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化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曾毓群:新能源汽车、换电生态进入爆发阶段,正研究零碳电网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1:53
公司上市情况 - 宁德时代于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63 00港元,共发行1 356亿股,每手100股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股价上涨14 60%,报301 600港元/股 [1] - 本次港股IPO最大基石投资者为中石化,中石化资本董事长表示这是对宁德时代全球布局的支持和双方深化合作的体现 [5]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全球零碳交通被描述为万亿元级市场,当前全球交通体系正在重构,新能源汽车、换电生态、低空经济、电动船舶等领域处于爆发阶段 [5] - 零碳电力体系面临机遇与挑战,4月西班牙大停电暴露了电网柔性调控能力弱、储能配备不足等问题 [5] - 公司正在研究零碳电网技术,包括电力电子柔性调控虚拟电厂技术,目标是打造新型零碳电力系统 [5] - 公司计划在2024年实现所有电池工厂碳中和,并对外输出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新能源化 [5] 公司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曾毓群强调全球产业新能源化是零碳经济的最大增量 [5] - 中石化资本董事长周美云表示双方将携手以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探索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5]
新华财经晚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举行
新华财经· 2025-05-10 18:10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举行 【重点关注】 ·国家统计局:2025年4月份CPI环比由降转涨核心CPI涨幅稳定 ·4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小幅回落 ·宁德时代近日通过AS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认证是由国际航空航天质量集团(IAQG) 制定的全球航空航天领域最高质量标准。 宁德时代方面表示,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背景 下,该认证的获得,意味着宁德时代在无人机、eVTOL等新兴市场拥有了国际化资质保障,将进一步 推动全球新能源化进程。 ·工商银行积极承销和投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在首批公告发行的36个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类项 目中,工商银行担任主承销商项目12个,募集资金将投向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专 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宁德时代拿下航空业"通行证" 【国内要闻】 ·当地时间10日上午,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何立峰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当天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 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核 ...
专访深向创始人兼CEO万钧:我命由我不由天 高科技中有颗武侠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8:56
新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公司在中国合肥举办春季新品上市发布会,推出星辰二代与星途两大新能源重卡车型 [2] - 重点展示自研三电系统及智能化进展,新车型特性被赋予"七剑下天山"的诗意化命名 [2] - 创始人强调公司具备"硬核"高科技属性与"武侠心"的企业精神 [2] 商用车行业趋势分析 - 商用车市场经历温和复苏,但整体规模仍低于历史峰值,与产业结构变化相关 [5] - 道路运输需求基本面稳定,但品类和形式将随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而细化 [5] - 行业年更新率高达保有量的10%-12.5%,更新需求特性变化值得关注 [5] - 重卡新能源化趋势显著,2024年前四个月新能源渗透率已超20% [6] - 新能源车型成本优势将加速替代传统能源车型,案例显示部分地区已出现传统能源重卡零销售月份 [6] - 电动化制约因素为基础设施,但华为超充联盟与宁德时代6C电池产品释放改善信号 [6] 公司竞争策略 - 核心优势包括自研自产核心零部件(三电、软件系统、辅助驾驶方案)、国际化战略及智能化投入 [9] - 目标2030年海外销售占比超60%,分阶段实现产品、技术、品牌及知识产权出海 [9] - 智能化覆盖产品辅助驾驶与运营效率提升(如天枢系统车队管理、天玑系统运输模式优化) [9] - 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度整合至物流运营,通过数据流挖掘实现无人化车队管理与运力调度 [11] 行业竞争格局 - 商用车行业竞争白热化,新能源赛道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加速布局 [8] - 头部企业新能源产品销量快速上涨,行业进入高烈度竞争阶段 [8]
亚太科技(002540) - 2025年5月8日业绩说明会
2025-05-09 16:00
分红情况 - 2025 年 4 月 18 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2 元(含税),不送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以 2025 年 3 月 31 日总股本 1,251,517,988 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 15,837,354 股后的 1,235,680,634 股为基数,拟派发现金股利 247,136,126.80 元(含税)[2] - 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 2025 年度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和《关于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5 年 - 2027 年)的议案》[2][3] 盈利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32,576,105.61 元,同比增长 4.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62,883,318.15 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442,822,551.89 元[3][4] - 2024 年铝挤压材及零部件产品销量 26.29 万吨,热管理系统铝材营业收入 31.56 亿元,同比增长 5.30%;底盘安全系统铝材营业收入 23.2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 [4] 发展战略与增长点 - 抓住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热管理等高端铝材应用行业机遇,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全球轻量化合金材料最优供应商 [3] - 提升高性能铝材及配套深加工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构建科学治理结构和机制,聚焦市场,坚持科技创新,优化产能布局,优化组织结构,利用数字化等为管理赋能,推进 ESG 行动,利用资本市场优势 [3] 项目进展 - 青海年产 10 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厂房基建截至 2024 年末基本完成,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按计划推进 [5] - 亚通科技“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等四个项目主体厂房截至 2024 年末已竣工验收,设备基础建设和设备采购等工作积极推进 [7] 研发人才 - 公司拥有超 500 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在高端铝材领域有人才优势 [5] - 通过提供培养发展平台、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凝聚共赢的企业文化及股权激励等长效激励机制,保障技术型人才建设,调动创新积极性 [6] 行业与公司前景 - 中长期来看,全球可持续发展政策、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双循环格局带来机会,汽车产业向高效等方向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迎来机遇挑战,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热管理、航空航天等行业有新空间 [6][8] - 公司作为全球汽车热管理和轻量化系统部件领域重要铝材供应商,将发挥重要价值,未来围绕战略目标推进工作,把握产业升级重构机遇 [6][8] 事故影响 - 2024 年子公司亚通科技发生安全事故,有效产能减少,营业收入 239,891.36 万元,同比变动 -16.45%,公司整体营业收入 743,257.61 万元,同比增长 4.53% [7]
2025年中国客车海外市场发展报告:全球化征程——中国客车品牌出海新格局与战略机遇(精华版)
头豹研究院· 2025-05-06 2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来中国客车品牌在海外市场快速扩张,2024年10座及以上客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6%,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确立领先地位,但出海仍面临挑战;报告聚焦海外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全球格局,探讨国际化路径与策略,研究新能源客车机遇与挑战并预判未来趋势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转型与发展机遇 - 中国客车行业从内需驱动转型为出口主导型产业,2024年出口占比接近60%,全球龙头企业战略收缩带来市场空白,新能源客车凭借运营成本和政策支持保持全球竞争力 [3] - 中国大中型客车市场历经增长、波动、下滑后转入出口主导期,2024年出口占比37%,实现向外需转型 [6] 产业链布局与战略升级 - 中国客车产业国际化战略从产品出口到建立服务网络,再到技术输出与本地化生产,实现从产品输出向品牌价值输出的升级,2024年出口8.18万辆,同比增长16%,以10 - 20座小型客车和汽油动力产品为主 [4] 市场空间与全球布局 - 全球客车市场与城市化进程关联,城市化率40% - 60%的国家增长快,发达国家以存量更新和新能源替代为主,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中型客车市场规模达28.5万辆,中国企业出口量有望达10万辆,在部分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35% [5] 企业业绩表现 - 2019 - 2023年宇通客车和金龙汽车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净利润显著增长,宇通客车2023年净利达18.17亿元,金龙汽车扭亏为盈至0.75亿元 [11][14] 全球竞争格局变化 - 2018 - 2023年戴姆勒客车业绩波动下滑,EBIT率从6 - 7%跌至盈亏平衡附近,资本开支大幅下滑,营收占比持续走低,为中国客车企业全球化布局创造机遇 [17][21] 行业壁垒与市场格局 - 客车行业产能与渠道形成“双重护城河”,宇通和金龙设计产能稳定,现有产能富余,渠道体系成熟,新进入者面临高门槛,行业集中度高 [24][29] 新能源客车优势 - 新能源客车TCO优势显著,成本波动性低,政策支持下经济性超越传统燃油车,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契机 [31][35] - 中国新能源大中型客车从2015年前渗透率1%增长至2018年的52%,目前公交领域近乎完全渗透,为全球树立典范 [38][40] 出口战略与市场表现 - 中国客车出口战略从产品输出升级到全球化服务体系与技术授权,2024年比亚迪以23.19%市场份额领跑出口市场 [48] - 2024年中国客车出口创新高,达81,820辆,同比增长16%,轻客领跑、新能源崛起,“一带一路”市场份额攀升 [51][53] 全球市场需求特征 - 全球客车市场需求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城市化率40% - 60%的国家因公共交通建设需求带动市场增长,发达国家以存量更新和新能源替代为主 [55][58] 零排放客车发展趋势 - 全球38个国家签署零排放车辆谅解备忘录,12个国家制定约束性法规,覆盖20%新车销售,最迟2040年实现公交车全面新能源化,到2030年中国、欧洲、美国、印度的零排放客车渗透率将达36%、44%、22%、16%,同期各类客车购置成本将与传统车趋于平价 [42][61]
2025年中国客车海外市场发展报告:全球化征程:中国客车品牌出海新格局与战略机遇
头豹研究院· 2025-05-06 20: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来中国客车品牌在海外市场快速扩张,2024年10座及以上客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6%,多个品牌在多个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中国客车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步确立领先地位,但出海仍面临诸多挑战;报告聚焦海外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全球客车市场格局,探讨国际化路径与竞争策略,研究新能源客车出海机遇与挑战并预判未来趋势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转型迎来全球化发展新机遇 - 中国客车行业从内需驱动转型为出口主导型产业,2024年出口占比接近60%;全球龙头企业战略收缩带来市场空白,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创造条件;新能源客车领域,中国从2015年1%的渗透率发展到目前公交领域近全面覆盖,将持续保持全球竞争力 [3] 产业链布局完善,战略升级成效显著 - 中国客车产业国际化战略从产品出口到建立全球服务网络,再到技术输出与本地化生产模式,实现从产品输出向品牌价值输出的战略升级;2024年出口达8.18万辆,同比增长16%,以10 - 20座小型客车和汽油动力产品为主要出口类型 [4] 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全球布局加速推进 - 全球客车市场与城市化进程高度关联,城市化率40% - 60%的国家增长迅速,发达国家以存量更新和新能源替代为主要需求;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中型客车市场规模将达28.5万辆,中国企业出口量有望达10万辆,在全球部分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35% [5] 内需驱动到出口主导,二十年四阶段转型 - 中国大中型客车市场过去20年经历四个阶段:2005 - 2012年快速增长期,CAGR达9.3%;2013 - 2017年波动调整期,CAGR降至2.4%;2018 - 2022年持续下滑期,CAGR为 - 12.8%;2023 - 2024年以出口为主导的复苏期,2024年大中型客车出口量达4.3万辆,同比增长26%,占总销量37%,显示行业从内需主导向外需主导转型及技术升级 [8] 龙头企业业绩复苏显著 - 2019 - 2023年间,宇通客车净利润从2020年的5.16亿元逐年回升至2023年的18.17亿元,年增长率高达139%,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金龙汽车在2021年亏损5.95亿元后,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0.75亿元,两家企业业务重心从国内转向国际市场 [14] 全球大流行重塑全球客车竞争格局 - 2018 - 2023年,戴姆勒客车EBIT率波动下滑,资本开支大幅下降,营收占比持续走低;同期中国客车企业如宇通客车表现相对稳健,戴姆勒等企业业务收缩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和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创造机遇 [21] 龙头企业稳固市场格局,新进入者面临高门槛 - 客车行业产能与渠道形成“双重护城河”,宇通和金龙设计产能分别稳定在3万辆和3.3万辆,产能利用率变化反映行业周期性波动,现有产能足以满足未来需求;宇通存货周转率下降,通过60余家分支机构与合作伙伴覆盖六大区域,成熟渠道体系在行业调整期起稳定作用,行业集中度维持较高水平 [29] 新能源客车TCO优势显著 - 新能源客车在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方面优势显著,配备125kWh和320kWh电池组的电动客车TCO与传统柴油车型相当或更低;电动客车成本稳定性好,燃料和维护成本波动时TCO变动小;融资情境下电动客车TCO增幅高于柴油车,但政策支持使其经济性超越传统燃油车,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契机 [35] 公交电动化先发优势 - 自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启动,中国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显著,2015年前年销量不足0.2万辆,渗透率仅1%,2015 - 2018年快速增长,销量从4.95万辆攀升至7.42万辆,渗透率由33%提升至52%,2019 - 2024年销量虽有波动但渗透率维持高位,目前公交车新能源渗透率近乎100%,得益于政府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40] 出口战略升级转型 - 2002 - 2014年10座及以上中国客车出口增长,实现从单纯出口到海外建厂、从发展中国家到欧洲市场的跨越;“一带一路”倡议下,头部企业建立全球化服务体系;新能源客车产业从整车出口向技术输出与本地化生产转型,2024年比亚迪以23.19%市场份额领跑出口市场 [48] 2024客车出口创新高 - 2024年中国客车出口达81,820辆,同比增长16%;10 - 20座轻客市场份额46.34%,销量38,000辆,同比增6.44%;30座以上大型客车份额37.8%,销量31,000辆,同比增24%;20 - 30座中型客车占比14.63%,销量12,000辆,同比增21.2%;汽油客车销量和市场份额领跑,纯电动客车和混动客车有增长;前十大出口国累计占比超60%,“一带一路”区域占比从2018年的64.5%提升至2024年的68.4% [53] 城市化进程驱动客车需求 - 全球城市化进程与客车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城市化率40% - 60%的国家客车市场因公共交通建设需求扩张,发达国家客车市场进入成熟阶段,需求主要来自存量更新和新能源替代;全球客车市场呈现区域分化特征,发达地区注重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新兴市场保持城市化驱动的增量需求 [58] 精华摘要 - 全球38个国家签署零排放车辆谅解备忘录,12个国家制定约束性法规,覆盖20%的新车销售,最迟2040年实现公交车全面新能源化,丹麦、挪威计划2025年提前实现;到2030年中国、欧洲、美国、印度的零排放客车渗透率将达36%、44%、22%、16%,同期各类客车购置成本将与传统车趋于平价,城市公交车、小巴在2030 - 2035年实现 [42][61]
五菱工业:创新驱动展实力 多元布局向未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20:11
公司技术展示与创新成果 - 五菱工业在2025上海车展展示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等核心领域最新科技创新成果 [1] - 公司以轻量化、模块化、电动化为发力方向 形成覆盖底盘、车身、动力系统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布局 [3] - 底盘模块构建四大产品平台 具备偏轴、同轴、完全同轴多种减速器结构类型自主研发能力 [5] 底盘技术突破 - 第二代同轴式电驱桥实现重量减重10%以上、体积缩小30%、噪音降低5分贝 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商业化落地企业 [5] - T型电驱桥采用行星排+螺旋伞齿轮两级减速设计 破解轻卡电动化转型中续航与载重痛点 [5] - 四合一电控系统支持OTA升级与智能能量管理 赋能智能驾驶 [5] 动力系统技术布局 - 构建混动、纯电、增程全场景动力矩阵 推出H15S混动总成、H25TC纵置混动总成等产品 [9] - 混动总成基于高度集成化设计、快速响应电磁离合器技术等核心路线 实现高效能低能耗与多元场景适配 [9] 轻量化技术突破 - 国内首条超高强度钢管热气胀成型生产线实现量产 零件减重30%以上、材料利用率超90% [11] - 非承载式车架运用自动预变形与矫形技术 成型精度提高30%以上、整体减重12%以上 [11] - 轻量化技术助力燃油车油耗降低8%-10%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增加5%-8% [11]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年产能超200万台零部件、80万台发动机 覆盖30余家车企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比亚迪 [12] - 新能源车桥产销三年突破150万台 成为国内首家微型整体式车桥产销破百万企业 [12] - 印尼、印度制造基地年产能达50万台 产品出口越南、巴西等市场 与韩国现代等国际客户合作深化 [12] 产业链与智能化布局 - 实现从超高强度钢材料研发到液压胀形成型工艺的全链条自主把控 [14] - 建设6个广西智能示范工厂与3个数字化车间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提升品质管控与生产效率 [14] - 提前5年布局多种技术平台并行研发 率先实现同轴式电驱桥商业化落地 [14] 发展战略与行业协同 - 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和服务水平四大竞争维度 [16] - 创新整零企业合作模式 在车型规划阶段主导提供从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 [16] - 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 拓展与新势力车企合作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 [16]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展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厚度与发展张力 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提供中国方案 [17] -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协同 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17]
新刊速递 | 《工程机械》2025年第1期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1-08 14:13
智能化 - 采用激光雷达检测运输车车厢尺寸,通过外形扫描、点云处理、点云聚类实现车头、车厢分割,提高测量精度[3] - 设计挖掘机目标识别与定位控制系统,通过Vision Master进行手眼标定,实现无人挖掘作业[4] -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液压挖掘机参数自校正技术,通过CAN总线提高参数记录准确性[6] - 采用交叉堆叠红外对射单元设计胡萝卜播种机监控系统,提升小颗粒种子检测精度[7] 新能源化 - 电动装载机空调系统噪声分析确定主要噪声源,提出降噪措施[10] - 基于排队论优化电动装载机与自卸车配置,1台装载机搭配5台自卸车时台班产量达412.23 m³[11] - 26吨纯电动轮胎压路机采用多电机独立驱动,设计3种行驶驱动模式提高传动效率[12] 产品结构 - 高压水压工作站采用模块化设计,配备电磁阀和断路器确保流量控制精确性[15] - 混凝土泵车摆动支腿通过ANSYS优化实现轻量化,减重比例达14.18%[29] 液压液力 - 超扁平液力变矩器数值模拟显示泵轮压力分布均匀,涡轮和导轮入口存在高压区域[44] - 挖掘机电控液压系统采用电比例泵和电比例控制多路阀,实现远程遥控和无人化操作[45] 施工技术 - 栈桥式针梁台车实现大截面水工隧洞边开挖边全环衬砌,解决施工干扰问题[47] - 盾构隧道泥水分离技术将固体悬浮物含量降至30mg/L以下,实现环保排放[51] 专题综述 - 2022年中国燃油叉车排放分析显示国一阶段叉车PM排放是国三阶段的7.6倍[59] - 泵与风机类流体机械需从能效提高和资源使用两方面实现低碳发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