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晨光: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七届四十三次董事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8:29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七届四十三次董事会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会议通知和资料于2025年6月9日通过邮件和直接送达方式发送给全体董事 [1] - 会议表决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13日12时 应参加董事8名 实参加8名 召集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 [1] 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法定代表人选举 - 指定董事长赵康先生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代表公司执行事务 表决结果为8票赞成 0票弃权 0票反对 该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董事提名 - 提名田江权先生为公司董事人选 接替王毓敏女士 田江权先生具备任职资格和职业素质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已提出建议 表决结果为8票赞成 0票弃权 0票反对 该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2] 香港子公司清算注销 - 决定对全资子公司航天晨光(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清算注销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 注册资本3万美元 主营业务为贸易与工程 最初为香港观音像项目设立 后转为进出口贸易平台 近年营业收入较少 基本盈亏平衡 属于非优势业务 [2] 本部内设机构优化 - 对公司本部内设机构进行优化调整 聚焦机构精简 定编定员和激励机制 开展"三定工作" 调整后部门设置为综合管理部 发展计划部 科技与质量部 产业运营部 财务部 党建人事部 纪检监察与审计风险部 [2] 产业整合与组织机构调整 - 对公司产业结构和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将现有业务整合为专用车改装 柔性管件 压力容器 特种装备 艺术工程五类 具体措施包括合并特种车辆分公司和环保装备分公司 上海分公司迁入江宁管业园与南京金属软管分公司合并 航天防务工程中心并入化机分公司 整合核工装备工程中心等资源成立特种装备分公司 撤销企业信息中心和生产保障服务中心 [3][4] - 产业整合后公司定位高端装备制造主业 下设7家经营性所属单位 包括3家子公司和4家分公司 [4] 临时股东大会召开 - 审议通过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 表决结果为8票赞成 0票反对 0票弃权 [4] 董事候选人简历 - 田江权 男 1972年9月生 中共党员 工商管理硕士 高级政工师 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061基地党委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党委副书记等职 现任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资深专务 [6]
广州轻工独家回应“入主泰慕士”:泰慕士将成轻工集团纺织服装板块唯一上市平台
广州日报· 2025-06-12 11:28
广州国资拟入主泰慕士 - 广州轻工集团拟通过股份转让成为泰慕士控股股东 持股比例达29 99% [2][3] - 交易完成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将成为泰慕士实际控制人 [3] - 交易价格及主要条款尚未最终确定 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3] 战略合作背景与目标 - 合作是广州轻工集团落实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制造业立市要求的具体实践 [2] - 泰慕士将成为广州轻工集团纺织服装产业板块唯一上市平台 [2] - 双方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业务重构 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业务协同规划 - 广州轻工集团将利用渠道网络为泰慕士拓展市场空间 优先倾斜商业机会与订单资源 [2] - 借助集团品牌影响力及纺织公司链主优势 提升泰慕士国内外品牌知名度 [2] - 计划联合策划广东时装周等营销活动增强市场竞争力 [2] 公司基础信息 - 泰慕士成立于1992年 主营针织面料及服装研发生产 客户包括迪卡侬 森马 安踏等知名品牌 [3] - 广州轻工集团为广州市属工贸合一企业 广州市政府持股90 03% 广东省财政厅持股9 97% [3]
奇瑞下场,所为何来? ——一桩罕见的上市公司收购案!
财富在线· 2025-06-11 09:12
交易概述 - 瑞丞基金拟现金收购鸿合科技25%股权 交易金额接近16亿 成为新实控人 [1] - 停牌日市值60亿 交易作价上浮至63亿 近两年控制权交易中作价超60亿的仅四宗 [2] - 近两年40多宗控制权交易案中 现金交易达15亿以上的仅七宗 半数以上为同业或上下游交易 [1] 收购方背景 - 瑞丞基金是奇瑞旗下CVC投资平台 主要服务于母公司战略目标 拥有业务技术渠道等资源支持 [1] - 奇瑞近期资本运作频繁 半年内完成港股IPO交表 收购万德斯和鸿合科技三个项目 [1] - 本次是924新政后唯一一单CVC背景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 采用停牌后设立基金的特殊模式 [3] 标的公司质量 - 鸿合科技主营业务稳健 过去三年合计营收超120亿 利润超10亿 现金流年均超5亿 [2] - 负债率仅30% 账面现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8.5亿 具备强大融资能力 [2] - 交互显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际化能力突出 属控制权交易中罕见优质标的 [2] 战略协同性 - 鸿合技术或可应用于奇瑞新能源车 双方国际化经验与渠道布局存在互补可能 [2] - 奇瑞可通过上市平台进行产业整合 为鸿合注入战略资源 实现跨越式发展 [1] - 充足现金储备为奇瑞后续资本运作提供多种可能性 [2] 市场环境 - 924新政后并购市场活跃 已有6家上市公司公告投资机构收购案 [3] - 监管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 [3] - 停牌后设立基金作为收购主体的模式目前仅两单 鸿合为其中唯一CVC案例 [3]
私募资本,正在渗透现场娱乐
36氪· 2025-06-11 08:31
交易概述 - 美国私募股权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收购演出后勤物流公司Global Critical Logistics(GCL)控股权,交易价值超过10亿美元 [1] - GCL前控股股东ATL Partners保留少数股权,Providence成为大股东 [1] - GCL旗下核心公司Rock-it Cargo深度服务Led Zeppelin、Queen等老牌艺术家,近年参与Beyoncé、Taylor Swift全球巡演,提供跨国调度、设备清关、现场支持等解决方案 [3] 产业整合逻辑 - Providence通过收购GCL获取演出产业底层"物理通路",完善从上游创意到下游消费的产业链 [5] - 2013年投资英国现场娱乐公司ATG Entertainment,运营逾50家剧院及演出场所,切入基础设施层面并覆盖剧院管理、票务系统等核心环节 [5] - 2024年ATG并购西班牙SOM Produce,将马德里五家核心剧院纳入版图,强化欧洲市场渗透 [7] - 2019年与华纳音乐设立版权平台Tempo Music Investments,收购高价值音乐版权资产,切入艺人巡演内容源头 [7] - 2022年绑定好莱坞经纪公司Wasserman,获取艺人IP与巡演资源 [9] - 2021年投资音响器材零售商Sweetwater,形成从设备采购到C端消费的闭环 [10] 现场娱乐行业资本趋势 - 版权热潮后,现场娱乐成为私募基金新方向,因版权估值过热且现场演出具备更复杂协同价值 [13][19] - 2017年Providence支持成立Superstruct,六年内成为欧洲第二大音乐节运营商,覆盖80余个音乐节品牌,年观众700万人次 [15][17] - 2023年私募公司KKR和CVC以14亿美元收购Superstruct,同期高盛收购舞台搭建公司TAIT多数股权 [17] - AEG Presents收购活动制作公司Gary Musick Productions,拓展音乐节制作和巡演音乐会领域 [17] 资本与行业冲突 - 私募资本渗透引发艺人群体抵制,如KKR收购Boiler Room后艺人因价值观冲突退出演出 [20][22] - 音乐节文化立场与资本商业逻辑矛盾,如DGTL音乐节强调酷儿文化,Wacken音乐节坚持平价入场 [24] - 资本压力推动票价上涨、商业合作加码,中型艺人和独立音乐节资源被挤压 [26][28] 未来趋势 - 资本持续布局技术支撑与观演体验,投资逻辑向全产业链纵深拓展 [30] - 线下演出呈现"产品化"趋势,资源争夺聚焦艺人演出、观众体验和全球化运营能力 [33]
政策红利激活市场需求 CVC等私募踊跃收购上市公司
证券日报· 2025-06-11 01:08
并购案例概况 - 合肥瑞丞私募基金拟设立基金以15.75亿元收购鸿合科技25%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成为"并购六条"发布后首单产业资本CVC发起的上市公司收购案 [1] - 自"并购六条"出台至6月10日 A股市场累计披露6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案例 其中5单首次披露日在《重组办法》修订后 [2][3] - 6单案例中5家为传统企业 鸿合科技是唯一连续盈利公司 2024年营收35.25亿元 归母净利润2.22亿元 [8] 政策驱动因素 - "并购六条"明确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 5月16日修订的《重组办法》实施投资期限与锁定期"反向挂钩"机制 [3] - 政策显著降低私募基金风险 激发参与积极性 当前上市公司整体估值低位形成低成本收购窗口期 [3] 交易结构与特点 - 6单案例主要通过"协议转让+原控股股东表决权委托(或放弃)"方式取得实控权 鸿合科技案例交易金额最高(15.75亿元) 估值达63亿元 [8] - 合肥瑞丞由奇瑞资本与团队共同出资设立 其管理的瑞丞基金是6单中唯一产业龙头控股的私募基金 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产业链 [5][6] 产业协同价值 - 私募基金具备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通过"产业+资本"模式可帮助上市公司切入高附加值赛道 鸿合科技作为教育智能交互平板龙头亟需转型资源 [5][6] - 产业资本入主后可通过资产注入优化上市公司质量 奇瑞资本背景可为鸿合科技提供新能源汽车领域优质标的 [6] 行业趋势展望 - 私募基金从"Pre-IPO"模式转向"二级市场深度介入" 通过市值管理放大收益 或成主流趋势 [10] - 传统行业整合需求旺盛 私募基金可通过收购分散市场份额推动产业链升级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将激发更多市场需求 [10]
科创板产业整合按下“加速键” 优质案例渐次落地
新华财经· 2025-06-06 20:50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政策加持下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助力产业整合与升级跑出"加速度" [1] - 近期菱电电控收购奥易克斯汽车电子 纳睿雷达收购希格玛微电子 奥普迈收购澎立生物均发布交易草案 将分别于6月13日 6月16日 6月23日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新披露并购交易105单 已披露交易金额合计超过333亿元 [1] 大额并购交易案例 - 沪硅产业以70 4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 [1] - 芯联集成以58 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 [1] - 晶丰明源以32 83亿元收购易冲科技 [1] - 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44单并购交易 其中15单为发行股份或可转债购买资产 5单为现金重大重组 [1] 并购交易行业分布 - 多数科创板并购交易发生于新质生产力领域 如半导体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等 [1] 代表性并购案例进展 - 海光信息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优化从芯片到软件 系统的产业布局 [2] -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已完成审核问询回复 [2] - 思林杰收购科凯电子 嘉必优收购欧易生物 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 希荻微收购诚芯微 长盈通收购生一升光电的交易审核问询已发出 [2] - 禾信仪器收购量羲技术 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 沪硅产业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交易均已通过股东大会待申报 [2]
Counterpoint: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新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22%
智通财经网· 2025-06-05 17:21
全球新能源车电池市场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新车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22% [1] - 中国厂商市场份额突破70% [1] - 增长驱动因素为关键市场新能源汽车普及加速及车型销售结构变化 [1] 主要电池厂商表现 - CATL以38%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1] - BYD市场份额达18% 排名第二 增长源于强劲内需及出口扩张 [1] - LG Energy Solution、Panasonic和SK Innovation市场份额下滑 受欧美需求疲软及新工厂投产延迟影响 [1] - 二线厂商中仅CALB保持稳定势头 [1] 技术趋势 - 2024年纯电汽车平均电池容量增加 但新能源汽车整体平均电池容量下降1% [3] - 插电混动汽车占比提升 从2023年30%增至2024年37% [3] - 插电混动汽车在欧洲和中国市场受欢迎 因充电基建滞后被视为实用替代选择 [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电池厂商优势体现在规模、执行力和产业整合 而不仅是成本 [1]
450亿,今年杭州最大IPO诞生
投资界· 2025-06-05 11:17
中策橡胶IPO概况 - 中策橡胶登陆上交所主板 发行价46 50元/股 开盘涨幅22 58% 市值一度逼近500亿元 收盘回落至450亿元 成为杭州2025年至今最大IPO [1] - 公司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杭州海潮橡胶厂 现为国内轮胎制造龙头 年销售轮胎2亿条 年营收超390亿元 [1][3][4] - 实际控制人为仇建平父女 合计持股46 95% 杭州国资旗下杭实集团及杭州金投分别持股25%和15% [8]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18 89亿元、352 52亿元、392 55亿元 净利润从12 25亿元增长至37 87亿元 境外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至48 32% [6][7] - 全钢胎产品贡献近半收入 2024年达180亿元 占比46 04% 半钢胎应用于乘用车领域 [7] - 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从2022年70 46%降至2024年66 55% 资产总额达448亿元 [7] 并购与资本运作 - 2019年仇建平通过"巨星系"以57 98亿元收购中策橡胶46 95%股权 对应估值123 5亿元 较2014年机构入股时85亿元估值增长45% [10][11] - 仇建平通过并购整合形成四家A股上市公司集群 包括巨星科技(工具)、杭叉集团(叉车)、新柴股份(柴油发动机)及中策橡胶 总市值约1000亿元 [13][14] - 并购策略强调产业协同 如收购杭叉集团保留原团队 未派驻管理人员 后续通过海外收购扩大市场份额 [13] 杭州制造业发展 - 杭州工业产值曾连续跨越四个千亿级台阶 2022年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等五大产业生态圈 2023年组建三大千亿级产业基金 [16][17] - 2024年发布未来产业培育计划 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5+X"领域 已培育近30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 [18][19] - 典型案例包括中策橡胶、宇树科技(机器人)、思看科技(3D视觉)等 打破"杭州无制造业"刻板印象 [16][18]
菲林格尔控制权拟变更 国资民资联合入主破解治理僵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6-04 11:45
控制权变更 - 安吉以清科技合伙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金亚伟将通过协议受让方式合计获得公司25%股份及对应表决权成为新任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1] - 原主要股东菲林格尔控股将其持有的27.22%股份分别协议转让给三家独立机构投资者 [1] - 德国股东菲林格尔控股以每股6.73元的价格转让全部9676.46万股公司股份实现彻底退出 [3] 经营困境 - 2024年全年营收仅为3.36亿元较2018年峰值缩水超50% [2] - 2024年净利润亏损达0.49亿元连续两年亏损 [2] - 木地板等传统家居品类市场规模明显收缩行业普遍面临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 [2] 治理结构优化 - 原实际控制人丁福如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19.56% [3] - 股份过户后5个工作日内将启动董事会改组新董事会席位由5名增至7名安吉以清有权提名其中6名董事 [3] - 新股东计划引入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管理团队提升公司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 [6] 新股东背景与战略 - 安吉以清由南京中益仁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1%和浙江两山智控科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共同设立后者为安吉县属国资平台 [5] - 新股东承诺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暂无短期内改变主营业务或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计划 [5] - 新股东将凭借产业理解力、资源整合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为菲林格尔带来符合未来产业方向的资源赋能 [5] 行业与政策背景 - 精装修比例上升、新房交付节奏放缓以及消费者支出趋于理性导致传统家居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 [2] - 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化审核流程鼓励产业整合与科技创新 [7] - 针对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市值超100亿元且信披评级连续两年为A的优质公司设立简易审核程序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注册 [7]
A股并购重组呈现三大新趋势
中国证券报· 2025-06-04 07:09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今年以来已有121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重大重组事件公告,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5家 [1] - 并购重组政策环境改善,配套制度适应性、包容性显著提升,助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1] - A股并购重组呈现三大新趋势:产业整合渐成主流、"壳"资源价值削减、科技型央国企担当主力 [1] 产业整合成为主流趋势 - 今年重大重组事件中,聚焦主业和产业合作目的占比超过五成,包括横向整合、垂直整合、战略合作等 [1] - 横向整合案例:亚信安全子公司拟收购亚信科技部分股权 [1] - 战略合作案例:军信股份拟定增收购仁和环境63%股权 [1] - 2021年以来产业并购占比逐年提升,并购活动呈现产业主导特点 [2] - 产业并购为主的非关联并购成功率较高,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2] 产业并购发展环境优化 - IPO政策变化促使一级市场投资者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退出 [2] - 一级市场融资环境收紧推动优质资产寻找买家 [2] - 优质上市公司现金储备充裕,一级市场估值承压提供抄底机会 [2] - 产业资本经历2013-2015年并购热后积累了更多外延并购经验 [2] 未来并购方向预测 - 传统企业将收购"硬科技"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3] - 成熟企业将进行横向并购以扩充市场份额和行业话语权 [3] - 科技企业将收购前沿领域或未来科技类初创公司寻求爆发增长 [3] - 牌照类公司(如券商)将实施并购整合增强对外竞争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