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3 04:29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于水环境服务领域 致力于成为先进的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秉承上善治水理念 坚持研产销一体化发展[3] - 业务布局聚焦"4+1"优势场景 包括城镇污水高效处理 厂网河湖整体网联 污泥低碳干化焚烧 钢铁煤炭废水回用4个环境治理领域 以及离心分离机械领域[4] - 构建了以6个技术平台(混凝分离 过滤分离 生化处理 水力流体 热交换 离心分离)为基础 9条产品线和20大类创新产品的技术体系[3] 核心技术产品体系 - 城镇污水高效处理领域拥有MagBR磁基生物反应器 MagCS微氧速澄系统等十余项自主专利技术 形成反应沉淀装配式一体池为核心的全栈式低碳高效解决方案[5] - 厂网河湖整体网联领域开发智能截流调蓄系统 磁分离快速净化技术 超磁水体净化+生态韧性修复解决方案 形成从源头污染收集到生态提升的完整产品体系[6] - 钢铁废水处理采用稀土磁盘分离净化 两级组合除油和磁力压榨技术 已为攀钢 首钢等企业提供600余项服务[7] - 煤矿废水处理拥有井下原位超磁分离 煤泥水重介质回收 磁沉淀快速除硬一体化等核心设备 已服务40余家煤业集团200余个项目[9] - 污泥处理领域自主研发SDDR污泥低温带式干化设备 工作温度低于75℃ 已在鞍山 滁州 上海等地完成20余个项目应用[10] - 离心分离机械领域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华大运营 开发40多种系列产品200多种机型 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服务5000多家客户[11][12] 业务模式与运营体系 - 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模式包括对外环境产品研发服务 以及自主技术产品生产销售[14][15] - 环境服务项目采用合同环境服务(设备租赁与托管运营) 设计技术咨询 EPC总承包 BOT/BOO投资运营等多种商业模式[16][17][18] - 制造体系以东西部两个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 具备完善的制造 质控和供应链体系[3] 财务与公司治理 - 董事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682,224,853股为基数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6元(含税)[2] -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不适用[2]
汇隆新材: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3% 拟10派2元积极回报股东
中证网· 2025-04-22 20:40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8.38亿元 同比增长4.3% [1] - 归母净利润为3093万元 扣非净利润为3121万元 [1] - 拟实施每10股派现2元(含税)的分红方案 分红总额达2313.52万元 [1] 成本与盈利能力 - 因人才引进、生产队伍扩大及新项目投产导致人工成本与制造费用增加 [2] - 营业收入增速低于营业成本增速 致使2024年毛利率下降 [2] 政府支持与项目进展 - "年产27万吨绿色新材料及1000万套户外用品数字化工厂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1] - 收到政府补助8006万元用于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达3692.83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4.41% [1] - 研发团队扩充至84人 [1] - 以原液着色技术为核心 通过配方技术、调色系统及专利设备组件构建创新体系 [1] 业务定位与产品应用 - 专注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领域 是国内较早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 [1] - 产品应用于家纺面料、阻燃遮光面料、汽车高铁内饰、装饰材料及户外用品等领域 [1] 战略规划 - 将通过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开发新产品 拓展纤维材料应用范围 [2] - 有序推动新产能建设落地 并利用上市平台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 [2] - 致力于提升产品经济附加值和深加工层次 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2]
智飞生物遭遇营收、利润、现金流“三杀”
新浪证券· 2025-04-22 16: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60.7亿元,同比下降50.74% [1] - 归母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下降74.99% [1] - 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负至-44.14亿元 [1]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2.3%,创近五年新高 [1] - 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扩大至3.05亿元 [1] 代理业务 - 默沙东HPV疫苗批签发量大幅下滑:四价疫苗46.6万支(同比降95.5%),九价疫苗3114万支(同比降14.8%) [1] - 代理业务收入从2023年695亿元骤降至2024年239亿元 [1] - 代理产品曾贡献超90%营收,毛利率24.98% [1][2] 自主业务 - 自主疫苗收入增长14.98%至11.8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仅4.53% [2] - EC诊断试剂、AC-Hib联合疫苗等产品毛利率超80%,但规模化生产能力不足 [2] - 研发投入12.3亿元,占营收比4.7%,低于国际疫苗巨头15%-20%的行业标准 [3] 行业环境 - 2024年二类苗总体批签发量下降37%,HPV疫苗市场缩水42% [3] - 后疫情时代疫苗消费呈现"K型分化",新冠相关产品需求断崖式下跌 [3] - GSK带状疱疹疫苗2024年批签发量达377.6万支,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通过WHO预认证 [3] 战略调整 - 控股宸安生物进军GLP-1赛道,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进入三期临床 [4] - 建议采用"自主研发+license in"双轮驱动模式 [4] - 覆盖3万个基层网点的渠道网络计划转型为开放式疫苗服务平台 [4] 市场机遇 - 中国男性HPV疫苗市场潜在规模超200亿元,抢占30%份额可贡献60亿增量收入 [5] - 人口老龄化催生带状疱疹疫苗需求,消费升级激活成人疫苗市场 [5] - 技术创新可能打开治疗性疫苗空间 [5]
机器人颠覆传统手术,术锐演绎“刀尖”上的中国创新
北京商报· 2025-04-20 17:56
文章核心观点 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崛起,术锐以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垄断,推动外科手术进入单孔超微创时代,其产品走向欧洲临床获认可,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5][8] 术锐公司发展情况 - 研发单孔蛇形臂手术机器人,创始人徐凯自2004年开始技术研究,经近20年积累实现成果转化与商业化落地 [3] - 蛇形臂技术解决单孔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挑战,使机械臂灵活变形、全域可达,可替代多孔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上市填补国内空白,已完成1000余例手术 [4] - 4月2日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胸外科远程手术,标志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获欧洲认可,开启向全球输出进程 [5] - 已启动国际化,预计下半年获批欧洲市场上市许可CE认证 [6] - 掌握腔镜手术机器人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全球专利申请超803项,国外发明专利授权超100项,构筑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7] - 依托科技项目与医疗机构医工联合攻关,奠定持续创新能力 [7] 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情况 - 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单体手术机器人市场,技术层面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突破 [7] - 到2024年底,64家企业115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国产品牌占比81.7%达94款,覆盖多个细分领域 [8] - 除术锐外,多家企业产品彰显高端医疗装备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行业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8]
为国产汽车芯片行业注入新动力,极海与广汽集团共筑智能安全防线
新浪财经· 2025-04-15 12:07
文章核心观点 极海与广汽集团联合发布国产首款量产车规级芯片,对国产汽车芯片行业意义重大,推动了国产汽车芯片迈向高端化、安全化,为行业创新发展及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奠定基础 [1][2] 合作成果 - 极海与广汽合作研发国产首款AK2超声波传感器芯片与双通道DSI3网络收发器芯片,G32A217(G - S01)与GAIF2042(G - T03)系列芯片已完成验证并进入批量量产阶段 [1] - 芯片以“安全驾驶”为核心设计理念,融合自动泊车、环境感知与冗余安全技术,为智能汽车提供底层支持 [1] - 芯片在广汽灵星电子电气架构中展示,赋能自动泊车与智能安全场景 [1] 合作意义 - 双方在汽车芯片领域技术协同迈入新阶段,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采用全国产供应链,为国产汽车智能化技术自主化发展注入动力 [1] - 合作是技术融合与“安全为先”理念的实践,AK2超声波传感器芯片助力智行安全发展与突破,推动国产汽车芯片安全自主可控 [2] - 战略联盟联合推进设计、制造、应用生态、测试认证体系等方面,推动汽车芯片全产业链生态共建 [2] - 芯片发布填补车用超声波传感器芯片领域国内市场空白,实现从设计到量产全链条自主可控及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双向贯通 [2] - 合作标志国产超声波雷达向高精度、高安全性技术演进,为智行系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及成本更优的感知方案 [2] 未来展望 - 极海与广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将引导行业关注消费者安全和便捷出行需求,推动国产汽车芯片行业创新发展 [2]
中国一拖:自主创新重塑国际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04-15 02:41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农机行业首家拥有"A+H"股资本平台的上市公司,旗下核心企业一拖股份于1997年和2012年分别登陆港交所和上交所 [2] - 公司是农业装备行业的"国家队",以农业装备为核心业务,并拓展相关制造服务业务 [2] - 作为工信部确定的拖拉机产业链"链主"企业,公司带动了本地农业装备产业链体系的生长 [2][3] 产业链带动效应 - 一台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有1100种至1400种零部件,例如180马力轮式拖拉机的零部件有1300多种 [3] - 公司为700余家零部件企业提供业务,其中洛阳本地企业超过200家 [3] - 以公司为中心集聚了300余家关联企业,涵盖了动力机械等7个配套链条,可生产4大类近百种现代农机装备 [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最大功率无级变速拖拉机东方红LW4504在2024年亮相,实现了重型无级变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4] - 公司每年投资近亿元用于产线智能化改造,其"新型轮式拖拉机柔性智能工厂"被工信部评为2024年"卓越级智能工厂" [5] - 通过车载物联网平台应用,公司将生产的主机全部纳入物联网平台管理,提升了设备管理能力 [5] - 公司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拖拉机产品系列,适应多种作业场景 [4] 国际市场拓展 - 公司海外业务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相应的销售及服务网络 [6] - 公司拖拉机出口业务连年大幅增长,出口占比从"十四五"初的4.9%上升到2024年的9.5% [6] - 公司目标在未来五年实现出口产品销售占比突破30%,并在"十五五"末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6] - 公司正推动中国农机从"低价出口"向"高价值输出"演进 [6]
山河智能旋挖钻机斩获超1亿元订单
证券日报· 2025-04-13 19:14
文章核心观点 - 山河智能参加德国宝马2025年会展,旗下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旋挖钻机获超1亿元订单,显示海外市场对国产工程机械认可,走自主创新道路开拓国际市场值得同行参考 [2] 公司情况 - 山河智能是以工程装备为主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之一 [2] - 核心业务包括工程机械、航空装备、特种装备及救援设备等,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欧美、东南亚等地设子公司,海外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2] - 创始人何清华提出“修身、治业、怀天下”经营理念,强调产学研结合,以“装备制造 + 创新驱动”为核心,成长为国际化综合型高端装备供应商 [2] 会展成果 - 公司参加德国宝马2025年会展,为欧洲客户带来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系列旋挖钻机,展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综合实力 [2] - 展出的旋挖钻机满足Euro3、Euro5、Tier4等排放要求,可整机带钻杆运输,转场方便快捷成本低,还可搭配多种工法套件实现多工法施工 [2] - 已签意向订单超1亿元人民币,除欧洲外,中东、俄语区、南美区域众多客户也关注公司产品和服务 [2] 行业趋势 - 因关税扰动,各国开拓多元化供方,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避免关键设备脱钩断链风险,对国产工程机械企业既是考验也是商机 [2] - 山河智能积极开发欧洲市场,与欧洲头部企业竞争积累经验、取得成果,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产品自主可控开拓国际市场值得国内同行参考 [2]
华锐精密:撕掉国产刀具“低质低价”标签
证券日报· 2025-04-09 01:14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全球刀具市场规模超300亿美元,国产刀具企业长期陷入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行业前五名销售份额不足15%,远低于国际水平 [2][3] - 中高端刀具市场被欧美日韩品牌垄断,尤其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国产占比不足 [3] - 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于国内制造业平均水平,超1万家国内企业多数陷入低效价格战 [3] 公司核心战略与突破 - 华锐精密通过17年自主创新构建技术护城河,覆盖基体材料、涂层工艺、智能刀具管理,从租用400平米厂房发展为国内数控刀片生产规模前列企业 [2]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1年5.13%提升至2023年7.66%,攻克高温合金加工"卡脖子"技术,推出麒麟系列刀具性能接近国际品牌 [3][5] - 生产工艺引入全球领先设备,覆盖粉末制备到刀片加工全流程,高端设备作为研发成果转化关键 [4] 创新服务模式与客户价值 - 提供智能刀具管理系统、切削加工外包等创新服务,切削外包模式为客户降低40%综合库存成本 [4][5] - 智能刀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16项核心指标,试刀测试中加工精度达Ra0.4μm远超客户标准,刀具寿命较日系竞品提升30% [6] - 从传统刀具制造商转型为全天候服务伙伴,包括定制方案、驻场服务等 [4][5] 国际化拓展与成果 - 2023年启动"试刀计划",在韩国、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完成200多次测试,一次性通过率超90% [6] - 2024年在德国、墨西哥设办事处,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3.11%,计划3年内新增50个海外销售网点 [6][7] - 通过本地化技术团队改变海外客户对国产刀具"性能不稳定"的刻板印象 [6] 人才与创新机制 - 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2023年人均研发投入超50万元 [7][8] - 推出"创新合伙人"制度,对突破性技术最高奖励300万元,组建专项团队开发机器人刀具等新兴领域 [8][9] - 董事长肖旭凯2024年拟以44.29元/股价格认购2亿元定增股份,锁定36个月支持战略发展 [10]
华菱线缆预计一季度主要业绩指标大幅增长 多个细分领域业务景气度高
证券日报网· 2025-04-08 12:41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0万元至3500万元,同比增长45%至70% [1] - 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700万元至3000万元,同比增长90%至120% [1] - 一季度航空航天、融合装备、特种工程机械等细分领域业务景气度较高,毛利率提升明显 [1] 业务进展 - 公司在机器人线缆研发制造方面具备先发优势,轻型机器人线缆耐扭转性能良好,弯曲寿命2000万次以上 [1] - 已与多家公司进行商务接洽、送样试样或小批量供货 [1] - 产品作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系统的"神经枢纽",成功保障天链二号04星发射任务 [2] 行业地位 - 公司深度参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电缆研制生产60余年,累计服务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300余次 [2] - 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系列化产品和配套服务,可成为全球航空航天产业合格备选供方 [2] - 客户企业对自主可控要求高,公司组织技术团队进行贴身服务,完成产品验证和交付工作 [2]
全球约4.5万家上市公司,中美制造产业的差距是怎样?
搜狐财经· 2025-04-05 18:09
全球上市公司格局 - 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15.8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但平均市值23亿美元仅为美国企业100亿美元的23% [2][3] - 中国上市公司数量6837家全球最多,但平均利润1.3亿美元仅为美国3.8亿美元的34% [3] - 中国产业领军企业平均市值572亿美元仅为美国1060亿美元的54%,净资产回报率落后6个百分点 [5][8] 产业竞争力分析 - 中国原材料行业974家企业营收超出美国114%,但7家领军企业数量仅为美国39% [2] - 信息技术产业1179家中国企业利润总额531亿美元不及美国508家企业2405亿美元的22% [2][10] - 中国在工业、金融等16个四级产业领先,但美国在124个产业拥有285家领军企业 [5] 核心技术依赖度 - 中国5G基站芯片进口依赖度达47%,美国企业通过底层架构授权抽走行业35%利润 [7]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但车规级IGBT模块90%依赖进口 [7] - 光伏组件出货量占全球80%但电子级多晶硅纯度落后国际先进水平2个数量级 [7] 资本市场结构差异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估值仅为美国同行1/5,尽管连接设备数量超出3倍 [9] - 89%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被归类为"信息技术",23个新兴领域缺乏独立分类 [9] - 半导体企业上市后研发强度下降23%,生物医药领域Pre-IPO轮估值泡沫破发率81% [11] 产业升级路径 - 德国"工业4.0"战略培育5000家隐形冠军,日本"产官学协同"构建精密制造护城河 [12] - 大疆创新通过"研发众包+生态赋能"带动2000家中小企业进入无人机产业链 [12] - 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取得突破,中国药企AI研发将临床前周期缩短6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