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黄金三角”出圈记②丨郑许一体化 双城何以“双成”?
河南日报· 2025-05-28 07:32
区域发展战略 -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郑州与许昌正加速一体化进程 [1] - 全国十大城市群占国土面积10%却贡献超2/3 GDP,区域集群发展成趋势 [2] - 郑许一体化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应,综合竞争力将获质的提升 [2] 交通基建 - 郑许市域铁路全长67.13公里,开通一年运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形成"一小时通勤圈" [6] - 许港快速通道、3条高铁与航空枢纽构成"零距离"换乘综合交通体系 [6] 产业协同 - 许港产业带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集聚1238家规上工业企业,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 [7] - "研发在郑州、生产在许昌"模式落地,黄河科技集团具备年产75万台PC机/36万台服务器产能 [7] - 超硬材料产业聚链成群,郑南商许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3] 平台与创新 - 自贸区许昌联动创新区对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完善跨境电商等开放平台 [8] - 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5大算力设施集聚郑许,支撑AI产业发展 [13] - 禹州天源医药与郑州中科院共建实验室,建成全国最大青蒿素生产线(年产60吨) [13] 经济数据 - 长葛市2024年GDP达630.2亿元,拥有542家规上工业企业 [4] - 郑汴许"黄金三角"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规模比肩武汉中心城市 [14] 文旅融合 - 许昌曹魏文化+郑州古都资源形成互补,郑许市域铁路带动跨城旅游消费 [6][13] - 胖东来等商业体通过轨道交通吸引郑州客流,形成"移动购物车"效应 [1][6]
古韵新声 激活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5-26 16:12
忻州古城与太原钟楼街的文旅商业表现 - "五一"假期忻州古城接待游客49.59万人次,客流量居全市A级景区首位,景区收入1911.29万元,同比增长24.89% [2] - 太原钟楼街同期接待游客64.4万人次,同比增长0.94%,销售额同比增长19.74% [2] - 忻州古城构建600余家特色商户生态圈,形成11大功能板块,包括老字号复兴区、14个主题院落等 [4] - 钟楼街复建18个单体历史建筑,修缮120号院并改造为钟楼书院,回迁10家老字号 [6] 文化赋能与业态创新 - 忻州古城夜间消费总额突破1.5亿元,商铺夜间营收平均增长30%,通过灯光亮化工程打造"白+黑"全时消费模式 [7] - 钟楼街以原创IP"钟宝儿"为核心,结合非遗技艺打造国潮文旅体验,夜间灯光投影秀和沉浸式演艺吸引客流 [7] - 非遗商业化成效显著:忻州古城7家手工作坊年销售额超300万元,钟楼街"晋礼"文创店开发2000多个非遗单品 [8] - 两地引入首店经济,忻州古城招引30余家首店(如喜茶、奈雪的茶),钟楼街首店对"五一"销售增长贡献显著 [8] 运营模式与政策支持 - 忻州古城采用"政府主导+专业运营"模式,与陕西袁家村文旅集团合作,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4] - 太原钟楼街引入华润集团专业化运营,实施"游客友好计划"提升管理效率 [11] - 山西省商务厅2020年启动省级步行街认定,给予政策支持,各地形成差异化路径(如忻州"三级联动"机制、太原市容管理优化) [12]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同质化问题突出,部分街区存在业态雷同现象(如"三步一打银,五步一妆造") [12] - 交通拥堵、停车设施不足制约发展,需加强智慧化转型(如引入AR/VR技术、优化社交媒体营销) [12] - 区域协同趋势显现:太原打造"钟楼-柳巷商圈"集群,晋城规划"太行不夜城"地标联动10个商圈 [13]
加快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5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长春新区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 加快集聚前沿科技力量 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 [1] - 新区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1] - 促进产学研有效转化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通过企业"智改数转"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 [1] 区域协同与产业体系 - 长春新区需与周边地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资源共享 [2] - 新区紧跟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趋势 发挥产业门类之间 大中小企业之间 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协同耦合作用 [2] - 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创新动能 [2] 深化改革与要素配置 - 长春新区作为国家级改革试验田 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首创性和引领性改革举措 [2] - 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打通生产要素流动堵点 实现创新性配置 [2] - 促进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的质变 [2]
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在沪举行
国际金融报· 2025-05-19 12:50
铁人三项作为一项城市流行运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人喜爱。如今,这股"打铁"热潮也来到了江南水乡。5月17日至18日,以"竞驰长三角 无界新篇 章"为主题的2025年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大观园及周边区域举行。 青浦区供图 作为上海"3+3+3+X"自主赛事品牌体系的新成员,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不仅填补了区域国际级铁三赛事的空白,也成为长三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实践的生动注脚,独特的赛事路线串联起区域历史文脉与绿色发展成果,世界各地参赛者通过比赛体会长三角绿色示范区的生态与人文之美。 2025年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是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A+赛事,也是国内最高级别赛事,共设置奥运标准距离个人精英组和奥运标准距离个人分龄组 两个组别,吸引了来自全球的500余名运动员参加,精准匹配不同选手的竞技水平。 国内外名将云集,迎接他们的赛道也亮点纷呈。依托"一环、六湾、多点"的生态格局,此次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巧妙串联起元荡湖、大观园、金泽古 镇等沪苏交界地标,将生态修复成果、古典园林文化与江南水乡风情完美融入赛道设计之中,兼具挑战性与观赏性,为运动员和观众营造了一场融自然人文 于一体的沉浸式赛事体验。 ...
新疆能源双城共振 清洁电力“闪送”全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12:55
能源产业转型与技术突破 -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通过精馏装置将原油精制为食品级白油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疫苗等领域 [1] - 白油加氢技术实现关键设备及催化剂国产化突破,年产量达2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白油生产基地 [2] - 自主研发的变压器油填补国内空白,应用于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4] 特高压输电与清洁能源输送 - ±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新疆清洁电力0.01秒响应速度"闪送"至安徽,输送距离达3293公里 [5] - 工程年均送电量超620亿度,相当于安徽省两个月用电总量,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能源输送模式 [5] - 工程采用"风光火"多能互补系统,换流站通过技术反哺提升设备健康管理水平 [7] 区域协同与产业链延伸 - 克拉玛依原油资源类型全面,技术成果通过特高压工程注入昌吉能源动脉,形成西部资源与东部技术协同发展格局 [4] - 东部终端古泉换流站承担分发西部清洁能源使命,并通过人才帮扶计划实现东西部技术经验共享 [7]
三天半跨越三盟市!看兴安盟如何下活区域协作"一盘棋"
内蒙古日报· 2025-05-16 19:44
区域合作深化行动 - 考察团行程覆盖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重点围绕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领域寻求合作 [1][2] - 新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构建成为考察重点 [2] - 兴安盟将强化与相关地区的优势互补,在能源、化工等领域探索合作路径 [2] 招商引资与产业协同 - 兴安盟实施2025年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型化工等领域 [5] - 已开展8次赴外省精准招商,协调推进项目洽谈、签约、投产各环节 [5] - 考察团实地走访远景鄂尔多斯现代能源装备产业园区等企业 [4] 产业发展方向 - 锡林郭勒盟奶产业发展情况成为考察内容之一 [4] - 兴安盟将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动能源、农牧业等领域与周边地区深度合作 [6] - 区域经济合作局提出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协作 [6]
沈白高铁全线铺轨收官 钢铁动脉铺就振兴新篇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6:05
沈白高铁建设进展 - 沈白高铁已完成全线铺轨任务 铺轨总长度达430 1公里 [1] -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一线工作法"攻克复杂地质与超长隧道等施工难题 [1] - 工程已进入开通倒计时阶段 [1] 交通与区域经济影响 - 高铁开通后将北京至长白山旅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 沈阳至长白山缩短至1 5小时内 [1] - 将抚顺 通化等中小城市纳入沈阳"1小时经济圈" [1] - 促进城乡融合 推动人才技术向周边扩散 带动乡村发展 [1] 旅游业发展机遇 - 串联长白山 抚顺森林 通化古城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旅游资源 [1] - 显著提升出行便利性 预计吸引更多游客激活东北旅游市场 [1] - 助力打造东北东部旅游大环线 [1][2] 区域协同发展 - 与"八纵八横"高铁网衔接 促进京津冀与东北产业协同 [2] - 加速人才 资本 技术等要素高效流通 [2] - 推动东北东部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式发展 [2]
大环线呼之欲出,“金三角”跑起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07:43
高铁建设进展 -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启动联调联试 正线全长313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1] - 该线路东连合肥至武汉段 西接宜昌至涪陵段 在武汉枢纽与汉宜铁路衔接 在宜昌与郑渝高铁相连 [3] - 线路通车后武汉至宜昌旅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 武汉至重庆时间压缩至4小时左右 [3] 区域经济影响 - 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将形成 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实现1小时互通 [3] - 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2.11万亿元 宜昌、襄阳双双突破6000亿元 三者占全省经济比重显著提升 [5] - 湖北省目标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 2030年达9万亿元 汉襄宜三角区为关键增长极 [5] 交通协同效应 - 高铁环线提供交通硬支撑 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互联互通 [6] - 1小时通勤圈有助于形成城市群 释放"1+1+1>3"的集成效果 [6] - 历史对比显示武汉至襄阳、宜昌交通时间从6小时以上大幅缩短 [6]
城市24小时 | 大环线呼之欲出,“金三角”跑起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00:00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汉襄宜"金三角"不是一个新概念,其雏形来自于2003年,湖北"一主两副"区域发展战略——武汉作为全省的龙头与中心城市,襄阳(当时称襄樊)、宜昌 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彼时,武汉GDP为1662亿元,襄阳、宜昌分别为503亿元、491亿元,三者之和占当年全省经济总量(4757亿元)的55.8%。 时至今日(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到2.11万亿元,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宜昌市、襄阳市经济总量也双双突破6000亿元大关,分别位居中部非省 会城市第1位、第2位。同期,湖北跨过6万亿元经济台阶,当前的新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到2030年,经济总量达到9万亿 元左右。 此时,这个"金三角"再次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极。以汉襄宜为顶点、江汉平原为腹地,合围而成的三角区,被认为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地理版图 中的黄金地带。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此后发布的《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 案》提出,将汉襄宜"金三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 5月15日上午,随着55103次检测 ...
邓州·西峡工商联开展“互学互促”联谊暨商会“领先者”观摩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41
商会建设与企业发展经验交流 - 邓州市工商联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和商会负责人赴西峡县开展"互学互促"联谊活动,学习优秀企业发展模式与商会建设经验 [1] - 活动参与方包括邓州、西峡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商会会长及企业家代表共20余人 [1] 商会运营与企业管理实践 - 实地考察西峡县白羽街道商会、福建商会,学习其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及服务会员企业的具体做法 [3] - 通过资料查阅与负责人交流,借鉴商会在凝聚会员力量、推动行业自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3] - 参观仲景宛西制药股份公司和河南众德集团公司,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及市场拓展情况 [3] 合作与未来发展 - 商会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认为西峡县商会的资源整合理念和企业创新举措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3] - 双方探讨加强商会间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以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 [3] - 邓州市工商联计划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推动"一会一品"建设,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5]