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
搜索文档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财经· 2025-10-23 17:36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 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据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iPhone 17系列卖爆了!苹果公司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飙升到3.85万亿美元【附智能手机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0-21 12:23
 苹果公司股价与iPhone 17系列表现 - 10月20日苹果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盘中最高达262.24美元,收盘总市值飙升至3.89万亿美元,反超微软的3.84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 [2] - 股价大涨主要受iPhone 17系列强劲销售推动,其上市后前10天销量比iPhone 16系列同期高出14%,其中标准版在中国市场销量几乎翻倍 [2] - iPhone 17标准版采用"加量不加价"策略,硬件全面升级但价格与iPhone 16相同,被分析师称为史上最具"性价比"的走量旗舰,同时iPhone 17 Pro Max在美国需求也很强劲 [2] - 天猫"双11"大促期间,iPhone 17 Pro系列首次官方降价,Pro和Pro Max均直降300元,券后起售价分别为8699元和9699元,但走量的标准版不参与降价 [3] - 苹果官方渠道首次价格调整配合以旧换新等优惠,旨在刺激销量,iPhone系列在天猫双11开售不到两小时成交额超去年全天 [3]   全球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苹果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8.7%,排名第一 [4]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主要玩家为Vivo、苹果、荣耀、Oppo和小米,Vivo市场份额最大达17.2%,华为占比超16%重回前五 [6]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Vivo以1180万台出货量和18%市场份额重回第一,华为以1050万台出货量和16%份额排名第二 [8] - 苹果在2025年第三季度延续涨势,出货量1010万台,排名相较去年同期上升两位跻身市场前三,小米和OPPO分别出货1000万台和990万台 [8]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全球智能手机均价预计从2024年的357美元升至2025年的370美元,2029年将突破412美元,年复合增速3%,高端化趋势、5G普及和消费者对高级功能的偏好是主要推动力 [9] - 行业专家指出,国产手机厂商以往依赖的快速跟随战略红利窗口正在关闭,亟需依靠原始创新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技术瓶颈期 [9] - iPhone 17的热销表明在消费理性回归时代,"高端"不等于"高价",而是用同样的钱获得更多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体验,这为国产厂商敲响警钟,仅靠"性价比"已无法复制过去奇迹,唯有原始创新才能支撑品牌溢价 [10]
 “十四五”大国科技取得“硬核”成绩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跑”
 央视网· 2025-10-12 16:28
 大科学装置的战略意义与能力 -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1] -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要素,投资大、周期长,但知识创新、科学成果产出丰硕,技术溢出、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3]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世界第一 [5]   硬核本领一:基础科学突破 - 大科学装置代表人类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是探索未知、挑战根本科学问题的“国之重器” [7] - 目标是实现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话语权 [7] - 中国天眼、江门中微子实验等装置是实现重大科学问题突破的重要平台 [7]   硬核本领二:技术创新与应用 - 大科学装置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能催生颠覆性和变革型技术 [9] - 例如利用散裂中子源研究材料内部应力,为航空航天、高铁等高端制造提供关键数据 [8] - 能将新材料研发周期和成本“减半”,为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突破提供强大工具,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8]   硬核本领三:民生与健康保障 - 大科学装置与日常生活和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11] - 借助装置解析蛋白质结构,可更快设计出针对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特效药 [11] - 源于粒子加速器的质子/重离子技术能更精准治疗癌症,同步辐射技术可用于开发更灵敏的医学成像设备并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 [11]   长远价值与影响 - 大科学装置关系国家未来科技竞争力,其技术可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 [13] - 投资大科学装置是投资国家未来,也是投资人民和人类福祉,关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13]
 张一鸣,如何迎接“下一个春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2 13:44
 字节跳动创始人动态与战略意图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于10月9日现身上海,参与其与上海交通大学俞勇教授联合发起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知春创新中心”的活动 [1][2] - 张一鸣在发言中强调该创新中心旨在培养具备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拥抱不确定性特质的人才 [4] - 此次公开露面是张一鸣自2021年卸任CEO并计划“以十年为期,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后的重要动态,具有象征意义,可能预示其战略重心转向创新生态塑造 [4][8]   字节跳动过往成功模式与当前挑战 - 公司过往十年的成功得益于敏锐抓住移动互联网普及和算法技术成熟的机遇,通过“算法推荐+海量内容”模式打造出今日头条、抖音、TikTok等产品 [5] - 当前公司面临三大核心挑战:监管环境趋严,例如今日头条于9月23日因“未能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约谈并责令整改 [5];单纯算法优化驱动的增长模式面临瓶颈,国内流量红利见顶,广告增长乏力,TikTok在美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6];组织出现“大公司病”,流程繁琐、创新精神流失,2024年共辞退违规员工353人,其中3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2024年9月披露二季度有100名员工因触犯公司红线被辞退 [6]   行业阶段与公司战略抉择 - 中国互联网行业已进入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深度调整期,市场告别流量红利,进入存量竞争,增长逻辑从“模式创新”转向“硬核创新” [5] - 字节跳动面临根本战略选择:是继续作为“优秀的优化者”在既有赛道追求极致效率,还是成为“艰难的造梦者”投入周期更长、风险更高的原始创新 [7] - 公司在AI领域投入巨大,2024年资本开支达到800亿元,但除豆包外,未能催生更多现象级新品,Fanno、派对岛、可颂等产品相继折戟 [6] - 张一鸣创办创新中心并聚焦人工智能与原始创新,表明公司可能倾向于选择重塑创新基因、进行“价值重构”的艰难路径,以应对行业周期 [8]
 每经热评丨张一鸣,如何迎接“下一个春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22:07
 公司动态与创始人战略转向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于10月9日现身上海,参与其与上海交通大学俞勇教授联合发起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知春创新中心”的活动 [1] - 张一鸣在发言中强调该创新中心旨在培养具有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的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1] - 此次亮相象征张一鸣从产品打造者向创新生态塑造者的战略升维,体现其重塑组织创新基因的决心 [4]   公司历史成功因素 - 字节跳动过去十年的成功源于敏锐抓住移动互联网普及和算法技术成熟的时代机遇 [1] - 公司凭借“算法推荐+海量内容”模式,高效解决信息分发痛点,成功推出今日头条、抖音、TikTok等产品,重塑全球数十亿人的信息获取方式 [1]   公司当前面临的挑战 - 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从流量红利的“野蛮生长”转向存量竞争的“精耕细作”,增长逻辑从“模式创新”转向“硬核创新” [2] - 监管环境趋严,今日头条于9月23日因“未能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监管部门约谈并责令改正 [2] - 技术面临断层,单纯算法优化难以驱动持续增长,国内广告增长乏力,TikTok在美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2] - 公司创新投入巨大,2024年资本开支达800亿元,但除豆包外未能催生更多现象级新品,多个产品如Fanno、派对岛、可颂相继失败 [2] - 公司出现“大公司病”,流程繁琐、部门墙高筑、创新精神流失,2024年共辞退违规员工353人,其中3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今年二季度另有100名员工因触犯公司红线被辞退 [3]   行业与公司发展路径选择 - 互联网企业真正进入“价值重构”的深水区,考验在多重约束下构建可持续创新体系的能力 [3] - 字节跳动面临根本选择:是作为“优秀的优化者”在既有赛道追求效率,还是作为“艰难的造梦者”投入周期更长、风险更高的原始创新 [3] - 行业核心问题在于流量红利消失后,从业者是否还有勇气进行艰难而正确的原始创新 [4]
 诺奖“提前的认可” 点亮一盏守望的灯
 科技日报· 2025-10-09 10:43
 诺贝尔奖的授予逻辑 - 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是对成熟范式的确认,前者成果已写入教科书,后者已深刻改变材料化学面貌,符合诺奖青睐“已验证的变革”的预期 [2] - 物理学奖的授予是一次“提前的认可”,奖励的是打破传统认知的奠基性工作,尽管通用量子计算机仍面临噪声、退相干、可扩展性等工程障碍 [2]   科学精神与科研评价 - 基础研究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提前的认可如同“明月共潮生”,若待技术成熟才肯定则等同潮水退去后才赞美月亮 [3] - 成熟的科研评价体系需奖励可见成果,并为“十年不鸣”的项目提供稳定土壤,在确定性中深耕,也在不确定性中播种 [3] - “提前认可”的勇气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信任,能凝聚全球智力、吸引资本、激励年轻一代投身尚未胜利的远征 [3]
 国资委:加快把中央企业转制科研院所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极
 格隆汇· 2025-09-25 15:08
 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 [1] -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并强化基础前沿布局 [1] - 打造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开放合作三个高地 [1]   转制科研院所能力提升 - 高站位高水平提升转制科研院所共性技术供给和创新能力 [1] - 聚焦共性技术供给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定位 [1] - 强化公益属性、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功能 [1] - 着力提升国家战略支撑、创新体系组织、共性技术供给、新兴产业培育四个能力 [1] - 加快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极 [1]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转制科研院所工作推进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7
 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聚焦国家战略需求[1] - 强化基础前沿布局,集聚顶尖科技人才[1] - 打造成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开放合作三个高地[1]   转制科研院所能力提升 - 高站位高水平提升转制科研院所共性技术供给和创新能力[1] - 聚焦共性技术供给、引领行业发展定位,强化公益属性、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功能[1] - 加强技术研发,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机制政策[1] - 着力提升国家战略支撑、创新体系组织、共性技术供给、新兴产业培育四个能力[1] - 加快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极[1]
 姚期智:我国量子产业刚起步,五到十年后将看到应用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9-22 20:15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中国量子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有限,并主要集中于科研仪器与基础实验[1] - 量子技术应用不局限于量子计算机,量子导航等应用正逐渐显现潜力[1] - 未来五到十年,很多产业都会从量子科技中产生[1]   量子计算技术发展路径 - 在量子计算机达到数百万量子比特之前,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比特就能解决某些特定问题[5] - 量子计算的潜能需要实践检验,类似于神经网络在扩张到一定规模后才发挥出惊人效果[5]   中国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发展基础 - 中国AI产业应用现在处于世界第一行列,关键支撑之一是人才储备[4] - 在源头创新上人才不足,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突破是亟待补足的短板[4] -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过去十五年间将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与密码学作为重点,目标已基本达成,工作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4]   原始创新与科研体系构建 - 科学探索不应以产业落地为唯一导向,原始创新源于科学家的好奇心与洞察力[5] - 中国要在原始创新上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需要营造支持好奇心探索的文化氛围,在资金、平台上给予保障[5] - 科研体系需同时容纳执行力强的工程团队和专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将两类人才分开并鼓励其在同一框架下存在[5] - 原始创新是科学进步的根基,许多看似无用的学术成果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基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