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 拟被证监会处罚1.6亿元
新京报· 2025-08-08 18:54
公司财务造假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1] - 公司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1] - 公司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1]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后续处理程序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证监会将严格按照规定移送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至公安机关 [1]
重罚1.6亿!财务造假实锤,一上市公司面临退市,9人集体领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8:53
上市公司造假案 - *ST高鸿因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被证监会处以1.6亿元罚款,其中上市公司被罚1.35亿元,9名责任人被罚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 [1] - 公司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5年 [10]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 [1] 造假手段与细节 - 公司通过第三方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组织的虚假贸易业务进行造假,该业务形成闭环无实际货物流转 [7] - 公司还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等开展IT系统、服务器等虚假贸易业务,但规模较小 [7] - 公司在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虚假财务数据,募资12.5亿元 [8] 第三方追责情况 - 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被罚70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10年 [4] - 这是继越博动力案后第二例第三方追责案件,处罚力度较首例大幅提高 [12] - 监管正在推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加强对第三方造假的惩处力度 [12] 监管趋势 - 2025年初以来已有10家公司因重大违法进入强制退市程序 [10] - 仅7月以来就有9家上市公司涉刑,全年接近20家 [11] - 证监会采取三方面措施加大对第三方造假的打击:推动立法、部门协同、案件通报 [14]
证监会严肃查处*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北京商报· 2025-08-08 18:52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1] - 公司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1]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后续处理程序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证监会将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1]
证监会严肃查处贵州辖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证监会发布· 2025-08-08 18:41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2] - 公司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公司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2] 行政处罚 - 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2]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2] 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2] 刑事追责 - 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 [2] - 移送依据《刑法》及《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2]
诺泰生物涉财务与发行文件造假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2021年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许可权益的交易被认定不具备商业实质 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和利润总额2595.16万元 [1][3] - 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达20.64% 且导致2023年发行的4.34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4] - 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 对实际控制人赵德中处以1300万元罚款 合计罚款总额达7620万元 [5] 股票处理措施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21日停牌一天 自7月22日起复牌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诺泰" [2][5] - 公司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 未来将坚持聚焦主业并就此事件向投资者致歉 [5] 业务背景与业绩表现 - 公司是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领域的生物医药企业 在中国多肽原料药领域处于龙头地位 特别是在GLP-1类药物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6][7] - 公司拥有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丰富产品管线 2024年1月至7月股价累计涨幅超70% 但10月因立案告知书导致当月股价下跌近30%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至3.3亿元 同比增加7284万元至10284万元 增幅达32.06%至45.27% [7]
从120到45!悍高上市6天跌5天,进场者无一幸免
搜狐财经· 2025-08-08 07:50
股价表现 - 上市首日开盘价47元,较发行价暴涨300%,盘中最高触及120元后尾盘断崖式下跌至80元,高位接盘者单日损失33% [2] - 次日股价大幅低开暴跌24%至60元收盘,随后四个交易日连续下跌,第六日收盘价45.83元,较120元高位累计暴跌62% [2] - 六个交易日内股价从120元腰斩至45.71元,连续五天下跌,所有入场股民均被套牢 [2] 财务数据疑点 - 公司营收增速32%,净利润增长60%,显著高于家居行业整体营收下滑4%及龙头企业业绩缩水20%的水平 [3] - 毛利率高达35.8%,远超同行28%的平均水平,但研发投入仅占收入3.9%,大量资金投入销售费用 [3]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5天飙升至78天,存货却"逆势优化",存在通过提前签单制造虚假增长的粉饰报表嫌疑 [6] - 单位固定资产收入从5.72元降至3.71元,户外家具存货积压高达1.73亿元 [8] 公司治理与风险 - 实控人欧氏兄妹家族持股84%,掌控近90%表决权,供应链总监为董事长弟弟,呈现典型家族式企业管理结构 [6] - 存在向家族企业悍德家居低价销售产品的关联交易,该关联方于2024年突然消失,留下1.26亿元交易窟窿 [6] - 公司面临14项未决诉讼,涉及专利纠纷和劳动仲裁 [11] - 新股限售股占比高达82%,2026年解禁时大股东存在大举抛售风险 [11] 市场炒作与交易特征 - 在IPO市场收紧背景下新股稀缺,中签率低至0.01%,游资机构闻风而动 [9] - 上市首日遭拉萨帮和机构席位轮番炒作,资金抱团推高股价吸引散户接盘,机构净卖出1200万元 [9] - 游资采用左手倒右手拉涨策略,机构大举抛售引发踩踏,新股成为专门收割散户的炒作标的 [9]
*ST东通实控人又遭立案 公司4月份已因涉嫌财务造假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8-08 00:15
公司治理与监管问题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公司此前已因财报存在虚假记载于2024年4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3] - 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2][3] - 子公司泰策科技2022年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导致公司被责令改正并调减营收1.17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 [5] 财务与审计问题 - 审计机构无法确认子公司泰策科技2226万元应收账款及6509万元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和可收回性 [3][4] - 泰策科技2.27亿元商誉在2024年全额减值,1.34亿元对外投资余额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 [4] -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包括会计差错识别、舞弊防范和资金管理等方面 [5]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12.88亿元,2024年单年亏损5.76亿元 [6] 募资使用问题 - 2023年完成21.69亿元定增,但两个主要募投项目投入仅127.99万元,进度分别为0.10%和0.69% [8] - 募集资金用途多次变更,包括缩减2.83亿元项目规模用于新项目 [9] - 3.5亿元募集资金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6亿元被用于现金管理 [8][10] - 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达28,331.89万元,占比13.06% [8] 业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间件软件,提供数据中台、网络安全及5G应用等解决方案 [6]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34亿元,同比增长77.41%,但仍亏损0.31亿元 [6] - 募投项目原定2026年6月完成,现延期至2027年12月 [8]
*ST东通实控人又遭立案,公司4月份已因涉嫌财务造假被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8 00:04
公司治理与监管问题 - 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1] - 公司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1][2] - 公司子公司泰策科技2022年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导致2022年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 [3] - 公司2024年财报审计机构无法就子公司应收款项真实性、商誉减值合理性、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获取充分审计证据 [2][3] 财务与审计问题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12.88亿元 [5]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77.41%,但仍亏损0.31亿元 [5] - 审计机构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三大缺陷:会计差错识别不及时、舞弊防范存在重大缺陷、资金支出审批管理缺陷 [3]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从调整前的5921.41万元变为调整后的亏损3936.65万元 [3] 募集资金使用问题 - 公司2023年通过定增募集资金净额21.69亿元 [5] - 截至2024年底,两个主要募投项目投入仅127.99万元,进度分别为0.10%和0.69% [7] - 募集资金用途多次变更,累计变更金额2.83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3.06% [7] - 3.5亿元募集资金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6亿元被用于现金管理 [7][8] 业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间件软件,提供数据中台、网络信息安全及5G创新应用等解决方案 [5] - 子公司泰策科技2024年初2.27亿元商誉余额在报告期内全额减值 [3] - 公司对杭州清响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形成1.34亿元对外投资余额,审计机构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 [3]
又一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立案!近期第8家涉刑,多家事关财务造假!
梧桐树下V· 2025-08-06 20:05
ST帕瓦高管涉嫌职务侵占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42万元,占用销售货款4,991.88万元,合计19,133.88万元[2] - 截至2025年7月26日仅归还3,000万元[2] 7月上市公司高管刑事犯罪概况 - 7月以来第8家上市公司高管/实控人因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牵涉刑事犯罪[3] - 涉及公司包括红相股份、力源科技、金通灵等[4][6][7] 红相股份财务造假详情 - 2017-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5] - 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收和利润[5] - 2017年虚增营收10,489.44万元(占14.10%),虚增利润5,972.44万元(占38.03%)[5] - 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和2020年可转债构成欺诈发行[6] 力源科技违规披露 - 实际控制人沈万中被判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6] - 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项目进度虚增营收1.04亿元(占24.71%),虚增利润2,707万元(占68.23%)[6] 金通灵财务造假 - 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7] - 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7] - 涉及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7] ST起步欺诈发行 - 通过虚增利润进行财务造假[8] - 在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8] - 涉及欺诈发行证券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8] ST东时操纵证券市场 - 实际控制人徐雄犯操纵证券市场罪[10] - 被判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罚金1.7亿元[10] 瑞斯康达虚假业务 - 开展无业务实质的专网通信虚假业务[11] - 2019年虚增营收3.51亿元(占13.21%),虚增利润6,379万元(占32.82%)[12] 退市锦港财务造假 - 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利润[13] - 2022年虚增利润3,610万元(占22.46%)[13] - 2018-2021年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营收和利润[14]
从财务造假到实控人被立案调查,ST帕瓦风波不断,两年亏损近10亿
证券之星· 2025-08-06 13:28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前董事长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 - 审计机构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 主要涉及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问题 累计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2] - 公司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等问题 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各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及销售货款占用公司资金合计1.91亿元 按LPR利率计算本息合计达2.04亿元[3] - 截至2025年7月25日 公司仅收到张宝归还的占用款项3000万元[5] - 公司在2024年年报披露前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先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三个月后又重新聘请天健[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54亿元(调整后) 同比下滑42.38% 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调整后) 同比由盈转亏[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49亿元 同比下滑0.6% 归母净利润为-7.27亿元 同比亏损加剧[6] - 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金额合计达9.75亿元[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0.8亿元 同比下跌超72% 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 尚未走出亏损[9] 产品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6] - 2024年三元前驱体销量为1.68万吨 同比增长37.94% 但产品单价同比下降24.05% 降至5.54万元/吨[7][8] - 核心产品出现亏本销售 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18.81% 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48.35%[8]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9.88% 同比减少20.29个百分点[8]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4.2亿元 同比增长68.22%[8] 行业与产能状况 - 三元前驱体行业面临产能普遍扩张 竞争加剧并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9] - 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49.86%[9] - 首发募投项目"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已于2024年8月建成结项 但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新增产能消化存疑[9] 管理层变动 - 张宝已于2025年5月23日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5] - 公司董事会选举王宝良接任董事长一职 并聘任其担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9] - 王宝良曾在2016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