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转型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观察)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护航民生基本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1:31
宏观经济表现 -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和0.4个百分点 [1] - 经济平稳运行为就业市场和居民收入提供了坚实基础 [1][3] 就业市场状况 - 1-9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其中一、二、三季度均值分别为5.3%、5.0%、5.2% [1] -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服务行业就业人数较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增加 [1] - 政策支持引导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等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发展,以拓展就业新空间 [2] 居民收入与消费 - 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名义增长5.1%,实际增长5.2% [3]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46降至2.43 [3] - 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199元,增长5.3%,高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 [3] 价格指数变化 -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略降0.1%,但核心CPI上涨0.6% [4] - 9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 [4] -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8%,其中三季度下降2.9%,降幅比二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 [4] -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等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4]
\四中\前瞻:新\五年\的新期待:\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0 20:57
核心政策导向 - 9月政治局会议强调“人民”与“公平”、“因地制宜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强化底线思维”等核心导向[1] - 会议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从改革开放板块独立出来,预示新规划对市场与政府关系将有针对性安排[13] - “高水平开放”提法关键,结合服务贸易主题学习,规划或重点丰富服务开放部署[13] 规划宏观框架 - “十五五”规划是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中间节点,需深化推进“十四五”并进行中期检验[3] - 为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十五五”和“十六五”阶段需保持年均约4.4%的经济增长水平[3] - 若2035年人均GDP目标达2.5万美元,则2025-2035年名义GDP增速需在4.1%-5.5%区间(汇率假设6-7)[21] 改革任务与重点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要求2029年前完成,涵盖经济体制、科技人才等15个关键领域[4] - 改革重点方向包括市场化改革、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占比25%、单位GDP碳排降65%以上)及民生制度完善[28] 产业支持方向 - “新质生产力”培育仍是重点,规划将延续“新兴支柱产业”框架,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33] - 规划可能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40] - 具体行业或涵盖海洋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40] 近期政策动态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央政治局三次集体学习中,4月主题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37] - 国务院同期四次集体学习强调促进服务消费、科技消费(2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4月)、加快服务贸易创新(8月)[37] - 两类增量资金已落地: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及5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53]
工信部要求骨干企业严格落实水泥产能置换等政策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9:58
政策要求 -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组织召开水泥行业稳增长工作座谈会 强调骨干企业需严格落实水泥产能置换及规范产能等政策 [1] - 会议旨在加快落实《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该方案由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印发 其中明确提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产能 [1] 行业问题与目标 - 会议指出水泥行业面临产能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1] - 政策目标为促进产需动态平衡和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路径包括严禁新增产能、规范现有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1] 企业具体任务与行业措施 - 骨干企业被要求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项目备案的产能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以实现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的统一 [1] - 行业协会需加强自律 开展区域市场供需平衡研究 并组织水泥行业错峰生产 [1] - 行业协会将进行各地区平均成本调研 为经营者合理定价提供参考 防范低于成本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1] 参会方 - 参会单位包括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隅冀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等 [2]
“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四:“四中”前瞻:新“五年”的新期待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0 18:41
核心政策导向 - 2025年9月政治局会议突出“人民”与“公平”、“因地制宜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强化底线思维”等核心导向[1] - 会议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从“改革开放”板块中独立出来,预示“十五五”规划对此将有针对性安排[1][16] - “高水平开放”提法关键,结合国务院8月以“服务贸易”为主题的学习,“十五五”规划或重点丰富服务开放部署[16] 规划定位与目标 - “十五五”规划是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中间节点,既深化“十四五”规划,也进行中期检验[3] - 为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十五五”和“十六五”阶段需保持年均4.4%左右的经济增长(名义GDP增速约4%)[3][25] - 若2035年人均GDP目标达2.5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下沿),“十五五”和“十六五”名义GDP增速需在4.1%-5.5%左右(假设汇率6-7)[25] 改革任务与重点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要求2029年前完成,涵盖经济体制、科技人才、绿色转型、民生保障等15个关键领域[4][33] - “十五五”期间改革重点方向包括市场化改革(如全国统一大市场)、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占比25%、单位GDP碳排降65%以上)及民生制度完善[4][33] 产业支持方向 - “十五五”产业规划中,“新质生产力”培育仍是重点,将延续“十四五”框架,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5][39] - 规划可能重点支持的行业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以及海洋经济、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6][46] - 2025年中央政治局4月集体学习主题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国务院集体学习强调服务消费、科技消费、服务贸易等,勾勒产业结构调整蓝图[5][42] 财政与资金支持 - 应对财政压力,两类增量资金已落地: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9月底成立,农发行已投放超千亿元)和预算内下达5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64] - 新增专项债发行中,特殊新增专项债占比显著,资金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领域[64]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安徽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0 15:29
综合保税区设立与验收 - 安徽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1] - 该保税区是安徽省第六个、皖北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 [1] - 联合验收组对卡口、查验场地、巡逻道路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后,确认其符合国家规定 [3] 保税区规划与产业定位 - 蚌埠综合保税区于2024年7月28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 [3] - 规划建设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保税服务和海关查验五大功能区 [3] - 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发展优势与战略作用 - 封关运行后将依托蚌埠市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 [5] - 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吸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5] - 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并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构建开放新格局 [5]
2024年六盘水原煤产量突破8000万吨
人民网· 2025-10-20 09:53
产业发展战略转型 - 六盘水市作为成长型资源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跳出“挖煤卖煤”传统模式,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推动资源价值最大化 [1][1] - 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 [1] - 聚力打造“2151”产业集群,包括千亿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千亿级西南煤化工集群,以及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 煤炭产业升级 - 坚持立足煤、做强煤,原煤产量从“十三五”末的6290万吨增长至2024年突破8000万吨 [1] - 构建了“产洗运配销”体系并实现煤炭分级分质利用 [1] - 依托占全省88.7%的焦煤储量优势,建成焦化产能1080万吨/年 [1]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 - 打通粗苯、煤焦油、焦炉煤气3条精深加工路线,加快从“靠煤吃饭”向“靠煤兴业”转变 [1] - 形成能源和能源化工一业主导,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建材等多业支撑的基础工业体系 [1] - 培育壮大的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涵盖钢铁、铝及铝加工、能矿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现代物流 [1]
把握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易方达产业优选混合(A/C:025824/025825)今日首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09:46
基金产品发行 - 易方达旗下第3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易方达产业优选于10月20日启动发行 基金代码为A/C:025824/025825 [1] - 该产品由基金经理祁禾及其团队成员方鑫宸共同管理 两位基金经理能力圈互补 [1] 基金经理业绩 - 基金经理祁禾具有15年投研经验 专注制造业投资研究 [1] - 祁禾目前在管的5只公募基金中有3只近一年收益率超过50% [1] - 祁禾管理时间超过5年的易方达环保主题A自其上任以来至10月17日累计净值增长率为292.5% 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3.17%的收益率 [1] - 祁禾管理的易方达高端制造A自其上任以来至10月17日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54.68% 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50.43%的收益率 [1] 投资策略 - 易方达产业优选基金将基于对产业政策、产业周期、产业趋势和产业格局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投资 [1] - 基金投资研究涵盖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指标、估值水平和海外业务等方面 [1] - 基金目标是从具备投资价值的产业中优选具备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 为投资者获取长期可持续回报 [1]
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在湖南娄底举行 “材料谷”崛起成投资热土
中国新闻网· 2025-10-19 11:33
娄底产业发展现状 - 当地已构建“1743”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生产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压油缸智能制造产业园、亚洲最大的高强钢基地、全国最大的硅钢基板生产基地 [1] - 千亿级钢铁新材产业已建成,“硅钢+三电”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目标,钛材料产业正开辟全新赛道 [1] - 宏旺控股集团在娄底投建集团首个高端硅钢产业项目,打造年产96万吨的硅钢智能制造工厂,其取向硅钢产销量已居全国第三 [1] 娄商群体与投资回归 - 全球娄商总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经商务工群体近百万人,涉足行业超过170个,25家异地娄底商会遍布海内外 [2] - 近三年,“湘(娄)商回归”项目达348个,总投资额超过2070亿元 [2] - 近期集中开工、投产的娄商投资项目达128个,总投资额为439.15亿元,覆盖钛材料、硅钢及电机、变压器、家电全产业链条 [2] 项目预期效益与营商环境 - 近期开工投产的128个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就业超过5000个,年新增产值超过300亿元 [2] - 为吸引投资,当地企业开办流程最快4小时完成,工业用地可实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登记支持“全国通办” [2]
辽宁经济呈现三个持续发展态势
辽宁日报· 2025-10-19 08:24
消费市场活力 - 前三季度消费领域(不含住房消费)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6%,较上半年提升4.5个百分点 [1] - 旅游消费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6%,拉动全省开票金额增长0.2个百分点 [1] - 8月以来房地产业月开票金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且增速逐月扩大 [1] 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能 - 前三季度“新字号”产业开票金额占比为28.7%,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1][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0.9% [2] - 高技术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服务业增长8.9% [2] - 设备购进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3%,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设备购进金额同比增长37% [2] 绿色低碳转型 - 前三季度清洁能源发电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5%,占电力生产行业比重为42.5%,较上半年提升2.8个百分点 [1][3] - 节能技术推广服务、节能工程施工开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1.2% [3] - 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0%,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为42.6%,较上半年提升1.9个百分点 [3] - 工业企业购进污染防治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6%和3.7% [3]
山东烟店:从零起步走向全球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59
行业概况与市场地位 - 轴承被誉为“工业的关节”,是转动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应用范围从手表家电到风电航空[1] - 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被誉为“中国轴承之乡”和“中国轴承贸易之都”,汇聚近10万轴承从业者,拥有约3000家轴承加工及配套企业、1.2万余户经销业户,年产值近百亿元,年交易额达300亿元,占全国轴承交易额的十分之一[1] - 烟店轴承大集已延续二十四载,实现全品类、全尺寸覆盖,拥有上千家轴承企业摊位和数十万种型号的轴承,吸引了来自印度、德国等全球各地的客商[2] 产业发展历史与转型 - 烟店轴承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工匠通过维修与翻新废旧轴承迈出产业第一步,80年代初从8户加工户的地摊扩展至200多个摊位,1987年在政府推动下初步形成轴承市场[2] - 产业发展曾因缺乏规范管理陷入无序,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政府通过治理打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2] - 2018年左右,随着环保准入门槛提高,临清市关停了314家“小散乱污”企业,并通过建设轴承产业园引导小微企业集聚发展[3] - 企业集聚降低了成本并促进技术、人才与服务共享,轴承产业园已吸引128家企业入驻,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新沃土[3] 技术创新与产品高端化 - 企业从拼资源、拼成本转向拼创新与研发,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端精密薄壁特种轴承精度达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打破了国外垄断,其薄壁轴承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第一[4] - 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新上项目,年产2万套大型高端精密风电轴承,外径最大达1.25米至1.5米,填补当地风电轴承空白,预计投产后可新增产值7亿元[4] - 烟店镇与高校合作搭建了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全镇拥有轴承企业2899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家,产品进入比亚迪、三一重工等企业供应链[5]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全流程可视、可控,磨削精度提高20%,次品率下降20%,产品一次合格率达99.95%,换型时间从数天压缩到4小时,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5%,能耗下降25%,产品出口欧美比例超过50%[6] - 临清市通过搭建“云轴联”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路径推动轴承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全镇规上轴承企业数控装备应用率超95%,累计建成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43家[7] - 国内最先进的日发精机磨加工设备、30多条盐浴热处理生产线、轴承自动生产连线等已广泛应用,带动轴承产业由“制造”向“智造”快速转变[7]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战略 - 企业通过参加展会拓展海外市场,例如热河轴承通过参展拿到南非和美国2000万元订单,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21%[8] - 临清市连续9年举办轴承及零配件展览会,并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宇捷、博特等企业产品出口德国、俄罗斯等国,出口额占营收三分之一[9] - 2022年鲁西国际陆港开通,临清市创新实施“前展后仓+精准孵化”模式,推动企业建立美国、迪拜等海外仓,烟店轴承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3.2亿元[9][10] 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 - 面对规模化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园区化发展薄弱等挑战,临清市提出“烟潘唐一体化发展”思路,以烟店镇为核心,联动唐园、潘庄三镇,构建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交易物流的完整闭环,旨在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原材料零库存[10] - 规划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轴承产业集群和贸易中心,将烟潘唐地区打造为全国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