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

搜索文档
8月1日早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8-01 08:01
人工智能与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议要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同时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公司,要求其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 [5] 金融与市场监管 - 工商银行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首家将反内卷列入工作重点的国有大行 [4] - 中美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3] 医疗与医药行业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指出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疫苗 [6] -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新增100多项与医疗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 [7] - 舒泰神取得BDB-001注射液(ANCA相关性血管炎适应症)I/II期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13] - 亚虹医药创新药APL-1401Ⅰb期临床试验获积极初步结果 [13] 钢铁与原材料市场 - 国内三大钢铁企业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暂停钼铁采购以应对钼铁市场非理性上涨,指出价格大幅上涨已造成高端含钼不锈钢及特钢原料成本严重倒挂 [8] 游戏产业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创历史新高 [9] 公司公告与业绩 - 中国石化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01亿元—216亿元 [11] - 道道全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3%,拟10派1.76元 [11] - 奥士康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10亿元用于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 [12] - 汇绿生态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高速率光模块生产基地额度增至8亿元 [12] - 山鹰国际拟29.77亿元设立合伙企业引入长期投资者 [12] - 思泉新材拟定增募资不超4.66亿元用于液冷散热研发中心项目 [12] - 大悦城地产拟以0.62港元/股协议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上市地位 [14] - 东芯股份澄清上海砺算产品并非应用于大模型算力集群等相关场景 [15] 美股与科技巨头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74%,纳指跌0.03%,标普500指数跌0.37%,FIGMA美股IPO首日收涨250% [18] - 苹果第三财季营收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9.6%,iPhone收入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234.3亿美元同比增长9% [19] - 亚马逊第二财季营收16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20]
盘前必读丨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60亿
第一财经· 2025-08-01 07:4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资金流入规模显著改善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共同助推A股转向增量市场 [1][11] - 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4] - 商务部表示中美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推动要素顺畅流通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5] 美股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74%至44130.98点,纳指跌0.03%至21122.45点,标普500跌0.37%至6339.39点 [2][3] - 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Meta涨超11%,微软涨近4%,Arm跌超13%,特斯拉跌超3%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66%,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蔚来涨近8%,阿里巴巴、哔哩哔哩、百度涨超2% [3] - 美国至7月2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1.8万人,前值21.7万人 [3] 行业动态 - 工信部征求《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6] - 国内三大钢铁企业太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和青拓集团联合声明暂停钼铁采购,剑指市场非理性上涨 [7]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60亿,《南京照相馆》领跑票房榜 [6] -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推进会强调提速加力做好下半年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 [5] 公司公告 - 中国石化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01亿元至216亿元,同比下降39.5%至43.7% [8] - 南方路机股价波动严重异常,如进一步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9] - 西藏旅游连续九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135.98%,如出现重大异常将申请停牌核查 [10] - 汇绿生态控股子公司武汉钧恒拟增加投资6亿元,总投资约8亿元建设光通信设备生产基地 [11] 投资策略 - 中信证券建议投资策略从交易型回归持股型,关注出海板块、AI、创新药等方向 [11] - 国泰海通证券建议逆向布局航空,认为中国航空业具长逻辑,未来两年供需继续向好 [11]
“糟糕的美联储主席”!特朗普再批鲍威尔;微软市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苹果在华营收重回增长轨道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06:55
1 中国7月财新制造业PMI公布 2国家发改委定于8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 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3 美国7月失业率公布 4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进口半成品铜等产品征 收50%关税 5 香港《稳定币条例》 将于8月1日生效 1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 体贷款贴息政策,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央视新闻) 2 隔夜市场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74%,纳指跌0.03%,标普500指数跌0.37%,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Meta涨超11%,微软涨近4%,盘中一度突破4万亿美 元大关,最终收盘市值3.97万亿美元;Arm跌超13%,特斯拉跌超3%,谷歌、博通跌超2%;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减肥药概念股跌幅居前,诺和诺德跌近 6%,科磊跌近5%,阿斯麦跌超3%,礼来、辉瑞跌超2%;设计软件巨头Figma上市首日上涨256%。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66%,中概股多数上涨,蔚来 涨近8%,金山云涨超 ...
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全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01
招引成果既"重"又"新"。36个亿元级项目成功落地,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达8个。随着总投资10亿元 的德玛克项目落地,临安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大关,产业集聚的"磁吸效应"开始显现。 近年来,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青山湖科技城锚定"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奋力迈向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企业转",以"项目提速、企业培优、科 创突破"三大攻坚战为抓手,交出了一份创新破局、产业提质的高质量答卷。今年1—6月,青山湖科技 城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5%。 向新而行,塑造现代化产业格局 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刻调整,青山湖科技城勇担使命,绘制清晰的产业发展图谱。系统编制《杭州城西科 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产业发展方案》,着力构建"3+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即锚定新装备、新材 料、大健康"两新一大"主导产业赛道,加速布局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新增长极,并绘制产业空间地图,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布局蹄疾步稳。青山湖科技城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系统性构建"规划引领—平 台筑基—孵化加速—生态赋能"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宏观经济政策方向 -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2]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3]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 [1][3] 发展规划与目标 - 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开展总结评估,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谋划重大战略任务和工程项目 [3] - 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 [2] 产业与创新重点 -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3]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 [3] 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 绿色发展与安全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 [3] - 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治理 [3] 民生保障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 [3]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破除“内卷式”竞争
期货日报网· 2025-08-01 03:24
政策导向与宏观经济 - 发展改革系统将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任务 [1] - 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 - 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开展总结评估,并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1] 投资与消费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 [1]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 [1] - 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 [1] 产业升级与创新 - 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 [1] -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1]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 [2] 改革开放与市场建设 - 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2] - 推动要素顺畅流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2]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 绿色发展与区域协调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4]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 -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4] 民生保障与安全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扎实维护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 [4] - 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4]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一老一小"等服务 [4]
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深圳发布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6年底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8-01 02:48
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核心观点 - 深圳市计划构建"体系完备、层次清晰、标准统一、智能先进、跨域融合"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1] - 到2026年底,低空经济产值规模目标突破1300亿元 [1] - 将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实现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 [2]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 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建设 - 到2026年底建成"1+5+4"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1个大科学装置、5个运行试验区、4个测试场) [1] - 围绕无人机关键系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全球领军的低空研发制造企业 [1] 高端智造中心建设 - 计划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 [1] - 实现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供应的自主可控 [1] 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建设 - 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 [2] - 开通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 [2] - 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 [2] - "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全市70%以上人口 [2] - 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覆盖率超过50% [2] - 城市治理起降场3公里半径实现全市公园、河道等巡检全覆盖 [2] 基础设施具体规划 - 2026年底前投入使用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完成南头直升机场搬迁 [2] - 规划建设深汕通用机场,力争2026年底前稳定场址 [2] - 新建174个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点),总数达283个 [3] - 新建159个物流运输起降点,总数达205个 [3] - 新建社区配送起降点339个,总数达413个 [3] - 新建医疗物资运输起降点112个,总数达148个 [3] - 新建商圈配送起降点227个,总数达265个 [3] - 新建城市治理无人机起降点340个以上,总数达360个 [3] 示范中心建设 - 2026年底前建成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和龙华樟坑径全场景示范中心 [3] - 完成盐田区通航保障基地一期扩展工程 [3] - 在蛇口邮轮母港、深业上城等地新建低空应用示范点 [3] 技术研发支持 - 2025年底前推动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设施先导装置建成投用 [4] - 打造低空空域专用复杂流场模拟装置、低空飞行器智能训练平台等 [4] - 为eVTOL等产品适航认定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 [4]
【头条评论】 稳经济需在三大着力点上突破惯性思维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4
经济工作部署 - 31个省区市将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外贸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三大着力点 [1] - 地方经济工作部署体现对中央政策的贯彻和稳增长的紧迫性 [1] - 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突破惯性思维,避免"撒胡椒面"式资源分配 [1] 扩大内需 - 各地将消费和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主要抓手,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推动以旧换新、加快"两重"项目建设 [1] - 消费券短期提振消费但效果易衰减,未能根本扭转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问题 [1] - 居民储蓄倾向高、收入预期不稳仍是制约消费核心因素 [1] - 政策需从"补需求"转向"稳预期",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提升消费能力 [1] - 投资重点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城市更新,需警惕"为投资而投资"导致资源浪费 [1] - 有效投资应聚焦民生短板和产业升级,如老旧小区改造、县域冷链物流等"小而实"领域 [1] 新质生产力 - 多地争相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2] - 新兴产业培育需要时间,盲目跟风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 [2] -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各地应立足自身禀赋差异化发展 [2] - 劳动力大省可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而非一味追逐"高大上"项目 [2] - 政策补贴多集中于设备采购,应转向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和支持研发投入 [2] 外贸转型 -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传统低价竞争模式难以为继 [2] - 外贸大省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和欧美市场壁垒双重挤压 [2] - 外贸转型关键在于提升产品附加值而非单纯依靠补贴或海外仓建设 [2] - "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是开拓市场机遇但企业参与度不足 [3] - 中小外贸企业因信息不畅或风险顾虑仍依赖传统欧美市场 [3] - 地方政府可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分析和法律咨询降低企业"出海"门槛 [3] 政策执行 - 落实效果取决于执行精度,需避免"口号式"响应 [3] - 各地需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 [3] - 中西部省份可借力产业转移完善配套 [3] - 沿海地区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环节 [3]
发改委:稳就业扩内需破除内卷式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4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核心部署 - 会议部署稳就业、扩大内需、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破除"内卷式"竞争等重点任务 [1]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 [1] - 下半年将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 [1]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方向 - 九大工作重点包括稳就业、扩内需、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 [1] - 加大稳投资促消费力度,拓展投资增量,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重大战略项目、重大工程),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 [1] 资金支持与政策落地 - 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全年8000亿元清单全部下达完毕 [1]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2] 新兴产业与市场建设 -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
2026年全市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 深圳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 2026年深圳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1] - 深圳目标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建设四大中心: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1][4] - 方案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强调"因地制宜"与"系统思维"结合,避免盲目跟风[1] 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建设 - 2026年底建成"1+5+4"布局(1个大科学装置、5个运行试验区、4个测试场)[2] - 围绕无人机关键系统、零部件、整机制造等环节培育全球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国内领先[2][3] - 产业集聚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3] 低空高端智造中心建设 - 2026年底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覆盖研发、制造、营销等业态[3] 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建设 - 2026年底开通1000条以上商业航线,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超50%[3] - "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全市70%人口,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覆盖率超50%[3] 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 - 2026年底前建成一期,实现重点空域"7×24小时"监控,支持1000条客货运航线、300万架次/年载货无人机飞行[5] - 系统可支撑超万架飞行器同时飞行,实施精细化资源分配[5] 标准化与产业规则制定 - 建立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制定起降场、通信、导航等基础设施标准,推动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5] - 深圳通过"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掌握产业规则制定权,避免重复建设并带动产业链升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