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有哪些行业保持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6-21 23:34
可选消费行业 - 细分领域包括旅游、餐饮、潮玩、运动健康、医美、宠物、黄金珠宝等,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收入增长,未来收入与利润空间较大 [2] - 可选消费行业在MSCI中国行业中的增长率表现突出,2Q24增长24%,3Q24增长30%,4Q24增长20%,1Q25增长22%,2026E增长108% [3] - 政策支持推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0%,在线零售额增长7.3%,占总消费的22.3% [3] 医疗健康行业 - 创新药、高值耗材及医疗设备细分板块持续受到政策支持,国家推动创新药加速入院放量,商业保险发展促进优质标的估值提升 [4] - 智能养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7.21万亿元,智能养老机器人满足健康监测、医疗保健等需求 [4] - 医疗健康行业在MSCI中国行业中的增长率表现波动,2Q24下降21%,3Q24增长29%,4Q24增长30%,1Q25增长307%,2025E增长188% [3] 高端和先进制造业 -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新兴消费和服务消费被列为中长期增长驱动力 [6] 信息技术与通信行业 - 光器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13亿美元,数据中心和传输网市场增速分别为13.07%和15.89% [7] - 通讯器材行业2025年增长率最高(25.4%),家电、家具等行业增速也较高 [9] - 信息技术行业在MSCI中国行业中的增长率表现波动,1Q24下降42%,4Q24下降14%,1Q25增长13%,2025E增长24%,3Q25E增长80% [3] 在线游戏与数字娱乐 - 2025年在线游戏市场维持约5%增长,腾讯、网易等公司凭借新游和海外收入增长,预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和7% [10] - 全球游戏市场2025年增长10.7%,中国游戏出口增长显著 [13] 环保与绿色产业 - 环保装备制造业从传统污染物处理转向低碳、循环发展,目标到2030年建立自主产业链 [14] - 健康医疗、绿色消费等新兴领域增长潜力大 [14]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 - 2025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1757亿美元,受益于物联网技术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 [15] - 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场景保持快速增长,2025年专业服务行业增速仅次于消费者 [17] 体育与文化消费 - 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2025年超5万亿元,体育用品行业同比增长14% [18] - OTT视频等文化娱乐行业在2025年保持增长趋势 [20] 养老与健康服务 - 智能养老机器人覆盖老年人健康监测、情感护理等需求,部分城市已提供购买补贴 [21] - 电动牙刷和漱口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3.80%和39.10% [22] 制造业与基础设施 - 装备制造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025年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内需增长 [23] - 能源需求增加推动电力生产增长10.2%,数据中心扩展提升电力需求 [24]
研判2025!中国MIMO天线行业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5G通讯技术的发展,MIMO天线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1 10:31
行业概述 - MIMO天线通过多天线空间复用和分集技术增强信号传输,相比传统单天线具有多重优势,能利用多径传播改善信号质量和强度 [3] - MIMO技术分为单用户MIMO(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其中SU-MIMO包括空时编码和空间复用技术,MU-MIMO包括多用户MIMO和波束赋形技术 [4][5] - MIMO技术从SISO(单发单收)演进而来,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发展为SIMO(单发多收)、MISO(多发单收),最终形成MIMO技术体系 [6] 市场规模与驱动因素 - 2024年全球MIMO天线市场规模达20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长至39.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1% [1][11] - 5G商用推广、物联网/车联网需求增长、政府政策支持及企业资金投入是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因素 [1][11] - 中国5G基站数量从2024年12月的425.1万个增至2025年3月的439.5万个,快速扩张的5G网络覆盖拉动MIMO天线需求 [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包括金属/塑料/陶瓷,元器件涵盖射频芯片/滤波器/放大器等 [7] - 下游应用集中在5G通信(提升容量和频谱效率)、WLAN网络(增强连接稳定性)、物联网(提高设备通信可靠性)三大领域 [7]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技术领先,国内企业如华为/中兴/京信通信/通宇通讯通过研发投入快速崛起 [13] - 华为2016年率先商用M-MIMO技术,在中国和日本部署4万余套,实现网络容量3-5倍提升,后续迭代产品持续领先行业 [15] - 中兴通讯Pre5G Massive MIMO技术使4G频谱效率提升4-6倍,截至2017年全球商用超3600站 [16] 技术发展趋势 - 天线规模从2T2R向64T64R/128T128R扩展,阵列结构从二维转向三维立体设计以提升性能 [18] - 与毫米波技术融合,利用毫米波频谱资源实现高速率,同时通过MIMO克服毫米波传播损耗 [19] - 小型化成为关键方向,例如信维通信通过L型缝隙设计实现超宽带MIMO天线的小型化 [21]
中证沪港深物联网主题指数下跌0.01%,前十大权重包含中际旭创等
金融界· 2025-06-20 21:00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物联网主题指数6月20日报4146.62点,单日下跌0.01%,成交额580.13亿元 [1] - 近一个月下跌2.24%,近三个月下跌11.73%,年初至今上涨2.30% [1] - 指数基日为2012年12月31日,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5.87%,前三位为立讯精密(5.52%)、美的集团(5.19%)、小米集团-W(5.14%) [1] - 市场板块分布:深交所41.44%、港交所32.67%、上交所25.90% [1] - 行业分布:信息技术45.69%、通信服务25.15%、可选消费21.19%、工业5.61%、医药卫生2.35% [2] 指数运作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港股通资格变动或样本退市将触发调整 [2] 跟踪产品 - 公募基金包括天弘中证沪港深物联网主题联接A/C及ETF [2]
国联股份: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之部分回复报告-信会师报字[2025]第ZG12620号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13
预付款项 - 公司2024年预付款项账面余额76.93亿元,同比增长70%,自上市以来持续增长 [1] - 本年度计提预付账款坏账损失0.44亿元,同比增长182% [1] - 预付款项前十名单位期末余额合计占比93.17%,均已按期交付并实现销售 [3][4] - 预付款周转率14次,周转天数26.07天,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预付款增加主要源于业务规模扩大、战略备货及供应链建设投入 [4] 应收账款 - 公司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4.10亿元,同比增长51.03% [9] - 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0.32亿元,坏账准备期末计提比例3.25% [9] - 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期末余额均已回款,仅1家与供应商存在关联关系 [11] - 应收账款周转率75.51次,周转天数4.83天,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12] - 坏账计提增加主要因账龄变长及预期信用损失率上升 [12] 募投项目 - 3个在建募投项目进度分别为34.29%、50.22%和68.88%,已延期至2025年12月 [13] - 本年度投入资金1.47亿元,主要用于研发、装修及设备购置 [14][15] - 项目延期主要受技术迭代、合规要求及实施环境变化影响 [17][18] - 已整改募集资金支付流程,细化审批要求并加强培训 [19][20] - 除已披露的钠离子电池产线支出外,未发现其他违规使用情形 [21]
国联股份: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之部分回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01
收入确认问题 - 公司2024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6.23亿元、121.05亿元等,差异比例分别为-16.21%、-10.23%和-15.91%,系通过进一步核查对部分交易按净额法确认并对前三季度收入进行修正[2] - 公司需补充披露本年度对营业收入采用总额法和净额法确认的判断依据,并说明与2020-2023年度确认方式的差异[2] - 公司需说明对前三季度部分交易改按净额法确认的原因并及时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公告[2] 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前期多次进行差错更正,涉及2020至2021年年报、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的收入金额[3] - 2023年度会计师认为公司延续了2022年度的收入确认处理方式,强调事项段已消除[3] - 本年度公司对前三季度报告的收入确认金额进行更正,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均出具标准审计意见[3] 预付款项问题 - 公司本年度预付款项账面余额为76.93亿元,同比增长约70%,自上市以来每年持续增长[4] - 本年度计提预付账款坏账损失0.44亿元,同比增长约182%[4] - 公司预付款周转率14次,周转天数26.07天,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处于平均水平[6] 应收账款问题 - 公司本年度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4.10亿元,同比增长51.03%[13] - 本年度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0.32亿元,应收坏账准备的期末计提比例为3.25%,较上一年度的1.79%大幅提高[13] - 应收账款增加主要源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更多达到信用评级的客户对公司提出了账期申请要求[17] 募投项目问题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中尚有3个项目仍在建设中,进度仅为34.29%、50.22%和68.88%[19] - 本年度存在使用募集资金支付与募投未紧密关联的钠离子电池产线建设支出的情形[19] - 公司已补充披露与募集资金支付相关的内部控制及整改措施,包括完善募集资金相关业务流程控制等[27]
百胜中国发布首个面向餐厅营运的智能体,开启智能化餐厅新篇章
观察者网· 2025-06-20 19:13
公司动态 - 百胜中国在上海举办首届人工智能日活动并发布首个面向餐厅营运的智能体Q睿(Q-Smart Agent) [1] - 公司宣布设立1亿元"一线员工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一线员工提出的创新构想转化为实际应用 [1] -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首席技术官张雷等高管共同出席Q睿启动仪式 [1] 技术特点 - Q睿深度融合生成式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人-货-场"全链路覆盖 [1] - 通过穿戴式设备构建全语音交互系统实现"动口不动手"的操作方式 [1] - 覆盖排班、盘点、自动订补货、智能安防等20余个营运场景 [1] - 具备实时预警和自动追加生产计划功能 [3] - 依托公司知识库为员工提供实时数据查询和专业指导 [3] 营运优化 - 语音交互方式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并解放员工双手 [1] - 后台自动执行复杂任务并在关键节点与经理互动 [2] - 提升产品出品稳定性和餐饮服务链条效率 [2] - 无接触式交互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2] 未来发展 - Q睿已通过实验室验证即将在部分门店上线 [3] - 公司将收集一线反馈进行快速迭代升级 [3] - 计划推广至更多门店并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 [3]
春光集团IPO:经营净现金流大降 净现比滑坡 应收账款高悬
新浪证券· 2025-06-20 18:31
公司IPO及募资计划 - 春光集团创业板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拟募资7 5亿元用于扩产 建设研发中心及补流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 15亿元 9 30亿元和10 77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62 35万元 8514 58万元和9275 71万元 [2]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5 81% 但经营性现金流从8010 28万元骤降至2864 92万元 降幅达64 23% 净现比从1 03降至0 29 [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达3 59亿元 占营收33 3% 增速30 48%远超营收增速 [2]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软磁铁氧体磁粉及相关产品 该业务占比超80% 结构单一 [3]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 通信电源及通信设备 绿色照明 光伏储能 物联网 医疗等多个领域 [3] 行业风险 -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政策补贴退坡 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可能影响产品需求 [3] - 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行业存在技术更新快 消费者需求多变等挑战 [3]
芯片人去德国!一口气看两场行业大展
芯世相· 2025-06-20 17:24
行业趋势与出海背景 - 芯片行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出海成为产业升级与持续增长的新选项[3] - 出海需理解终端市场、区域法规、技术趋势与产业节奏,比单纯"走出去"更重要[3] - 公司组织德国商务考察活动,聚焦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3] 展会活动亮点 - 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届吸引1800多家展商和21万多名观众,覆盖消费电子全领域,AI+硬件是重要主题[4][5] - IAA慕尼黑车展:上届吸引750家展商和50多万名观众,覆盖汽车全产业链,包括宝马、奔驰、博世等企业[4][5] - 两场展会将有数千家企业参与,是发掘供应商、客户和新项目的高效平台[5] 行程核心内容 - 组织2场深度沙龙,链接当地资源,促进中德行业人士交流[6] - 走访柏林、莱比锡、慕尼黑等五个德国重要城市,实地考察当地产业[7] - 参观格罗方德、奔驰工厂、安世半导体等企业,获取一手信息[19][22] - 考察慕尼黑工业大学及创新创业中心,接触顶尖科研资源[21] 公司经验与资源 - 已3次组织德国商务考察,积累丰富执行经验与本地资源网络[10] - 带领百余家企业赴越南、印度、日本等多国考察,优化线路与内容[10] - 由电子产业领域专家带队,确保行程专业性与深度[12] - 同行团员均来自产业上下游,促进高密度交流与合作[13] 行程具体安排 - 9月4日-14日,覆盖IFA、IAA展会及企业考察[16][17][18][19][20][21][22][24][25] - 包括欢迎晚宴、自然人文景点参观及专业交流活动[16][18][24] - 重点企业包括奔驰工厂(年产36.7万台)、安世半导体(年产量超1000亿颗)、Fraunhofer(年营收34亿欧元)[19][22][23]
东莞绿光新能源受邀参与国内大循环调研会议,彰显国货智造力量
搜狐财经· 2025-06-20 14:14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东莞绿光新能源作为东莞市中小型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国务院监察国内大循环调研会议,标志着国货品牌在细分领域的崛起 [1] - 公司在气象行业深耕19年,构建了完整自主创新体系,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 - 企业研发的气象传感器具备高精度、免维护、适应极端天气等特性,解决新能源、输电线路、市政等多领域气象监测痛点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产品包括微型气象站、雷达雨量传感器、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光伏环境监测仪等 [1] - 微型气象站具有耐腐蚀、数据传输及时、异常报警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智慧城市等场景 [4] - 公司每年将超25%的营收投入技术创新,获得数十项专利技术 [4] - 研发团队由行业资深专家领衔,持续推动气象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4][7]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品质铸就品牌"为核心理念,坚守"做好中国智造,为国货争光"的使命 [1][7] - 未来将深化与国内上下游企业合作,完善产业生态,提升供应链韧性 [7] - 紧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产品技术升级 [7] 行业影响与政策参与 - 公司在国务院调研会议上分享气象行业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及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经验 [4] - 积极参与政策交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明确未来方向 [4]
大力发展新银发经济助推消费提质升级,2025年第三期“提振消费·维护权益”大讲堂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6-20 13:00
新银发经济市场潜力 - 新银发经济有望成长为万亿级市场,覆盖健康科技、旅游服务、文化娱乐、智能家居等多个细分领域[4] - 新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已突破传统"低价实用"框架,向"品质化、功能化、体验化"方向转变[4] - 至2030年,全球60岁以上银发人群规模预计将突破14亿,其中亚太地区占比超60%,中国占比达25%[11] 行业趋势与创新 - 新银发群体对智能设备的接受度显著提升,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试验田"[4] - 新银发群体对主动健康管理、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以及"自我实现"与"生活仪式感"的追求,正倒逼相关行业供给侧加速创新[4] - 上海养老产业正从传统照护向多元化场景延伸,催生千亿级市场机遇[9] 企业实践与战略 - 欧莱雅推出"新龄美"形象管理公益课程,通过科学护肤、适老化妆容设计等模块,帮助老年人突破传统认知壁垒[5][7] - 上海市健康养老发展集团通过构建"422"发展格局,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9] - 携程推出"老有意思旅行团"深度主题系列产品,为银发群体打造丰富多元的高品质旅行新体验[1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表示,"新龄美"理念以全生命周期健康长寿的科学研究为根基[7] - 上海电信推出的AI家智屏通过语音交互功能降低了老年人使用门槛,满足老年人养生、娱乐等多方面需求[17] - 康宝莱推出蛋白营养粉、奈沃科粉、沛拓燕麦菁华粉等一系列产品,帮助老年人补充营养、缓解体力疲劳[19] 市场细分与差异化 - 欧莱雅将中国新银发女性群体细分为八大群体,如忙碌持家型妈妈、时尚健康型姐姐等[11] - 中国新银发女性消费理念、生活品味及对美的定义深度分化,包括消费形态多元、审美个性与传统并存和美妆消费深化等特征[11] - 智能化的电助力外骨骼正从工业领域向民用领域转变,其产品迭代与技术升级为新银发经济带来新机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