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医疗器械
icon
搜索文档
利好来了!热门赛道,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6-21 07:19
政策支持 - 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旨在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 [1][2] - 《举措》包括优化特殊审批程序、完善分类和命名原则、健全标准体系、明晰注册审查要求、健全沟通指导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细化上市后监管要求、强化上市后质量安全监测、密切跟进产业发展、推进监管科学研究和推动全球监管协调等十方面具体措施 [2] - 政策聚焦审评审批优化、标准体系建设及监管强化,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推动审评前移至研发阶段,并探索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附条件批准"机制 [5] 行业前景 - 创新医疗器械被定位为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1]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规模达到6358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9098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达5.1% [9] - 高端医疗器械典型产品包括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技术集成度高的产品 [2] 投资机会 - 政策有望加速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商业化落地,目前大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仍以进口产品为主,进口取代空间较大 [8] - 研发实力强劲、产品规模化领先、出海战略领先的龙头企业有望获益,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测序仪、电生理等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8] - 政策支持企业"出海",完善出口销售证明制度,推动国际标准转化,为具备技术突破能力的平台化企业及出海布局厂商创造长期发展机遇 [5][6] 政策细节 - 征求意见稿提出十大举措全链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包括简化算法优化产品的变更注册流程,强化增材制造材料、脑机接口电极等新型生物材料研究 [5] - 针对手术机器人、高端影像设备等重点产品建立"监管会商"机制,开展上市后循证研究及不良事件监测,提升临床使用安全性 [5] - 政策明确支持企业"出海",完善出口销售证明制度,推动国际标准转化 [5]
创新药ETF(159992)近3日净流入1192.74万元!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活跃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12
创新药板块表现 - 5月9日早盘创新药板块直线拉升,舒泰神涨超15%,河化股份涨停,海创药业、诚达药业、泽璟制药、荣昌生物、热景生物、百济神州等跟涨 [1] - 创新药ETF(159992)盘中涨幅0.96%,近3日净流入1192.74万元 [1] 行业动态与驱动因素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活跃,在全球热门靶点中贡献度居前 [1] - 政策支持和AI赋能推动板块盈利和估值双升 [1] - 多家医药公司回应关税风波,影响相对有限,正通过多元布局拓展新兴市场 [1] - 江苏恒瑞医药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1] 机构观点与持仓分析 - 2025Q1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回升但仍低于历史均值,生物制品、医疗器械持仓环比下降,化学制药和医疗服务持仓上升 [1] - 长期看带量采购推进下,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管线丰富的企业将持续受益 [1] - 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等领域估值较低的优质标的 [1] 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必需消费板块短期需求增长缓慢且缺乏催化剂,但中国资产长期重估逻辑成立 [2] - 啤酒和酒精饮料等低估值子行业具备潜在投资机会 [2] 相关ETF产品 - 创新药ETF(159992)、港股创新药ETF(159567) [3]
港股概念追踪|国家药监局对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征求意见发布 AI+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先进技术受关注(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01 10:50
政策动态 - 国家药监局拟出台《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重点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1] - 加快制定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标准,筹建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 - 推进新型生物材料(如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字标准样本数据集研究 [1] - 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强化标准对创新的引领作用 [1] 行业趋势 - AI医疗在医疗器械功能提升、检查结果解读、临床决策辅助等领域应用价值显著,成为医疗企业和医院重点创新方向 [1] - 企业通过AI技术可增强产品竞争力与客户粘性,巩固市场地位 [1] 公司动态 微创机器人(02252) - 小摩预测其订单增长强劲,对中国及海外机器人安装扩张持乐观态度 [2] - 预计微创机器人对母公司微创医疗的销售贡献将从2024年3%提升至2033年40% [2] - 微创医疗被列为中小型医疗技术领域首选,具备创新能力与海外扩张潜力,预计2026年扭亏为盈 [2] 一脉阳光(02522) - 业务覆盖医学影像全产业链,通过区域共享中心实现三甲医院影像能力下沉 [2] - 旗下影禾医脉发布全球首个全模态全流程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推动行业进入AI 2.0时代 [2] 永胜医疗(01612) - 2024年收入8.01亿港元(同比+11.6%),净利润6916.7万港元(同比+20.76%) [3] - 增长动力来自成像一次性产品订单增加及健康护理业务占比提升 [3] - 康复机器人领域布局包括步态矫正机器人"喜乐行"和与香港理工合作的"希望之手"复康系统 [3] 康基医疗(09997) - 手术机器人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唯精医疗推进,产品涵盖四臂手术机器人、消化内镜机器人等 [4] - 对唯精医疗投资账面值3.8亿元(占资产总值12.9%),持股42% [4] - 四臂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多科室临床试验并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Q2获批上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