与设备国产化加速,但基板玻璃等核心材料仍依赖进口,Micro LED设备国产化率从10%升至35%[10][56] 应用场景拓展 - 车载显示市场快速爆发,2024年Mini LED背光渗透率0.5%,超越OLED,预计2031年Micro LED透明屏市场规模达84.6亿元[30][31][33] - AR/VR设备推动Micro LED需求,2025年Q1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同比增长216%,Micro LED成为5000+PPI解决方案[36][37][57] - 植物照明市场高速增长,光配方技术提升作物产量30%-50%,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3.11亿美元[39][40][41] - 商业显示领域创新应用涌现,Mini LED直显模块支持2000尼特亮度,户外广告屏渗透率提升至18%[38] 投资与政策支持 - 2024-2025年融资聚焦技术瓶颈,60%资金投向巨量转移设备、特种衬底材料等关键环节[54][55] - 政府引导基金深度参与,厦门投资50亿元建设G6巨量转移中试平台,上海推进12英寸透明衬底晶圆产线[55] - Micro LED被纳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三安Mini/Micro显示项目已投入27.2亿元[59][71] - 投资逻辑围绕设备国产替代、微显示解决方案和高增长场景绑定,AR眼镜全彩模组单价超200美元[65][69] 全球竞争与未来展望 - 中国LED产业从规模优势转向创新驱动,2025年Mini/Micro LED研发投入增速预计达25%[51] - 高端领域利润贡献提升,2028年智能照明、车用LED等将占行业60%以上利润[51] - 国际专利壁垒构成挑战,欧美企业在Micro LED核心专利持有量占优,形成"专利合围"[45] - 产业升级路径包括构建产学研创新体、探索"产品即服务"商业模式和全球化韧性布局[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