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吉林、黑龙江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16 20:17
吉林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吉林省西部风光资源丰富 正加快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4] - 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投产 首期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用于国际航运[4] -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投产 产品应用于化工交通电力领域[4] - 构建新能源"发—储—用"一体化网络 布局10个绿能产业园区[6] -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近3000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6] - 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1900万吨 形成千亿级氢能全产业链集群[6] - "十五五"目标再建3000万千瓦风光发电基地 氢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6] 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0%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8] - "十四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创历史新高[8] - 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8] 黑龙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全国重点实验室由7家增至16家 高新技术企业由1900多家增至5000多家[10] - 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支撑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10]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0]
打通产业链卡点堵点,东莞人大建立专题台账“问诊”制造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18
东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核心举措 - 东莞系统构建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8+8+4”现代化产业体系 [1][2] - 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全链条协同工作模式,围绕六个重点领域建立问题台账和工作台账以推进落实 [3][4] - 六个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等 [4] 产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2024年东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营业收入位列全国第七、全省第三 [3] - 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 [3] - 产业体系实现从“世界工厂”到“科创制造强市”的跃升,形成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集聚、未来产业前瞻的立体化生态 [2] 产业发展挑战 - 经济存在产业体系不够系统完整、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新旧动能转换难度大等问题 [3] - 产业领域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 [3]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建议 - 大力推动智改数转,突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强链提质,强化智能移动终端等重点领域补链强链 [4] - 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支持行业级大模型研发平台建设 [4] - 超前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来生命健康四大未来产业 [5] 相关ETF市场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0.98%,市盈率21.23倍,最新份额80.2亿份,增加585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874.5万元 [7]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4.07%,市盈率44.58倍,最新份额53.0亿份,减少3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3亿元 [7]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1.60%,最新份额5.0亿份,减少8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268.7万元 [7]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5.42%,市盈率122.74倍,最新份额3.6亿份,减少6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496.9万元 [8]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成都加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16 11:41
投资与增长数据 - 今年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 [1] - 前7月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1% [1] - 前7月汽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1.3% [1] - 前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7% [1] - 今年前8月各园区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554个,总投资4971.64亿元 [3] - 各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上半年累计达4405家 [3] 产业园区发展策略 - 通过招引龙头企业、做强园区特色、培育产业集群强化园区作用 [2] - 优化构建"3个国家级+22个省级+N个市级"产业园区体系 [2] - 规划建设45个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 [2] - 加快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 - 加快培育11条千亿元级重点产业链和1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3] 重点项目与企业动态 - 空客公司飞机"一站式"服务中心落地成都双流 [1] - 航空智能制造区已集聚19家知名企业,11个项目正推进中 [1] -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工艺设备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搬入 [3] - 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项新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 政策与服务支持 - 成都市8部门联合出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3] - 建立园区首席顾问制度、设立市级园区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 [3] - 开辟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优先保障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用地 [3] - 截至8月28日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14.78万户,收集问题3.97万个,办结3.93万个,办结率98.99% [4] 经济表现 -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 [5] - 上半年成都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3% [5]
牢记领袖嘱托 感恩奋进前行 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郑州日报· 2025-09-16 09:29
核心观点 - 市长庄建球作专题报告,强调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论述,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 [1] - 会议有600多名师生参加,旨在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郑州力量 [1] 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 - 发挥六大比较优势:战略叠加、交通枢纽、产业基础、内需空间、内陆开放、历史文化 [2] - 聚焦十项重点任务,包括建设中心城市、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商贸物流、打造开放高地等 [2] 重点任务与发展方向 - 发力做好"五个协同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实现新突破 [2] -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强市、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繁荣等方面奋勇争先 [2]
成都加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16
投资增长 - 今年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0% [1] -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1% [1] - 汽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1.3%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7% [1] 产业园区发展 - 产业园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1] - 优化构建"3个国家级+22个省级+N个市级"产业园区体系 [2] - 规划建设45个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 [2] - 航空智能制造区已集聚航空领域19家知名企业并有11个项目推进中 [2] 重大项目与产业集群 - 今年前8月各园区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554个,总投资4971.64亿元 [3] - 各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上半年累计达4405家 [3] - 加快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 - 加快培育11条千亿元级重点产业链和1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3] 政策与服务支持 - 8部门联合出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3] - 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 [4] - 截至8月28日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14.78万户,收集问题诉求3.97万个,办结3.93万个,办结率98.99% [4] 经济表现 -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 [4] - 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3% [4]
广东市县主官周末“集训”,小鹏、美的等企业现场建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21:34
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组织市县党政"一把手"培训以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 培训主题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及122个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2] - 培训内容包括1场专题辅导报告、3场专题授课、1场分组研讨、2场经验分享和1场访谈式教学 旨在通过理论学习、经验借鉴和痛点分析打开高质量发展思路[5] -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强调需加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学习 要求"一把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积极借鉴先进经验[6] 广东产业现状与挑战 -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广东在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成绩突出但仍有提升空间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待改善[2] - 广东需补上创新支持体系短板、人才培养能力短板和风投创投发展不完善短板 解决县域投融资面临的融资端薄弱、投资端低效及支撑端乏力三重困境[5] - 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2000.19万户 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但需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保持经济韧性并巩固产业竞争力[8] 企业创新与出海布局 - 美的集团业务拓展至机器人、智慧能源、工业技术、医疗和智慧物流等新产业 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且目标提升海外营收占比至50%[7] - 小鹏汽车布局飞行汽车和具身智能机器人 将今年研发投入的40%用于AI以打造算力、模型和数据生态体系[7] - 美的集团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88亿元且同比增幅达14.4%[7] 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创新 - 企业希望政府在产业政策牵引下推动产、学、研共同创新 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助力创新生态[8] - 小鹏汽车建议政府为技术更新迭代快的产业提供更多试验场 以支持复杂场景与数据测试[8] - 罗志恒建议政府主动为企业提供要素支持 通过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方式吸引耐心资本 并敢于冒险投资未来赛道[9] 县域经济发展 - 2022-2024年全省县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6% 高于全省年均增长水平(0.1%)约3.5个百分点 其中粤东粤西粤北县域增长3.8%且高于珠三角0.4个百分点[10] - 博罗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433.75亿元且增长7.2% 有望2025年突破千亿大关 其形成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11] - 广清产业园累计签约项目353个、培育规上企业10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近1200亿元 清城区计划以产业转移为支点拓展"湾区总部+清远基地"格局[12] 区域协调发展 - 分组讨论聚焦珠三角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以及粤东西北如何招引大项目并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5] -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博罗县通过"四个一"改革推进产业园区建设[11]
防城港“十四五”期间GDP平均增速达8.1%
广西日报· 2025-09-13 09:51
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752亿元提升至2024年1168亿元 前4年平均增速达8.1% [1]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7.3万元提升至2024年近11万元 多年保持广西第一 [1] -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十三五"末709.6亿元增至2024年1282.1亿元 上半年同比增长41.4%居全国外贸50强城市之首 [2] 工业体系 - 构建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食品医药、新材料为核心的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 [1] - 防城港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九年排全区第一 2023年成为广西首个产值超两千亿元产业园 [1] - 钢铁全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成为广西第二个拥有单个千亿级产业的设区市 [2] 能源产业 - 红沙核电3号4号机组投入商运 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和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2] -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实现广西海上风电零突破 [2] 交通基建 - 全国首条直达中越边境城市高速铁路防东铁路开通运营 [2] - 万吨级以上泊位达59个 港口吞吐量2025年预计超2亿吨 [2] - 高速公路将实现全市一类口岸均通达 [2] 金融发展 - 贷款增速、绿色信贷占比、小微贷款增速均居全区第一 [3] - 外汇收支便利化规模连续4年全区首位 [3] 医疗产业 -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实现从无到有发展 多次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 [3] - 国家级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投入运营 [3] - 中越跨境医疗救治机制"1369生命直通车"累计救治转移患者6万余例 [3] 教育发展 - 教育暖心工程投入近5000万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治区级评估通过率位居广西前列 [3] - 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从2022年百人规模发展到2024年万人规模 [3] -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防城港校区、防城港现代食药品职业学院正在建设中 [3]
许昆林在调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9-13 09:41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 强化创新驱动 优化服务供给 完善体制机制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1] - 注重品质化定位 锻造标准质量品牌核心竞争优势 优化服务消费市场环境 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能 [3] - 推进数字化赋能 探索数智技术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领域深度融合 促进业态重塑模式变革 [3] 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发展重点 - 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 构建自主可控软件技术和产业生态 赋能千行百业 [2] - 围绕重点应用场景和智改数转网联需求 开展软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解决方案集成 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2] - 发展专业化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 护航企业出海 守护创新成果与商业价值 [2]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 - 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构建价值共创共享平台生态 促进物流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2]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2] 数字消费与文娱产业升级 - 加强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等技术研发内容建设 以益智健康新产品赋能数字生活 [2] - 优化渠道布局货品策略 开发现象级单品 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国际化品牌 [2] 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方向 -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 支持服务业企业依托制造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3] - 推动绿色化提升 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金融新能源技术服务循环经济服务 促进服务方式消费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3] - 推进国际化合作 培育服务贸易数字化新动能 支持江苏服务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3]
新华社经济随笔:从汽车行业专项整治说开去
新华网· 2025-09-12 19:14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唐诗凝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从汽车行业专项整治说开去 治理不是针对某个环节、某家企业,而是着眼整个链条、呵护整个产业。要看到,产业链互为支 撑,任何一环出现阻滞,上下游都会受到影响。问题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唯有整个行业相向而 行,才能破解"内卷"困局、跨越发展关隘。 问题和挑战不应视为发展的阻力,而应成为推动产业向上的契机。以技术为例,面对"低温趴窝", 加速对电池性能攻坚;针对充电难,提速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在破解一个接一个难题中,不断增长攻 坚克难的智慧,结出产业发展的硕果。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进至今,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技术、 新产业蓬勃发展,对风险管理等也提出新课题。 规范汽车行业发展迎来新动作: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明确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 治行动,剑指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问题。 从抵制车企之间无序"价格战"到推动车企践行账期承诺,近期以来,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旨在规 范市场竞争秩序、守护健康产业生态,彰显了持续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无论是技术 ...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工业老城又青春
河南日报· 2025-09-12 07:39
产业转型与集群发展 - 平顶山推动从传统煤炭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等7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转型[2][3] - 中国尼龙城汇聚企业项目200余个,2024年产能突破300万吨,尼龙66盐和切片产能居亚洲榜首[3] - 尼龙66工业丝供应全球37%的轮胎需求,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3] 科技创新与研发突破 - 河南中宜创芯公司成功合成纯度达99.9999998%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技术登顶全球[1] - 突破己二腈、对位芳纶等"卡脖子"技术,2024年获国家及省级科学技术奖13项[8] - 尧山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挂牌运行,主导企业实现研发全覆盖[8] 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 白龟湖科创新城汇集国内外企业、人才和项目,成为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区[7] - 完善"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创新型企业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8] - 8英寸碳化硅单晶填补省内空白,高纯碳化硅粉体项目产能全国第一[3] 新能源与重大项目进展 - 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抽水蓄能电站及国家风光储实证试验平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3] - 固态电解质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新能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8] -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获国务院激励表彰[3] 文旅融合与城市升级 - 2024年平顶山第三产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22.57%,文旅新IP激发消费活力[10] - 依托"三苏、汝瓷、说唱"文化名片打造消费场景,实现老工业基地与青年群体双向奔赴[10] - 白龟湖畔通过音乐会、展览等活动构建城市新潮"会客厅",刷新城市形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