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践行“两山”理念 共促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36
中国绿色技术国际合作项目 - 中国中曼集团在埃及5万公顷荒漠中应用空气泡沫钻井技术,使钻井周期从30天缩短至14天,并搭建精密滴灌系统,将沙漠改造为甜菜农场 [1][2] - 埃及“运河糖业”项目年产糖量达90万吨,使埃及食糖自给率从85%提升至100%,每年减少约5亿美元糖进口支出,并利用甜菜渣制饲料、糖厂余热发电,构建绿色产业链 [2] - 项目为当地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成为埃及“变沙为田”战略的典范工程 [2] 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与运营 - 中国电建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在波黑投资建设的伊沃维克风电项目,额定装机容量84兆瓦,是波黑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站,年均发电量2.6亿千瓦时,可为10万户家庭供电 [3] - 项目首次实现中国产成套电气设备在巴尔干地区新能源项目中的应用,并荣获波黑“2022年度最佳外国投资者”奖 [3] - 风机叶片尖端涂成红色以保护飞鸟,并与当地组织合作改善野马群生活环境,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4] 水电站运营与生态保护 - 中国三峡集团运营的秘鲁查格亚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5.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0亿千瓦时,占秘鲁全国发电量的5.31% [5] - 水电站组建专业清漂队,在474公顷库区累计打捞漂浮物超276吨,实现浮木作燃料、塑料集中回收的资源循环利用 [5] - 水电站建立苗圃保护约170种、9600株野生兰花,并与社区携手植树超10万棵,绿化面积达192公顷 [6] 红树林生态修复合作 - 中泰在泰国攀牙湾国家公园设立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开展脆弱性评价、自然教育及种植工作 [7][8]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泰国夜功府连续开展红树林种植,共种植树苗1.2万株,存活率超过85% [8] - 泰国红树林总面积约27.2万公顷,中国是少数实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并为世界红树林保护作出贡献 [7][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华侨华人力量”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引发海外华侨华人热议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19
"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 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 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广大在斯侨胞一直心系中国发展,我们通过线上新闻、社团交流等多种形式密切关注全会信息。"斯里 兰卡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方加度表示,"中国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不断,在培育新质 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这些成就不仅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更通过高质 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为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华侨华人在斯 的发展营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在阿华侨华人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阿尔及利亚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志伟 说,"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他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中 国的强大让我们在海外发展更有底气,也为中阿合作增添信心和动力。相信中国式现代化一定会为世界 带来更多利好。" "全 ...
第八届进博会闭幕:超强磁场引万商奔赴,意向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3:16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进'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要排队,参观要人挤人,吃饭也要大排长龙。"在第八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听到了来自展商、观众以及记者的多方"吐 槽"。 热火朝天的场馆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刷新纪录的数据,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时,第八届进博会累计进场 92.2万人次,同比增长8.2%,创历史新高。尽管保护主义一度让全球经济感受到丝丝凉意,但拥抱多边 主义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会场再度温暖起来,深秋时节人们在展馆内甚至只需要穿一件薄薄的上衣。 11月10日,第八届进博会闭幕。这场全球经贸盛会成交活跃,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额达834.9亿美元,比 上届增长4.4%,创历史新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吴政平表示,第八届进博会充分 彰显了中国发展的确定性和开放的确定性,为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中国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在华五十余年,汉高保持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 汉高大中 华区总裁安娜对记者表示,"进博会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平台,也是汉高深耕中国市场的重 要支点。我们期待进一步深化与本地及全球 ...
ESG月报(2025年10月):“十五五”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绿色动能”-20251110
华创证券· 2025-11-10 19:17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十五五"规划将绿色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中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未来5年有翻倍增长空间[7]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将通过扩大方法学体系等举措提升国际影响力[8] - 商务部通过优化服务等三项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相关贸易促进活动意向成交额近500亿元[9] - 中国外卖平台取消骑手超时罚款,转向正向激励,标志着行业治理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变[11][13] - 全国首个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在江苏投产,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综合用能单耗降低20%以上[14] 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样本ESG指数多数跑输大盘,科创ESG指数下跌5.1%,中证ESG100微涨0.2%[25] - 窄口径下纯ESG主题公募基金存续62支,净资产合计241亿元,当月无新发基金[26] - ESG债券10月新发行91支,新发行量653.78亿元,净融资额为-83.88亿元[30] - 截至10月底ESG债券存续3668支,余额55952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规模最大达20852亿元[32][34] - 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存续513支,10月新发49支,纯ESG主题产品数量最多达316支[36]
(乡村行·看振兴)贵州水城:红心猕猴桃迎丰收 “甜蜜”让生活更甜蜜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19:07
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 - 水城区猕猴桃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300亩扩展至11.2万亩,覆盖10余个乡镇、28个村居,直接惠及7356户农户[1] - 产业带动就业超过15000人次,并通过“基地务工+鲜果销售”模式带动3.73万户14.22万人参与发展,户均年增收1.9万元[2] - 2024年鲜果产量达3.6万吨、产值7.22亿元;2025年预计产量增至3.75万吨、产值达7.5亿元,有农户表示亩产超2000斤,收入同比增10%[1][2] 科技种植与品质提升 - 通过集中培训5次、现场技术指导53次及远程指导,累计培训农户1200余人次,内容涵盖品种选优、田间管理等[1] - 推广“果园生草+绿肥”生产模式及节水灌溉技术,以保持土壤墒情,并组织科学种植与管护教学[2] - 在东西部协作下实施灌溉管网铺设、防雹网搭建等10个基础设施提质项目,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 销售渠道拓展与品牌建设 - 在上海、广州、深圳等20多个城市建立54个品牌直销店,并与15家经销商签订地区代理协议[4] - 大力发展电商销售,通过多家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有效拓展市场覆盖范围[4]
天辽地宁 赋“能”焕“新”
中国能源网· 2025-11-10 18:12
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建设 -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1] - 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提升民众获得感[1] - 2024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8.7%,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13] - 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0%,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健康河湖占比超八成[1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效 - 抚顺西露天矿生态修复面积超矿坑总面积70%,完成复绿面积12240亩,栽植苗木407余万株[6] - 西露天矿将矿坑治理与新能源产业结合,建成光伏发电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 - 阜新市新能源装机达560万千瓦,占比74.64%,另有17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建,并启动140万千瓦风电项目[6] - 阜新煤炭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降至1.9%以下,新能源等产业占比近75%[8]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布局[1][12] - 祝家沟村发展乡村旅游,建成8个水果恒温库和5个全智能大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11] - 丹东獐岛实现全电厨房、全电民宿、电能采暖,清洁取暖率达100%[12]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提高[12] 能源基础设施与电网建设 - “十四五”以来阜新地区新建扩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50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1368千米,新增变压器容量450万千伏安[7][8] - 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干、分层分区、安全灵活的坚强智能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大幅提升[7][8] - 国网辽宁电力实施亮化景观改造、观景电梯建设等,助力海岛旅游产业发展[12] 工业绿色智能化转型 - 沈鼓集团厂房屋顶光伏年发电1600万千瓦时,满足厂区三成以上用电,投运以来减少碳排放5000余吨[15] - 鞍钢集团能源集控中心实时监控130余个能源站信息,开展万吨级氢冶金项目工业化试验[15] - 2024年新增农村清洁取暖改造37.5万户,完成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696个[16] - 完成454台工业炉窑治理,推动803家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16]
新华时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是坚定的行动派
新华社· 2025-11-10 15:41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作出碳 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五年来,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 发展的有效路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始终是坚定的行动派和重要的贡献者。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用实际行动践 行多边主义,展现了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一直在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 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过去五年,中国以 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应对 气候变化注入了强劲动能。白皮 ...
2025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顺利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11-10 15:09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钟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延续韧性增长、质效双升的良好态 势,正加快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供应链"断链"等风险也在加剧。国 内物流成本下降空间仍需拓展,数智化转型不均衡,绿色发展水平待提升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他提 出三点建议:一是筑牢"安全共赢"的基石;二是激活"数智共赢"的动能;三是夯实"绿色共赢"的底色。 站在新起点,要以"共赢链"理念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降低流通成本,助力制造业向全 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国际物流的稳定与高效对保障全球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推动国际贸易和物流创新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和完 善的规则标准。上海海事大学不仅开设了国内较早的一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还增设自贸区物 流、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复合型专业和学位点,通过"云端海事大学"建设,探 索"人工智能+"物流人才培养改革,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赋能专业内涵建设, 全面提升数智化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本报讯(记者昌校宇)11月5日至10日 ...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百年鞍钢厚积“绿色家底”汇聚“绿色动能”
新华社· 2025-11-10 11:21
除了实行矿山生态修复,疗治昔日生产带来的地球"创伤",鞍钢集团还在生产环节开辟更多绿色化的新 技术、新工艺,努力将钢铁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火红的焦炭从7.6米复热式顶装焦炉中滚烫出炉,现场却看不到预想中烟气升腾的景象——今年3月,鞍 钢集团所属的凌钢焦炉装备升级绿色发展改造项目投入试生产。在淘汰3座4.3米焦炉、65万吨焦炭产能 的基础上,凌钢建设2座7.6米的复热式顶装焦炉,同时采用了智能巡检机器人、生产及能源集中控制、 数字孪生工厂等先进技术。凌钢焦化分公司总经理杨大维高兴地说:"清洁生产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 让企业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更实现了对余热余能的高效回收利用。" "百年老矿坑,闭坑即修复。"走进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观景台,眼前这座地表面积超10平方公里,最深 处海拔负426米的巨型矿坑,坑壁上分布着一排排钢铁管道。从十几公里外输送来的尾矿泥浆,沿管道 而下,短短几个月,已经在坑底填出了一个红棕色的平面。 "大孤山矿1916年开始开采,共采出铁矿石3亿多吨、剥离岩石8亿多吨,去年闭坑后就全面启动生态修 复,将为鞍钢作出新的贡献。"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生态修复工程指挥部主任张建立说,鞍钢 ...
年均增长5.5% 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稳定器”
人民网· 2025-11-10 11:07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经济体量预计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140万亿四个台阶 [1] - 人均GDP从“十三五”末的7.3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9.6万元,预计2025年突破10万元大关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2] -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强势崛起,产业向中高端加速转型 [2] - 多个领域加快从量变到质变、从中低端到中高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转变 [2] 绿色发展成效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当前每3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绿电 [2]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位居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列 [2]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十三五”末的不足500万辆增长5倍多 [2] 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体系 [2]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预计“十五五”期间再提高1岁 [2] - 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2] 宏观调控政策 - 2025年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提高到4% [3]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3]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两新”,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 [3] 政策协调与治理效能 - 宏观经济政策注重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目标、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 [3] - 特别注重政策组合与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3]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3] 经济发展优势 - 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四大优势 [4] -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